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踢馆 | 靠几帧视频就能算出歼20用了涡扇15?堂主也是醉了

2017-09-18 讲武堂 讲武堂

怎样天天看《踢馆》?只要打开微信,进入添加朋友界面,在公众号搜索里输入“讲武堂”,就可以关注我们公号啦,第一个结果就是我们哟。


今天这个日子不用堂主多说,是所有国人都该牢记的那个国耻的86周年纪念日。同样是在今天,用抗倭名将戚继光命名的海军训练舰启程进行远洋训练。近百年来我们从被人奴役、被轻视,到今天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被世界关注,这期间我们经历了怎样的不懈努力只有我们知道,堂主希望这种全民族卯足力气上升的势头能够保持得尽可能长久。



FBI WARNING:欢迎大家关注腾讯军事讲武堂微信公众号,更欢迎各位以留言的方式向我们提问题,只要是有关军事领域的,在我们《讲武堂》微信公众号的最下面留言栏中先输入 #踢馆# 标签,然后写下您的问题,通过后台筛选后(在不违背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讲武堂就会解答您的疑惑,我们的口号是无所不知,欢迎踢馆!




追求学♂问的分割线



问:堂主啊,踢了好多次了,这次接下招吧。前两天看了一个关于歼-20发动机的贴,以珠海航展歼-20垂直爬升段视屏反推发动机推力,得到的结论是当时的歼-20已经装备比太行(含改型)推力更大的发动机了,原文甚至直接推论说是用的WS-15,关于这个贴,堂主怎么看?


靠屈指可数的几个视频片段的帧数对比就能算出推重比,想想堂主也是醉了。问题是被用做证据的视频里,不确定数据那么多,凭借脑补做出来的粗略条件假设怎么能拿来论据?推重比跟这些关系其实没想象中那么大,推力曲线和阻力反而更重要。


YF-22试飞的时候还是XF-119发动机,推力并不大,推重比要比伴飞的F-15C低不少,但是只要一推油门,F-15就只能在后面吃屁。


图:F-16、米格-29、F-18C、F-18E和F-5的加速曲线。即使同样装第三代喷气发动机,发动机推重比差不多,战斗机的加速性都差很大,况且是不同代飞机之间的对比。


至于垂直爬升更是没意义,实际上苏-27一样可以垂直爬升,印度的苏-30MKI这样的笨重飞机一样可以垂直爬升,更不要说阻力比苏-30MKI小,重量也比苏-30MKI小的歼-20了。


图:垂直爬升中的印度苏-30MKI。


涡扇15到底情况如何这个不好猜测,但是看最近的飞行视频,听声音来说还是典型的AL-31发动机,不太可能是新发动机。


而且哪怕涡扇15搞出来了,那也是在试飞状态,而且还是新的原型机试飞,不可能直接换到已经交付的飞机上用,参加航展更是可靠性第一,怎么可能拿涡扇15这样的新发动机来?


图:中国试飞院伊尔-76运输机改装的发动机飞行试验台,有新发动机一定先上飞行台测试,成功后才会装到战斗机上,WS-15也不会例外。


图:歼-20发动机图,这被认为是WS-10装机。如果真的装了WS-10,那么首先说明WS-15离装机还早得很,甚至在5、6年内都无法搞定,于是不得不先用国产的WS-10顶上。堂主一直认为,一个很烂的企业在彻底更换管理层之前,不可能翻身变好企业,那么当然也不用期待他们能突然拿出合格的产品。


问:堂主,看新闻中国我还在生产歼-11b。越南都买了su-35了,泰国也买鹰狮了,印度也是顶配su-30将来su-57,更不用说日本韩国将来坑定有f-35,歼11b不纯输挨虐吗?而且歼-11b还是制空用的,没法像歼-16那样多用途,有啥门道吗?


因为我们未来用歼-20啊……不是越南有苏-35了,我们就搞同级的去对抗,而是用歼-20去捏死他。对抗,尤其是制空战,都是用最好的飞机上,老飞机往往就退下来去运泥巴或者防空巡逻了。


图:演习中与阵风、台风伴飞的F-22。战争不是儿戏,不讲公平对抗,最喜欢以势压人。有四代机不用拿三代机去打,得多脑残才能做出来这种事情。


图:试飞中心停放的歼-20与歼-11系列飞机。之前有人说F-22的采购量小表明四代机不可能买很多,主力还是三代机,那是彻头彻尾的谎言,说这话的人敢看看F-35买多少架吗?就算是F-22,冷战末期也是计划买750架的,冷战后才削减到381架,最终砍到187架,但它的空缺是有F-35填补的。


堂主还是坚持纯20机队最靠谱,但11B如果现在还在生产,那可能是为了紧急填补一些部队的需求而已,不是很大量的生产。实际上11B本身的数量也很有限,海空军加起来也就200出头,等到未来歼-20大批量后,歼-11B转二线任务就可以了。


升级多用途能力也不是什么难事,只要愿意做,升级一下软件、挂挂制导炸弹支援陆军作战,这么大的平台还是很好的。


图:不仅歼-11,在歼-20有200多架后,所有三代机都只配执行对地攻击任务,空战根本就没有他们的事。堂主不是说哪个三代机,我是说所有三代机,跟四代机比都是垃圾。


图:几年前112厂生产的歼-16。歼-11B、歼-16都是1999年就开始规划的老飞机,只是后者长期拖延,所以到现在才服役,实际上已经没有批量采购的必要。排除政治因素后,中国空军目前应该做的就是大量采购歼-20,其他一切战斗机都不需要。


问:堂主!世界三大名刀中连日本刀都有,为什么没有我国的一款?日本刀不是根据唐刀来的吗,起码应该有唐刀吧?


三大名刀之类的说法,首先是其古董属性,说完古董属性才能说兵器属性。而冷兵器这样的古董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会锈,当然铁都是会锈的,这也是没办法。所以现在说的所谓三大名刀之类都是近世的产品,其中的日本刀就不是日本战国时期的刀,而是18世纪末期日本新刀期出现的刀。


战国时代的刀是用来打仗的,而现在当红的日本刀其实出现的时候已经是变成礼仪武器了,像新撰组这样真要砍人的武士都是去搜罗老刀来用,不会用新刀期的这些礼器。


图:日本武士刀。之所以说武士刀是礼仪性质的,首先是因为它是给大将而不是轻骑兵用的,却做成弯曲的马刀形状。马刀是轻骑兵追亡逐北时靠马匹的速度切割敌方身体,弯曲的形状有助于缓解冲击力。步战用刀没有冲击力问题,相反需要穿透敌人的盔甲,因此需要能直刺,而弯曲的刀身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图:唐代横刀的复制品,他就是直刀身,这样才便于捅刺,以穿透敌人的轻甲或重甲上的缝隙。真实的战场上,敌人大都是有甲的,武士刀那种只能对付无甲敌人的武器就是废物。


图:日本大将的盔甲,全身上下防的严严实实,只能劈砍的武士刀哪能砍得动?盔甲手中的扇子称军团扇,正式名称是军配,是日本高级武将装逼的重要工具。


图:使用武士刀的武士,全身上下没有盔甲,这样的人武士刀才能砍动。欧洲剑也分重剑、轻剑、花剑,同样是为了不同的敌人和场合而诞生的。


所谓的三大名刀,日本刀、大马士革刀、马来剑,一看就知道全是些不能打的。日本刀前面说了,大马士革刀是印度人和西亚人在近世玩的,这正是他们被打得不要不要的时代。马来剑更不要说了,马来人从古到今啥时候武德丰沛过?


图:大马士革刀最重要的特点是刀身有丰富的花纹,这明显就是为了好看、装逼而用的,跟打仗有什么关系了?


图:马来剑的卖点同样是花纹,然后是扭曲的剑身,这是用来增加切割伤害的。以美观为第一诉求的冷兵器,显然不是为上战场准备的,而是工艺品、收藏品。


真要论刀剑,不要说中国的不进三大名刀了,冶金技术领袖全球的欧洲有什么进三大名刀了么?因为大家的都是实用器,不像这三大名刀生来就是为了装逼的啊……


问:糖煮大仁(我觉得这个名字特别好),能否讲讲现代战机航电能带来什么优势?比如早期苏-27和最新的歼-11B,如果两者机动性相同、雷达性能相同(假设),航电更好的歼-11B有什么优势?


我还吃五仁月饼呐…


航电优势其实就是四个字,耳聪目明。就像是两个高度近视眼打架,一个戴着眼镜,一个不戴眼镜,哪个有优势?


图:不是这种搂抱在一起的摔跤,而是更致命的运动


图:比如说这个。击剑时双方距离远比摔跤和拳击大,全靠视力判断对手位置和运动,高度近视看不见就输定了。


像老的苏-27的NO01雷达,抗干扰特性差,而且旁瓣大、灵敏性低,很可能你的雷达还没搜索到目标,对方的雷达告警器就已经报警了。反过来,以苏-27SK那原始的雷达告警器,很可能是到对方锁定攻击了才能发现。


而且被锁定后,电子设备强的一方有更好的干扰能力,更容易造成脱锁。NO01这种很可能连箔条弹都没法对抗,更不要说先进的电子干扰机了。


图:苏-27的雷达告警器,靠灯泡显示威胁,只能很粗略的表示威胁方向。


图:1960年代F-4的雷达告警器,不仅比苏-27有更精细的方位划分,更有距离区别。


如果假设雷达差不多的话,那主要的差别就是电子战和通信了,雷达告警器好、干扰机好,就是很大优势。而且有完善数据链系统的话,飞行员可以掌握全局的飞行态势,从而做出基于战场态势的战术判断,不像缺设备的飞机,对战场全局的了解只能靠地面的语音消息。


图:越南米格-21掠袭美军F-4。越战时美国电子设备优势还不够大,越南战机靠地面雷达可以获得空情保障优势,于是能打出很高的交换比。但这种战局完全建立在越南人只能防空上,毫无像样的空中进攻能力,而美国人再狼狈也是在进攻中的狼狈,是占据主动地位的。


图:F-35依靠电子侦察系统自主获得空情信息。随着技术的发展,到F-35时,美国空军已经能让战斗机自主获得空情信息,同时依靠隐身和电子战技术阻止对方发现自己,于是苏式防空作战的有效性极大降低,而美国人的空袭越发犀利。鹰有时飞的比鸡还低,但鸡永远飞不到鹰那么高。


问:追问塘主一个澳大利亚的问题,澳大利亚和美国很像,都是白人为主的移民国家,幅员辽阔且横跨几个大洋又地处温带,周围也没有强国,假设澳大利亚也是个有三、五亿人口的大国,会不会出现中美澳的三强争霸之势?


当然不能,因为这是气候决定了的。澳大利亚不是温带国家,它跨两个气候带,北部属于热带,由于靠近赤道,1-2月是台风期。南部才属于温带,其中澳洲中西部是荒无人烟的沙漠,干旱少雨,气温高温差大,沿海地带雨量充沛,气候湿润。


图: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可见只有东南、西南两个区域适合人类生存。

也就是说,澳大利亚也就是东部悉尼那一圈才有比较多的降水,而且东北部和中东部降水还太多了,也不是很适合人口增长。


图:澳大利亚人口密度分布图,能达到每平方千米100人以上的只有悉尼和墨尔本,10人以上的也只有东南沿海和西部珀斯地区。


更要命的是,澳大利亚主要的矿业资源在西北,主要农业资源在中部,这俩地方都缺水,所以西北只能卖矿很难自己使用,中部又只能放羊,没法建立农业基础。


图:澳大利亚降水图。其降水主要集中在北部、东部、东南和西南地区,中东部大自流盆地适合养羊,但因为缺水而不适合种粮食。况且大自流盆地的水是咸水,更没法种地了。


澳大利亚农业其实相当强,肉类和谷物都很强,粮食一年有3000万吨上下,是大出口国。但是这也就只够养活几千万人口,三、五亿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图:世界人口分布图,颜色越深人口密度越大。人口密度是由当地粮食产量决定的,而粮食产量是由地理条件决定的。澳大利亚人口少,是因为当地大部分区域不适合人类生存,而不是自己搞限制不让生孩子。如果澳大利亚有3亿人,那它一定会在此之前就为了粮食和耕地而向东南亚、南亚国家发动战争。战争结果则是东南亚、南亚人口大量流入澳大利亚本土,澳洲白人国家卒。


问:堂主呀,最近纠结一个问题,子弹为什么都是前流线型?虽说阻力比子弹圆柱体形式下降低了五分之一,但是前后流线型阻力能降低到二十五分之一,为什么子弹不用前后流线型?


当然可以用,但有两个问题:1.谁来出钱?2.做出来干什么用?

纺锤体这样的结构自然阻力小,实际上100多年前欧洲人就搞出来了船型尾,大威力步枪子弹当时射程是4000米级别,比起同样子弹现在600-800的有效射程是不是看起来牛多了?人类科技真是在倒退啊……


图:14.5毫米高射机枪弹就是船尾结构,这是很老的子弹了。


图:1953年式7.62毫米步机枪弹,普通的铅芯弹是圆柱体结构,其他弹种都有收尾,这就是为了降低底部阻力,以提高穿甲能力。


船型尾有几个问题,1是气动外形导致内膛内烧蚀严重,枪管寿命降低很多;2是加工困难,比起普通平尾子弹难多了,成本高很多;3是那么远的射程其实根本没啥卵用,在2000米距离看人就跟看蚂蚁差不多大了,到4000米根本啥都看不到。只有一些不差钱的武器,还会用这种降阻设计。


图:炮弹中的枣核弹,尾部也有一点收缩。这一点收缩就导致炮弹尾部密封不严,火药燃气进入炮弹侧面增加烧蚀。


图:港口俯视。港口内有大量人员,但不管近处还是远处,照片上都无法确认人员的存在,这就是因为距离太远导致无法分辨人员。不带光学瞄准具时,机枪的有效射程最大只有1500米,还只能射击集群目标,更大的射程毫无用处。



迷你踢馆



问:堂主,问一下为啥希特勒电锯的射速能那么快,为啥即使在今天还有好多机枪还没有超过这个射速的?


因为对于步兵武器来说绝对射速本身就不太重要,MG-42机枪是为了减重之类的需求,枪机做得太轻,所以往返速度太快。


图:我军通用机枪射击训练,射手要用身体压住三脚架。枪械射击会产生后坐力,后坐力会使枪口跳动,导致子弹散布增加、精度下降。射速越快后坐力越大,精度也就越差。为了控制精度,人员携带的通用机枪射速通常在600发/分左右,再快的话难以控制。


问:最近热播敦刻尔克,照理说当时的法国海军实力并不弱,至少在水面舰艇方面是碾压德国海军的,开战初期其敦刻尔克级战巡还和英国海军组队在大西洋猎杀德国袭击舰,但似乎整个海上撤退行动都是英国人及英国海军在执行,并未见到法国海军参与其中,很多文献中也鲜有提及法国海军在发电机行动中的作用,请问当时法国海军为何没有积极参与撤退行动呢?


法国海军主力当时在地中海,本身有英国海军这么强大的盟友,也不会在海峡部署太多兵力,另外也有不少法国驱逐舰参加自救。


问:堂主,问一个可能比较小白的问题。朝鲜这次核试验有没有可能是生产了好几枚原子弹,放在一起同时引爆,以吓唬美国人?当年冷战的时候,美苏不是还干过把导弹接长了的事吗,这会不会是朝鲜的战略欺骗?


朝鲜实在犯不上为这个撒谎,周围国家肯定会去附近采样,究竟什么种类的弹只要采到尘埃样品马上就清楚了,等有关国家公布吧。而且几枚原子弹一起爆炸,这个协调性要求逆天了…

图:美国WC-135W核侦察机。该机用于在核爆炸后搜集、分析当地大气成分,检测核爆炸残留物,以判断核材料成分,据此反推核弹当量、类型、生产国等信息。


问:金属钛加工困难,我们直到引进su-27后才逐步解决,请问钛加工主要有哪些困难?如果钛成品昂贵,那市面上各种钛概念产品比如金属门窗,是不是都是忽悠。


钛合金主要是化学特性不如钢稳定,而且合金存在脆性,又比较硬,加工起来比较麻烦。加工SR-71的时候,钻铆钉孔的钻头在薄板钻二、三十个孔就不行了,得换德国新的超硬质刀具才行。工人顺手用铅笔做个记号,过几天结果发现零件被石墨腐蚀了。


做门窗的钛合金全称钛铝合金,只是在铝合金的基础上含有钛,表面做的硬质阳极氧化,这样材质硬一些,纯粹就是玩概念,和飞机制造用的钛合金完全是两回事。


问:第一次提问求上墙。美国为了恶心围堵中国,在中国周边建立多个雷达观测站,建立反导体系,设军事基地、港口,提倡“自由行”。我们为何不学学美国,加强拉美反美国家,在美国后院建立港口,军舰也没事在老美家“自由行”,以“援助”他国的名义建雷达站或者反导体系呢?


看看地图,美国两洋沿岸就没有立足点,除了南边有个古巴,你想恶心他们都找不到立足点,这地理条件不要太好啊。


问:请问堂主,在某些不太讲究速度和升限的通用航空领域,双翼机的经济性是不是更好一些,就像老牛比骏马更能拉车负重一样?


双翼机升力大但阻力也大啊,升阻比要比单翼机差很多的,你要这么搞还不如做个大机翼的单翼机,相同材料水平下造出来的经济性肯定更好。


图:飞酷Fk-12双座运动型双翼飞机,该机最低速度65公里/小时,最高速度220公里/小时。现在倒还是有双翼机,不过这就是玩,追求的是几乎原地起降等特殊玩法,经济性就不用考虑了。


问:请问俄国人在变速箱的技术、制造方面处在何种水平,和我国比较呢?


曾经跟我们差不多,还领先一些,比如BMP-3和道尔发射车就使用了液力机械变速箱。但是现在已经被我国甩开很多了,差不 61 35881 61 21945 0 0 5060 0 0:00:07 0:00:04 0:00:03 5061多是我们落后德国20年,毛子再落后我们十来年吧。


问:堂主你好,问一个不懂的问题。我们都知道战机单发大都用单尾翼,双发大多用双尾翼,可是我国的飞豹和欧洲的战机为什么双发都用单尾翼?而美国的F-35战机单发用上了双尾,是因为他对自己的发动机推力足够有信心吗,还是因为其他方面?另外想请问一下垂直尾翼和倾斜尾翼他们都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倾斜双垂尾一是隐身性能比垂直的单垂尾好,而是有两个垂尾这样保证做机动的时候,尽量有一个垂尾能处于工作状态,不像有些机动状态单垂尾是失效的。


但是双垂尾重量大、阻力大,所以很多是舍不得的,而且机身两侧和边条产生的涡流很容易打到两侧的垂尾上,造成垂尾疲劳损坏,这需要很细致的设计功力。


图:飞机上表面涡流走向风洞试验图。如果翼根部涡流处理不好,就会直接打到双垂尾上,极大影响方向稳定性,并要求飞机增重来加固垂尾结构强度。另外,说双发就要用双垂尾,实在是视F-4、歼轰-7、狂风、阵风、台风、F-111等为无物啊。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军事微信公众号《讲武堂》独家稿件,禁止商业转载,欢迎朋友圈分享。 




欢迎搜索ID:qqmiljwt
或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
腾讯军事讲武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