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五大“争先”行动,解决八个问题,看浙江金华这样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 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动态⑦

人民教育 2022-07-17


民小编说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重要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基础教育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全国教育大会以来,中央印发的关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等重要文件精神,进一步探索深化综合改革,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教育部印发通知,设立了12个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实验区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包含哪些内容?实验区怎样启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今天,我们一起来看浙江省金华市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发〔2019〕2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2019〕29号)《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的意见〉的通知》(厅字〔2021〕15号)和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品质教育,现就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各项工作,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建设“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和打造“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浙中板块”新目标新定位,围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全面振兴金华教育”总要求,以争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现代化学校为抓手,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增加教育资源供给,加快提升教育质量,优化教育生态,系统谋划,协同推进,全面促进金华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品质教育。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优先发展原则。把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财政资金投入优先保障,公共资源配置优先满足。


2.坚持守正创新原则。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基础教育的顶层设计,确保上级精神在我市落实落地。在实验区推进过程中结合金华地方实际,科学制定实验方案,开拓创新,先行先试,及时总结,为在更大范围推广改革举措积累经验,探索途径。


3.坚持问题导向原则。以问题为导向,立足金华教育实际,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基础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聚焦薄弱环节和突出矛盾,创新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4.坚持统筹推进原则。坚持系统设计、综合施策,准确把握各项改革耦合性和关联性,争取发挥最大综合效益。强化市级顶层设计,加大在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大措施等方面的统筹力度。


三、目标任务


到2025年,基本形成具有金华特色的优质均衡基础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高质量普及学前教育,高标准推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办好高中教育,融合发展特殊教育,优质教育资源更加丰富,教育评价体系更加完善,教育生态更加优化,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更加高效,改革发展成果更加显著,学生获得感、教师荣誉感和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基本建成浙江中西部教育中心,为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探路先行。


主要通过开展党建引领争先行动、教育发展争先行动、教育改革争先行动、教育治理争先行动和教育人才争先行动等5大“争先行动”,着力解决教育领域8个方面的问题,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着力解决立德树人问题。坚持德育工作“首位战略”,突出德育工作的先导性、综合性、一体性、实践性、协同性,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思想铸魂”“实践育人”“环境育人”“一校一品”四大工程,大力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构建立德树人长效机制。重点研究解决四大问题:一是深化思想铸魂。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全面推进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推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格局。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提高思政课程“抬头率”。二是深化五育并举综合育人。推动从“以德育德”向“五育育德”转变,以智育德,做强课堂主渠道;以体育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以美育德,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以劳育德,坚持知行合一。三是深化社会实践活动。像重视专业课一样重视社会实践,打通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推动学生更多的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四是深化“一校一品”建设。注重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推动德育工作创出特色,打造亮点。


(二)着力解决教育公平问题。打造“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浙中板块”,就必须关注教育公平问题。一是持续加大教育资源供给。由于城镇化推进、人口流入及三孩政策等因素影响,教育资源紧缺问题更加突出。启动实施市区“百校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到2023年共实施139个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51亿元,新增公办学校学位82000个。“十四五”期间,全市计划安排386个重大教育项目,其中中小学项目185个(新建项目1亿元以上;改扩建项目3000万以上),幼儿园项目190个(1000万以上)。二是不断促进教育均衡。制定《关于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实施意见》,强化部门联动,全面全力推进。加快教育共同体建设。采取“1+1+1”模式,即一所城区优质学校与一所城区薄弱学校、一所乡镇学校全面重组,组建成“一校二区”或“一校多区”的共建型教育共同体,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2021年新增义务教育“共建型、融合型”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结对学校246家。至2023年全市中小学全覆盖。强化优质师资均衡流动。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每年参加交流的校长、教师要占符合交流条件人数的10%以上;骨干教师要占总交流教师数20%以上。从今年起,把在经过认定的城区薄弱学校教学6年经历视同农村学校支教3年经历,纳入高级职称评聘条件。在武义县和磐安县开展高级职称特设岗试点。完善学区调整机制。完善各利益相关方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决策的学区划分、调整工作机制,探索多校划片政策和一套住宅3年内只允许一户家庭子女入学政策,切实解决“学区房”问题。加大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校比例。不断增加省一级重点普通高中定向分配招生名额比例达到招生计划,并以初中毕业生人数为主要依据按比例分配到初中学校,到2025年达到85%以上,解决长期困扰学生家长的初中择校问题。三是保障随迁子女入学同城化待遇。切实保障每位随迁子女“有学上”,提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入学率,力争就读比例达到85%。


(三)着力解决教育高质量发展问题。一是加快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制定实施《金华市发展学前教育第四轮行动计划(2021-2023年)》,全面提升我市学前教育质量。大力开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创建,进一步加大政府学前教育投入,到2025年,县级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达到8%以上,全市9个县(市、区)顺利通过教育部普及普惠县验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到2025年全市公办幼儿园招生覆盖面达到60%以上。支持普惠民办幼儿园发展,增加普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到2025年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保持在90%左右,省二级及以上幼儿园招生覆盖面达到70%以上,等级幼儿园比例达到97%以上。二是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开展“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创建,确保到2025年全市3个以上县(市、区)通过验收。全面实施“初中强校”工程,完善初中学校规划布局,大力改善初中学校办学条件,到2025年,各县(市、区)初中资源配置优质均衡校际差异系数均小于0.30,显著提高薄弱初中办学水平;通过内涵发展提升办学水平,争取1/3的初中创建成为现代化学校。三是加快普通高中特色多元。严格落实我省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意见,深化新高考背景下教育教学研究。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加强选修课程开发建设。加快推进普通高中学校学科教室建设,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加强普通高中生涯规划课程研究。深入实施普通高中“一校一品”特色工程,加快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支持和加快县中发展。四是加快特殊教育融合发展。推进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互相融合,随班就读向学前、初中和高中段延伸,做到轻度残疾儿童全部在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推进资源教室向学前、初中和高中延伸。


(四)着力解决教育生态问题。一是严格规范招生秩序。加大招生制度改革,完善“公民同招”政策。优化招生平台建设,完善招生实施细则,规范招生录取网络平台核验标准流程,规范公办学校招生行为;实行人才子女事先公示,规范民办学校电脑随机派位程序,杜绝违规招生风险;强化执纪问责,对违规招生行为和相关责任人从严查处。规范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招生秩序,全面推进高中学校“公民同招、普职同招”,完善“入学通”平台学区查询、学区预警、网上报名和平台录取4大功能,彻底解决招生秩序乱的突出问题。二是加快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按照“公办保基本、民办供选择”工作思路,加快推进义务教育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通过多种方式积极稳妥整改义务教育在校生占比过高问题。加强对区域内义务教育的统筹,确保义务教育学位主要由公办学校提供或通过政府购买学位方式提供,原则上不再审批设立新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公有主体参与办学,理顺“公参民”学校的体制机制,一校一策明确方案,于2022年底前整改到位。完善政府购买学位管理办法,优先将随迁子女占比较高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三是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抓好《金华市中小学提质减负实施方案》和“五项管理”落地见效。强化考核督导,将减负工作纳入对县(市、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考核的重要内容,把结果作为县(市、区)教育局履职行为、学校办学水平、实施绩效奖励的重要依据。加大问责力度,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造成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行为,实行“零容忍”。四是深入开展小学放学后校内托管服务。金华市入选全国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典型案例单位,教育、发改、财政、人社等部门要联合完善课后托管、假期托管的制度,切实解决小学“放学早、接送难”和暑期“看护难”问题,真正将托管服务打造成“老师用心、家长放心、学生舒心”的“三心工程”。五是持续推进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工作。全面落实教育部校外培训“新政”,成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完善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加强常态化监管,用好“金信培”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切实减轻校外培训负担。六是加强家校协同。强化家庭教育,构建家庭教育社会支持机制,进一步丰富家长学校教育资源,用好家长学校全媒体平台,进一步明确家庭在家庭教育中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作用,密切家校合作。七是全面保障校园安全。开展等级平安校园建设、防溺水专项教育、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教育、“智安校园”建设等十大行动。2021年底前,全市校园封闭化管理达标率、专职保安配备率、一键式紧急报警和视频监控系统与公安联网率、护学岗设置率达到4个100%。2022年底前全市中小学(公办幼儿园)智安校园建设达到100%。


(五)着力解决教育评价问题。出台金华市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负面清单、任务清单具体举措,以科学的教育评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幼儿园阶段,通过活动观察等方式重点评价保教质量。小学阶段,完善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评价体系,积极争取全省小学综合评价改革试点。中学阶段,深入实施“从起点看变化”教育质量增量评价体系,建立学科数据收集和分析系统,客观反映学校和区域教育质量变化情况。


(六)着力解决办学活力问题。围绕对学校管得太多、干扰太多、激励不够、保障不够等突出问题,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破解影响和制约中小学办学活力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保证学校教育教学自主权、强化学校课程实施主体责任,充分发挥教师课堂教学改革主体作用,尊重和保障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性。扩大学校人事工作自主权。加大学校行政领导人员聘任制推行力度,进一步扩大学校在副校长聘任中的参与权和选择权,深化“县管校聘”制度。落实经费使用自主权。二是增强学校办学内生动力。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不得以中高考成绩或升学率片面评价学校、校长和教师,坚决克服“唯升学”“唯分数”的倾向。强化校内激励作用,构建完善的教师激励体系,充分激发广大教师的教育情怀和工作热情。三是完善社会监督。建立健全学校办学信息公开制度和人民群众评教制度。


(七)着力解决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要求,紧扣人才强市和创新强市首位战略,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一是狠抓教师队伍结构优化。统筹编制资源,提高使用效益,创新建立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市域统筹和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的学段、学科、年龄结构,破解性别比例不协调的矛盾。探索在教育领域率先开展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创新教师招聘方式,变“按编招人”为“按需招人”,变“以职定薪”为“以岗定酬”。二是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构建从新教师入职到荣退的全过程全周期管理体系,探索建立教师从教行为负面清单和违规处理结果记录制度,落实师德失范行为典型案例通报警示制度,推进不合格教师退出机制,对出现严重师德师风问题的教师实行教育全行业禁入。三是抓实教师素质能力提升。依托浙江师范大学优势,全方位开展师资培养。以金华市“1155工程”为抓手,完善“教学新苗—教学骨干—教坛新秀(名师名校长培养人选)—教学中坚—学科带头人—名师名校长—特级教师”七个层级培养模式,狠抓“校长、班主任和骨干教师”三支队伍建设。加大专任教师海外培训力度,提高全市中小学专任教师拥有境外学习研修经历的比例。鼓励在职教师学历进修,给予学费补助、职称评聘优先推荐等政策倾斜。四是确保教师待遇落实。全面落实教师工资待遇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工资待遇平均水平,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建立中小学教师工资与当地公务员工资长效联动机制,同步同时同幅度考虑相关福利待遇。落实“越是艰苦、越是偏远、待遇越高”的政策导向,鼓励人才集聚的学校教师向农村、山区学校和薄弱学校流动。五是切实减轻教师负担。建立社会事务进校园项目清单,严格落实进校园审批制度,建立年度工作计划审批报备制度,严格控制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减少教师参加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严格规范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行为,提升数据采集信息化水平,严格规范精简报表填写工作,切实把教师的非教学负担减下来。


(八)着力解决数字赋能问题。研究搭建“1+3+6+N”教育数字化体系。“1”即打造“八婺智慧教育大脑”,为“教、学、管、评、服”提供全方位数字化赋能;“3”即构建科学管理、精准教学、优质服务等三大功能板块,分别命名为“金教钉”“金学堂”“金服务”,包含办公协同、智慧党建、精准教学、督导评价、入学报名等所有业务;“6”即实施智慧管理工程、智慧校园工程等“六大工程”;“N”即重点做好“入学通”“金信培”、课后托管等重点集成应用场景建设。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各级政府教育优先发展责任。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工作由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牵头负责,不断健全市县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协调落实机制,加大市级层面统筹力度,建立和完善市县联动、多部门协助机制。


(二)强化协同落实。加强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省教育厅的工作对接。充分调动县(市、区)和各部门积极性,各县(市、区)要结合本地实际,聚焦基础教育改革任务,积极申报改革项目,制定具体计划,锁定时间节点,平稳有序推进改革试点。建立金华基础教育指导委员会,组建实验区专家顾问团,为实验区相关工作提供咨询和诊断。


(三)加大教育投入。设立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专项资金,用于实验区重点项目建设、重点课题研究、信息素养提升、校长教师培训等。建立健全基础教育经费保障制度,继续完善以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保障机制,城市教育附加重点用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


(四)创设良好氛围。健全基础教育改革成果共建共享机制,深化市县教育协同。积极宣传金华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进展与成效,及时回应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凝聚发展共识,形成改革合力。培育一批金华基础教育改革项目,打造一批示范学校,加强改革成果总结宣传推广。


(五)强化督查考核。健全金华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行动督查与考核评价制度,分年度确定改革任务清单,建立年度报告制度。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将督查结果纳入政府对市直部门和县(市、区)绩效考核内容,对工作突出、改革实验取得重大进展的县(市、区)和有关单位、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文章来源 |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供稿 微信编辑 | 王昆

推荐阅读



教育部长怀进鹏:全面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让广大学生更加健康阳光

青年教师的教研起点在哪里?| 观点

故宫试行免费对未成年人开放

化解家校矛盾、亲子冲突,需要构建这个机制 | 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典型案例⑩

大数据、区块链......这份改革方案融合了多项信息技术 | 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动态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