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师,您有哪些让孩子亲近自然的好方法?| 每周一问

民小编 人民教育 2022-09-10


“每周一问”第201期



“每周一问”是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的编读互动栏目,意在与教师和家长共同交流教育经验、教学技巧心得,讨论教育热点话题,实现共同成长。


每期话题展示结束后,下期主题将在文末提出,欢迎积极留言讨论。每期幸运微友将获赠最新《人民教育》杂志,连续5期“打卡”留言,还有专业教育书籍相送哦! 


不知不觉春天已经到来。在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不妨带领孩子接触大自然,开展自然教育。老师们有哪些让孩子亲近自然的好方法呢?


上周的【每周一问】中,老师们分享了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快来看看吧~



每周一问


老师,您有哪些让孩子亲近自然的好方法?


@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望树镇望树学区 刘强:开发诗词校本课程


中国古代对大自然的描写古诗有很多,可以分季节的整理出来。作为本校的校本课程。按照季节给学生们有计划地进行大自然诗词教学。孩子们在学诗词的同时,学到了大自然的美。学古诗、唱古诗、跳古诗、画古诗、用古诗、真正的把对自然的热爱根植于小学生的头脑中。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潭州实验小学 刘雁:春天里实践,活动中育人

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也是一个带领孩子接触大自然,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开展自然教育的好机会。

活动一:“留住春天”创意图文画制作
发动学生在校园里寻找观察一种植物,并进行简单介绍(可从名称、生长习惯、对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等等出发),然后发挥想象绘制五彩图文画。

活动二:多样的树叶
大自然中的树叶是纷繁多样的,发动每个学生收集3到5种不同的树叶,测量它们的周长,想办法计算它们的面积,寻找它们的共同点,完成树叶研究报告。

活动三:和我最好“绿”朋友合个影
在校园锁定自己最喜欢的植物,利用课间休息时间,主动找学校老师与它合影,打印出来后,在照片反面写上自己想和它说的一句心里话。

活动四:一盆花·一份情
各班号召同学每人带一盆花或绿植装扮教室,也可将植物放在校园内的置物架,在花盆上贴上姓名标签、植物名称,一起装扮美丽的校园,教室进行最“绿”教室评选。

活动五:启用校园农场
全校师生在校园农场种植瓜果蔬菜、树草树木,播撒希望,在“双减”背景下实施劳动教育,一起成长。




@大连市甘井子区利民小学  谢兴梅:亲近自然,快乐成长

大自然是最好的课本,亲近自然孩子可以更快乐地成长。可以这样做:
观察一株植物。校园里有许多花花草草,在孩子们上下学经过的花坛中选择一株花,每天经过的时候都提醒学生观察。孩子知道不但知道花的属性,还从花开花落感受到四季变换的规律。
分享一件户外趣事。课堂上让学生交流户外活动的好处,分享学骑车、玩轮滑时的趣事,激发孩子主动参与户外活动的意识。
制作一件作品。鼓励孩子在海边捡拾被海水冲刷过的小石子,用来装饰教室里的花盆。用落叶制作漂亮的绘画作品来布置教室,还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动、植物标本。这样更富生活气,带给孩子更多快乐。




@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  孔庆龙:奏响“春之歌”三部曲


诵读诗文,品春曲。
教师以春天时令归类整理春天诗文,师生吟诵,比如“草色遥看近却无”“绝胜烟柳满皇都”“碧玉妆成一树高”等,品味古人眼中美丽春色。师生作诗,品味眼中春色。
渔歌子(孔庆龙)
沂河河畔柳烟青,花雨无声群鸟鸣。小黄帽,红领巾。暖风笑语颂春声。

主题活动,寻春曲。
以“蓄势待发”“含苞待放”“春色满园”“落花缤纷”为主题,分四个阶段组织学生寻春,说眼中所见,听耳中所闻,写心中所念。
走出教室,一起寻找校园里的春天;课外走出校园,留意观察身边的春天;条件允许情况下,师生踏青,感受大自然给予美丽春色。

活动分享,赞春曲。
主题活动结束课,以讲春天、画春天、唱春天、写春天等多种形式,进行活动分享,感受大自然给予我们的美好,感受生命的奥秘。




@崖树秋风


因为我们的学校地处郊区,周围有农户,农田,树林,还有小型生态园。虽然从环境上离大自然比较近,但是学校属于寄宿封闭管理模式,学生出去欣赏身边的大自然机会很少。我担任生物学科教学工作,所以就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让学生从对校园里种植的植物开始亲近大自然。比如,在进行对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实验室提供的实验材料是菠菜叶,我就鼓励让学生去在校园植物里,合理采摘自己认为适合做实验材料的叶片,在课堂上让他们展示自己采摘的叶片,并给大家分享这种植物的名称和生活习性和用途。再比如,在学习花的结构时,为了区分两性花和单性花,就让学生去校园里观察不同的花朵并绘图,不仅学习了知识,在亲近自然的时候,也增加了学习的兴趣。

当然,并不是所有亲近大自然的活动,都是为了掌握知识这一个目的。有时候学生心情低落或者学习疲惫时,我身边有很多老师和班主任,都会专一调整出一个时间,徒步带领学生去校园附近的树林、生态园、采摘园等地方游览观赏,调节心情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美学教育。总之,亲近大自然,是对学生长远的成长和发展上进行的一种很好的“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形式!





每周幸运微友


上期的【每周一问】,有三名留言微友获得我们赠送的最新一期《人民教育》杂志,分别是@孔庆龙、@刘雁、@刘强。恭喜这三位老师,杂志会在近期寄出,请以上老师注意查收!(也请这几位老师将详细邮寄地址与邮政编码在留言告知,感谢!)


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我们的话题讨论,下一次幸运微友可能就是您哦!(留言主要讨论文末下一期的问题,标题醒目语言精练更佳,请留下您的工作单位和姓名,以便小编与您联系噢!)


本周,我们特别邀请方镇东老师给大家带来经验分享:

江苏省昆山市张浦中心小学校 方镇东


领略自然魅力,助力内心成长

卢梭在《爱弥儿》里提到:“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就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既不丰满,又不甜美,而且很快会腐烂。”孩子天生是对外界非常好奇的,在大自然环境中,孩子的天性能够得到很好的释放。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古人都忍不住趁着孩子散学归来“忙趁东风放纸鸢”。因而,我坚信,教育必须回归自然。


一、擦亮双眼,探索城市中的自然


1.享受大自然的馈赠

日出日落、月圆月缺、电闪雷鸣,这些都是大自然的馈赠,即使身处城市,拉开窗帘,陪孩子看看日出日落、繁星点点,感悟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美好。刮风下雨在孩子眼里也是充满着魅力的,可以让孩子体验风和雨的触觉感受,看看室外风姑娘的调皮,将城市吹得凌乱;听听那冷雨,哗啦哗啦笼罩着整座城市,让孩子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和热爱。


2.创造家中的“小自然”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孩子的天性,我们不妨将大自然搬到家里来,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家里的阳台可以种点瓜果蔬菜,让孩子浇浇花施施肥,看着植物蔬菜的慢慢成长,孩子的内心也是富足的。孩子对小动物的喜爱也是与生俱来的,我们可以给孩子们建立一个生态缸,缸里可以养鱼养龟,让它们陪伴孩子的成长。即使以上条件都不具备,我们也可以在买完虾蟹后,将它们装在盆里,让孩子去观察和触摸(要有成人看护)。


3.各类「园」中有自然

公园、植物园里的花草树木、虫鸣鸟叫、沙坑树洞,都是孩子们接触自然的好去处,翻一翻冒尖的新笋、捡一捡形状各异的树叶、听一听鸟鸣、嗅一嗅花香,都能让孩子体会到无穷乐趣。有些植物园还有供人采摘新鲜的水果,这不仅让孩子的视觉、嗅觉、触觉有新体验,还能增加他们的味觉体验。


二、寓教于乐,创设校园中的自然


1.将课堂“搬”到校园

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将本学科的部分内容迁移至自然中去,例如语文课堂,就不仅仅是教室的产物,他属于操场、属于树丛,属于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在大自然中体验古诗词、感悟文章的魅力,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把语文课搬到大自然,孩子的想象力和表达欲会有很迅速的发展!在生活场景中体会语文的魅力,参与感强,且这是能自由表达的课堂,正是孩子所喜爱的。科学课亦是如此,带着孩子们去阴暗潮湿处找蚯蚓、去校园“种植园”里给植物除草捉虫。大自然是最好的桥梁,让学生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探究,享受获得知识的喜悦。


2.在游戏中亲近自然

教师在组织课后活动时可以考虑陪着孩子玩一些亲近自然的游戏,针对年龄很小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当一回“绿色建筑师”,用树枝、草、石头、树叶来搭建框架,用鹅卵石、树枝、花朵等进行装饰。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进行一些自然体验游戏,如“听听树的心跳”等,甚至可以排一个自然小剧场,根据老师在校园中的讲解或个人或分小组来表演观察到的一种动植物,并让其他小组辨识。也可以演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比如蝴蝶化蛹成碟或者青蛙掉进了排水沟……另外,我们也可以在校园中寻找一块空地,让孩子“当一回园艺小能手”。


三、握起笔尖,记录眼中的自然


为了孩子更好地融入自然,我们可以让他们借助纸笔这个载体,可以组织一次比赛,去大自然中寻找古诗词所描绘地景致,也可以直接让孩子动手画一画或者以摄影的形式,记录下他最喜欢的景色,当然,大一点的孩子可以通过文章的形式书写自己的所思所见所感。


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探索大自然是孩子的天性,面对广阔的田野,孩子们就像放飞的小鸟,展开了他们创造和想象的翅膀,正如中国“自然之友”会长梁从诫先生所说:“没有孩子生来不爱树林、池塘、草地,不爱野花和小鸟的。如果他们漠然,那是现代都市生活对童心的歪曲。让孩子们,特别是城里的孩子回到自然中去,重新亲近大地,带领他们自然里做游戏,去体验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自然本身原来应有的和谐和平衡,这不仅是为了自然教育,也是对稚嫩心灵的抚爱和陶冶”。


感谢方镇东老师和参与此次话题的所有老师!期待更多的老师参与到我们【每周一问】的回答中,贡献您的育人智慧,小编在后台等着您哦!


【每周一问】等您来答!下面我们进入下周的话题: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终身学习是老师专业提升的重要法宝,但学习似乎又总在被一些琐事和偷懒的心态打断,如何使自己不断保持学习呢?


每周一问


老师,请问您有什么方法让自己保持不断学习?


参与每周一问,请在文后直接留言,长篇分享也可发送至rmjywx@126.com邮箱,注明期数即可


亦可留言「推荐问题+你想推荐给我们的问题」(如果您推荐的问题被采用,我们将为您寄出一本《人民教育》杂志)


微信编辑|张璐瑶

责任编辑|宋佳欣

推荐阅读


独家专访 |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基础教育核心任务和战略选择

教育部提出8要求,做好当前教育系统疫情防控

张咏梅代表:面向共同富裕,构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惠体系

吴为山委员:让博物馆美术馆成为学校的“美育课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