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导向下学教变革的新教学方案 | 关注
民小编说
“双减”政策的出台吹响了学教变革的号角,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而赢得课堂革命的关键之一在于破解“备课”的难题。蒋永贵教授在与一批中小学校深度合作探索中探索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案——学思案,如何理解和运用这一方案,促进课堂转型和教师专业发展,我们一起来看。
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背景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其中都明确提出了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等方面的要求,这不仅吹响了学教变革的号角,而且指明主战场就在课堂。
那么,如何赢得课堂革命?其影响因素众多,其中备课应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深入考察现行教案,发现存在如下典型问题:一是关于教学目标的制定,知识掌握有余、能力发展不足、品格内化缺失,目标体系更多是“三类割裂”而不是“三维一体”;二是关于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师的教有余、学生的学不足、统领任务缺失,教学决策更多是“经验施教”而不是“以学定教”;三是关于教学评价的嵌入,终结评价有余、形成评价不足、评价标准缺失,评价运用更多是“结果评估”而不是“以评促学”。
为此,笔者近年来与一批中小学校深度合作探索的学思案,可有效破解以上难题。通过学思案,倒逼和引领教师真备课,由此实现学教变革的“四真”,即学为中心真落地、深度学习真发生、核心素养真发展、学业负担真减轻,从而助推“双减”落地、提升育人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那么,究竟什么是学思案?学思案的理据何在?怎样设计学思案?如何用好学思案?
一、什么是学思案
站在学生立场,基于课程育人元问题(即学什么—内容体系之问、为何要学—育人价值之问、怎样学—素养发展之问、何谓学会—评价促学之问),像专家那样一致性设计,能够引起与促进学生乐学善思、会学深思、悟学省思的教学方案,简称“学思案”。示例见表1,表现出学生立场、育人为先、学思并进、知行合一、专业设计等方面的特征。
表1:初中科学“力的存在(第1课时)”学思案示例
二、学思案的理据何在
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创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告诫我们有效的学习应是学思并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说明学习还有不同的境界,乐学是孔子所推崇的最佳学习境界。其实,仅有乐学还不够,还应会学和悟学。基于学生的思维表现,可用善思表征乐学、深思表征会学、省思表征悟学。这就是学思案的内核,即乐学善思、会学深思和悟学省思。
国内外新教学研究的吸收与借鉴。帮助人学习是教育的重要使命。美国的学习中心教学研究,包括梅耶的应用学习科学理论、威金斯等的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查普伊斯等的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等,它们对学思案的发展有着重要启发。在我国,崔允漷教授的学历案可谓新教学的典范。[1]学历案通过其专业性让学生的深度学习成为可能,原因在于学历案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主体责任,提供了专业化设计的深度学习机会,强调让课堂中更多的学生“在学习”即投入学习,追求课堂中每个学生的“真学习”即真实学习。
综上,我们建构出学思案设计与运用的理论体系(见图1),由一个中心和三个基本点组成,以此指导素养导向下的学教变革。一个中心,指的是坚定德能兼修的学习目标,通过“明目标”显化素养、“探新知”发展素养、“测目标”检测素养等予以落实。三个基本点,指的是坚持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学思案各要素无不体现;坚持学思并进和知行合一的学习方式,如“明目标”采用“内容标准—实现指标”的新方式让学生更明确地学、“探新知”基于“大任务—问题链”让学生更深度地学、“构体系”旨在知识结构化让学生更系统地学等;坚持以学定教和以评促学的助学原则,如“教学决策区”注重基于学习任务及学习表现进行教学决策、“探新知”注重嵌入评价工具以及“测目标”注重课堂检测都是为了以评促学。
图1:学思案设计与运用的“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理论体系
三、怎样设计学思案
(一)关于“明目标·有的放矢”的设计及其教学决策
学习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2]学习目标是促进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因素和有效抓手。[3]实际上,学习目标并未在教学中发挥其应有价值。为此,我们对制定学习目标不断迭代升级,发现采用“内容标准—实现指标”的叙写方式效果非常好。例如,示例中的LO1-LO1.1-3(LO,是LearningObjectives的缩写),如此学习目标更清晰,更可操作,也更容易检测,会很自然地引领学—教—评一致性推进。
当然,研制高质量的学习目标尤为重要,否则教学可能跑偏方向。为此,我们探索出确定“内容标准”的四条标准:一是一致性,与课标要求相一致;二是简明性,表述简明扼要,学习要点及其水平要求一目了然;三是全面性,学习要点齐全,原则上一个要点对应一条学习目标;四是适切性,学业水平的定位科学合理。
至于“实现指标”,直接决定着教学的过程,尤其是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对其制定将有更高的要求:一是清晰性,表述明确;二是进阶性,应体现学习某一知识点尤其是重点内容的“过程—结果—评价”三阶段指标;三是育人性,把学习某一知识点所期望学生发展的具体课程核心素养显化出来;四是可测性,各类指标尤其是认知指标能够量化或细化;五是精准性,符合学情以及学习内容的认知规律。
教学中如何使用学习目标?学生带着清晰目标在真实情境中更乐学。[4]因此,我们的建议是,课前应向学生呈示学习目标。至于是否在课中专门规划时间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可视学情、学习内容等实际情况而灵活决定。也有教师提出,如果课前呈示学习目标,将会负面影响教学效果。如此情况,那是因学习目标不够优质导致的。
(二)关于“入情境·引趣生疑”的设计及其教学决策
本要素实则是传统的课堂导入环节,由于学思案秉持学习中心理念,所以就学生而言就是进入学习情境,关键是引出能激起学习兴趣的驱动性问题。由此,采用“情境+问题”方式呈现。情境的创设应直切主题、源于生活和引发兴趣;引发的问题应是驱动性大问题,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点燃学生创造力。
关于“入情境”的教学决策,我们的建议是:一要快,用尽可能少的时间;二要活,教学活动生动活泼;三要狠,能够激起学生认知冲突。
(三)关于“探新知·德能兼修”的设计及其教学决策
“探新知”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环节,直接决定着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实践经验表明,大任务引导和问题链驱动更能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更有助于将德能兼修落到位。因此,本要素采用“大任务—问题链”呈现。例如,示例中的BT1-BT1.P1-P3(BT,是bigtask的缩写;P,是problem的首字母),它们具有“牵一发动全身”功能。
类似学习目标的制定,设计高质量的大任务和问题链尤为重要。大任务(BT),即学习目标任务化,设计要求如下:一是一致性,一个大任务至少对应一条学习目标;二是简明性,表述清晰、简明扼要;三是挑战性,能够引起学习兴趣和挑战。
问题链(P),即实现指标问题化,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燃料”,对其设计要求是:一是一致性,一个问题至少对应一个实现指标;二是科学性,应体现学习进阶,尤其是针对重点内容应包括“过程—结果—评价”三阶段学习进阶的问题,同时应按知识类型特点、学生认知规律等进行设计;三是引思性,能够引起学生积极思考。
针对“探新知”的教学决策,建议针对学习任务,基于学情、时间等方面实际进行灵活决策。一般情况下,优先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然后再视学生真实学习表现进行帮扶如启发、引导等,最后才直接讲授。
(四)关于“构体系·融会贯通”的设计及其教学决策
本环节实则是传统教学的课堂小结,学思案对其设计有着更高的要求,主要是期望学生进行碎片知识结构化、学习方法显性化和价值观念内隐化。为此,一般可设计如下任务和问题: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你是如何学会这些知识的?你从中都有哪些体悟?请尝试选用列表、思维导图等适切形式做一整理。
至于“构体系”的教学决策,建议无论课堂教学怎样紧凑,都一定将其作为必修环节。具体到实际操作,尽可能规划好时间组织学生先自主进行学习小结与反思,然后选取代表性成果进行展评;若时间不允许,一般采用“提问—理答”式教学。
(五)关于“测目标·温故知新”的设计及其教学决策
教了,不等于学了;学了,不等于学会了。衡量教师专业实践的业绩应该是学生学会什么、何以学会,而不是教师有没有教、怎样教。[5]因此,学习评测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此,教师也都非常重视,但一般都是放在课后以作业形式实施。我们认为这一现状亟待改变,主因有二:一是学习认知规律使然。可以说,是否进行课堂检测,实则是关于课堂形成性评价和课堂终结性评价的认识问题。不难理解,前者是学生根据给定内容进行学以致用,后者则是需要学生根据问题唤醒与选择所学内容解决问题,其重要性不言自明。还有,相比课后的学生自主作业,课堂检测更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尤其是作业过程中的表现性问题,从而进行以评促学。二是“双减”政策落地需要。可以想象,如果每位教师都把作业留在课后,学生的作业负担将会更重。所以,教学一定要强化课堂检测。因此,本要素采用“课堂检测+课后作业”方式呈现。
为开发优质的课堂检测任务,如CA1(CA,是classroomassessment的缩写),应执行如下标准:一是指向明确,每个任务至少对应一条以上的实现指标;二是突出重点,优先进行重点实现指标检测;三是题型多样,灵活选用多样化题型;四是任务科学,能够真实测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五是标准引领,研发指向关键能力的评价量表。至于课后作业的科学设计,对落实“双减”政策尤为重要,限于篇幅,将另文探讨。
关于“测目标”的教学决策,我们的建议是:先组织学生自主作业,其间一方面对学生作业个性化指导,另一方面注重收集学生作业真实表现;然后针对普遍性的典型问题进行集中教学,尤其要强化与显化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
四、如何用好学思案
无论怎样优质的学思案,如果不被使用,都将是废纸一张。因此,如何用学思案上课则显得尤为关键。
一是学生应以学思案为载体。只有如此,才会倒逼教师将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我们的经验是,建议小学中段以上都用要素齐全、内容完整的纸质学思案,以利于学生对本节课进行系统化建构。当然,鉴于学情、时间、内容等方面的实际,并不要求也没必要让学生对每一个问题都落笔作答。
二是课件应以大任务为主线。也就是,制作教学课件应围绕大任务转,所需的图片、视音频、实物等素材都应是服务于问题解决。因此,每张课件一般是由大任务和问题链、素材、解答结果和方法等三部分组成。当然,有些内容也可以通过板书予以辅助。
三是教学应围绕学思案展开。我们的教学理应由学思案“牵着”走。需要提醒的是,绝不能被其所“牵制”。所以,教学应灵活运用学思案:一方面,力争做到个人鲜活的个性风格与学思案浑然一体;另一方面,根据课堂真实情况运用教学机智作出教学调整与生成。
反思学思案的探索历程,虽取得良好的成效,受到了教师喜爱、促进了学生成长等,但也存在不少亟待深入探索的问题,比如不同学科、同一学科不同课型、同一课型不同主题等的学思案有何特质、如何凸显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参考文献 -
[1][5]崔允漷.指向深度学习的学历案[J].人民教育,2017(20).
[2]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10.
[3]蒋永贵.指向核心素养的学习目标制定[J].课程·教材·教法,2017(9).
[4]蒋永贵.论深度学习真实发生的表征及其课堂教学实现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21(10).
(本文作者系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十三五” 规划 2019 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 “30 年我国初中综合科学课程改革的浙江经验研究”(课题批准号BHA19014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2022年第7期
文章作者|蒋永贵
微信编辑|张璐瑶 谭希
责任编辑|施久铭
推荐阅读
感谢您读到这里,明天的推送更加精彩。
不想错过的话,把人民教育设为星标吧。
第一步:点击顶部蓝色“人民教育”,进入公众号主页;
第二步:点击右上角“···”;
第三步:点击“设为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