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阅读】曾国藩: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
今天,我们的微阅读继续推送曾国藩家书,随小编一起领略“大家”的治家风采,感悟君子的傲然风骨吧~~
上次送家信者三十五日即到,此次专人四十日未到,盖因乐平、饶州一带有贼,恐中途绕道也。数月以来,实属应接不暇,危险迭见。而洋鬼又纵横出入于安庆、湖口、湖北、江西等处,并有欲来祁门之说。看此光景,今年殆万难支持。然余自咸丰三年冬以来,久已以身许国,愿死疆场,不愿死牖下,本其素志。近年在军办事,尽心竭力,毫无愧怍,死即瞑目,毫无悔憾。
曾国藩的祖父留下了八字家训:“考、宝、早、扫,书、蔬、鱼、猪”。
先说说猪、蔬、鱼、书四字。百姓家,首先要栏中有猪,塘中有鱼,园中有蔬,生活就有了基本保障。做到了猪、蔬、鱼、书四个字,百姓家就能小康居家。
居家后,进而考虑的就是如何治家。勤俭持家,读书科考,首先要讲究两个字:“早”和“扫”。早,就是事事要赶早,要勤于劳动,勤于读书。扫,就是要天天打扫环境,扫除心灵灰尘。
在治家中,还特别要强调“考”和“宝”两个字。考:即诚修祭祀,是告诫家人要诚心祭祀,缅怀先人;宝:即善待亲族邻里,是告诫家人要友善对待一起生活的世人。
余日记册中又有八本之说,曰“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即不扯谎也),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此八本者,皆余阅历而确有把握之论,弟亦当教诸子侄谨记之。无论世之治乱,家之贫富,但能守星冈公之八字与余之八本,总不失为上等人家。余每次写家信,必谆谆嘱咐,盖因军事危急,故预告一切也。
余身体平安。营中虽欠饷四月,而军心不甚涣散,或尚能支持亦未可知。家中不必悬念。顺问近好。
评点:立身处世之“八本”
曾氏的“八本”在近代传颂甚广,最早见于其咸丰十年闰三月十八日的日记,这是第一次向家人公布。
读曾氏的文字,感觉到他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即喜欢提炼归纳:或归纳为几句话,或归纳为几个字。
曾氏将祖父平日治家之方,经过一番提炼后归纳为八个字,又将其所不喜欢的东西概括为三个不信。他将素日对立身处世治学做事所得到的一些体会归纳为“八本”。他的这些“本”不一定都能为人所接受,但多多少少能给人以启益。曾氏老家富厚堂中有一间房子的门楣上,高悬“八本堂”横匾,匾上便刻着这八句话。可见曾氏后世子孙对它的重视。
吾自奉督办山东军务之命,初九、十三日两折皆已寄弟阅看,兹将两次批谕抄阅。吾于二十五日启行登舟,在河下停泊三日,待遣回之十五营一概开行,带去之六营一概拔队,然后解维长行。茂堂不愿久在北路,拟至徐州度暑后,九月间准茂堂还湘。勇丁有不愿留徐者,亦听随茂堂归。总使吉中全军人人荣归,可去可来,无半句闲话惹人谈论,沅弟千万放心。
余舌尖蹇涩,不能多说话,诸事不甚耐烦,幸饮食如常耳。沅弟湿毒未减,悬系之至。药物断难奏效,总以能养能睡为妙。
评点:不望富贵愿代代有秀才
纪瑞为曾国荃长子,此时年方十六岁,得中秀才。十六岁中秀才,在科场虽不算很年轻,但在曾家,也算是功名早达了,值得曾府上下庆贺。曾氏因此大发了一通议论。曾氏此论,与数年前写给儿子信里说的不望子孙做大官,只望做明理君子是一脉相承的。曾氏的这种思想,实在是十分清醒而明智的。
说其清醒,是指曾氏对做官与读书二者看得清楚透彻。官场因是名利渊薮,故为众人所向往;又因其名额有限,故而为众人所争夺。于是官场便成为勾心斗角、倾轧挤压之地,且权力又启人贪婪之心思。所以,久处官场,人易于变得或阴险,或圆滑,或贪心。总之,人的心灵容易被扭曲。所以,老于宦海的曾氏知道做官也并不是很好的行当。早在道光二十六七年,他就萌生了弃官回籍的念头。
相反的,读书可以让人更多地懂得生命的真趣味,在领略前人智慧的过程中陶冶自己的性灵情操,在不与人争斗的环境中享受天君泰然、心境平和的乐趣。二者相较,若家境宽裕、不愁稻粱的话,做个读书人实在是比做个官吏要好得多。
说其明智,是说曾氏知道做不做得成官、能做多大的官,不是自己所能掌握的,通常是握在别人的手里。首先,科名这一关能不能过,便不可知,所谓“功名乃前世事”,说的便是这层意思。
此外,做官后能不能常获迁升,也不可知。不要以为有才干有政绩便一定升官,那是天真的一厢情愿,许多庸才反而官运亨通,他有的是另一种本事。若一心一意要做官,但又做不成,或一门心思想升官,却又仕途坎坷,那反而会给自己带来无穷无尽的痛苦、怨尤,不如干脆不想那档子事,陶醉于书卷中,尚可与人无干,自得其乐。
曾氏的这种思想,实际上是一种很平实的治家之方。我们今天的父母应该从中得到某些启示。现在的父母大都望子成龙,巴盼儿子长大后做老总、做明星、做大官,其实那都很渺茫,还不如鼓励他们做个明道理的好人、有健康体魄的正常人现实得多。
文章来源:节选《曾国藩家书》,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年7月出版;
注解来源:老人报
微信编辑:孟雅琴
【微阅读】以色列父母告诉你,怎么培养孩子不拼爹,拼社会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