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用俄制火箭发动机发射监视俄军的卫星:盘点2017年人类航天20个大事件

2017-12-23 小火箭 讲武堂

声明:除《踢馆》外,讲武堂所刊登文章均为授权转载,目的是提供多样化看问题的视角,不代表堂主完全认同文章观点


小火箭出品


本文作者:邢强博士


本文共9272字,98图。预计阅读时间:40分钟。


临近年末,小火箭先在这里恭喜和祝贺大家即将度过这充满值得回忆瞬间的2017年。


本文最终成文时,或许正是地球在这一年离太阳最近的时刻。在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时候,我们不在今日就奢望春天,也就不再提冬天来了春天还远不远的话题。只求凛冬已至之际,大家相互温暖,守望即将到来的黎明。那个瞬间,虽不够暖,但已足够亮,至少可以帮助我们看清这个世界。


就让我们一起来看工程师让世界更加美好的这些瞬间,回首全球军事航天中的一些时刻,回望让全世界痴迷于导弹与火箭的人共同关注的20个片断吧!


1. 中国快舟



公元2017年1月9日,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以“一箭三星”的方式完成首次商业航天发射服务,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发射从签订发射服务 27 48250 27 13280 0 0 5868 0 0:00:08 0:00:02 0:00:06 5868单到完成发射服务仅用了8个半月时间。



快舟系列运载火箭,是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研制,快舟一号采用了国际首创的星箭一体化技术,是中国首次采用栅格舵控制技术,首个具有快速集成、快速入轨能力的小型固体运载器,创造了中国航天发射的最快纪录,初步形成了中国亟需的空间快速响应能力。


而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由快舟团队采用了通用运载的设计理念改进设计而成。


这标志着中国的新型固体商业运载小火箭开始横空出世,同时也意味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2个真正掌握快速响应发射和快速入轨的国家。


上图和上上图均为小火箭好友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的工程师曹梦提供,帅气的火箭和霸气的导弹,噢不,是火箭,运输-起竖-发射车。



空间快速响应能力自从被美国空军在1999年列入优先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以来,受到各大军事和航天强国的重视。目前的大型军用卫星多由军队高级指挥机构使用,用于满足战略层面的需求。



而未来,在战场上,连排一级甚至单兵都可以直接使用快速发射入网的卫星来增强作战效能。基于和平卫士洲际弹道导弹技术而研发的米诺陶系列固体运载小火箭使得美国成为了世界上第1个真正掌握快速入轨技术的国家。


2. 天基红外预警


2017年1月20日,美国空军的“天基红外系统”03星GEO-3在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一枚“宇宙神”V 401运载火箭将这颗卫星送入了地球同步轨道。至此,隶属于美国天基红外导弹预警系统的这颗卫星与分别于2011年和2013年发射的GEO-1和GEO-2卫星一起,使美国空军的天基红外系统的高轨星座的卫星数量扩充为3颗。



上图为正在卡纳维拉尔角准备发射的宇宙神V 401火箭。她的整流罩内就是美国空军的“天基红外系统”03星。



美国新一代天基导弹预警卫星则覆盖着不同的区域。




上面两图,小火箭给出了美国新一代天基红外导弹预警卫星的01星和02星各自的覆盖范围。值得注意的是,这2颗高轨卫星对俄罗斯传统的发射井分布区域和中国的西北地区构成了重叠覆盖,将会产生类似于“双目视觉”的监测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这款火箭使用的是俄制RD-180液体火箭发动机(有关该系列发动机的详情,可见小火箭的公号文章《RD-170:世界上推力最大的液体火箭发动机》).


美国空军也是够调皮的了,用俄罗斯的火箭发动机来发射用于监视俄罗斯洲际弹道导弹发射情况的美国预警卫星。不知当初答应卖发动机给美国人的俄罗斯人有没有感到些许后悔呢。


3. 日本首颗军用卫星



2017年1月24日,一枚H-IIA运载火箭将日本首颗军用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H-IIA运载火箭是由日本三菱重工研制的二级运载火箭,近地轨道能力为15吨,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为6吨,可用于将卫星送至地球同步卫星轨道的商业发射,也可用于发射月球轨道探测器、行星际飞行的深空探测器或是军用卫星。



发射地点:日本种子岛太空中心


DSN-2军用通信卫星由DSN公司研制,因此被冠以这个名字。实际上,该卫星还有一个别称“Kirameki-2”,也就是“煌-2”。对于日本来说,这颗卫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是日本防卫省拥有的第一颗军用通信卫星,彻底结束了之前日本防卫省需要借用民用通信卫星进行卫星军事通信的历史。




这颗卫星基于DS2000总线,工作在X波段,具有大容量和高速度的特点,将大幅提升日本海陆空自卫队的通信能力。该星的预期服役寿命为15年。(也就是说,在15年之内,如果东北亚地区爆发相关战事的话,这颗卫星将承担重要的军事通信任务。)


尽管人们多次呼吁要尽量避免太空的军事化,但是,日本还是在2008年和2012年两次修正法案,终于删除了“日本的太空探索活动仅限于和平目的”这一条款。


另外,不要被日本的这颗“煌-2”卫星的编号迷惑了。其实这是日本军事通信卫星的首星。第2颗卫星“煌-1”卫星预计在2018年发射升空。


4. 印度一箭104星



2017年2月15日,在位于印度南部的斯里赫里戈达太空中心,印度成功地使用一枚PSLV运载火箭发射104颗小型卫星,打破了俄罗斯在2014年创下的一箭37星的世界纪录。


除3颗印度的卫星外,其他卫星都是卫星属于印度航天的国外订单,其中有美国的96颗卫星,其他5颗卫星分别属于哈萨克斯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瑞士和荷兰等国家卫星。



这104颗卫星中,其中有一颗是由以色列空间药物公司和中国的天仪研究院,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力学所联合研制的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Dido-2(中文名“陈家镛一号”)。中国使用该卫星在太空开展了我国首次化工领域的科学实验。


5. 追梦者



2017年2月,美国私人航天公司内华达山脉公司的追梦者飞行器被运往位于美军加利福尼亚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的NASA阿姆斯特朗飞行研究中心进行系统测试。这个标志性的事件宣告了后航天飞机时代,一种类似小型航天飞机的设计开始回归。




这是内华达山脉公司给出的追梦者空天飞行器与国际空间站对接的示意图。注意,旁边恰好有一艘俄罗斯的进步号无人货运飞船也对接在空间站上,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对比。


按照设计,追梦者可以一次给国际空间站运来5吨货物。(俄罗斯的进步号货运飞船一次可运载2.35吨货物。)



小火箭预计,如果顺利的话(追梦者在2019年前具备执行任务条件),那么在2024年之前,她会拥有至少6次为国际空间站运送货物的机会。按照原设计,追梦者不仅能用宇宙神火箭发射,还能够搭乘阿丽亚娜5、猎鹰重型火箭进入太空,这样,多次往返太空的空天飞行器将进一步减轻对单一火箭型号的依赖。


6. 永别了,联盟-U火箭



2017年2月22日,一枚联盟-U运载火箭搭载为国际空间站运送2.5吨燃料、淡水、食物和药品的进步MS-05货运飞船从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升空。这是联盟-U运载火箭的告别之旅。


从此,该型运载火箭退役。今后的货运发射任务,将由联盟-2运载火箭和安加拉-A3运载火箭来承担。



联盟-U运载火箭自1973年5月18日首次发射以来,到2017年2月22日的最后一次发射,见证了礼炮号空间站、和平号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的兴衰。


上世纪70年的联盟-阿波罗计划中,美国和苏联宇航员实现了人类首次跨越国界的太空对接,当时联盟-U运载火箭为该计划贡献了力量。


44年来,联盟-U运载火箭共执行了789次太空任务,其中只有22次失败,成功率高达97.21%。对于一款主要用于货运的运载火箭来说,相当不错。



这是联盟-U运载火箭运送的最后一艘飞船:进步MS-05号(NASA的编号为进步-66P)对接在国际空间站上的情景。


联盟-U运载火箭的退役使得又一款诞生自苏联时代的运载火箭退出了历史舞台。


7. 风云四号


我国新一代气象卫星风云四号是我国首颗在地球同步(静止轨道)上工作的三轴稳定定量遥感卫星。该卫星发射重量5.4吨,采用六面柱体和单太阳翼结构,使用三轴稳定姿态控制机制,工作在3.6万公里的轨道上,设计寿命7年。



北京时间2017年2月20日13点15分风云四号A星获取了她的第一幅地球全圆盘图像。


风云四号上装载了我国首次研制的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该探测仪与多通道扫描成像辐射计装载于同一颗卫星,实现了成像观测和大气垂直探测相结合的综合观测。


同时,还装载了我国首次研制的闪电成像仪,实现区域闪电探测功能。该星于2016年12月11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12月17日成功定点于东经99.5°赤道上空的地球同步轨道位置,并正式命名为风云四号A星。


当然,更多人对风云四号卫星的了解还是来自于2017年9月份的微信更换启动画面的事情。


小火箭在2017年9月25日下午的两个不同时刻在开启手机微信客户端时的截图:



2017年9月25日17点32分的小火箭手机截屏。



2017年9月25日17点50分的小火箭手机截屏。


除了小火箭的手机电量减少了5%这个区别之外,那孤独的背影前方的地球变了!



微信当时的启动画面中的地球,来自风云四号气象卫星。


具体来说,是我国风云四号气象卫星在地球赤道上方35786公里处,于公元2017年6月7日13时拍摄的地球东半球云图。


微信使用这个启动画面的活动持续到了2017年9月28日17时。小火箭当时对此进行了介绍了预报。


在该云图中,靠近赤道的北半球以及西太平洋海域有非常活跃的对流云团。在我国自西南到东北的一条切变云系为南方大部和部分北方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雨。


8. 猎鹰9号


公元2017年3月31日清晨6点27分(美国东部时间3月30日傍晚6:27),SpaceX公司的一枚猎鹰9号火箭将一枚卢森堡SES SA公司的商业通信卫星送入太空轨道。



这次发射,使得SpaceX公司再一次给人类太空探索技术史竖立了一块里程碑:有史以来,第一次使用一枚回收利用的火箭成功发射卫星。



在2017年的3月底,猎鹰9号火箭的第一级可重复使用技术终于得到了完全验证。而随后更多、更加密集的发射证明了可重复使用火箭的可行性。


而中国也终于在2017年向全世界宣布了开展可重复使用火箭相关研究的计划。



猎鹰9系列火箭采用了芯级通用的设计理念。每个芯级都由9台默林1D发动机提供动力。将来的重型猎鹰火箭在发射的时候,会由27台发动机来产生推力,其推力大小相当于15架波音747客机的总和。


重型猎鹰火箭的助推器和芯一级将分别在陆地上和海上实现回收。


注意上图左下角等比例放置的一个小人儿。


9. 天舟飞船



公元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35秒361毫秒,搭载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长征7号运载火箭在万众瞩目中成功点火,然后顺利将天舟飞船送入预定轨道。邢强摄于中国文昌航天中心。




天舟一号总长10.6米,舱体最大直径3.35米,太阳帆板展开后最大宽度14.9米。按照其设计指标,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起飞重量约13吨,拥有6吨以上的上行物资运输能力,同时具备独立飞行3个月的能力。


上图为邢强摄于天舟一号飞船发射前30分钟的文昌航天中心的落日景色。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是我国迄今为止研制的最重的航天器,是加油站,是快递员,更是中国航天迈出发展建设重要一步的象征。


10. X-37B返回



公元2017年5月7日12点,X-37B结束了第4次空间试验,在当年航天飞机的主厂区自主着陆成功,结束了其持续时间长达717天零20小时的太空飞行。身着防护服的地勤人员正准备将剩余的一甲基肼燃料抽空。


X-37B共生产了2架,共执行了4次空间任务,其任务细节涵盖了四大关键技术:垂直起飞水平自主着陆技术、空间变轨技术、与非配合目标的对接技术、高超声速飞行器再入防热技术。未来,X-37C的载人版计划或许能够得到实现。或者换个角度来看,即使X-37项目在当时戛然而止,其技术验证的目的其实也已经实现了。



小火箭对X-37B的机翼做了精细建模,发现其在前缘钝度约束条件下,通过适当的设计,使其整体气动性能满足了设计条件,保证了X-37B在Ma 0.78至Ma 1.52之间的升力系数斜率不小于0.0249的条件,保障了X-37B的着陆安全。


11. 电子号火箭



公元2017年5月25日,电子号火箭从位于新西兰北岛的马希亚私人航天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这是电子号火箭的首次发射,同时这也是比较少有的从南半球成功发射的商业火箭。



电子号火箭的外壳大部分是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其实火箭内部的很多结构部件也是碳纤维的),而火箭本身为了减重的需要,没有专门再另行喷涂白色涂层,因此看起来就是这个颜色了。




用碳纤维的一大好处就是(在热防护和结构校核做好的前提下)能够让火箭的壳体既轻又坚固。电子号火箭的整流罩总重只有30公斤。该火箭的整流罩由两个半片组成,一个半片重15公斤,因此,一个女孩子也能单手托起这枚火箭的半个整流罩。



电子号的第一级采用了9台卢瑟福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看这个布局形式,是不是有些眼熟?



嗯,是的。电子号火箭的发动机布局形式与猎鹰9号火箭是相同的。这或许会让很多第一次看到电子号火箭的人以为他看到的是猎鹰9号火箭的缩比模型。上图为猎鹰9号火箭。



电子号火箭的直径为1.2米,在这么小的范围内能够布置9台发动机,这发动机得多小才行啊。上图就是一台电子号火箭使用的卢瑟福火箭发动机实物的照片。注意其喷口左侧竖着放了一只皮鞋来做对比。喷口下方用于托起这台火箭发动机的就是该火箭大量采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


小火箭几经查证和探寻,得知了这只鞋子的尺码:13码。小火箭查了一下,美国的13码男鞋对应中国鞋子的尺码为47.5号,对应的长度为31厘米。整台发动机,长度相当于2只比较大的鞋子。



这样的一枚火箭,发射报价是多少呢?


答:490万美元,也就是3375.958万人民币。


电子号火箭的电涡轮泵技术和碳纤维箭体技术值得我们关注。


12. 陆基中段反导


美国国防部导弹防御局2017年5月30日发表声明:美军陆基中段反导系统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首次获得了拦截洲际弹道导弹测试的成功。



本次拦截测试依然是用了一枚靶弹和一枚拦截弹。三级靶弹从太平洋马绍尔群岛夸贾林环礁的里根试验场发射,其弹道模拟了一枚打向美国本土的洲际弹道导弹(如果按中国标准来看的话,该靶弹应归为远程弹道导弹,距离8000公里的洲际弹道导弹划分界限还差一点点。美国以5500公里的射程来划分,因此以美国标准来说,这枚靶弹可称作洲际弹道导弹)。


在红外预警卫星、前置雷达、海基X波段雷达等装备提供的信息下,一枚陆基拦截弹从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升空。区分出诱饵目标与弹头后,在外太空锁定弹头的动能拦截器以直接撞击的方式摧毁了洲际弹道导弹模拟弹头。



美国陆基中段反弹道导弹系统的拦截弹由轨道科学公司、波音、雷声合作研制。其中,弹体的生产由轨道科学公司来完成。



也就是说,美国陆基中段反导系统的拦截弹的弹体是由一家民营企业研制和提供的。




采用二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布局时,拦截弹射程为4000公里,采用三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布局时,射程可达5000公里以上。



SBX的有效探测距离为2000公里,分辨率高达15厘米。SBX雷达的总体评估价为9亿美元,而如果算上研发费用,则为22亿美元(约149.8亿元人民币)。


2017年的这次成功拦截,使得拦截系统中的这台海基X波段雷达免遭被拆解的命运。


13. 同温层发射



公元2017年5月31日,业内人士期盼很久的“同温层发射系统”的载机终于在美国莫哈维沙漠的航空航天基地下线了。作为空中发射运载火箭的载机,她必须能够具备强大的载重能力,这使得该机拥有了目前世界上最长的翼展(117米)。从这个角度来说,刚刚下线的这架飞机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飞机。



在莫哈维航空航天基地的工程师们目睹M351下线。小火箭和大家一起认出了该机的起落架实际上来自于波音747之后,大家是不是看到该机的发动机也觉得眼熟了?



M351同温层发射系统载机则需要6组这样的小车来组成主起落架,因此需要2架波音747客机来提供(实际上1架半就够了,当然买二手飞机通常不会像卖烤鸭那样还能只买半只)。



这是一架波音747上面的普惠PW4056发动机




细看的话,M351采用了6台PW4056涡扇发动机。该发动机单台推力为252.4千牛。


每架波音747拥有4台PW4056发动机,而每架M351需要6台。那么,在这个节日里,小火箭问,需要拆多少架波音747才能满足1架M351的需要呢?


答:取整数,为2架。


空中发射火箭的优势主要有2个:


一是火箭本身拥有了一定的速度和高度,能够以较少的燃料将载荷送入太空;


二是火箭在同温层发射,其发射时机基本上不再受天气情况的影响。而载机飞到公海上空时,其一级落区可以不影响陆上居民,火箭对射向的选择也比较自由。



同温层发射系统,顾名思义,就是要用飞机将火箭运到同温层,然后释放火箭的发射系统。





这是同温层发射系统准备采用的空中发射运载火箭的模型。


14. 日全食



公元2017年8月21日是朔日,月球本影接触地表而使该区域完全得不到阳光,形成日全食,同时在本影两侧数千公里的半影范围内遮挡部分阳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横穿美国大陆,日偏食则将覆盖整个北美洲、南美洲中北部、欧洲西岸、非洲西岸、俄罗斯东北部。



这是自1918年6月8日以来,将近百年的时间里,首次出现从美国西海岸横贯到东海岸的日全食。




这次百年一遇的机会,当然不容错过。北美洲有3亿人能够一睹日食的盛况。不过,在地面上的人只能看到2分30秒的日食精彩过程。


为了能够更好地观测,NASA派出了传奇的WB-57飞机,通过跨越美国14个州的高空高速飞行,来做夸父逐日式的追踪,这样就能获得7分30秒的观测时长,为研究太阳和水星提供了绝佳的条件。





这是由当年曾经用于观测核试验和猎鹰9号火箭分离过程的由经典的堪培拉轰炸机改进而来的高空观测机的加入和全球高速互联网的接入,使得人类完成了有文明史记载以来观测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日全食盛宴。


15. 引力波



2017年8月17日,LIGO探测器自动报告出现信号污染。




然而,科学家在仔细核验数据后,认定信号干扰强度并不大。


就在这个时候,LIGO系统突然自动报告。软件自动判定,发现第5个引力波!


GW20170817就这样诞生了!






这是人类第一次同时用引力波和电磁波的两种方式结合起来观测宇宙中的壮美图景。


70多台天文望远镜,从太空,从智利高原,从南极冰盖,从大漠,从草原,从世界各地和太空中的多个轨道,用伽马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和无线电射电波等多种手段,几乎用到了人类文明发展至今能够拿得出的所有观测手段来捧起探索太空的这个圣杯。


16. X-37B升空



协调世界时2017年9月7日14点00分00秒,SpaceX公司的猎鹰9号运载火箭携带一架X-37B空天飞行器点火,然后升空。



上图是X-37B准备执行第5次空间任务前的准备情况。



X-37B可以说是美国军方相关的航空航天项目中密级最高的。即使是小火箭,也是基于来自全球各个地方的大量观测数据和少有的数据进行反向建模通过大量计算才有了《小火箭聊X-37B空天飞行器》这篇报告。


而这次发射,虽然美国对外声称是USA-277任务,但是我们几乎可以断定就是X-37B的第5次空间绝密任务。


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密级如此之高的军方任务交给了美国商业航天企业SpaceX公司的猎鹰9号运载火箭来完成。这是美国商业航天进一步兴起的象征。


17. 朝鲜火星-15



公元2017年11月29日凌晨2点17分,朝鲜试射了最新的洲际弹道导弹火星-15。导弹沿预定轨道飞行53分钟,弹道最高点为4475公里,弹道落点距离发射点950公里。



比起火星-14弹道导弹1.71米的直径来说,火星-15洲际弹道导弹粗壮了不少,达到了2.21米。




经过小火箭计算中心的弹道计算验证,火星-15弹道导弹的最大射程为12801.15公里。


从射程角度来看,的确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洲际弹道导弹。


好端端的技术,如果仅仅用于战争的话,小火箭觉得还是比较可惜的。既然掌握了多级火箭的技术,那么再努力一下,就可以拥有一款可以进军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的火箭了。


小火箭在这里向朝鲜工程师发出倡议:欢迎朝鲜加入全球太空探索的大家庭。技术应该最终用来造福全人类,用来开拓视野,用来探求新知。


18. 重返月球



公元2017年12月12日上午,我们得到确切消息: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在美国华盛顿时间2017年12月11日正式签署了“国家太空委员会”的1号指令。


指令的核心内容为:将力促让人类重返月球,并且为今后的载人登陆火星做好充分的技术准备。



这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后一次登月45周年之际,人类第4次提到重返月球。这一次,应该是要动真格的了。


毕竟,德尔塔IV重型运载火箭已经推举着猎户座载人飞船进行了飞行试验。这款飞船将用在人类重返月球的行动中。



SLS重型运载火箭的固体助推器也通过了地面试车的测试。




而SpaceX公司的重型猎鹰运载火箭在厂房中进行总装的照片也已经流出。


重型猎鹰的问世,意味着重返月球计划将会有一个商业航天企业版本的另一种选择。


按计划,重型猎鹰运载火箭这款起飞重量达1420.8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63.8吨的重型运载火箭将在2018年1月份首飞,试验载荷为一辆特斯拉电动车。


小火箭先预祝这枚即将刷新人类现役火箭运载能力纪录的火箭首飞成功!


19. 阿丽亚娜



2017年12月,欧空局、空中客车公司、赛峰集团、法国国家宇航中心在充分讨论的前提下,确定了阿丽亚娜-6火箭的投产和首次发射时间,同时也确定了阿丽亚娜-5火箭的全面退役的时刻


上图为邢强摄于2017年的法国的阿丽亚娜-6运载火箭的模型的照片。



这就是在阿丽亚娜-5型运载火箭脚下向上看的感觉。邢强,摄于2017年。



阿丽亚娜-5型运载火箭的火神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触手可及。摸到她的巨大喷口的瞬间,感觉很奇妙。邢强,摄于2017年。


有关该发动机,小火箭会在后续文章中争取和大家一起详细讨论。




阿丽亚娜5型运载火箭的单台固体助推器的推力为7080千牛,是火箭芯级液氢液氧主发动机推力的7.4倍!


2017年12月,研制方和使用方以及相关股东一致决定:在2023年,全面退役阿丽亚娜-5运载火箭。


从此,我们要数日子来和如此优雅的一款火箭告别了。


小火箭觉得值得一提的是,从2003年到现在,阿丽亚娜-5运载火箭已连续成功发射了82次,这段时间内,没有出过一次差错。



上图从左到右为阿丽亚娜-5火箭,阿丽亚娜-6火箭带有2个助推器的构型和带有4个助推器的阿丽亚娜-6火箭构型。


阿丽亚娜-6运载火箭能够成为欧空局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理由比较充分:平均发射成本比阿丽亚娜-5运载火箭低38%以上。


根据小火箭数据库的统计,已经启动生产的阿丽亚娜-6运载火箭在2020年会迎来首次发射,然后在2021年有5个订单要完成,在2022年完成8次发射,在2023年,也就是她的姐姐阿丽亚娜-5运载火箭全面退役的那一年,至少要完成12次发射任务。


20. 蓝箭凤凰



2017年12月14日,蓝箭自主研发的10吨级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凤凰的燃气发生器成功进行了首轮点火试验。


这标志着蓝箭成为了中国第1家掌握液氧甲烷发动机核心技术的商业航天企业,同时也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2个拥有具备独立研制此类高性能火箭发动机能力的民营企业的国家。


这个影响是深远的,2017年的这次成功点火,让这家专注于技术本身的低调企业终结了人们谈到商业航天时言必称美国SpaceX和美国蓝色起源的时代。


中国的民营企业,完全具备独立研制高性能火箭发动机的能力。


小火箭相信,中国的商业航天企业也将在未来具备与SpaceX、蓝色起源、内华达山脉、波音等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开展竞争的实力!




液氧甲烷发动机是前景非常好的一种液体火箭发动机。不仅美国的SpaceX公司和蓝色起源公司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液氧甲烷发动机的研发和生产,中国的蓝箭空间科技公司也在进行液氧甲烷发动机的研制。


上图为蓝箭公司的PNX-1凤凰液氧甲烷发动机三维设计图。由蓝箭凤凰发动机的设计团队独家授权小火箭发布。



燃气发生器是泵压式液体火箭发动机中的关键部件,甚至可以说,燃气发生器是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动力之源。


期待中国蓝箭的液氧甲烷发动机在此次燃气发生器成功点火试验之后,能够更加快速和顺利地实现整台发动机的首次成功地面试车。

2017年即将过去,小火箭在这里提前祝大家节日快乐,新年快乐!


期待在2018年,我们能够见证更多,期待小火箭能够做得更好!


版权声明:


本文已由邢强博士独家授权小火箭在腾讯刊发,欢迎朋友圈转发。


微信号:小火箭


微信ID:ixiaohuojian


欢迎 加入小火箭 ,进入航空航天大家庭!


感谢您对小火箭的支持!




欢迎搜索ID:qqmiljwt
或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
腾讯军事讲武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