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点】公开课上的“两分钟”究竟发生了什么?看完所有人都沉默了……

2015-11-25 吴非 王云峰 人民教育
民小编说

公开课上,老师明知会被专家扣分,还是给了这个“笨笨的”小男孩两分钟时间,提了个低效率低难度的问题。这对孩子意味着什么?对老师意味着什么?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看完下文,您一定会有所思考。


让我们先来看一篇吴非老师在2014年《人民教育》第1期上刊发的文章《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有专家到中学听完课发表评论,说这位老师课上有个提问水平极低,根本没有必要问的;前排那个男生的回答水平也不高,但这位老师竟然有些夸张地表扬了他,不可思议。于是专家告诫:课堂提问要讲究效率,举一反三;教师备课时要多思考,要吃透文本;上课要讲究一点教学艺术……


我不能同意专家的意见。我不太了解这个班的情况,但我能以自己的经验去想,这位教学素养很高的老师问了一个好像多余的问题,也许有她的道理。这节课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她比我们更清楚。


也许,这个班的阅读水平有差异,有些同学学习比较吃力,不太指望他们能在公开课上发言;也许,前排那位小个儿男生还有点自卑,他的语文学习有困难,但他很想能学得好一些,他非常想能有机会来表达自己的见解,但大多数问题他感到困难,他不敢举手。


而这是个“心中有人”的老师,这段时间,她在观察前排这个学生;她知道,这个班上,有几个同学需要一些“够得着”的提问,他们等待很久了,要想方设法给他们机会;今天这节课上,她看到这位前排男生专注的目光了,她想到也许他在等呢;是时候了,于是,她随机多问了一个相对比较容易的问题。


结果太棒了,那位前排男生回答出来了!她微笑着表扬了他,这可是他第一次准确而有创意地回答问题啊!这个随机的提问是否会影响到专家组对她的教学评价,会扣她几分,她才不管呢,她只知道要鼓励这个学生,不能让他丧失学习的兴趣。


就这么简单吗?故事可能还没完呢。课还在上,那个前排男生坐在那里,他有些激动:他第一次敢于举手发言,而且是在老师的公开课上啊!回到家,他迫不及待地把课上的经历告诉了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喜形于色,世上还有比这更开心的事吗?母亲悄悄背过脸,拭去泪花,只要鼓励孩子努力,会有进步的,会有的。


真幸运,两星期以来,这个前排男生在数学课上,在外语课上,都引起了老师的关注,他几次得到这样的机会,他对学习的兴趣得以保持;渐渐地,他开始能回答一些有难度的问题了……


仅仅回答了一个几乎没有难度的问题,会影响同学们对她的评价吗?不会。同学们了解自己的老师,他们相信她,认为她做的事都是有道理的;在她的课堂熏陶下,学生不仅学了语文,也变得善良友爱,他们比那些功利的教师更明白“同窗”的意义,所以他们不认为老师浪费了时间,而知道这就是“学习”。


我在课堂上经常看到,当有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同学们(特别是他的“死党”)是多么的焦急——这些,坐在教室后面听课的专家们看不到。


或许会有人质疑:在一节课上,用两分钟时间,问一个可有可无的问题,请一名水准不高的学生回答,这对其他学生来说,是不是不太公平?这是不是一种教学的损失呢?


也许他不知道,这两分钟对那名前排男生来说非常重要,他因此又找回了学习的自信,而对其他同学来说,同样有学习价值。在一个正常的教学群体中,未必有什么“学习竞争”,更多的是友情与合作。同学们也许早就知道老师有这种“兼顾”的习惯,他们看到了教师能平等对人,知道这也是值得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重视的是“人”。


我不认为这是什么“损失”。旅行者经常地停下来等待掉队的伙伴,还会有成百上千的人全力寻找一名失踪者。你如果看《拯救大兵瑞恩》时落过泪,那你同样应当想到:这位老师为了一名学生的进步和全班同学停下来等了两分钟,仅仅两分钟。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课堂上发生。


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弄明白“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大家都知道,每听完一节公开课,专家们都要对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做一番点评,在这种时候,很多评价其实是不到位的。


一个班级的阅读水平有差异,有些同学学习比较吃力,有些同学自卑内向等,只有老师最清楚。因此,专家们在不完全了解背景的情况下而对一节课、一件事妄下结论的事情并不少见。


公开课不需要靠预设的几个优等生和老师精心演出来的功利性“虚假繁荣”,更需要的是对人的差异的尊重的真正教育。


我们每个人从娘胎里生下来,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都有其独立存在的生命价值和生命尊严。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引发每个人积极向上,将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发扬光大。尊重每个人的独立人格,尊重和弘扬每个人的生命价值,既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必然归宿。


我们是否做到了尊重每一个学生——从父母那里遗传下来的个体体征、智力特点、性格特征,以及出生之后从他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所习得的一切成果。我们是否关注到学生成绩的高低与学生个性发展之间具有什么关系?我们能否有足够的情怀去悅纳并尊重来到你面前每一个带有差异和个性的孩子?


有一个痴迷于文言文的男生,一天上午,他拿着自己用文言文写的文章给语文老师看,希望老师给予点评和改正,听到老师一字一字认真品读着文章,这男生的文字功底与见解可见一斑。读罢,语文老师说:“你的能力已经远在我之上,你的书评里所谈论的观点,是我未曾涉猎的,所以我没法指导你什么。”她诚恳又心怀敬佩地给予男生高度的评价与鼓励。


孩子走后,同一办公室的男语文老师说:“要是我,我不会鼓励他,我肯定会打压他。”“为什么?”“这孩子到社会上怎么适应社会?肯定会吃不开(意为吃亏,或者难以融入社会),他看的那些书、写的东西有用吗!?”


看到这里,上文中女老师对学生谦虚又真实的态度是否让你感动?相比之下,那位男老师的言行缺让人愕然。


正如第二季“超级演说家”总冠军北大学生刘媛媛在《年轻人能为世界做什么》的演讲中说道:“亲爱的90后们,如果再有人跟你们说,年轻人你不要看不惯,你要适应这个社会,这时候你就应该像一个真正的勇士一样直面他,你告诉他:“我跟你不一样,我不是来适应社会的,我是来改变社会的。”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a0133jm3499&width=500&height=375&auto=0
作为家长,我们叮嘱孩子的口头禅是不是正从曾经的“慢慢走,小心跌跤”“慢慢吃,小心噎着”转变为现在的“快点吃饭”“快点做作业”“快点弹琴”“快点睡觉”,甚至“快点玩”?我们是不是总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因为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强就沾沾自喜,反之就不停地数落、讽刺、挖苦孩子。


不久前,河南南阳一名15岁初中生猝死的消息让人十分痛心。这位小同学的离去让人难过,他父亲的追思也让人心痛。


尤其是其中一句:“每天睡眠那么少,还无形中增加你的学习压力,更不该面对你的累,过多鼓励了做坚强男子汉!”


天下有多少雄心勃勃的父母,奢望自己的孩子既做得顶天立地的栋梁,又能开繁花结硕果。殊不知,我们的欲望有多深,孩子便有多累。


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恰恰道出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


父母们,老师们,请放下急功近利,慢慢陪伴孩子快乐成长。


素材来源:《人民教育》杂志2014年第1期,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必须注明来自“人民教育”微信。

文章编辑:施久铭

微信编辑:王云峰

相关阅读:

【专栏】吴非:学生没了“课外”,学习便不完整
【观点】吴非: 如有条件,教师要读一些“大书”
【专栏】吴非:上着上着,老师就不见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