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每个县至少建好办强一所公办普通高中!这份改革方案针对难点问题综合发力 | 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动态⑤
民小编说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重要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基础教育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全国教育大会以来,中央印发的关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等重要文件精神,进一步探索深化综合改革,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教育部印发通知,设立了12个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实验区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包含哪些内容?实验区怎样启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今天,我们一起来看山西省长治市的实施方案。
长治市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
实施方案(2021一2025年)
为深入贯彻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暨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基础教育的重大决策,努力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基础教育现代化进程,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建设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安排部署,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创新完善基础教育各项体制机制为主线,以推进五育并举、扩充优质资源、激发办学活力、提升师资素质、营造良好生态为重点,以巩固改革成果、实施“五项管理”、开展“三项创建”为载体,全面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我市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贡献教育力量。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基础教育党建和德育体制机制完善健全,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基础教育全面培养体系初步形成,科学的教育评价制度基本建立;基础教育条件保障有力加强,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加速推进;中小学办学活力显著提升,学生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切实减轻;基础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更加完善,育人环境进一步优化。
三、重点任务
(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定正确政治方向
1.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职责。以党的建设统领思政工作,中小学成立思政工作委员会,千人以上学校设立党组织专职副书记1名,配备专职思政员1名。
2.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小学逐步提高专职思政课教师比例,初中、高中配齐专职思政课教师,思政课不得聘用临时教师代课。加强思政课教师培训,每3年对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进行一次不少于5日的集中脱产培训。
3.加强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组织实施好中小学思政课统编教材,充分挖掘其他各门课程中蕴含的德育资源。开发学校德育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人口状况和发展成就。开设网络思政学堂,组织学生每周进行1次思政专题拓展学习。
4.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合理布置校舍空间的德育内容。开展经典阅读,保证小学生每天课外阅读至少半小时、中学生每天课外阅读至少1小时。丰富德育活动,开展好中华传统节目活动、主题教育活动和入团、入队等仪式活动。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保证校内学足学好
5.改进读物管理。学校负责对课外读物进行遴选、审核,每学年向学生推荐一次课外读物。公开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由学生和家长自愿购买,禁止强制、变相强制学生购买。中小学图书馆每年必须添置一定数量的课外读物。
6.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建立“目标导航、自主探究、分组合作、引导启发”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幼儿园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积极推进线上线下教学融合发展,有效利用好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专用频道优质资源。
7.加强作业与考试管理。严格控制作业时间,提高作业设计、批改、反馈质量。控制考试频次,小学一二年级每学期可组织1次期末考试,其它年级每学期不超过2次统一考试,取消小学阶段市级、县级统考。
8.改进校内课后服务。根据省教育厅等五部门《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晋教〔2020〕2号),进一步健全完善全市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向中小学生提供放学后托管服务和双休日、寒暑假开放校园服务,开展作业辅导、答疑解惑、社团活动、体育艺术活动等。
(三)创新体育美育教学,综合提升学科素养
9.增加课外体育美育活动时间。开足上好体育美育课,体育与健康课程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美育课程小学一至四年级每周不少于4课时,小学五六年级每周不少于3课时,初中和高中每周不少于2课时。保障中小学生每天上午、下午各开展不少于半小时的大课间活动,各做1次眼保健操。
10.定期举办校内外体育艺术活动。中小学校要广泛开展班级、年级体育比赛,每学期至少举办1次全员参与的综合性运动会或体育节。有条件的中小学校每年组织学生参观1-2次美术馆、博物馆等。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举办1次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小学校每年举办1次校园艺术节活动。
11.改进学生体质管理。把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学校评价考核体系,严查体育与健康课“阴阳课表”行为。开展近视防控,加强视力健康管理。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抓好体质监测。
12.中考评价增大体育美育权重。在高中录取总成绩中,体育分值增加为70分;增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分值50分,其中身体素质20分,艺术素养5分。
(四)加强改进劳动教育,着力强化实践育人
13.科学组织校内劳动。中小学校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建立学生卫生值日制度,小学低年级参与适当的班级集体劳动,小学中高年级参加校园卫生保洁、垃圾分类处理、绿化美化等,初中定期开展校园包干区域保洁和美化,高中学生应参加更多的校园劳动。
14.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务劳动。指导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会个人物品整理、清洗,进行简单的家庭清扫和垃圾分类等。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参与家居清洁、收纳整理,制作简单的家常餐,每年学会1-2项生活技能。初中学生承担一定的家庭日常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劳动。高中学生持续开展日常生活劳动,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劳动习惯。
15.开展志愿服务劳动。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适当参加社区环保、公共卫生等公益劳动。初中学生积极参加助残、敬老、扶弱等服务性劳动。高中学生选择服务性岗位,培养职业兴趣;积极参加大型赛事、社区建设、环境保护等公益活动、志愿服务。
16.强化劳动实践。市级建设1所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各县区安排一批学农实践基地、确认一批学工实践基地、认定一批服务性劳动基地。中小学校每学年设立劳动周,开展每生每年1周的生产实习、创新教育、技能竞赛、研学旅行等实践活动。
(五)实施优质保障工程,增加优质资源供给
17.增加优质普惠性幼儿园供给。以县为单位修订完善幼儿园布局规划,公办园资源不足的县区,按照年度规划进行建设补充。支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同步规划城镇住宅小区配建幼儿园,建成后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办成公办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园。
18.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以县为单位修订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撤并一批生源持续萎缩、质量低下的农村小规模学校,保留并建好必要的乡村学校,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城镇寄宿制学校。
19.实施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支持每个县至少建好办强一所公办普通高中,全面提升县域高中质量。继续优化普通高中布局结构,控制20轨以上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减少4轨以下普通高中数量。普通高中逐步削减县域外招生计划,2024年实现县域内招生。
(六)深化队伍建设改革,凝聚教育发展力量
20.创新校长选拔任用制度。推行校长职级制,取消校长行政级别,实行职级管理,确定校长职级和薪酬标准,职级每3年由同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评审一次,等级每年考核一次。实行校长聘任制,校长由同级教育主管部门党委(党组)选拔、教育行政部门聘任,每个聘期5年。
21.创新教师管理评价机制。深化教师“县管校聘”改革,进一步完善编制部门控制教师编制总量,人社部门控制教师岗位总量,教育行政部门在总量控制范围内对各学校编制和岗位数量进行动态调整的管理体制。建构“四有”好教师评价体系,突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业绩考核和工作量考核。
22.创新教师补充退出机制。建立中小学教师“有编即补、退补相当”的补充机制,每年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招聘,足额补齐。教师招聘按男女1:1比例设岗。对年龄偏大、长期有病不适应教学工作的教师,工作年限满30年,或工作年限满20年且距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经同级教育、人社、财政部门联审同意,可提前退养,并办理下编手续。
23.创新教师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全面推行中小学教师增加10%-30%增量绩效工资政策,班主任津贴按照每班每月不低于500元标准纳入各级财政预算。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增加乡村学校中、高级岗位数量,教师职称评聘名额向乡村教师倾斜5%。在二甲以上公立医院设立教师门诊挂号窗口,全市城乡公交和旅游景点向教师免费开放。
(七)精准系统赋权赋能,激发学校办学活力
24.保障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保障学校教育教学自主权,学校遵循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自主安排教学计划、运用教学方式、组织研训活动、实施教学评价,实施跨学科主题教学。大力精简、严格规范各类“进校园”专题教育活动。扩大学校人事工作自主权,保障学校在副校长聘任中的参与权和选择权,学校可自主设置内设机构和选聘中层管理人员。落实学校经费使用自主权。
25.改进教育主管部门宏观管理。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范使用教材、遵循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健全学校重大决策制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办学行为等方面强化监督管理,更多采取事中事后监管方式,保障学校正确办学方向。
26.完善学校内部治理。完善决策机制,学校重大事项和重要问题,由学校党政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并充分听取广大师生的意见。落实教职工代表大会或教职工全体会议制度,对学校重要工作进行审议、听取意见。加快推进学校章程建设,增强自主管理、自我约束能力。
(八)深化协同育人改革,打造良好教育生态
27.探索举办艺体类特色高中。确定部分普通高中开展艺体类特色高中试点。市教育局组建专家评审团队,对社会正规艺体类培训机构进行考核,每年公布艺体类优质社会培训机构名录,学校从中自主选择。建立入校培训机构服务跟踪机制,采取分年度综合评估办法,每年淘汰各专业最后一名。允许入校培训机构适当收费,学校不得代收。
28.改进中小学生手机管理。中小学校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对违规行为进行记录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在自愿基础上使用推广智能电子学生证。
29.完善学生睡眠管理。将学生睡眠状况纳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体系。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个小时,初中生不少于9个小时,高中生不少于8个小时。小学生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高中生一般不晚于23:00。
30.严格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停止审批新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对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进行重新审核登记。探索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收费政府指导价制度,通过第三方托管、风险储备金(保证金)等方式,对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进行风险管控。
四、工作载体
(一)巩固深化改革成果。对目前已经部署实施的改革任务进行“定时看”和“回头看”,对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堵点、难点工作找准原因、提出对策、完善措施,加快工作进度。
(二)全面实施五项管理、十项举措。落实教育部关于“五项管理”、省教育厅关于“十项举措”的部署,利用小切口推动大改革,解决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中存在的“慢性病”“基础病”,打通改革的关节点。
(三)统筹开展三项创建。一是创建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示范区。重点推广山西省教科院“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和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后茶馆式教学”。二是创建“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开展城域网建设与联网攻坚、中小学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微课程建设研究、远程联合体建设等工作,全面提升全市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三是创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示范校。以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暨教学工作会议观摩学校为样板,按照《长治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学校创建标准(试行)》,开展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示范校创建工作,以示范校创建推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
五、保障措施
(一)坚持教育优先。各县区要优先研究基础教育工作,领导挂帅牵头,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坚持空间资源优先布局基础教育设施,有效解决学校建设“落地难”“中梗阻”等问题;坚持财政资金优先保障基础教育投入,大力建设高水平学校;完善教师招聘制度,每年组织教师招聘。
(二)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要高度重视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创建工作,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创建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市教育局要在教育部、省教育厅的指导下,加强指导协调,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三)营造良好氛围。全市要加强宣传引导,加大实验区建设的宣传力度,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及时解读相关政策,深入宣传改革内涵和改革方向,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的生动局面。
文章来源 |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供稿微信编辑 | 王昆
推荐阅读
有力度!这三项改革破解了教师招聘、学校管理和经费使用难题 | 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典型案例④
聚焦建设两个体系!上海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要干这件大事 | 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动态①
“千校一面”问题难破解?不妨试试这个思路 | 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典型案例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