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培养青少年科学素养,教师要首先具备科学精神 | 关注

管培俊 人民教育 2022-12-09

民小编说


普及科学知识、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提出,实施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工程,将科学精神纳入教师培养过程。培养教师科学精神有哪些意义?应重点实施哪些举措?一起来看这篇文章~



科学教育是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培养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教师要在全社会引领风气之先。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提出,实施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工程,将科学精神纳入教师培养过程。从“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战略高度看,“将科学精神纳入教师培养过程”极其重要而紧迫,需要我们深入思考、进一步破题。


准确把握“将科学精神纳入教师培养过程”的内涵


少年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关键时期。科学素质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具备科学素质是指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思想,掌握基本科学方法,了解科技知识,并具有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何理解科学精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有什么关系?讨论由来已久。英国物理学家、小说家斯诺在其著名的剑桥演讲《两种文化与科学革命》中指出:科学与人文的分裂对立是当今时代的灾难。其实,科学与人文是文化的两个方面,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不同与“对立”是就其分属于不同领域而言;两者的融通与“统一”就体现在科学精神上。广义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科学精神的培养,最为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颇有深意,他说,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中科院院士杨叔子先生认为:科学精神也是一种人文精神,是人们求真的人文精神。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所说的科学精神,既是一个人科学素养的体现,也是人文精神的体现。


所以,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不能割裂开来。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今天我们讲科学精神,需要辩证思维,需要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立德树人的高度,从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辩证统一、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的角度理解和把握。因此,“将科学精神纳入教师培养过程”的命题与“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目标是一致的。“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的要求,顺理成章地包括科学素质和科学精神的要求。


充分认识“将科学精神纳入教师培养过程”的意义


科学教育的有效实施,需要在教育理念、课程教材、教师、评价、保障等方面,系统谋划。师资显然仍是短板。“将科学精神纳入教师培养过程”,全面提升教师科学素养和整体水平任务艰巨,意义深远。


“将科学精神纳入教师培养过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科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科学教育不仅传授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培养科学精神,训练科学思维、激发好奇心和探索创新意识,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正确的世界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认识论方法论的基础。同时,科学教育也是科教融合、普职融合的结合点,是人工智能时代劳动教育、美育有机融合的结合点。


“将科学精神纳入教师培养过程”,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师专业水平和科学素养不足,是当前科学教育的突出矛盾。科学素养主要指科学知识基础、科学思维方式、科学态度和价值观,以及用科学思维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科学素养、科学精神也是学风和师德养成的基础,是教师队伍的核心素质之一。


“将科学精神纳入教师培养过程”,才能提高科学教育的质量水平。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是科学教育的四个层面。科学课程标准明确“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使学生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理性、实证、分析、开放、民主、合作、质疑、探究、开拓创新等)。目前我国科学课程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打破学科壁垒,整合融通课程教学内容,对教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教师要以科学精神贯穿人才培养全链条,改革教学方式,提升科学教育水平。


“将科学精神纳入教师培养过程”,有利于有效整合和加强科学教育师资力量。我国科学教育要用好两个课堂(学校主课堂、社会大课堂),依靠校内校外两支队伍。目前科学课程教师数量质量都有短板,有效利用校外科技资源开展科学教育的能力也不足。有能力整合校内外科学教育师资力量,才能实现大中小贯通、校内外科学教育有效衔接,推动学校、社会和家庭协同育人。


“将科学精神纳入教师培养过程”,对于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建设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创新人才培养非常紧迫。科普教育有利于激发潜质、唤起好奇、激励创新创造。要在教育内容上实现“融合”,科学普及与中小学教育有机融合;教育教学方法上重点鼓励“探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机制上实现“贯通”,构建开放共享平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教师培养中强调科学精神,对于创新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努力推进“将科学精神纳入教师培养过程”的创新举措


充分重视教师教育对于科学教育的关键作用。全面提升师范教育质量,吸引优质生源,提高师范生综合素养与能力水平。扩大“科学教育”专业培养规模。推进地方师范大学扩大公费师范生教育。师范专业录取,重点考查学生科学人文素养和从教潜质。修订并正式颁布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提升教师核心素养,培养师范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教育能力;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贯通科学普及与学校课程体系;改革教育教学,整合校内校外科学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鼓励“探索创新”与“动手”能力。


鼓励支持一流水平综合性大学培养中小学教师。发挥高水平大学的学科优势和综合优势,创办师范教育,设立“科学教育”专业。并为非师范类专业学生开设教师教育课程。同时积极参与培训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当年北大、东南大学承担“国培计划”骨干教师和科学课程教师培训,广受赞誉。越来越多的名校毕业生应聘到中小学任教,如能在职前职后经过一定的教师专业训练,将会如虎添翼。


加强科学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根据国家课程方案,配齐配足科学教师,开齐开足科学课程。“国培计划”2010年开始,就包括持续加大“国培计划”科学教育教师专项培训力度。依据科学教师专业标准,加强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的培训。


实施面向全体教师的科学素养提升计划。在国家层面,充分利用“双一流”大学、科研院所等优势资源,培训中小学教师。重点提升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了解当代科技新进展,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推进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课程教学深度融合。提高教师利用校外科技资源进行教育教学的能力。


鼓励科学家和科研团队广泛参与科学教育。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等积极参与,将有力地促进科普和科学教育,并培养科学教师。教育部原副部长韦钰院士亲自领衔东南大学学习科学重点实验室团队和“干中学”项目,潜心研究小学科学教育,承担“国培计划——科学教育教师”项目,亲自为小学教师授课,深受欢迎。


以科教融合方式创新科学教育教师培养。学科专家未必是好的教师。要加强教师与科技专家的协作。着力培养科技教育名师、专兼职科技创新辅导员。构建中小学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四位一体的科教融合教育基地;依托校外科技教育基地,推进STEM教育研究与实践,促进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的融合,引导学生以创新应用为导向,在观察、提问、设想、实验中,形成创新素养。要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建立高校前沿科技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培养教师的科研素养。


加强农村科普师资力量。发挥农村科学教育的天然优势,弥补科学课程教学的短板,教师素质尤为关键。要持续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通过“特岗教师”、公费定向等方式,培养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和“一专多能”的初中教师。加大紧缺学科教师和国家通用语言教师培养力度,加强本土化教师培养。


强化“将科学精神纳入教师培养过程”的指挥棒。强化教师职业准入制度。教师资格考试和师范专业认证要强化科学素养要求。提升科学教师入职门槛。改革考核评价机制。完善中学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培养有创新潜质的学生。贯彻《科学课程标准》,改进科学教育质量评价和教师评价,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和科学教育质量。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民委原专职委员)


文章来源|人民政协报2022年5月18日,转自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微信公号,原标题《将科学精神纳入教师培养全过程》

文章作者|管培俊

微信编辑|张璐瑶 谭希


推荐阅读


确保“不低于”持续落实落地!国务院教育督导办再次发出提醒函

2022年高考在即,教育部温馨提示来了!

道德与法治:如何实施好新课标提出的案例教学、议题式教学、项目式教学?| 新课标大家谈




感谢您读到这里,明天的推送更加精彩。不想错过的话,把人民教育设为星标吧。
第一步:点击顶部蓝色“人民教育”,进入公众号主页;第二步:点击右上角“···”;第三步:点击“设为星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