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踢馆 | 当年袁崇焕炸努尔哈赤的红夷大炮威力有多大?

2017-03-20 腾讯军事 讲武堂

怎样天天看《踢馆》?只要打开微信,进入添加朋友界面,在公众号搜索里输入“讲武堂”,就可以关注我们公号啦,第一个结果就是我们哟。



上周末,家具店终于把堂主订的壁挂架给送到装上了。堂主以为这下终于可以解决长期以来那堆模型没地方堆积的困扰了……然而折腾了半个下午之后,堂主发现刚买的架子又堆满了……


现在堂主每天早晨起床一睁眼,头顶上满眼都是一堆直挺挺伸出架子炮管子,这让堂主有种吉尔伽美什的感觉……



堂主的扯淡到此为止,接下来让我们进入正题吧。


FBI WARNING:欢迎大家关注腾讯军事讲武堂微信公众号,更欢迎各位以留言的方式向我们提问题,只要是有关军事领域的,在我们《讲武堂》微信公众号的最下面留言栏中先输入 #踢馆# 标签,然后写下您的问题,通过后台筛选后(在不违背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讲武堂就会解答您的疑惑,我们的口号是无所不知,欢迎踢馆!




追求学♂问的分割线


问:堂主,您好!当年袁崇焕炸努尔哈赤的红夷大炮威力有多大精度有多高对当时的骑兵和步兵的杀伤力有多大?

 

袁崇焕用的是英国产的18磅蛇炮,英文名CULVERIN炮(中文音译就是寇非林炮,说实话堂主很讨厌以前的翻译规则,明明可以直接意译为蛇炮,非要搞一个什么寇非林出来),是当时身管口径比最大的重炮,主要是海军使用来远距离轰击敌军战舰,岸防要塞也会用到。


技术上说,蛇炮属于前装滑膛炮,要从炮口装入发射药和炮弹。当时的滑膛炮精度是很一般的,但基本上可以保证在四、五百米距离上击中大型战舰这样的目标,也能射击集群化作战的敌军步兵方阵和骑兵队列。

 

18磅的意思是,该款蛇炮用的炮弹重量是18磅(8千克多一点),一般是铁制的球型实心炮弹,比我们中学上体育课时男生用的铅球大一点。

 

图:英国18磅蛇炮

 

当时的步兵主要采用密集方阵,而骑兵则采用三列密集横队居多,不光是西方如此,东方国家其实也差不多。这样的目标一发炮弹打进去,往往就是一条血胡同,一串就是几十个步兵或者十几个骑兵,而且有效杀伤距离远超过去任何武器。明朝史书对蛇炮杀伤效果的形容是“尽皆糜烂”!


图:18至19世纪的西班牙方阵是最常见的火绳枪时代冷热兵器混合部队作战队形。这图里有3个西班牙方阵,方阵中间是长矛手,四个角是火绳枪兵。与敌人遭遇时火绳枪兵先上前射击,以扰乱对方队形、打退敌方骚扰。双方大部队接近时,火绳枪兵退到长矛手后方,由长矛兵上前刺杀。


图:进入格斗阶段时,西班牙方阵就是这个样子,像个刺猬。

 

实际上16世纪到17世纪前期,西方在普及了这样的重炮后,部队战术变得极端保守化。因为军队只要带着这种重炮摆出阵地,轻装前进的敌人就几乎不可能取胜,但是重炮又很难机动,所以大家都搞成了呆板对峙战术。

 

不过就明与后金的战争来说,大家的火炮数量都很少,加上技术不济(射速低、威力还是嫌小),火炮在野战中作用不大,但在城池攻防中却起着关键作用。不仅明军用蛇炮成功守城,后来清军也用仿制的蛇炮攻城……所以大家以后别说什么明朝火器比清朝的还先进了,明亡时,清军就达到了同一水平,尽管后面进步确实不大。


图:战场部署是这样的,几个方阵按照一定顺序排开。双方只要将炮兵部署到两翼,然后向中央交叉射击,就很容易从侧面打中横队,于是炮弹前方就是横排的几十个步兵,而不是纵列的几个步兵。现代战争中,侧射火力也仍然是按照这种思路布置的。

 

问:亲爱的踢馆堂主,再次提问。像我兔的翼龙、彩虹系列无人机能否上舰充当预警机角色,相对起降,其最难的是否其较小的载荷无法安装够用的雷达侦测设备,期待回答。前几天在新浪看到一篇弹射型翔龙测试的文章,能分柝一下是否属实,舰载无人预警机是未来方向么?同一问题问三遍,期盼答案!


现在的无人机,哪怕是最大的全球鹰,也是做不了预警机的,这是无人机的载荷能力决定的。长航时无人机一般就几十到几百公斤载荷能力,而预警机怎么也要一两吨的载荷能力才能扛得动那么大的雷达和天线。


图:全世界最大的长航时无人机就是全球鹰,它带的雷达罩就只有这么大。


图:这是雷达罩里面的雷达天线,尺寸只有2米多长,比平衡木型预警机雷达天线小半个数量级。


预警机巨大的天线罩是阻力来源,为了追求长航时而拼命减阻,并尽可能减少动力的无人机没法承受这样的阻力。而且预警机的大功率电子设备需要的供电量,很多时候是靠专门安装的燃气轮机来发电,这个的体积、重量无人机也很难承受。


图:美国E-3预警机,机尾部就装有辅助动力单元,也就是用来发电的小型燃气轮机。


无人机一般来说,是安装小型化的合成孔径雷达,以及低功率的光电设备来执行任务,主要还是支援对地作战使用。当然,无人机用红外成像设备来执行天气良好状态的对空警戒任务是可行的,但是没法提供预警机级别的信息,只能观测一下什么方向是不是有敌人来偷袭了。


弹射的舰载无人机现在各国都在搞,这是一个主流方向,国内搞也正常。长航时无人机机翼展弦比大,起飞着舰都是比较简单的,像当年U-2在航母上起降就很轻松,不过要做预警机还早了点。


图:U-2在航母上试验的场景,它的翼展这么大,起降速度这么低,航母只要跑到全速就很容易起飞。


图:降落时摔断了机翼的美国捕食者。长航时无人机上舰是不能弹射起飞的,因为它的结构太弱,弹射时巨大的过载很容易将机翼折断,然后无人机就直接摔进海里了。这类飞机要上舰,滑跑起飞就可以,弹射反而是害了它。

 

问:堂主好!请堂主从各个方面对比下军用狙击与警用狙击的区别(如战术运用、训练方式、装备和枪械的选择、各自的特点等),还有这两者综合各方面来讲谁更强?


首先,军用狙击也要分的,有两种不同的军用狙击战术。一种是狙击手加强到步兵班或者排,使用半自动狙击步枪,跟着步兵一起行动,执行支援任务。第二种是狙击手单独隐蔽行动,自由狙击敌军,这种一般是采用高精度的旋转后拉枪机步枪。


图:美国陆军用的M-14 EBR(Enhanced Battle Rifle 增强型战斗步枪) Mod 0/1。这种枪配备步兵班精确射手,该射手主要执行侧面警戒和掩护任务。我军部队的狙击手大多是这种精确步枪射手,与外军狙击手还有一定差距。


图:电影中常见的是专业狙击手,通常2人一组活动,轮流休息和警戒,狙击时一人射击另一人准备补枪。


从战术使用上来说,警用狙击跟前一种更接近,而技术上则反过来跟后一种更接近。警察狙击手都是在安全的环境下作战,周围都是己方队友,自然不用像军用狙击手那样的高度隐蔽性,所以只用在固定环境下打得准就行了。


图:武警90后狙击手打弹壳,虽然不知道这是多大距离,但只要他们能在50-100米距离上打出这种效果,对反劫持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而且警察的射击距离近,一般只需要几十米距离上狙击,跟现在英国狙击手经常超过一公里的狙击不一样。超远程狙击需要考虑到风偏和气温等非常多的复杂因素,是非常困难的。


但是从精度上来说,军队狙击手一般只用打中人体就行了,反正打中了基本也会死,只是死的早晚的问题。而警察遇到的一般是挟持人质之类的情况,如果一枪没有让劫匪或者恐怖分子彻底失去行动力,那很可能就会伤害到人质,因此一般都要求能精确的命中脑干部位,也就是必须精确命中大小只有两三厘米见方的目标。


图:脑干位置就在红框里,要想打中它,正面瞄准时要打鼻子下方的人中位置,侧面瞄准时要打耳朵后下方一点处。命中这里,可以确保对方中枪后什么也做不了,绝对无法伤害人质。


军队和警察的任务需求是截然不同的,面对的环境也完全不一样,所以没法说谁更强。当然基本功之类都是通用的,军队那些上千米狙击的狙击手,打几十米的目标一样厉害,不过警察狙击手一般就没有野外生存、隐蔽机动和远距离精确射击的能力了。

 

问:堂主,看孤独的幸存者,海豹们中好几枪都死不了,恐怖分子为啥不用AK-74,一直用AK-47?Ak-74在200米内杀伤效果比AK-47好很多啊,难道是AK-74比AK-47制作工艺难很多吗?


小口径步枪确实都比中口径步枪更难制造,AK-74和AK-47的枪管长度都是一样的,而口径分别是5.45和7.62,那等于是枪管内孔的长径比,AK-74相当于口径的75倍,AK-47则只有53倍。同样长度的孔,越细的越难钻,尤其是还有保持正直和圆度的要求。


图:小口径步枪弹命中肥皂后留下的瞬时空腔,命中人体后也会造成同样大的空腔。这种空腔会破坏巨大的人体组织,甚至导致其它部门因此骨折,是小口径弹杀伤力的主要来源。


同时,小口径步枪还必须采用更高的初速。AK-74配备的5.45毫米口径弹药,已经算是小口径弹药里面最弱鸡的了,初速也有880米/秒,而AK-47只有730米/秒。


图:中间空尖弹结构图,可见弹头和内部铅柱之间的空隙。这种技术不仅可以用到小口径弹上,同样可以用于7.62中口径弹,杀伤效果会更好。之所以没做,只是因为没有客户需求。游击队的枪能打响就行,哪有心思惦记这么多。


初速的巨大差异下,AK-74也就必须采用更硬、更强韧的枪管材料。而这样硬的材料,还要钻出来小孔,比AK-47的枪管必然也就更难了。所以说,这些小口径步枪的生产,对于弱鸡们来说是比AK-47难得多的,技术和工艺上区别都太大。


当然,恐怖分子其实也有AK-74的,像拉登随身就携带一杆短管的AKS-74U短突击步枪。


图:拉登与AKS-74U的合影。


图:AK-47普及最重要的因素还是钱。苏军武器库里储备了几百万的AK-47,苏联解体后通过军火商走私到世界各地。AK-74价格高,对游击队来说性能优势也发挥不出来,何必多花钱呢?苏联解体时,很多人以为这是和平的开始,没想到对自己来说,其实是战乱的开始。

 

问:堂主,我弱弱的问一下,当年苏联坦克敢外挂油箱,能在战场上能一路狂奔几百公里。既然柴油难燃的特点有这么明显的优势,为啥德军和美军还是拿汽油发动机用于坦克动力,难道是傲娇和土豪的体现吗?


柴油和汽油是有很大区别的,汽油是用电火花塞点燃,而柴油是用压力压燃的,所以柴油机的工作压强要比汽油机高不少。而且汽油机只用化油器就可以喷入气缸内,柴油机却必须要用高压油泵才行。所以柴油机的使用其实是有很多限制的,尤其是发动机的体积和重量都比较大,寿命比较短,可靠性较差。


图:柴油机是压力压燃的,这点很重要。毕竟要达到更高的温度,就得有更大的气压,于是就需要更坚固的汽缸,材料一定时就会有更大的重量。为了减重,苏联二战坦克用铝制柴油机,害的飞机都只能用木头制造,这就是被逼疯了的结果。


实际上,坦克柴油机能稳定长时间工作是很后面的事情了。二战时期来说,苏联人和日本人主打柴油机,而技术更好的美国人、德国人主打汽油机,不是没有原因的。


图:虎式坦克也是汽油机动力,可它就没有打火机额度绰号,可见汽油机不是问题,问题是姿势,不,水平。


而且汽油虽然易挥发,但是凝固点也低,在低温状态下也可以使用,反而是柴油机在低温状态很容易凝固,像现在常说的零号柴油就只适合在零度以上气温使用。


另外一点,当时坦克被射击后容易不容易着火,跟油料的关系可能还没有弹药的关系大,美国人给M4的弹药配上水套,而且配合本身敏感度较低的弹药,爆炸着火的风险并不比T-34大。


图:二战时美军M4坦克有个绰号叫打火机,就是说它的汽油机容易被击中后起火。但要知道这是美军,二战时的美军骄奢淫逸的超出其他军队想象,他们百般诅咒的灵肉(午餐肉罐头)在其它国家都是珍品,M4有个绰号也不奇怪。


苏联人用柴油机的关键因素,其实是苏联石化工业的落后。苏联是缺乏加压裂解能力的,而高辛烷值汽油只能靠加压裂解才能生产。苏联人大部分汽油都是用分馏法生产出来的,辛烷值低,而且产量很可怜,像苏联70号以上汽油都得全部给空军使用。哪怕是这样,也得勾兑美国航空汽油,或者加美国提供的四乙基铅,才能当成80度以上的航空汽油使用。



图:分馏塔产品示意图。苏联一直是个技术落后的国家。1930年代时,苏联里海西岸的巴库地区是世界主要石油产地之一,但加工能力非常有限,和70年代的中东产油国差不多。苏军有什么奇怪的逻辑,先要考虑它是不是做不到西方的标准。


至于车辆使用的汽油更不用说了,美国人都是七十几号的车用汽油,德国人至少也是66号以上,苏联人只有56号,完全没法比。古德里安缴获了苏联汽油以后,还得加粗苯再处理,才能给自己的卡车和坦克使用。


而柴油当时主要都是分馏法生产的,所以柴油才是苏联人勉强能稳定供应的燃料。

 

问:堂主,谈谈巴西航空业吧,巴西的直升机、支线客机也算很牛,怎么发展的?


巴西航空工业发展的核心是六个字:坚持,市场,开放。


巴西是60年代就开始进入民用支线航空领域,最早的EMB-110是1968年就首飞的,而且是达到了西方适航标准的机型。哪怕之后近50年时间政局动荡,巴西航空工业发展也基本没受到太大影响,跟其他国家形成了鲜明对比。像罗马尼亚和印尼也是很早就进入这个领域,但是政局动荡下多年积累都一朝丧尽。


图:巴西制造的EMB-110支线客机。虽然飞机小,但一次运2、30人也是可以的。而且螺旋桨飞机对机场要求低,更便于普及。


市场,则是选对了发展方向。大型客机领域,不是巴西这样的国家玩得起的,他们就专注于小型支线飞机领域。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缺乏良好的公路和铁路,城市之间支线航空反而是最经济的交通工具,巴西自己就是这样的典范。所以他们从支线客机领域入手,自身使用经验丰富,也有广阔的市场。第一代EMB-110最大起飞重量只有5.9吨,是真正的小飞机,但是对于市场来说是很切合的。


图:不要以为EMB-110这种支线客机好做,中国搞了新舟600,结果怎么样呢,真的是市场成功的机型吗?不管你信不信,反正中航是信了。


开放,就是坚持开放原则,尽可能多的利用西方先进国家的资源,直接从全世界寻求供应商,也坚持世界性的标准,哪怕是靠引进人员完成研制工作,也要确保达到适航标准,以进入广大的市场。


图:商飞的ARJ也搞全球采购,可照猫画虎也没那么简单。中国空军自身对大型客机就有强烈需求,商飞哪怕做个波音707技术水平的飞机出来,海空军用来当预警机、电子干扰机、电子侦察机、反潜巡逻机、军用运输机、加油机都能采购200架,而且技术门槛比ARJ低得多。各自国情不同,最佳路线就不同,选错了就发挥不出自身优势。


图:中国飞机定位往往出现方向性错误,导致整个工作南辕北辙。在这种背景下,宋文璁就更显得难能可贵。宋老设计飞机的能力比陆孝鹏、屠基达弱,但他总是很清楚飞机应该设计成什么样。

 


迷你踢馆



问:堂主!为啥现在的军用舰船都不怎么用舷窗了,以前好像苏式舰船爱用?


因为舷窗是要在船体上打洞,一是降低了船体强度,二是影响密封,容易漏水,在战争环境下还会漏进来核生化武器,所以现代军舰基本都取消了。苏联军舰在很大意义上来说是威力展示工具,住得好一点比战斗力强一点更重要。尤其是苏联人设施不好,空调都搞不定,不用舷窗通风透气日子太难过。


图:库兹涅佐夫的军官餐厅,这一侧就开了4个大窗户,就为了让军官们住的舒服。


图:印度维克拉马蒂亚号的军官餐厅,一个舷窗都没有留。阿三好歹也是受过英国海军教育的,在这些问题上还是比毛子靠谱。

 

问:请问什么是燃-燃动力,有什么优点和缺点?能为电磁炮和激光武器提供充足的电能么?


燃燃动力,就是传动轴上的每一台发动机都是燃气轮机,可以互相交替使用或者并车一起出力。主要优点是功率大、体积小,缺点是如果搭配不当的话巡航效率不高。驱动船舶推进的燃燃动力是直接机械传动,本身没有发电能力,跟电磁炮和激光武器没啥关系,发电是要靠另外专门的发电机组。

 

问:堂主啊你也该回我一次了,问了好多次了。前两天阿三哥射了个高逼格的一百多星火箭,很高大上的样子。我看了视频,那卫星放的和遛一群小狗似的,感觉快碰到了,三哥这个和平常的分导式弹头有啥不同啊?


美国人几十年前曾经在轨道上一次抛洒了几十万根小针,要算起来一根小针那也是一颗卫星了,比印度人高到不知道哪儿去了……分导关键是每一个弹头都可控,印度人这个哪儿做得到。


图:三哥发的104颗卫星,本质上和这些芯片没什么区别,都没有姿态控制能力,都没有轨道控制能力,就是乱扔一气。


图:美国和平卫士弹道导弹的核弹头和Mk-21分导载具,也就是底下这个大圆盘。这个圆盘自带惯导设备和火箭发动机,可以将每一个弹头都送入一个单独的轨道,打击间隔几百公里远的目标,并确保预案概率误差低于500米,哪里是三哥可以比的。

 

问:万能的堂主,请问咱们国内的自动变速箱到什么程度了,这东西究竟有什么难度,为什么只有美德两国能造?


自动变速箱难在液压机械部分,需要液力变矩器、液压-液力综合变速机构和液力制动器。关键在于液压系统怎么长期稳定工作,不漏液不出故障,这是很难做到的。德国、美国的机械工业水平领袖世界,自然就能做了。

 

问:头次踢馆,想问下我们是否有必要建造直升机航母,像日本那样增加反潜能力。毕竟我们反潜现在还是短板,这样帮航母一起编队,减小航母压力,而且也可以利用自己的两栖攻击力对以后登陆作战增加一定筹码


没什么必要,直升机航母那一点直升机搭载能力,正规航母边边角角扫一点出来就能提供了。两栖战需要的是两栖攻击舰,直升机航母没坞舱没车库,能力是很弱的。


图:法国戴高乐、英国无敌和美国尼米兹航母在一起,英国无敌就是典型的轻型航母,看看甲板面积差多大。

 

问:堂主,油管上有个视频,里面一群人坐在那里被战斗机尾气吹着玩,我想就不会被喷熟吗?


涡扇发动机离得远一点温度就不算高了,毕竟冷热空气会混合降温,不过这么吹也是在装逼。

 

问:堂主,现代战争坦克间的对决,一辆坦克被一发炮弹打穿就会失去战斗力,还是需要多发炮弹?


坦克内设备安装密度太高,被击穿后战斗力损失是很大的,一发炮弹下去不是有人员伤亡就是有设备损坏,战斗力都会损失一大截。只是有些还能咬牙坚持,有些直接就灭了。


图:美国M1坦克的车长座位,设备安装的满满当当,就算穿孔后只有很小后效应的破甲弹打进来,也很容易干掉一台。穿甲弹那就不用说了,一扫一大片。

 

问:前几天央视报道了我国20万千瓦的高温气冷核反应堆并网发电。请问堂主介绍一下这玩意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的大概水平,以及这玩意对我国核动力舰艇应用,谢谢


气冷反应堆是用氦气代替液体来传递反应堆的能量,主要优点是如果出故障,链式反应会自动中止,不需要专门的安全设施来停堆,也不需要人干预,至少不会变成福岛那样。舰艇来说是很难的,因为氦气的比热容要比水低太多了,很难实现小型化。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军事微信公众号《讲武堂》独家稿件,禁止商业转载,欢迎朋友圈分享。 




欢迎搜索ID:qqmiljwt
或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
腾讯军事讲武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