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素质教育进行到底!这所小学收到了一份珍贵的题词 | 关注
民小编说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方和学校在改革探索中积累了许多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的经验。近日,杭州市时代小学收到了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教育部总督学、素质教育的倡导者柳斌的题词,这份题词不仅是对时代小学20年素质教育实践的肯定,也是对基础教育阶段进一步发展素质教育的勉励。杭州市时代小学是如何落实素质教育的呢?一起来看。
近日,杭州市时代小学收到一份珍贵的礼物——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教育部总督学、素质教育的倡导者柳斌的题词:学玩奠基人生路,读写开启智慧门。柳斌认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好教育目标就是把素质教育进行到底。
柳斌主任的题词是对杭州市时代小学20年坚持“学玩相融”的素质教育实践的肯定与勉励。
自2000年学校创办以来,杭州市时代小学秉持“学得扎实·玩出名堂”的理念,构建了“素养本位,学玩相融”的课程体系,努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健康快乐地成长。
▼2020年,《人民教育》杂志曾刊登文章《学得扎实 玩出名堂》,介绍杭州市时代小学的特色育人实践,我们带您一起回顾。
请左右滑动阅读
以下为全文:
对于生气勃勃的孩子来说,教育的目的在于激发和引导他们实现自我发展。儿童身心发展有其自然规律,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生长规律才能发挥作用。小学教育理想的状态就是在顺应儿童天性的方式下完成社会赋予的责任。自 2000 年学校创办以来,我们秉持“学得扎实·玩出名堂”的理念,构建了素养本位课程体系,努力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1
构建素养本位的课程新体系
为了落实学生核心素养,我们自下而上发动师生充分讨论,将核心素养校本化地表达为“四个学会”:学会关爱、学会学习、学会游戏、学会创造,并将不同种类的课程与相应的素养建立起关联。
两类课程:让学玩活动更丰富
根据国家和地方课程设置要求,学校课程由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组成。
基础性课程指国家和地方课程,占比85%,其中奠基类基础课程(70%)保证落实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小学生必备知识能力要求,其内容与课堂组织形式相对固定;资优类基础课程占比 15%,关注学生学科素养的差异, 因材施教,走班教学。我们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尝试开设了语言广角、思维体操、文艺欣赏、全科阅读、STEM等资优类基础课程,让学生学得扎实,实现差异化发展。
拓展性课程包括体艺特长类拓展课程(8%)和综合实践类拓展课程(7%),是根据地域和学校特色,依据学生年龄特点、个性特长等,为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而设计的课程,突出兴趣性、活动性、层次性和选择性,让学生“玩出名堂”。体艺类拓展课程重在发现学生的体艺特长及兴趣爱好,课程从内容到形式、从设计到开发,完全从学生需求出发,除校内资源,还有丰富的外聘资源供学生选择,如爱乐打击乐团、小磨坊合唱团、啦啦操冠军课程等,该类课程现有50多门,统一安排在周五下午,我们将该课程群称之为“体验星期五”。综合实践类拓展课程既包括传统的节日课程、经典活动等,又有引导学生探究自然、体验生活、了解社会的校本课程,如走遍杭城、四季课程等,主要安排在周二下午(60-80分钟),此类课程群称之为“快乐星期二”。
学校倡导“小时候选择课程,长大了选择人生”。以上两大类课程从不同层面、不同维度为学生提供最大程度的选择,为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提供可能。学生既可以在基础性课程中选择,也可以在拓展性课程中选择。
三色课表:让学玩活动有序
根据以上课程分类,反映到学生周课表中就有了三种颜色:奠基类基础课程为本色,资优类基础课程为间色,拓展性课程为亮色。资优类基础课程中有根据学生学科差异选择的班级,如“思维体操”分AB 班,打破常规班级编制,学生走班学习;“体验星期五”是学生自己选择的体艺特长类兴趣课程 ;“快乐星期二”基于全校性活动和年级特色活动而定。这 样,每个学生都有一张独一无二的三色课表(见下图)。
每学期初,学校根据上一学期对学生需求的调查结果和学校新开发的资源重新调整周二、周五两个下午的课程,力求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2
架构适合儿童发展的新时空
学生在校时间是一个常量, 而其个性化需求则是一个变量。 为尽可能保证不同学生或学生群体能够充分参与课程学习,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需要,我们重新规划学习时空,让学习可调节、可叠加、可移动,使其更具开放性和融合性。
灵活设置课时,让学生学得更有效
根据国家和地方课程设置要求及课程内容的特点和差异,在保证课时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实行机动灵活的课时安排,将每节课40分钟调整为80分钟和60分钟的长课、35分钟的标准课和15分钟的短课。标准课主要用于奠基性基础课程和资优性基础课程的教学,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以及教育技术与课堂的深度融合,提高课堂效率,将节约出来的学习时间留给学生,满足其自主发展的需要。长课主要用于体艺类拓展课程和部分综合实践拓展课程,让学生充分展开兴趣活动和体验活动。短课则以一个核心问题解决为主旨,时间为15分钟左右,让学生高聚焦高效率完成学习任务,如15分钟晨间自由阅读、午间主题谈话等。还有一部分综合实践拓展课程无固定课时安排,结合学校专题教育活动开展。
开发育人空间,让学生玩得更充分
学校充分叠加场地功能,努力让校园每一方空间发挥育人价值。学校每个常规教室都有阅览区、教学区、储物区和卫生角,每个区域可以根据班级或学科特色凸显其不同功能。还可以将阅览室、餐厅、小礼堂、教学楼间的连廊、操场及边上的长廊等都变为拓展性课程的教室。学校把丰富的地方资源和生活场景作为课程资源,研发设计了传递中华传统文化的“快乐星期二”之“走遍杭城”行走德育课程, 让学生在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脉络里行走体验,在“玩”的过程中收获成长(见表1)。
移动育人空间,让学生学玩更自主
我们既让信息技术走进课堂辅助教学,也让虚拟人物走进校园和孩子一起学玩,更让我们的线上课堂走出校园,让互联网成为孩子自主学玩的自留地。学校各学科积累了许多优秀 的特色教学资源,自主研发“全科阅读APP”“青云端科学APP”“小学数学公开课公众号”,还与移动公司共建“5G移动数字校园”,为学生搭建更多“云空间”,满足了不同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
育人时空的开放与融合,为学生的学玩提供了多样组合,让学玩内容与方式变得丰富多样,更为学玩相融提供了可能。“人人天天学中玩”:天天有画展、天天有歌声、人人爱运动、人人会劳动;“生生处处玩中学”:研四季课程、种一米菜园、养太空百合、解校园迷踪、学非遗技艺、演经典剧目等;“名家参与助学玩”:学森课程、吴鹏游泳、郑武篮球、王超音乐、名医课堂、非遗传人等。只要学生对某一个项目感兴趣,我们就提供专业高质的课程资源支持。
3
在学玩相融中实现学生成长
参与式课堂让学生玩中育智
课堂是学生成长的主阵地。我们通过自下而上的经验总结与提炼,努力探寻优质课堂的成功密码和共同因素,形成了强调“人人善表达、人人能实践、人人爱思考、人人会合作”的SMART灵动课堂操作范式,S代表“每一个学 生(Students)”,M代表“善于沟通、传递信息(Message)”,A代表“会运用、实践(Apply)”,R代表“能反思、批判(Reflection)”,T代表“会团队合作(Team-work)”。相比传统的课堂,实现了以学习为中心、以参与为动力的“学玩相融”灵动课堂变革。
一是注重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学中玩。在基础性课程教学中,我们通过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角色体验情境、实验模拟情境、游戏贯穿情境等策略,把学科观念与知识获得融合在情境中,将学与玩有机结合,促进学生掌握学科观念,获得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数学、科学等学科中, 教师采用“可视化模拟”“生活化模拟”来创设情境,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通道,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体艺学科中,教师创设各类游戏情境,将所授教材融于游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模仿探究,在游戏中充分协作、大胆实践、友好竞争、欢快娱乐,学习审美和创造。
二是注重亲历学科实践,让学生在玩中学。我们既强化学科思维,又打破学科壁垒,让学生在综合问题解决中灵活自觉运用学科知识,进行跨学科实践。通过项目化学习、游戏化活动、场馆式学习等促进学生通过跨学科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将知识有效迁移到新问题中,从而培育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让学生经历一种包含知识、行动和态度的“学玩实践”,为学生现在的学习与未来的发展提供无限可能。
通过体验式活动实现玩中育德
学校重视德育活动的整体设计,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 天天有项目、人人都参与。每项活动都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参观等方式让学生亲历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关爱与感恩,体会成长的责任与担当。
一是注重活动的趣味性,让学生玩中育情。聚焦课程“学会关爱”育人目标,学校精心梳理系列德育经典课程,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总结出“明确游戏任务、商讨游戏规则、准备游戏用具、参加游戏活动、结果展示交流”的校本游戏化活动流程。如“口袋里的鸡蛋”,任务:护蛋一天;规则:蛋破即输;用具:一枚生鸡蛋;活动:鸡蛋揣口袋一天;展示:护蛋日记、漫画等。
二是注重活动的研究性,让学生玩中明理。学校研制六年走遍杭城博物馆、纪念馆、地标建筑等的场馆课程,研发“场馆研学手册”,组织学生亲历场馆,浸润场馆资源进行实践探究。总结出“流程全知晓、背景早知道、知识全扫描、见闻相比较、意义细思考”的基本流程,在行走中了解城市的文明进程,懂得城市的包容与发展,增长见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是注重活动的社会性,让学生玩中有担当。学校不仅邀请各行各业家长及专业人士走进课堂,开设讲坛,同时也为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大事件创造机会。学生代表先后参与 G20 国际会议鲜花队、全国大运会开幕式、国际友好城市交流演出、政府迎新会、央视大舞台等,《小学生G20 读本》《亚运会知识普及读本》相继出版。
4
创建多维评价模式
我们聚焦时代学子“四个学会”素养,对应健康素养、学业素养、 品德素养、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评价目的不仅指向学生现时的评价,更指向学生未来素养的提升。
学科素养:
数据记录过程,评价指向发展
各学科组教师不唯分数、不唯考试,从学科素养入手研发指向学科能力表现的评价指标体系,开发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及学科能力表现测评的“极客”“投票器”“AR跟踪”“雷达图”等平台和工具,全面记录日常学习过程。每个学生每学期末都能获得一份动态跟踪的“素养雷达图”,实现了从静态评价走向动态评价,从结果评价走向过程评价,从知识评价走向素养评价,从当下学习评价走向未来发展的综合评价。
品德修养:
习惯养成手册,行为表现档案
学校注重活动育人,亲情育德。学生走进校园就开启了一段温暖的亲情旅程。每一次学玩活动都有记录,收录到孩子的成长档案袋,存放云盘。班主任还用“行为习惯小蓝本”记录学生关心他人、勤做家务、习惯养成的点点滴滴,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成长。学校将学生的日常表现与每个学期末少先队员的“五彩之星”争章活动相结合,开展“学校奖学金”评价。每年全校海选“十佳感动时代人物”,展示学生身边的感人事迹。
健康素养:
细化健康指标,实时跟踪干预
学校定期收集学生的近视率、龋齿率、肥胖率、达标率等身体健康数据和适应力、耐受力、自控力等多项心理健康数据,纵向跟踪,掌握学生身体健康状态的变化趋势,进行科学干预。医务室与体育组协同,关注每个学生的身体和体质状况。
实践素养:
创建多样平台,选择多种方式
我们倡导评价育人,不为甄别和遴选,只为激励和发展 :时代孩子个个棒,只是棒得不一样,让学生的素养得以多维度多样式完整呈现,鼓励孩子实现无限可能。学校提供多样平台让学生充分展示,小至教室、走廊、校园,大至社区、景区、商场、剧院甚至央视的舞台等,通过交互性展示及改进性评价,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学得扎实·玩出名堂”,归根结底要看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否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据2019学年学生幸福度调查显示, 93.99%的学生表示上学是一件开心的事;92.5% 的学生认为学习负担合理,学习比较轻松;99% 以上的学生喜欢新学习方式。不为成绩,赢在成绩,学生的学业表现更优秀。学生的优秀发展带动了教师的工作成就,激发了其工作的内驱力,教师队伍的成长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学校教育形成了良性循环,学生更快乐,教师更幸福。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学玩奠基人生路,读写开启智慧门”。杭州市时代小学将加倍努力,以更强烈的使命担当,沿着素质教育的目标,坚持学玩相融,为儿童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助力,为儿童的终身发展与幸福人生奠基,谱写时代教育新篇章。
文章来源 | 综合整理自《人民教育》2020年第8期《学得扎实·玩出名堂——浙江省杭州市时代小学的育人实践与探索》(责任编辑:钱丽欣),杭州市时代小学微信公号
微信编辑 | 张昆昆
责任编辑 | 魏倩
推荐阅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于今年秋季学期起在全国统一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