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双减”后,升级家校有效沟通迫在眉睫 | 关注

张家勇 王烽等 人民教育 2022-09-10

民小编说


“双减”工作是一项涉及到政府、社会、家庭、学校的系统工程,其中,与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家庭与学校,这两个主体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是实现“双减”的关键。当前家校沟通存在的诸多问题,给“双减”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阻碍。如何提高沟通效率,增进合作?一起来看这篇文章。


自2021年7月“双减”政策启动以来,各地将落实“双减”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以学校“提质增效”为主阵地,以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为突破口,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有力的措施,较好地实现了“双减”工作的阶段性目标。“双减”工作涉及政府、社会、家庭、学校等不同利益主体,特别是家庭与学校能否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是成败关键。目前,很多地方家校沟通仍处在较低水平,不能适应“双减”工作的新要求,迫切需要改进升级。


“双减”面临着家校沟通新挑战


家长担心降低平时考试难度难以应对中高考。各地出台政策降低考试难度,减少考试次数,很多家长担心“人为”高分不能反映学生真实水平,缺乏区分度与诊断功能。家长们抱怨,不知道孩子考试分数,看不到试卷,教师和家长无法把握学生学习情况,无法改进孩子学习方法或有针对性地辅导,中考高考变成“开盲盒”。如果中考高考选拔标准不变,总分排队的模式不改,“双减”只会增加家长焦虑。


家长面临孩子管理和辅导的现实问题。“双减”后,孩子学业上松绑了,有了更多在家里的时间,部分孩子开始沉溺电子游戏,家长们难以应对。以前家长可以花钱买课外辅导缓解焦虑,现在家长只得直面育儿焦虑了。2021年9月,共青团、中宣部和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开展了“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长‘双减’政策态度”调查,73.2%的受访家长表示焦虑的原因是自己很难辅导好孩子。


部分家长不理解“双减”工作。很多家长抱怨,价廉物美的培训班没有了,隐蔽的“一对一”费用更贵了。还有家长吐槽,延时服务搞得老师学生家长都很累,孩子自由支配时间都被减没了,发展个人兴趣特长受到影响。不少家长认为,孩子成绩不好,作业还减少,学习就荒废了。一些家长认为,“双减”就是减不优秀的学生、减不重视教育的家长。


家校沟通事关“双减”成败


学校是宣传“双减”政策的主阵地。家长是否全面、准确理解政策意图,是“双减”能否成功的基本前提。学校是落实“双减”政策的主阵地,也应该是宣传“双减”的主阵地。相对家长和学生,学校更具主动性、专业性和权威性,学校宣传解读“双减”政策的作用必须通过家校沟通充分发挥出来;相对于政府和社会,学校与家长和学生的联系最直接、最自然、最频繁,具备宣传解读“双减”政策的条件和优势。学校有责任在全面重构学校生活的同时,引导家长准确理解“双减”政策初衷和内涵,消除种种担心和焦虑,进而因势利导转变家庭教育理念。


“双减”催生了家校沟通的新需求。“双减”后,学校单方面进行的各种“加减法”,家长是不是接受、是不是理解、是不是支持、是不是满意,成为“双减”政策能否落地、能否持久的关键。传统家校沟通主要通过作业评阅、成绩排名、试卷分析等反馈学生在校学业情况,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新要求。家长不清楚、不知道怎么应对“双减”后的孩子、怎么利用减下来的时间、怎么让孩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特别是减多了、减过了、自己减别人增怎么办,等等,这些担忧和困惑都需要更加精准化、精细化的家校沟通,需要学校提供更加专业、细致的帮助。


全面掌握学生成长信息是家校沟通的基本功。掌握学生成长的全面信息,是家校沟通的基本依据和基本内容,是引导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缓解家长焦虑的重要手段。“双减”意味着学校工作方式的转变,教师工作必然更复杂、更繁杂,需要借助统一、便捷和标准化的工作系统和数据系统,全面收集、记录、整理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成就、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成长信息,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个性化发展长短板,掌握孩子在学校的成长全过程,引导家长淡化对考试成绩的片面追求。


“双减”需要打造家校沟通升级版


细化家校沟通工作要求。在“双减”实施半年之际,建议教育部对加强家校沟通工作做出专项安排,重点针对政策实施过程中家长的困惑进行解释与引导。拓宽家校沟通渠道,创新家校沟通方式,提高家校沟通频率,讲清楚“双减”的重要意义和主要政策,讲清楚学校和班级落实“双减”的具体举措。研究分析家校沟通的政策重点、风险高点和合作难点,减少一次性沟通、增加经常性沟通,减少单向性沟通、增加互动性沟通,减少“一对多”沟通、增加“一对一”沟通,引导家长调整预期、摆正心态,让家长真正树立起对政策的信心,提升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水平。


推动学校创新家校沟通途径与方式。指导各地以学校为基地开展家长培训和家庭教育指导,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方式搭建培训平台,倡导和组织家长在线学习,针对家长疑虑和困惑,组织家长会、家长课堂、家访活动、专家讲座、开放日活动等,让家长现场体验学校创设的学生成长环境和机会,真正做到让家长和学生不抢跑心里不慌、不校外培训心里不焦虑。教育部门会同妇联等部门,办好家长学校或网上家庭教育指导平台,推动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服务站点建设,择优推送经典育人文章,引导家长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引导家长做孩子的学习引航者、成长引路人、人生规划师、身心守护者、习惯养成师、品格锻造者。


完善学生全面成长评价与诊断工作系统。帮助学校建立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与诊断的工作系统,完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开发符合中国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量系统,提升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评价科学化水平,建好用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以关键表现记录、激励性评语和增值性评价等方式向家长及时反馈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状况,以数据、图像、质性评价等具体可感的成长记录材料反馈学生的成长变化,回应家长对孩子的个性化成长信息需求。


(作者单位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文章作者|张家勇 王烽 姜雨婷

微信编辑|张璐瑶 

责任编辑|谭希


推荐阅读


“双减”之后的空余时间做什么?这项活动好处多,家长千万别忽略!| 家长慧

孙春兰:从严从紧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 坚决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底线

刘希娅:“双减”后,家长要从依赖补习班转为与学校协作,尊重孩子成长规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