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西改革十佳成果出炉!哪些地方做得好?怎么做?

▲广西头条NEWS,广西最独具视角的时政新媒体!


近日,根据自治区党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工作部署,自治区党委改革办组织开展了2023年度全区改革攻坚优秀成果和十佳成果评选,从各地各部门申报的164个参评成果中,评出优秀成果50个,在此基础上评选出改革攻坚十佳成果,看看哪个市、哪些单位的改革工作做得好?


2023年以来,广西各级各部门勇于求变、敢于求新、善于求质,着力破解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政策性短板方面深层次问题,切实提升攻坚质效,赋能高质量发展,形成了丰富的改革实践成果,推出一系列“广西经验”“广西模式”。


本次评选出的50个优秀成果和十佳成果,有成效显著的改革实绩、有落地应用的具体场景、有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这些案例是广西用好抓实改革关键一招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的鲜活案例。


资料图:南宁素有“中国绿城”美誉。朱其芳 摄


改革十佳如何炼成?

有你家乡和单位吗?↓↓↓

2023年度全区改革攻坚十佳成果


1.南宁市:

南宁市探索建设中国—东盟跨境产业融合发展合作区

服务构建面向东盟的跨境产业链供应链


南宁市建立健全“跨境融合”和“向海图强”双向发力体制机制,探索建设中国—东盟跨境产业融合发展合作区,以完善国土空间管控机制为引领,统筹推进深邕合作和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构建依托主城区、以五象新区为主体,东部新城为“东翼”,南宁空港、国际铁路港、国家综合保税区为“西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拓展面向东盟的金融、数字、科技等服务供给,构建中越跨境物流快速通道,以资源、市场、场景换产业,从无到有构建汽车、半导体等全产业链生态,服务构建面向东盟的跨境产业链供应链。


南宁位列2023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第36位,成为全国新能源产业重要集聚区,“中国—东盟跨境金融创新”获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十佳案例。


资料图:位于南宁市五象新区的中国—东盟金融城。黄红锦 摄


2.柳州市、自治区公安厅:

树战防之“威”、锻主战之“矛”、铸主防之“盾”、汇数据之“湖” 

全力打造警务机制改革“柳州模式”


2023年,自治区公安厅以柳州市为试点开展“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警务机制改革,探索打造更加协同高效的警务运行生态系统新模式,形成多警种无缝对接、联动协同作战、联合打防治理的良好格局。


建立边界清晰的运行机制,明确各级公安机关、业务警种、派出所职责,厘清战防权责边界;构建“情报、指挥、行动”一体化实战体系,打通警钟和层级壁垒,实现从“各自为战”到“体系作战”;健全警民共治的群防群治机制,织牢织密警格网格融合、警民协同共治的群防群治网络;构建大数据赋能的支撑体系,自主研发“智慧公安”数据湖,自动抓取、动态更新、一屏展示主战主防数据,让民警“带着数据处警”。


改革以来,柳州市刑事警情、治安警情同比下降41.43%和46.31%,2023年第三季度群众安全感达98.54%,排全区第二。改革经验获公安部高度肯定。


资料图。来源:柳州警方


3.钦州市:

广西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探索实施

集装箱跨境物流“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改革


围绕破解钦州国际门户港非主干航线港、远洋直达航线少、海陆双向物流效率不高等瓶颈问题,广西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探索实施集装箱跨境物流“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改革,推行港口“数智化”管理,实现集装箱快速分类、甄别、分流、顺畅链式管理,联运监测“秒通关”;构建集装箱海铁联运全链条运作模式,推行“一单制”提单、班列班轮“天天班”、海运及铁路集装箱“互使互换”,实现海铁联运高效顺畅衔接;优化多式联运资源配置,建立“水水中转、干支协同”港航协作模式,布局“无水港”网络,提升陆海衔接、双向统筹、干支协同、集聚分拨的综合服务效能。


钦州港在全球集装箱大港中的排名跃升至第35位、进入全国沿海港口前10强。改革经验获国务院自贸试验区部际联席会议工作简报推广。


资料图:繁忙的钦州港集装箱自动化码头。周军 摄


4.自治区财政厅、地方金融监管局、糖业发展办:

创新糖料蔗“双保”联动,服务糖业高质量发展


广西创新糖料蔗“政策性保险+政策性担保”联动支农模式,以保险托底风险,以担保承诺分险,“双重保障”助力解决糖料蔗生产风险高、经营融资难问题。构建“政府+保险+担保”全产业链风险保障与融资支持模式,创新“政银保担企”风险共管机制,打造项目共选、风险共担、资金用途定向监控的管理闭环,降低不良率及潜在损失,提升贷款投放积极性。构建“政策指引,部门协同,监管督促”协调机制,保障政策落实落细,实现财政“小资金”撬动金融市场“大资源”


2023年,糖料蔗“政策性保险+政策性担保”累计为31.29万户蔗农提供风险保障150.77亿元,撬动市场资金近46.14亿元。


资料图:来宾民众在甘蔗地里收割甘蔗。韦鑫 摄


5.自治区党委办公厅:

真刀真枪搞改革,动真碰硬抓整治

基层减负取得重要进展


自治区党委办公厅用改革的思路办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创新实施“对账单”、“无会日”、“观测点”制度,创新限额管理、“1+10”考核管理机制,创新制度化、清单化管理模式,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制定实施21条措施、8张清单,推动县乡村权责更加明晰。创新问题导向工作法,集中整治微信工作群多和村级组织“牌子多”、“制度多”问题,让基层有更多人力财力物力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基层干部群众获得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自治区级文件、会议数从2018年13780件、3271个减到2023年2156件、552个,自治区级督检考计划事项从2018年402项减至2023年35项,面向市县62项考核事项减为11项,整合25个政务APP、解散4847个微信工作群,清理20多万块牌子制度。


资料图。林洁琪 摄


6.玉林市:

北流市首创“地券制”农村宅基地改革

唤醒“沉睡”的土地资源


北流市创新推行农村宅基地改革“地券制”,制定《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及“地券”使用流转暂行办法》等系列政策,构建“有偿退出—统一盘活—红利共享—集约开发”闭环,使宅基地使用权的退出、流转、有偿使用和收益分配等诸多关键点得以充分量化体现。自愿退出宅基地使用权的农民可申领“地券”,并可通过获得货币补偿、置换宅基地地块、冲抵房屋购置款等3种方式兑现权益。构建“平台公司+村民自治组织”操作模式,结合“土整归村”,实施宅基地使用权统一收储、统一流转和统一管理,破解土地碎片化闲置化问题,有效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改革开创了广西以特定凭证显化宅基地价值的历史先河,为全区乃至全国持续深化土地改革提供先行“拓荒”的宝贵经验。


来源:北流市融媒体中心


7.自治区党委组织部:

创新人才“引育管用”机制

不断夯实广西人才高质量发展基础


扎实推进“1+N”人才发展示范区建设,指导支持南宁市建设面向东盟的国际人才高地、柳州市建设制造业人才集聚、桂林市建设科教文旅人才集聚区。优化实施“带土移植”人才引育计划,实施高层次人才集聚三年行动,营造人才“近悦远来”的良好环境。


制定《关于进一步向用人主体授权、为科研人才松绑的若干措施》,稳步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厚植人才成长沃土。打造人才创新联合体,开展科技攻关“尖锋”行动,引导人才资源向重点领域集聚。举办“八桂之约·院士专家冬令营”、“中国工程院院士助推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广西行”等活动,搭建院士专家在桂交流合作载体,打造广西特色招才引智品牌。2023年,5名专家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获批重组建设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2家单位入选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


资料图:2023年南宁·东盟人才交流活动月开幕。


8.贵港市:

港南区构建“多元供货—便捷通关—集约生产—全球营销”体系

建设世界知名进境水洗羽毛羽绒贸易中心


针对羽绒产业供货不足、通关缓慢、生产分散、营销单一等堵点,港南区创新进境水洗羽毛羽绒“多元供货—便捷通关—集约生产—全球营销”体系,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羽毛羽绒产业向“买全球卖全球”飞跃。


实施供应端信用管理和分类进口机制,与多个国家供应商建立稳定外贸关系。与南宁海关联动,创新“港港联动、分段监管、检测融合”机制,与钦州港共建“组合港”,实现物流降本增效。


建设羽绒产业集聚区,创新“全球采购—线上定制—港南生产—全球销售”交易体系,实现贸易良性循环。目前,港南区羽毛羽绒产业总产值超55亿元,税收1亿多元,进口总量占全国总量50%以上,荣获“中国羽绒之乡”、“全国优秀羽绒产业集群”称号。


贵港市港南区桥圩羽绒产业园航拍图。刘志宁 摄 来源:港南宣传


9.防城港市:

构建“四位一体”钢铁产业发展模式

推动盛隆公司稳居广西民企百强榜首


防城港市构建“技术改造—链条延伸—节能降耗—内外联动”四位一体服务钢铁产业发展模式,引领盛隆公司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构建“技术改造+产能置换”升级模式,推动企业生产换线、设备换新、产品换代,盛隆公司成为西南地区单体长流程钢铁企业人均产钢量最高、单位面积产出率最高的钢铁企业综合体。


支持盛隆公司与北京钢铁研究总院、东北大学共同筹建盛隆(国际)钢铁材料研究院,瞄准国内空白、产业急需开展科研攻关。建立超低排放改造调度、废钢回收利用机制,盛隆公司成为西南地区第一家长流程、全工序达到超低排放的冶金企业。


构建“对外开放+对内融合”合作模式,引导融入全球价值链、打造区域性钢材交易中心,助力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盛隆公司连续12年稳居广西民营企业100强首位,成功入围全球钢企50强、中国企业500强。


资料图:广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10.百色市:

百色市创新打造“百香百色”区域公共品牌

闯出边疆传统农业发展新路子


百色市围绕农产品多而不精、大而不强等问题,充分利用自身农业资源优势,创新建立“百香百色”区域公共品牌“创建、运营、宣传、流通”全链条机制,打造了一批“百香百色”特色农业品牌。创新“政府主导+企业运营+协会运作”品牌创建模式,2023年“壮族三月三”期间,正式发布“百香百色”区域公共品牌,并纳入“桂字号”产品系列品牌。


构建“全产业类别+全流程监管”产品标准体系,不断提升品牌效应,百色芒果在区域品牌(地理标志)百强榜中居第32位,比2022年上升了5位,荣获2023年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金奖、品牌价值达105亿元。打造“线上+线下”宣传推广模式,建立“百香百色+百色一号”产品流通体系,“百香百色”大宗特色果蔬外销率超过70%。


资料图:中国最大的芒果生产基地广西百色,芒果开采上市。覃蔚峰 摄


为这些入选的优秀成果点赞!


2023年度全区改革攻坚优秀成果名单

(按设区市、区直部门、中直驻桂单位行政序列排序,不含十佳)




1. 南宁市深化产业投资运营平台  改革引领战略投资布局  抢占产业新赛道(南宁市)2. 建机制、搭平台、优服务  全面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柳州市)3. 创新“科技赋能、产业集聚、三产融合”全产业链发展机制  打造全球最大罗汉果生产加工出口基地(桂林市)4. 首创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梧州样本”  助推法治兴邦(梧州市)5. 涠洲岛创新旅游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海岛样板(北海市)6. 文化传承赋能  “合浦之月”点亮特色产业之光(北海市)7. 钦州市加快建设国家级高端创新平台  推动石化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钦州市)8. 桂平市探索“四化”模式  促进国家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扩面增效(贵港市)9. 玉林市实施“玉商回归”工程  开创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双促进新路径(玉林市)10. 平果市探索“职业足球—校园足球—社会足球”联动机制  以小足球撬动城市大发展(百色市)11. 创新产业链孵化模式  “无中生有”打造广西最大黄金珠宝产业园(贺州市)12. 富川创新化解土地山林纠纷“穿针引线”工作法  打造民族地区跨省基层治理新样板(贺州市)13. 河池市探索国家储备林林票制度改革  实现“经营得利、林农得益、社会得绿”多方共赢(河池市、自治区林业局)14. 河池市探索实施“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  推进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河池市)15. 来宾市忻城县以开放合作强链延链  推动传统桑蚕产业“蝶变”发展(来宾市)16. 来宾市“3+”模式探索欠发达地区媒体融合发展路径(来宾市)17. 探索建立跨境旅游通关便捷机制  打造中国首个跨境旅游合作区(崇左市)18. 就业“小车间”撬动乡村“大振兴”(崇左市)19. 健全政治监督“三化”机制  保障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见效(自治区纪委监委机关)20. 创新园区管理体制  打造开放发展样板(自治区政府办公厅、产业园区改革发展办公室)21. 打通“事业心”“大锅饭”“包干制”三大堵点  实现转制文艺院团发展良性循环(自治区党委宣传部)22. 改革攻坚破解“减假暂”顽瘴痼疾  创新机制驱动执法办案高质量发展(自治区党委政法委,自治区司法厅、监狱管理局)23. 健全“调研筑基、决咨探路、改革破题、财经发力”的科学咨政辅政机制〔自治区党委政研室(改革办、财经办)〕24. 创新建立“属地+企业”联治工作法  推动信访问题源头治理(自治区信访局)25. 创新“法院+工会+人社+N”劳动争议多元解纷机制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总工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26. 构建“全链条”技能人才形成体系  打造新时代广西工匠人才高地(自治区总工会)27. 突出“四化”破解县域共青团“四缺”难题  推动全区基层团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共青团广西区委)28. 深化改革 提质增效  推动营商环境“五大环境”持续优化(自治区发改委)29. 广西打造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开放合作创新高地(自治区教育厅)30. 构建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  推动科技成果“三就地”(自治区科技厅)31. 育土壤强根基  实施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三个一”工程(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32. 推进“交所合一”警务机制改革  打通农村交通安全管控“最后一公里”(自治区公安厅)33. 创新推进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  打造产业用地供给新路径(自治区自然资源厅)34. 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  助推绿水青山更好转化金山银山(自治区财政厅、生态环境厅)35. 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升级版”  全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提速增效(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36. 加快推动边境贸易“贸产融合”转型升级发展(自治区商务厅)37. 自治区国资委扎实推进“科改示范行动”  厚植国企创新发展动能(自治区国资委)38. 开展知识产权运行机制改革  为打造特色型知识产权强区蓄势赋能(自治区市场监管局)39. 医保生育政策“暖心包”化解生育“三不”难题(自治区医保局)40. 构建“四位一体”服务体系  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水平(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西监管局、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广西头条报道
编辑:林洁琪
审核:廖敏佳
终审:杨   陈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阅读 |广西的“龙年狂欢节”时间确定!连续狂欢9天!

点击图片阅读 |广西这市即将崛起!建设先行区有望华丽“变身”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