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微阅读】青岛二中校长孙先亮:我为什么倡导给学生提供宽松的教育环境

2015-11-14 人民教育
民小编说经历过高中,以小编为代表的童鞋们都知道,高中三年想要一个完整的假期(双休日、国庆、寒暑假)简直太难了,就是学校给放假,自己也不敢放松。作为示范性高中的校长,敢给高三的学生放七天长假,是不是很有胆量?
面对着招生的压力,教师的不理解,他毅然决然地宣布取消直升实验班。
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这位“有胆量”的校长的故事。


文 | 孙先亮(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校长,第二届“明远奖”获得者)


你们是不是应该考虑学生和家长的利益,不要动不动就放那么长时间的假

十一假期即将开始了,学校按照上级的规定通知学生正常放假七天,当学生们听到这个消息时,教室里一下子沸腾了起来。

下午我正在规划着放假工作安排的事,办公室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孙校长吗?我是一名学生家长。孩子告诉我你们学校十月一日七天长假全部休息,我觉得你们是不是应该考虑学生和家长的利益,不要动不动就放那么长时间的假,孩子毕竟要考大学。据我了解青岛市没有一所高中像你们一样放这么长的假期。“

我说:“这位家长,虽然我不知道你提这个问题的背景,但是我想如果放长假是不考虑家长的利益,那为什么家长放假都在家休息而没有人愿意到单位加班呢?道理是一样的。孩子的学习应当是劳逸结合,也需要有时间来进行调节。”

放下电话,我久久不能平静。这样的电话已不是第一次接到了,自从有了长假以来,每到放假前,我都会接到类似的电话。家长总是在指责学校不负责任,都希望孩子应当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学习上,恨不得把一天变成48个小时。在家长眼里,时间的无限延长,可以让孩子学习得更加优秀。

无疑,时间对于学习者而言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决不可能是唯一的因素或最重要的因素。


学习是一个需要兴趣激发的活动。学生在持续不断地学习过程中,需要热情与激情,而这就需要兴趣的保持。人的兴趣是由于需要和动机而产生,只有当一个人把学习作为自己的内在需要时,动机才能被激发,兴趣才会真正地产生。



中国的传统教育,往往把学生当作一个知识的被动接受者,通过强制灌输的办法,使受教育者死记硬背。孩子们的学习正如成年人持续不断地工作一样,当人们重复机械地做一件工作,或长期超负荷地运转时,就会产生职业的倦怠,不仅工作效率降低,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更谈不上创新。


学习优秀的学生并不是那些时间耗费特别长并且特别刻苦的学生


在青岛二中的学生中,学习优秀的学生并不是那些时间耗费特别长、并且特别刻苦的学生。如果孩子们每天的学习,并不是充满好奇与创新,那么,在这样的状态下,特别是在巨大的压力下,学习就如同一个弹簧失去其应有的弹性。

学生的学习效率需要学习能力的支持。心理学家曾经做过研究,学生被动学习效果只有20%;学生主动学习效果可以达到50%;学生积极地学习能达到70%;有传播意识地去做可达到90%。学习的态度和能力是学生效率非常重要的基础。因而,当学生学习处于一个完全被动的状态时,看似孩子在努力学习,其实是毫无效率的。学生的学习其重要导向应当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而不仅仅是学习时间的延长。

2006年取得青岛市文科最好成绩的李同学,不仅是学校的学生会副主席,还曾是学校模拟联合国的主席。游刃有余的学习不是因为她的智商有多高,而是因为她更知道如何学习以及用什么方法学习。学生的发展是一个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而创造一个素质教育的条件和环境能够改变学生学习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青岛二中这些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学生的素质培养不仅没有降低学生的学习成绩,反而让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强,学习效益更好。

因为,第一,素质教育实施可以让学生个性特质获得发展,从而有力地支持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激发;

第二,素质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这为学生高效地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

第三,素质教育其实也是一个学生不断接受新知识以及更多新体验的过程,这些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获得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过程;

第四,素质教育也是学生获得体验、提高能力和素质的过程,是学生面对新的挑战不断进行深刻思考、寻求更好解决方案的过程,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创新能力的增强。而思维能力正是学生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重要的品质,因而当其迁移、转化、渗透到学习过程中时,就会大大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



中国有句古话:磨刀不误砍柴功。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学生的学习是一个遵循规律的过程,随着高考要求逐步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学生的学习只是其充分发展的部分而不是全部。


所以,青岛二中坚持在所有的假期都正常休息,并且开展许多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被同学们冠之为考试“无敌”、充满希望的直升班学生,居然由于压力太大休学了

2007年春天新学期开始不久,我听到了一个消息:直升班的晓丽休学了。

晓丽怎么会休学?一个在初中时被同学们冠之为考试“无敌”的孩子,是以直升生的身份进入二中的。从进入二中开始,她的考试成绩一直在年级中高居榜首,以至于与她同年级的孩子都感觉与她同一个年级是莫大的“不幸”。不仅如此,她还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在数学和物理竞赛中都取得了保送资格。可以说凭她现有的条件进入中国最好的大学也是绝无问题的。

她为什么会突然休学?通过与她的班主任交流,我得知:孩子的成绩一直是年级最好的,但是她始终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特别是直升班的学生高手云集,竞争非常激烈,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其他同学超过。高二年级后,她既要保持学习优势,又要参加多学科竞赛。她的学习成绩虽然依然最好,但优势越来越不明显,结果孩子严重失眠,注意力无法集中。加上父母又不在身边,孩子的压力无法缓解,所以情况加剧,不得不休学。

一个本来可以轻松应对升学的孩子,一个本来充满希望的孩子,却在学习中途“然而止”这样的结果完全出乎教育者的预料。晓丽的休学让我心痛了很长时间。


学生们都想做“大官”,唯独没有人愿意为班级同学服务

面对中国高考残酷竞争的压力,孩子们的未来、家长的希望全部寄托在高考这一关上,这是我们教育者也无法改变的。可是我们能否改变孩子们在学校的生存状态?我们能否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加宽松的环境,让他们不再因为直接的竞争压力而恐惧和挣扎?

自从二中开始直升录取学生以来,学校一直采取了单独组班的方式,让所有直升的孩子在同一班里生活和学习。表面看来,单独组班可以加快教学的进度,增加教学的难度,并且通过增加竞争的压力,让孩子们都有一个优秀的成绩。可实际上又是怎样的呢?

第一届直升班组成后,在开班时班主任邀请我给孩子提要求。我给孩子讲,直升班的同学都是来自各个学校的优秀初中学生,正因为如此,我们这两个班不能仅仅是学习成绩的优秀,更应当是学校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主动发展的典范;班级管理的各项工作也应当成为年级的榜样。



开学后不久,选举班干部出了一个奇怪的事情。所有的学生几乎都竞争班长或团支部书记,而对于生活委员、卫生委员等没有一个人去竞争。这些孩子原来都是来自各个学校的干部,职务最小的也是个班长或团支部书记,学生会的主席和副主席也并非个别。大家都想做“大官”唯独没有人愿意为班级同学服务。


更为奇怪的事情是,一个学期下来,期末评选先进班集体时,这两个班竟然没有一个班级进入年级的前六名,除了学习其他各项评价指标基本上都是最差的。许多优秀的孩子集中在一起,反而不如一些普通班学生的表现。问题出在哪里呢?我找了几个孩子交流,他们说,其实每一个人可能都是优秀的,但是由于大家聚集在一起后,学习竞争压力很大,谁都怕自己落后,因而班集体的事情反而没有人关心,有些同学集体活动不参加,自己的宿舍内务也不整理,班级公务从来不做,所以班级的评比就必然没有好成绩。


如果我们连孩子基本的健康都无法保障,那任何宏伟的目标和愿望只能是空中楼阁

连续两年直升班的单独组班已经发生不少的问题,由于采取动态管理,在极大的竞争压力下,有的学生主动提出分到普通班去,有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快一落千丈。晓丽休学是对我刺激最大的事情,我内心一直有深深的愧疚。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教育的最大责任在于培养一个完整的人,能将生活加以整体地处理。教育培养人,如果我们连孩子基本的健康都无法保障,那任何宏伟的目标和愿望只能是空中楼阁。”


我们的教育过程总是按照教育者自己的愿望来设计,按照教育者的目标去追求,而唯独没有想想孩子的需要。孩子的成长不仅需要学习,更需要生活,需要自我兴趣的发展。每一个孩子都有成长和成功的渴望,他们有着内心发展的巨大压力,而教育者却在这个基础上设置了压力叠加的环境,让孩子们已经张满的弓几近折断。

虽然面对着社会的压力,虽然面对着教师的不理解,甚至面对招生的压力,但在那一年我毅然决然地宣布:取消青岛二中直升班单独组班,将所有的直升生分配到各个班。我有理由相信,将直升学生分配到各个班可以更好地使其在学习过程及其他活动中起引领作用,为班级建设贡献力量;在普通班“直升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更好地发展自己,在普通班孩子们可以没有直接的竞争压力,轻松而愉快地生活和学习。

文章来源:节选自《教育,为了每一个生命的激扬》,孙先亮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微信编辑:董筱婷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鲁洁: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道德,而是为了美好的生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