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民间】曾经消失的邕剧进京演出,99%的南宁人都没看过

2016-09-30 广西头条NEWS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广西头条,关注广西最独具视角的时政微信公众号!


庆、道光年间起,邕剧在南宁及其周围一带就已流传甚广,甚至在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也受到极大的欢迎,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到了近代,邕剧等小剧种逐渐走向没落,改革开放后,由于观众的流失和市场的萎缩,邕剧的剧团很多被迫解散,邕剧一度销声匿迹。近日,一部邕剧在北京上演,重新吸引人们的注意。




首次受邀进京汇演 邕剧重新立于舞台


9月28日晚,稀有剧种邕剧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与此间观众见面,由南宁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南宁市戏剧院出演的大型传统邕剧《三进士》登台亮相。这是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化局主办,中国评剧院承办的南方戏曲汇演中的一个重要场次。


作为中国评剧院承办的南方戏曲汇演唯一的剧目,也是南宁地方戏剧首次受邀晋京演出的剧目,《三进士》的登台演出引人瞩目。

 



“挞伐时弊,扬善惩恶”的传统剧

 

《三进士》演绎了苦母寻子的故事,以曲折情节叩问孝道。全剧在原故事的基础上,保留了原有的情节框架,创新了舞台呈现,使舞美、服化更具审美吸引。


汇演主要讲述的内容是:书生张文达因埋葬父母欠下周、常二家一笔银钱,他身负累累债务,含泪挥别妻儿上京考取功名。

 

周、常二家无儿继嗣香火,便以抵债为由抢去张家二子,收为义子,半子半婿。

 

二十年后,张妻孙淑林为寻夫觅儿,流落洛阳,病困旅店,为还店钱,自卖其身,却被失散二十年的大儿子买回为奴,并遭大儿夫妇百般虐待。

 

小儿夫妇得知母受苦罪,劝兄认母,兄弟反目,告上巡按衙门。

 

岂知八府巡按竟是二十年未谋面的亲生父亲,经一番审问,夫妻、父子、此得团圆的故事。


该剧目由国家一级演员、第1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梁素梅,国家一级演员、第十二届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获得者黄俊成,国家二级演员姚艳、何惠临,优秀青年演员刘希瑛、梁伟达等担纲主演。

 



古老的邕剧如今已凋零


邕剧因南宁古称邕州而得名,早在清道光年间,就在南宁及周边一带流传,当时人们称它为“老戏”、“大戏”、“本地班”等,是南宁市最具地方特色的传统剧种,于2008年6月7日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邕剧表演注重说白、武功,以南派武功见长。行当有生、旦、净、丑四大类,以小武、武生、散发、花脸四行当家。邕剧有自己独特的表演程式,如:“甩发”“宫仔”“孖宫仔”“马步”“跳台”“过山”等,并有诸多绝活特技,如“吐血”、“十八罗汉架”、“气功变脸”、“阴阳眼”、“双照镜”“、大过山”、“莲花座”等。

 

在民间,邕剧曾拥有众多观众群,在桂西南甚至东南亚地区都曾颇具影响。几百年来邕剧虽在不断发展。但由于近年来剧目、人才、技艺等诸多原因,目前邕剧已陷入了十分艰难的境地。

 

在南宁市解放路的新会书院里,一块书写着“邕州神韵”4个大字的牌匾挂在戏台正中央。在周末的时候,只有这里偶有邕剧演出,有时是专业演员,有时是业余爱好者的自发演出。

 

尽管邕剧在各大剧展和比赛上屡屡有建树,可它的辉煌早已不复从前。随着老艺人在20世纪已经相继过世,从生存现状和技艺传承来看,邕剧正渐渐失去影响力和生命力。今后,它能继续生存还是没落?百年邕剧面临着最现实的问题。




民族复兴的春潮在涌动 传统文化在复苏

 

正如《论语.学而第一》中言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慈善孝悌是做人、做事的根本,本之不立,道将不生。

 

邕剧《三进士》通过演绎苦母寻子、叩问孝道的感人故事,启示传承恪守孝道、学会感恩的重要意义,传递出社会道德和感恩教育等中国传统文化。

 

这部剧在让首都观众感受邕剧的韵味同时,也在观众心中引发了不小的共鸣。

 

“仁慈孝悌”是一个非常古老而又不断更新的话题。说它古老,是因为它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世代演绎传承。

 

说它不断更新,是因为世人对“以慈善为怀,以孝悌为本”的追求从未停止过,除恶扬善,普济救世从来都是社会道德的主流。否则,和谐社会从何说起?

 

总之,《三进士》的上演,意味着邕剧在南宁的舞台上重新立了起来,也许在不久的将来,邕剧能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名片。

 




广西头条综合报道 编辑:黄弢(实习)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阅读 | 国庆7天怎么玩?广西一大波新鲜活动等你来



点击图片阅读 | 【五年后,广西这三个地方将成为物流中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