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特色】泉州师范附小:没想到把课堂从教室搬到大自然后,孩子们的生态文明姿势大涨

2015-11-29 人民教育 人民教育

我是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的一名学生家长。孩子入学之前我就了解到,生态文明教育是泉州师院附小独树一帜的教育特色,他们倡导润物细无声地滋养学生的品格。在孩子们生命成长的启蒙阶段,生态文明的理念是如何默化于心、潜化于行的?在学校教学开放周时,作为家长的我带着这样的思考,走进校园度过了非常特别的一周。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174z1lcsx&width=500&height=375&auto=0

星期一

责任:垃圾分类回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成为孩子们下意识的行为习惯


迎着周一的晨光,我踏进校门,迎接我的是清新的空气和满园青葱。校园一角,一群学生排着整齐的队伍,正在上缴他们上一周班级收集的废品。同学们告诉我,这是他们的“校园绿色回收站”。


学校里每个班级都设立“绿色回收箱”,喝过的饮料瓶、看过的旧报纸、写完的作业本都成了箱子里的宝贝,这些都是学生开展公益活动的经费来源。每周各班的环保志愿者都将班级废品统一交到“校园废品回收站”,大队委们分类回收后再将卖废品的钱积攒下来,或者捐给西部边远贫困学校,或者买些小礼物去看望福利院的老人小孩。这项活动已经坚持了整整十年


如今,垃圾分类回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成为孩子们下意识的行为习惯。看到这一幕后,我在心里默默地给学校加分、点赞。


听说学校今天将举行一场非常特别的竞标活动,竞标的主角就是咱们的学生,而竞标的对象就是学校操场上的一大片绿地,这不禁让我很好奇。我迫不及待地来到现场,在这里,
能感受到每个人的热情。


原来,学校将校园绿地划分为13个管护区交由班级管理,今天的活动就是各班竞标争取绿地管护权。参与竞标的班级要派代表在讲台上阐述班级的环保理念、郑重承诺志愿服务的举措等。经过演讲、评分和投票,竞标结果很快出来了,13个班级获得了属于自己的绿地,这一项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意识。

星期二

实践:学生不仅是校园一草一木的欣赏者,更是建设者和维护者


今天下午,我在学校操场边橡皮树下的4号管护绿地见到了忙得热火朝天的六(8)中队的同学们,这是他们这学期第一次开展绿地管护工作。六(8)中队的中队长郭君玫告诉我,作为学校的小主人,他们很想在最后一年,为学校做一些贡献。大家都想用自己的爱心劳动和汗水,为美丽的校园锦上添花。


原来学校的老师们就是通过这些精心设计的、有意思的活动,为学生提供生态实践锻炼的机会,使得学生不仅是校园一草一木的欣赏者,更是建设者和维护者。


爱护环境,只需从身边小事做起。据介绍,每年开春时节,学校会组织开展“植物栽培竞赛”,校长亲自向学生赠送种子。前后历时三个多月的植物栽培竞赛活动中,学生自己动手栽培植物,观察植物从种子萌芽到开花结果的全过程,记录下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期盼,体验辛苦劳作的不易和动手参与的快乐,养成做事细心和持之以恒的好习惯。


活动结束时,学校举行“植物栽培竞赛成果展”和“观察日记展”,学生在播种绿色、呵护生命的体验中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生态观念,培养热爱大自然的良好情感。


同学们在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体验生命成长的欣喜,用自己的双手来扮靓美丽的校园。多年来学校还坚持开展“文明行为教育月”活动,倡导“弯腰行动,拾起一片洁净”的理念,使师生们养成了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在这里,孩子们体会到更多责任和义务。

星期三

分享:品尝龙眼,在学生心中播下生态文明的“种子”


在泉州师院附小的校园里,种植着许多龙眼树。初秋时节,正是龙眼挂果的时节,累累果实挂满枝头。孩子们告诉我,附小的孩子特别幸福,因为每年学校都过“收获节”。


今天下午的少先队活动课,每个中队都在举行别开生面的龙眼分享会。老师把洗净的龙眼发给大家,同学们一边品尝着校园龙眼树上的甘甜的果实,一边交流着自己的感受。


孩子们的童言稚语不时打动着我:“这是学校的龙眼,是独一无二的,我想把它带回家,和爸爸妈妈还有亲朋好友一起尝一尝。”“我想要把龙眼的籽放在土里,看能不能再发芽。”


辅导员老师告诉我,每年一次的龙眼分享会不仅让孩子们品尝学校自己采摘的龙眼,懂得了分享的快乐;也让他们认识到龙眼树对美化校园环境、净化校园空气的重要性。孩子们的心里就这样播下了生态文明的“种子”


龙眼分享会是附小的传统节目,不仅如此,学校还把课堂搬到了树下,让孩子们对植物树木有更深刻的认识。


学校就地取材,开发出“龙眼系列课程”。科学课上,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把课堂搬到树下,学会观察校园里龙眼树的枝叶、树干和果实,制作树叶标本;了解龙眼树病虫害相关知识,学习制作“蚧壳虫与椿象”标本;给校园植物挂牌配“身份证”。


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动手制作“鸟巢”挂上枝头,欢迎小鸟在校园里安家。美术课上,孩子们画下校园里一棵棵遮天蔽日的大树。语文课上,孩子们饱含深情地写下了与自己朝夕相伴的《校园里的龙眼树》。品德与生活课上,孩子们“和大自然说说悄悄话”。


同学们不仅玩儿得开心,也学得轻松。分享美味、分享知识、分享成长,将生态文明教育自然而然地融入生活和学习,学校这种潜移默化的理念让我心生佩服。

星期四

延伸:把课堂从教室搬到了大自然中


星期四下午,我和学校五六年级的孩子们一起,来到了美丽的洛阳江畔,开展科学调查活动。今天,大家观察的对象是这一大片红树林。这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面积最大的人工种植红树林。


学校邀请校外辅导员、来自泉州师范学院的植物学教授黄晓冬为同学们做了深入浅出的介绍,黄老师告诉同学们:“红树林被称为海岸卫士,红树林湿地是一种重要的湿地环境,也被称为地球之肾。它的作用除了气候调节以外,还可以净化水体。”经过老师一番讲解,原本晦涩难懂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


听同学们介绍,像这样的科学调查实践课还有很多:“泉州古树名木的调查”,专注于古树名木的保护;“校园及周边植物标本制作”,专注于100多种校内植物的辨认和标本制作;“节粮在我身边”,专注于粮食节约和粮食安全;


当地民众对泉州湾红树林生态保护认知、意识、满意度调查”,专注于地球之肾——湿地保护者“红树林”的研究;“珍爱生命之水——淘米水的妙用”专注于废水再利用和妙用,“泉州中心市区行道树的调查”,专注于完善城市行道树布局、兼顾美丽、安全、环保;


科学饮食与健康生活”专注于饮食安全与健康;“守望碧水蓝天”,专注于海洋文明教育;大家还一起探讨“泉州金鸡拦河闸300亩水葫芦”、“家乡石材产业如何减少污染”、“泉州北渠水污染”等不和谐热点。


附小生态文明教育的课堂从教室搬到了大自然中,课堂的延伸,对于孩子们来讲,不仅是形式的变化,更是知识的拓展。这些活动使得生态科普知识、生态文明理念在学生中得到有效传播,在延伸拓展中,将美好品德培养寓于其中,有效延伸了生态德育的触手。

星期五

成长:不断向学生传递生态德育的“好声音”“好印象”


星期五一大早,踏入校园的我又遇见了站在校门口迎接学生入校的黄志强校长。这个举动看似简单,黄校长却坚持多年。在他心中,“启蒙养正、快乐成长”是学校不变的宗旨。他告诉我,学生不仅要在环境优美的校园中学习,更要在学习中享受快乐。


学校的生态德育注重“静以修身”,通过创设良好的生态环境,营造浓厚的生态文明舆论氛围,不间断地向学生传递生态德育的“好声音”“好印象”。学校的生态德育更注重“学思结合,动以养德”,依托学校优秀的师资团队,通过丰实的德育课程、多彩的主题活动、丰富的实践体验播撒生态德育种子,让学生品德之树枝繁叶茂、馥郁芬芳。


历经深度的生态德育熏陶,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禁塑令后,学生欣然采用精心制作的环保袋;汶川地震、甘肃地震后,学生毅然走进社区开展“防震减灾宣传”;附小的学生年年受邀参加泉州市全国科普日科普广场活动,2014年学生们大方得体地进行有关“科学饮食,健康生活”的现场演示实验;今年学生们“变废为宝”的科技创新作品更是引得参观者赞不绝口,展示了同学们的自我风采和良好的学科素养;同学们多次参与省市电视台生态科教节目的拍摄,甚至申请了专利……


动静结合、深入浅出,泉州师院附小的生态文明教育如涓涓细流,缓缓流淌于校园的每个角落,自然融入学生的成长过程


从教师队伍的生态教育培训到为学生开设丰富多彩的生态德育课程;从鼓励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到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校园的绿地花草、环保宣传教育阵地的创设到数十场学生专题生态道德实践活动的开展,无处不渗透着健康生态、低碳环保的理念。


这些活动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并巧妙激发着师生的创造力,培育着学生良好的品行。近年来学校老师和学生的科学论文、创新作品获得全国、省、市级奖励数百项,成为泉州师院附小今后发展的坚定基石和无限动力!

短短一周的体验生活结束了,在这一周里我收获了很多很多,我感觉在泉州师院附小,孩子们的课堂不仅是在教室里,同时还在大自然当中,孩子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时还有幸福和快乐。所以我相信,我的孩子在这里,一定能拥有一个非常幸福快乐和充实的童年学习生活。

供稿:黄柠(泉州师范附属小学)


【价值观教育】视频看现场,看富春七小如何进行“新劳动教育”

【特色】美育的突破点在哪里?成都大弯小学的“美课堂”告诉您

【关注】高考语文148分,她说:语文从来就是一个只关素养无关应试的学科(强烈推荐)

【微管理】学生上课玩手机不好管?看看国外老师有什么好招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