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内处处皆是红色景点,这所学校的“红色三课”有特色!| 围观
民小编说
校园内布满红色遗址遗迹是一种什么学习体验?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利用自身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打造特色校园景观环境,将红色文化融入教育各项活动中,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综合体。一起来看这所学校如何用遍地的红色文化浸润学生心灵——
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地处历史上多次抗击外敌入侵的海防重镇——镇海,拥有深厚的地域文化背景和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校园内保存了一批反映千百年来镇海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遗址遗迹,有海防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5处,各类人文景点18处,其中文庙泮池、吴公纪功碑亭、都督俞公碑亭3处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学校还是省级党史教育基地和国家安全教育基地。2019年,学校新建了荟萃校园红色基因的镇中“红廊”,传崇高理想信念,引红色风潮。基地作为一种物质载体,其直观、生动、具体的教育效用不可替代,因而持续打造一个独具特色、人文历史底蕴丰厚、融古朴与现代为一体的校园景观环境一直是我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同时,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综合性、人文性、生活性都较强的教育实践活动,应该浸润于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中,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丰富、拓展、衍生相关的教育教学资源,形成一个广泛意义上的爱国主义教育综合体。
一、上好“红色三课”
近年来,学校基于特有红色资源,深入探索有利于生成“国家认同”和“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的平台和机制,系统提升校内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教育价值。我们着眼于学生的真实生活,持续挖掘并传承独特的“红色基因”,在实践中探索打造了全过程、序列化、浸润式大思政“红色三课”育人体系(见图1)。学生通过丰富真实的红色文化体验,把学习教育成效内化为理想信念和品德修为,转化为学习动力和爱国行动。
图1:镇海中学大思政“红色三课”育人体系设计图
1.开学第一课:“知”的感触
“开学第一课”,即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月,集中开展“红色教育”,为青年学子播下一颗红色的种子。我们采用了四种学习教育方式。
(1)互动式。通过创设多变互动的学习环境,加强平等沟通互动,激发学生的最大兴趣。如“学长导游”活动:新生报到第一天,每个班级安排5名高年级学生作为新班级参观校园18处红色遗址的带队“导游”,同时负责新生红色项目化学习的活动指导。
(2)体验式。设计多种红色文化的体验式活动,增强学生情感认同。如举办“模拟长征”的红色远足拉练体验;组织各班学生以校内各红色教育景点内容为蓝本,创作红色短剧。
(3)任务式。让学生接受任务,完成任务,实现量变到质变。学校推出“党史学习游园打卡”活动,引导学生自主设计“红船启航”“统一战线”“寻迹改革”“全面脱贫”等打卡点位,在完成各项任务打卡的同时,熟悉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习红色党史知识。
(4)研究式。主要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展开,为学生提供若干红色项目参考选题(见图2),学生自主组队开展研究性学习,自主设计、探究如“朱枫精神的当代传承”等项目,深化学生对红色文化本质的认识,践行红色文化的理想信念、时代责任。
图2 :红色项目化学习选题参考
2.在校每一课:“情”和“意”的浸润
“在校每一课”旨在通过丰富多样的校园红色活动,使学生浸润在红色文化之中。从时间上看是三课中持续最长、比重最大的。从功能上说,其功能在于“意”,即把学生初步形成的国家认同意识进一步固化,并初步形成维护国家认同意识的思维方式。基于系统化、序列化活动设计要求,我们把在校每一课分为“红色思政”“红色理论”“红色文艺”“红色素养”四个层面。
(1)红色思政。在红色文化浸润下,推进思政课“大走班、小专题”教学,使议题教学、课堂辩论、小组探究、学习伙伴等成为思政课的“新常态”,开展学生主讲思政课校本课程、学生领衔课堂活动等实践。
(2)红色理论。引领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理论学习活动,参加业余党校、团校,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组织党史学习教育等。学校通过拓宽团校、梓荫红色讲堂、青春讲坛和学生理论学习社团等平台,服务中学生群体成长成才。
(3)红色文艺。力图通过校园文学、艺术活动和各类学生组织活动,潜移默化渗透红色基因,坚定文化自信。学生开办主题板报和共青团刊物,制作手工艺品和美术作品,排练歌曲、话剧、舞台剧等艺术节目,开展“唱响红歌歌颂党”和主题文艺会演等活动。
(4)红色素养。通过学生自主组织活动,提高理论宣讲、演讲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思想认识以及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组建理论夯实类社团“星火”研习会、模拟政协、模拟联合国、理论宣讲团等。各班团组织以党团知识竞赛、“党史学习能手”报告会、主题演讲等形式集中展示学习成果,广泛开展学党史感言征集、“写给党员的一封信”征文等活动。
3.离校最后一课:“行”的展望
“离校最后一课”通过“青春答卷”“成人仪式”“初心之旅”“红色回响”四个极具仪式感的活动项目,更进一步借助红色文化赋予使命和责任担当,树立家国情怀,为学生未来的成长道路奠定正确的价值导向。
(1)青春答卷。“青春答卷”由学生红色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红色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党校结业考核等组成,学生梳理、汇总红色研究性学习成果,包括调研报告、红色理论宣讲视频、心得体会等。
(2)成人仪式。高三成人仪式以“赓续红色血脉,传承使命担当”为核心主旨,校长致辞送谏言、学子感恩展未来、教师发言祝成长,引导高三学子在成人之际,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担当时代责任。
(3)初心之旅。指导学生组队走出校门,参加红色研学实践,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革命先烈不怕牺牲、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和斗争精神。在2021年毕业季,我们带领学生前往上海、北京等地开展毕业红色研学,寻找初心,感悟信仰。
(4)红色回响。在一年一度的情系母校周活动中,由毕业学子返校宣讲,其中一个重要板块是“红色回响”,由返校学子为学弟学妹进行大学红色故事、红色地标的分享,激励在校学生参与红色学习之旅。
二、课堂之外的红色浸润
在挖掘资源教育价值、培育红色文化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发好声音、讲好故事、传递正能量,不断彰显镇海中学的红色气质,使之成为学校文化标识。
1.编好系列红色读本
在原有的《梓荫风采》《雄镇丹心》《枫叶飘落在台北》等读本基础上,以“海防重镇的历史演进”“近代抗侮护国战争史实”和“党建星火传承”为主线,组织专门力量编写了《红廊:奔涌在血脉里的记忆》《校园问典》《雄镇学府》等多种校本读物。其中《红廊:奔涌在血脉里的记忆》获评“宁波市首批百本红色读本”。此外,由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教研组牵头,有关学科教师组织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对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人文历史遗迹的美学、文学、艺术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
2.讲好精彩校史故事
2021年,我校迎来了建校110周年华诞,又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与党同庆,意义非凡。回眸百十年发展历程,从梓荫山麓总持寺旧址上的镇海县中学堂起步,历经战乱,几迁校址,几易校名,奋斗不止,屡建新业。一部学校发展史,与党的发展史、国家发展史交织在一起,其中饱含丰富的教育资源。
在整个百十周年校庆周期,我们不仅在完善校史馆、修编纪念册、拍摄纪录片等常规动作上精益求精,而且在校史的挖掘、梳理和呈现上动脑筋、下功夫,找准校史与爱国主义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的结合点,以年轻一代更为喜闻乐见的形式,诸如校本课程、主题班会、人物专访、演讲辩论、文艺演绎、重走来时路、互动实践等,把学校办学历程中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呈现得更加丰满立体,使校史真正入脑入心,融入师生的情感血脉。2021年5月,“2021年高中教育发展论坛”走进镇海中学,我校向来自全国各地的500余名教育同人推出了两堂公开课《烽烟战火中的“家书”》《追寻爱国记忆,传承爱国基因》,巧妙结合了学校历史和文化元素,获得一致好评。
3.组织好每周升旗仪式
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契机,其庄重的仪式感和强烈的情感浓度蕴藏了深厚的教育张力。近年来,我们基于学校实际对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进行了改进,除了行注目礼、奏唱国歌、国旗下讲话等传统环节外,在增加值周小结的基础上又设计实施了一个新的环节——“镇中人国旗下宣誓”:当国旗升至最高点,国歌奏唱完毕,全体师生右掌紧贴左胸,在主持人领誓下,喊出誓言:“永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求真梓荫,扬善大成,镇中卓越有我,民族复兴有我”(“梓荫”和“大成”为我校独特的文化历史符号)。一周又一周、一年又一年的庄严宣誓,让简约的誓词慢慢内化为师生的自觉意识,外显为优秀习惯行为。
同时,我们精心编排推出一系列国旗下讲话,如《镇中味道》《镇中底色》《镇中风骨》《种下一颗“崇高”的种子》《选择镇中,就是选择了责任》《秉持镇中好传统奋斗伟大新时代》等。这些打上深刻镇中烙印的讲话不仅阐发了镇中文化的红色意蕴,而且将“家国情怀、使命担当、全面发展、追求卓越”这一镇中所倡导的学生发展取向进一步具体化、生动化、个性化。
作为一所拥有丰富资源、取得丰硕教学成果的高中优质学校,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教育的重要指示,继续用心用情做精做深这篇红色教育大文章。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
推荐阅读
教育部发布会:“数”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成效 | 教育这十年
十年前走上讲台的那批青年教师,现在怎么样了?| “青椒”十年成长记
感谢您读到这里。明天的推送更加精彩。
不想错过的你,就把人民教育设为星标吧。
第一步:点击顶部蓝色“人民教育”,
进入公众号主页;
第二步:点击右上角“···”;
第三步:点击“设为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