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双减”之后,个性化、差异化学习如何实现?这所学校的做法值得借鉴!| “双减”进行时

张家港市实验小学 人民教育 2022-07-18


民小编说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各学校都积极响应号召,从减负、增效、提质出发贯彻“双减”精神。那么,“双减”之后,如何让学习更科学?学校应当从哪些方面助力学生全面发展?这所学校的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取得了有益的成效,让我们一起来看~


面向新时代,张家港市实验小学提出“过正常而积极的童年生活”,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学校育人价值的正确导向,并积极探索“适合的教育”。


十多年来,学校探索“儿童定制学习”实践,基于育人目标、儿童的个体差异、学习与发展需求,为儿童量身设计学习方案。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问、课堂观察等形式,了解每一个儿童的学习现状、兴趣爱好、学习需求等,指导并帮助儿童制订学习设计、开展学习活动、分享学习成果等。这样让学习更具科学性和适切性,让每一个儿童获得方向感、成就感、幸福感。儿童定制学习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地的生动实践,是对《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因材施教”等理念的有力回应。2021年7月,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儿童定制学习”行动计划》被评为江苏省“优秀项目”。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校不断优化项目成果的推广及应用策略,重点打好“26·30” 减负提质增效攻坚战(每周26个或30个标准课时),优化“5+2”课后服务,整体推进“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以及“考试管理”,打好“双减”组合拳,让每一个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创新举措


重构学校学习的整体设置(见图1),建构国家课程(含地方课程)的差异化学习、基于兴趣及需求的选择性学习(学科拓展课程、地域文化特色课程等)、个体预约学习(含优势学科的学习、劣势学科的援助课程学习)等三种学习样态。



“双减”政策下,推广及应用省级优秀教学改革实验项目成果,强调五个校区整体联动,努力做到100%全覆盖,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1.聚焦“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打好“26·30” 减负提质增效攻坚战


“2630”,指的是一、二年级每周26个标准课时,三至六年级每周30课时,每节课40分钟。打好“26•30”减负提质增效攻坚战,强调国家课程(含地方课程)实施过程中针对具体学情,支持学生的个体学习,减轻提质增效。


(1)积极探索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实现标准课时内的“减负提质”


第一,课堂教学中,关注并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第二,学科拓展的课程学习,给特定的学生群体进行精准指导;第三,学业评价反馈之后的“个别化辅导”。


(2)优化课堂教学流程,把学习过程更多地交给学生


我们通过课堂教学流程的变革,努力将学习过程还给学生,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核心素养。我们不断优化“定制学习”理念下的“生长课堂”基本范式(见图2),以满足不同类别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学生最优化发展。



(3)建立集体备课“六问”机制,把“压减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质量”作为评价要素


“六问”包括:是否根据不同学生的“当前水平”或“当前水平+1”水平设计可供选择的学习目标?是否设计了可供选择的学习任务?是否根据学习需要准备了丰富而适合的学习资源?是否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是否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了适量的可供选择的作业?是否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进行适当的评价?

通过不断优化,形成了《张家港市实验小学“定制学习”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如表1)。


表1  张家港市实验小学“定制学习”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教师:         年级:        学科:         教学内容:               课型:

请根据以下陈述,选择你同意或不同意的程度。


2. 优化校本课程“选择性学习”、“个体预约学习”,助力课后服务


基于“兴趣、需求”开发校本课程,给每一个学生课程机会。个体预约学习是满足个体学生发展需求,由学生设计,导师团队支持并帮助学生开展学习。构建“1+N”范式,优化“5+2”课后服务,弹好“协奏曲”。“1”指第一时段(3:30-4:30)各年级同步进行“个别化学习”指导。“N”指第二时段(4:30-5:30,错峰放学至6:00)基于学生兴趣、特长等,开发选择性学习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同时,为学生提供“个体预约学习”进一步拓展能力。


(1)不断完善“访问儿童”等制度,以便精准服务学生


“金三角”导师团成员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问、课堂观察、制作“梦想卡”等形式“访问儿童”,对学生学习现状等进行分析并“会诊”,了解不同层面的课程实施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资源和需求等,了解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不同层次学生的真正需求以及可以培养的兴趣点等,尽可能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指导学生开展“个体预约学习”。


(2)“金三角”导师团以学生需求为导向,设置必选课程与任选课程


必选课程一是指校本德育和特定课程,二是指在德、智、体、美、劳五个基本面的每个课程群中必选一种。任选课程,关注有兴趣爱好的学生,关注在国家课程学习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等,赋予学生发展的课程机会。课后服务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课程表,跨班级和年级进行学习。各校区设置了江南丝竹、篮球、跆拳道、立起来剧场、玩墨社团、“植物的江湖”STEM课程、“童心农场”课程近200个选择性学习课程。


学校还推进1904校史馆、图书馆、∞博览馆、360º演艺厅、28℃游泳馆、广角露台等“全视角学习场馆”课程项目建设,为课后服务提供保障。


学校倡导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个体预约学习”。学生自己“预约”学习导师,制订学习方案,经历学习过程,或整理出版“原创书”(包括学生的日记、游记、诗歌、小说等),或“自我定制”书画作品展、个人演奏会,或预约“我的21天美丽行动”好习惯养成的专题展示等。


(3)优化选择性学习、个体预约学习的实施流程



整个流程充分尊重儿童,教师、家长等始终关注每一个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幸福感、成就感、方向感,把长期悬在半空中的“儿童立场”转变为可实现的系统的操作方法,为发展需求各不相同的学生创造更好的机会。


3. 整体推进“五项管理”以及“考试管理”,打好“双减”组合拳


(1)深化作业设计研究:减量、提质多角度发力


各学科组教师对学科知识体系重难点的把握,分析学生学情,围绕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讲评等环节开展研究,压减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质量。


如英语组教师通过开展好题赏析、微课讲题活动,在交流碰撞中使每个教师明确什么是好题,提高评价能力,建立题库,积累好题。通过“我喜欢的英语作业”“我创编的英语作业”等调查,选择适合英语学科的作业形式,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英语能力。同时邀请命题专家开展命题培训,拓展视野。


(2)加强作业管理研究:控量、定制多种支持并行


学校全面落实校内“作业公示制度”,各班由班主任牵头负责控制整个班级作业总量。教师尝试定制多样化的作业形式。以数学为例,有“错题本”“思维导图”“数学小论文”“专项学习”等多种形式。“错题本”面向所有学生,需要学生将部分错题加以整理,巩固复习所学的相应知识点;“数学小论文”则面向学有余力的同学,针对某个小专题进行的小研究、小调查,是学生的学习从书本走向实践,从具象走向抽象的过程,也是深度学习的出发。对于完成作业暂时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利用“5+2”课后延时服务进行点对点的学习援助。


(3)优化体质健康管理:学校、家庭携手多时空落实


为保障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学校与家庭联动,帮助学生积极制定体育锻炼计划,以保证学生更健康成长。


各校区充分在课间十分钟,利用校园空地,地面绘制大型飞行棋、跳方格、跳房子等传统游戏,为学生的课外活动提供丰富的资源。同时,以班级为单位,各自设计一些体育小游戏,有传统的丢沙包、踢毽子等,有合作的毛毛虫走、编花篮等,既活跃了班级的氛围,增进了班级的凝聚力,又鼓励学生走出教室,享受自然的空气和阳光。


体育老师设计了课外“每日一练”方案。学生在回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跑楼梯”“举重物”“平板支撑”“跳绳”“拉伸”“仰卧起坐”,不固定场所,利用碎片时间,通过打卡,视频,照片等记录自己每日锻炼,让运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二、主要成效


1.学生课业负担明显减轻,学生学习逐步回归校园。


据不完全统计,“双减”政策实施以后,全校三至六年级,超过87%的学生能够在校内完成家庭作业。抽样调查显示,在校外,参加学科类培训的学生,约占18.6%;参加绘画、舞蹈、围棋、跆拳道、乐高、足球等特长类培训的学生,约占 66.1%。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为 9-10小时。 


2. 学生获得全面发展与充分发展,主观幸福感明显增强。


全体学生的综合素养全面提升。苏州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进行的学业质量跟踪监测结果显示,我校学生学业质量位居区域前列,学习品质(主要包括学习主动性、计划性、坚持性、学习策略与方法、学习兴趣与态度等指标)、身体健康状况(主要包括睡眠状况、视力状况、健康状况等指标)等同样处于领先地位。


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8600多名学生全员参与选择性学习、“个体预约”学习。近三年来,400多名学生单独举行“书画作品展”“个人音乐会”或结集出版自己的“原创书”。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成长,体验学习与发展的成就感,逐步明晰自己的生长方向,学习的主观幸福感明显增强。


3.学校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强。


学校定期面向本地区进行基于“定制学习”的课堂教学整体展示,推广研究成果。学校微信公众号设置“课程”专栏,定期推广项目建设的成果以及“双减”背景下的“儿童定制学习”实践探索。近年来,学校多次承办“全国小学特色文化现场会”“江苏省小学教育专题研讨会”等国家级、省市级高规格活动,并在活动中展示项目建设的成果。


三、几点思考


1.定制之后,需要进一步增强“具体个人”的意识


儿童定制学习,促进育人方式转向关注整全的人,关注具有个性的人,关注自由的人。如何在具有“普遍性、共通性”的儿童中真正发现“具体个人”?如何根据具体儿童的认知、社会等差异推进“定制学习”?如何根据具体儿童在不同学科学习过程中的差异推进“定制学习”?这给我们带来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2. “26•30” 国家课程(含地方课程)差异化学习的减负提质增效,需要全体教师进一步提升实践智慧


实现每个学生的最优化发展,“国家课程(含地方课程)的差异化学习”是最重要的方面。这需要全体教师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升课堂差异化教学的实践智慧。如何实现‘集体学习体制中的个体学习’精准指导,提质增效?如何寻找更加科学的测评工具测评每一个学生?如何从学校的管理机制、课程实施、评价机制等构建完善的支持系统,更好地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些问题都有待深入研究。


3. 深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 “系统思维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深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是一项系统工程。“双减”如何与“教育评价改革”有机结合?“双减”如何与“五项管理”以及“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统筹安排?如何增强教师“系统思维意识”、提高“系统思维能力”?如何更好地服务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需要进一步探索与落实。



微信编辑 | 王昆

责任编辑 | 宋佳欣


推荐阅读


家校共育仅仅是学校指导家长怎么做吗?请看这所学校“三阶梯”协同育人模式 | 关注

有关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这些关键内容请知晓!小编帮您划重点 | 围观

教育部召开部党组巡视整改专题学习会

教育部长怀进鹏出席2021中国国际教育研讨会全体大会,提出3点倡议

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发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