查看原文
其他

家访为何这么难? | 关注

余国志 人民教育 2021-09-21

民小编说


近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出台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方案明确规定“落实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将家校联系情况纳入教师考核”。
以前,家访是学校的一项常规工作,受社会变迁、观念变化、人口流动、学生数量巨大等影响以及现代通信工具的普及,电话、网络沟通逐渐取代传统家访成为家校联系的主要方式。对于教师来说,去不去家访其实存在很多顾虑,那么家访存在的必要性是什么,希望这位老师的反思也能给您启发,欢迎在后台和我们留言互动。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家访越来越成为教育的“难言之隐”,越来越成为“几乎不可能出现”的教育现象:越来越多的家庭从未出现过班主任老师的身影,主动开展家访的班主任老师也越来越少,“家访”这一常规教育手段在一些地方甚至销声匿迹。那家访为何这么难?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四重顾虑。


第一重顾虑:信息社会背景下家访是否还有必要。


当前,班级家长微信群、QQ群、校信通等在线交流软件的兴起,让家校沟通、合作更加便利。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也在某种程度上“消解”了家访的必要性。现代社会的快节奏 ,学生居住过于分散……家访无疑增加了教师和家长的时间成本,反映到班主任教师的心理表现便是:家访这一“古老”的教育形式是否还有开展的必要性?是否可以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实现家访的目的?


其实对这个问题再多想一步的话会发现,用即时通工具开展家校沟通和到学生家里进行家访不是一回事。前者只是解决信息沟通的效率问题,后者是教育的专业行为。


第二重顾虑:家访是否会对家庭隐私保护造成困扰。


现代社会,个人隐私越来越受到尊重和保护。据我自己的了解发现,有不少家长特别是大城市的家长担心通过家访,暴露家庭的生活空间(比如居住的房子区域偏僻,设施老旧,空间狭小)和生活方式(打工,无稳定工作,非城市户口等)隐私,更担心由此而带来班主任对学生和家庭的某些偏见,使得家长对班主任的家访心存疑虑,这种疑虑也会伤害班主任家访的热情,致使班主任老师不愿家访。


第三重顾虑:教师缺乏家访经验和专业知识储备


家访是一项极为专业的教育工作。很多班主任教师之所以没有去开展家访工作,也有担心家访难以取得效果,或者缺乏家访必备素养而产生了畏难情绪。与其稀里糊涂地开展家访,不如想清楚后再去开展家访,这是绝大多数班主任教师的心理活动。因此,在这种心理活动的暗示下,“家访”往往就没有下文了。


比如班主任知道孩子的问题很多,但其实可以付诸实施的教育策略少,家长对家访的期待高,但实际效果并不一定立竿见影。再比如,要提前考虑好如何与被访学生沟通,如何与家长沟通,沟通什么问题,用什么策略帮助学生,如何取得学生信任,后续如何持续跟进,等等,这些都是家访的前期工作准备。如果这些前期准备工作不到位,那么家访就很难取得实效。而这些问题的提前准备与沟通,都对班主任教师专业素养提出了挑战。


一是教育专业素养。教师要聚焦孩子的成长背景、人格发展、社会交往、学业表现、学习行为等进行评估和诊断以及指导,与家长进行信息的交换,并做好记录。二教育对话素养。要提前准备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沟通,能够对家长的问题提出专业性的建议。三是社会交往素养,在家访前,要和学生、家长充分沟通,表明态度,征得同意后,才可以开展家访。尤其是如果背着学生开展家访,可能让有些学生感到不受尊重,进而产生反感。要注意保护学生和家长以及家庭背景、家庭结构等信息,切不可公开学生和家庭等信息。


开展一次家访前,老师要想清楚这样几个问题,做到有的放矢:一是我为什么要去家访?目的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不去行不行?二是我为什么要去这个孩子家里进行家访?这个孩子的问题有哪些?我目前掌握了哪些信息?三是我需要通过家庭、家长了解哪些信息?四是学生和家长对于家访的态度是什么?我如何打消他们的顾虑?最后,把问题列一个提纲,制作一个“家访记录单”。


第四重顾虑:家访是否会对教师带来不必要麻烦。


目前的教育政策法规对教师廉洁从教作出了严格规范和要求。因此,部分班主任教师抱持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唯恐本职范围内的“家访工作”与“非廉洁从教”存在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再加之学校层面缺少对班主任家访工作的明确支持态度和政策,万一出现某种“不可测”的问题,谁来支持班主任教师?这些无疑又使得班主任教师心里难免有后顾之忧。这种心理顾虑会“误伤”诸多班主任教师开展家访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此,建议班主任教师在开展家访前,一方面应提高对家访的思想认识,家访绝不是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而是一项必须做的工作,同时,告知年级主管,获得支持,另一方面应严格遵守规定,并告知家长,绝不能让家访给家长增加额外负担,做到廉洁从教。


无论在班主任教师心中存在何种顾虑,线下家访都不应该成为“悬停”的借口。那么线下的面对面家访到底为什么难以取代呢?我认为主要有这几个方面:


第一,线下面对面的家访,有利于增进教师对学生、家长和家庭的了解,获得更加真实的信息,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成长,与家长建立起更好的信任沟通机制,形成更为有效的家校合力机制。


第二,线下面对面的家访,有利于建构起更加亲近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教师通过家访走进学生家庭,可以赢得学生的尊重,让学生产生信任感和亲近感,从而建构起和谐美好的师生关系。


第三,线下面对面的家访,有利于共同形成教育的温暖场。通过家访,教师可以获得通过其他手段得不到的丰富信息。即时通讯工具可以解决家校沟通的效率问题,但很难触达家访的质量深度。


总之,教育作为人与人之间的活动,不管互联网时代如何发达,线下家访永不过时,家访这一传统的教育手段的价值应该得到更多的发掘。



本文作者 | 余国志,博士,现任职于北京中学,高级教师

微信编辑 | 董筱婷


推荐阅读

91岁于漪老师:我为什么对美育“非常自觉” | 大家

马云:今天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校长的领导力 | 观点

老师,您认为“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哪个对孩子帮助更大?| 每周一问

推进3大举措!教育部这场发布会聚焦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工作

想让师生真正拥抱阅读,校长必须率先伏案读书 | 关注

李政涛:教师发展的“后50里路”在哪里?| 观点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