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如何培养孩子的合作探究能力?|每周一问
“每周一问”第207期
“每周一问”是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的编读互动栏目,意在与教师和家长共同交流教育经验、教学技巧心得,讨论教育热点话题,实现共同成长。
每期话题展示结束后,下期主题将在文末提出,欢迎积极留言讨论。每期幸运微友将获赠最新《人民教育》杂志,连续5期“打卡”留言,还有专业教育书籍相送哦!
近日,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出台了。其中所强调的“学科实践”代表着学习方式变革的新方向。其目的是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自主性,还要其具备合作、探究的精神和能力。您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呢?
上周的【每周一问】中,老师们分享了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经验,快来看看吧~
每周一问
老师,如何培养孩子的合作探究能力?
@江苏省昆山高新区汉浦中学 俞艳君:问题导向,合作探究
在平时的英语课中,我通过深层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比如,在学完“Fashion”这一课后,不仅局限在让学生了解穿着打扮,我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利用或改造家里的旧衣服?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制定出方案,并付诸行动。在后续学生的反馈中,有的小组用旧衣制作地毯,有的小组进行了旧衣捐赠,有些小组甚至提交了相关照片作为佐证。通过这样的问题,不仅让学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学以致用,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实验小学 朱彦妮:合作探究从实践开始
分组实践。合作需要有组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特长进行分组,确定分组后,请各小组为自己的组选择队名,创设口号,帮助小组形成凝聚力。
活动实践。没有活动体验就没有合作探究能力的成长。教师要积极创造需要小组合作的内容,比如表演课本剧,请孩子自己组织排练;研究项目化学习,让孩子们提出问题,并积极参与到探究之中。
@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中学 蒋金娣:夯实基础,动态处理学习材料
1.从教材出发,引导学生主动探寻、拓展学科知识。语文学科每个单元四篇文章学完后,都有配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比如,学完《社戏》、《安塞腰鼓》、《灯笼》后,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现有的设备、资源、人脉,来了解某些传统仪式等,并撰写出“光阴里的故事”报告集。
2.紧扣任务群,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认识社会。语文学科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编排,这使得单元教学更多呈现为一个动态处理学习材料的活动过程。比如,在教“演讲”单元时,我按照单元中的三个任务开展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完成了“会写、会说、会辩、会思”的实践环节。
@甘肃省金昌市第八小学 王新芳:合作探究有方法
1.有效分组促合作。老师在分组时要综合学生的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把学生编成各具特色的小组。小组内分工明确,成员也可以根据自己特长和学习内容轮流当组长,这样在活动中有利于生生配合,相互促进。
2.问题情境引探索。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主动探索的空间,尽可能让学生有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机会,使外部的操作活动逐渐内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
3.教师职责要明确。老师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担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三种角色,以保证学生的合作探究成为真正有效的学习。
@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新西关小学 李宏英:创设情境,讲究方法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积极性。精心备课、突出重点、精准问题,课堂上以“三动”为合作探究打基础,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动起来,有足够的内容让学生动起来,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等足够的方面在学习中动起来,趣中生“疑”,让学生在质疑中发现问题,围绕问题各抒己见,深入学习。
教给方法,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课堂上,老师要教给学生合作探究的方法。人人发言,组内展示;组长汇总,组间分享;学生点评,教师点拨。学生可以在合作探究中获取新知、获得感悟、提高学习力。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实验小学 杨兰兰:自主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归纳,再到提出问题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告诉学生需要完成的学习目标,明确任务内容。之后再创设相应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初步了解课本内容。紧接着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先是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之后再师生之间互动合作,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对于重难点,教师可以在讨论后进行系统全面地讲解。总之,合作学习不仅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开发学生的思维,还能锻炼学生探究的能力。
@江苏省昆山市秀峰中学 黄姗姗:以作业促探究
教师通过布置开放式的作业,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探究意识。比如初中语文课本的单元训练中“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常常被老师们忽略,而恰恰是这种类型的作业,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这种作业一般要求学生分工合作来进行,并且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学生先要确立主题,并主动查阅资料,进行内容的筛选与整合。因为这种作业与生活和现实社会,甚至与科技发展紧密相连,所以就能为学生创设广阔的空间,对学生而言,更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意识,每一步都是他们全新的探索。
@昆山市花桥集善中学 张培培:“拼”“演”“技”,助力学生合作探究能力提升
1.“拼”:在班级教学和日常活动中,我们把小组比拼贯穿到底。学生给自己的小组命名,架构成员体系,比拼赶超,提升合作探究能力。
2.“演”:即角色扮演。学生们和老师互换角色,学生充当“小老师”,在提升自己的同时帮助他人,在过程中合作提升。
3.“技”:这指的是给学生展示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的机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是同学们乐意参加的形式。我们通过答题领礼包,小小演说家,默写小能手等互动游戏提升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内林小学 徐世凤:“三单”,助力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1.课前导学单,助力合作探究游刃有余。教师认真研读课标和教材后,明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前导学单,包括链接相关旧知、设计核心问题、鼓励质疑问难等。学生则根据课前导学单,或自主探索,或咨询家长,或查阅资料,为学习新知做足准备。
2.课中探究单,助力合作探究井然有序。教师仔细分析学生完成的导学单,了解学习起点,根据学情设计课中探究单,包括任务清单、合作要求、汇报提醒等。接下来,学生围绕探究单开展小组合作,在自主思考、协同学习、全班交流的过程中逐渐提升合作探究能力。
3.课后作业单,助力合作探究津津有味。学生经过课前准备、课中交流,已基本上掌握新知。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课中有意留下思考题,并设计成课后作业单,可以是操作说理类的,也可以是实践创新类的,并通过宣传推广,调动学生继续合作探究的内驱力。
@安徽省合肥市稻香村小学教育集团岳西路校区 姚艳:
1.“好的计划是成功的一半”。合作探究开始前,可以让学生自己制定计划、探究方向越明确,越符合学生的实际,学生越感兴趣,越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2.“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在合作探究中,学生小组的分工要明确,责任要到人,鼓励每个学生都要为合作探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合作探究后期要进行成果分享,将分组研究的方法、观点和问题拿到小组或全班进行汇报交流,每个人、每个小组探究的成果都要反映出自己不同的立场、思路和见解,从而达到共享资源、优势互补的效果。
每周幸运微友
上期的【每周一问】,有三名留言微友获得我们赠送的最新一期《人民教育》杂志,分别是@徐世凤、@张培培、@王新芳。恭喜这三位老师,杂志会在近期寄出,请以上老师注意查收!(也请这几位老师将详细邮寄地址与邮政编码在留言告知,感谢!)
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我们的话题讨论,下一次幸运微友可能就是您哦!(留言主要讨论文末下一期的问题,标题醒目、语言精练更佳,请留下您的工作单位和姓名,以便小编与您联系噢!)
本周,我们特别邀请滕敏老师给大家带来经验分享: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初级中学 滕敏))
有章可循去合作,智慧创新来探索
——如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是教师需要用心用智去完成的一项成长系统工程,它包括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合作兴趣、敢于质疑、积极创新、获得成功体验、习得探究方法等多方面的内容。教师应该结合教育实践和理论学习,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一、合作有前提,探究讲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内驱力,要使学生获得持久不衰的学习动力,集中力量去获取知识,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就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合作、探究的兴趣。
1.优化小组。合理的小组组建是小组合作学习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根据个性特征、性别互补、学习水平、交往能力、兴趣爱好等合理搭配,组成4或6人的小组。各小组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等方面要均衡,有意识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组,有利于组内合作和组间竞赛。
2.建章立制。在小组合作中,一定要建章立制,这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动力。如建立规范的奖惩制度,对团结合作,积极探究,相互成就的小组或同学予以表扬或奖励。在小组建立的初期,教师和学生一起制定这样的小组合作制度。制度的制定要结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原则来进行。
3.创设情景。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教师要精心地创设问题情景,设置的任务和问题应既是学生可以接受的,也应具有一定的障碍性、探究性,这样可激发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排除障碍的兴趣。
二、合作有技巧,探究讲章法
门门有道,道道有门。合作和探究也不例外。
1.培养积极合作的技能。这是学生能够进行高质量合作学习的基础。小组成员的合作技能主要表现在:(1)彼此认可,相互信任;(2)彼此接受,相互支持;(3)准确交流,分担困难。具体如: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心平气和地探讨和讲解;让他人先得到机会;对他人和自己的学习负责等。通过规范合作技能,提高合作能力。
2.增强真诚合作的意识。团结协作代表了小组成员之间种积极的相互关系,同舟共济、荣辱与共。帮助学生建立团结协作的方法主要有:目标一致、角色互助、资料共享。
3.鼓励大胆质疑的行为。在小组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没有把握的结论、疑问,就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质疑。真理是愈辩愈明,疑点越厘越清。对于学生在质疑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老师要耐心引导,适时点拨,帮助学生得到正确的结论。
4.养成积极反思的习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思考尤为重要,它是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化和提高的过程。养成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各种方法的优劣,反思各种知识的纵横联系,适时地组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三、合作有创见,探究讲创新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探究,而且要鼓励创新,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1.培养“敢问”的学生。老师要让学生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间的联系,提出恰当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启迪和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同时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2.鼓励“不同”的见解。引导学生广开思路,重视发散思维,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探究。
3.看见“特别”的地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的探究性成果,肯定学生的成果,尤其强调学生的特别之处,高明之处,使学生探索的光华得以展现。使学生探究的自信心不断增强。
4.提升“自学”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就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器,而是能用科学的方法主动探求知识、敢于质疑问难、个性充分发展的学习的主人。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密切相关,需要教师经常地启发、适时地点拨、积极地引导,需要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培养。
5.创设“趣味”的情景。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才能使学生从“要我学”到“我想学",再到“我要学”。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创设一些悬念和情景,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学习的内容相结合,对之进行探究和思考,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的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合作探究之路,就是育人育才之路。当我们真正把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理论与教育教学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时候,教师的教一定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学生的学也一定能呈现出鲜活而灵动的生命力。
感谢滕敏老师和参与此次话题的所有老师!期待更多的老师参与到我们【每周一问】的回答中,贡献您的育人智慧,小编在后台等着您哦!
【每周一问】等您来答!下面我们进入下周的话题:
在疫情防控期间,“全民网课”成为新趋势。师生不仅要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还要面对紧张、恐慌、焦虑等负面情绪的干扰。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自身的缓和调节能力对帮助学生保持良好心态,保证教学顺利进行是至关重要的。您在疫情期间是如何调节自己和学生心态的呢?欢迎与我们分享。
每周一问
老师,面对疫情,您是如何调节自己和学生心态的?
亦可留言「推荐问题+你想推荐给我们的问题」(如果您推荐的问题被采用,我们将为您寄出一本《人民教育》杂志)
微信编辑| 刘彦男
责任编辑| 宋佳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