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歼16装矢量发动机能否赶上印度苏30?答案不太乐观

2017-12-26 候知健 讲武堂

歼16


随着中国矢量推力发动机的逐渐成熟,那么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也随之到来:给歼16装上矢量发动机,它在飞行平台的能力上,能比得上印度的苏30MKI吗?


国内的歼16在设计理念上乏善可陈,其实就是在90年代末期规划的苏30MKK国产改进型;其总体定位就如同歼11B与苏27sk的关系,机体平台基础设计不变,主要换掉机载电子设备获得性能提升。


在部分结构上,可以通过等刚度替代的方式,在不改变飞机原始结构力学设计的前提下,把原来的铝合金件换为复合材料进行减重。只是由于试飞中问题频发,一直拖到歼20都快试装备了才批产。


苏30MKI


苏30MKK和印度的苏30MKI相比,后者在平台上的关键差异,除了三翼面布局之外,在于苏30MKI采用了SDU-10MK改型数字电传飞控系统。


这个系统在控制律软件设计上添加了一个通道,飞控计算机能够根据飞行员的指令控制矢量推力发动机,使其喷管能与平尾等气动面协同偏转,使飞机获得更好的操纵性和机动性。苏30MKI在90年代和后来一直被俄、印拿来在航展上做超机动表演,主要也是基于这个基础。


电传核心在飞控计算机


电传飞控的组成框架


歼16能否完整发挥矢量推力发动机的性能潜力,核心问题也是这个:飞控系统有没有对应的硬软件功能扩展,实时读取发动机的状态,并且经过控制律运算以后,给出准确的控制信号。


而电传飞控这个东西,难度在哪儿呢?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苏35的飞控计算机被整合在KSU-35系统中


第一个,是制造层面的,比如飞控计算机啊这些硬件设备,你得造得出来,不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好比F22和F35的计算机芯片,也不是洛马自己做的,得找IBM、INTEL等专业芯片制造商。


苏35的飞控计算机被整合在KSU-35系统中


而就战机来讲,国内现在的航空配套体系,是完全有能力制造高水平电传飞控系统的所有硬件的;且在歼10、歼20战机上,达到了充分的性能和可靠性证明。歼10控制难度远超苏27系,但定型以后到现在,没有出现过一次电传系统引发的失控,更没有因此坠机过,一次都没有。


第二个,是设计层面的。再好的部件,如果主机设计方水平太挫,装到一起照样是故障百出、事故不断;结果就是别人用都没问题,就他家玩意三天两头失控,不时因此坠机,好像全国兄弟单位都和他们过不去,所有不合格伪劣产品都卖给他们了一样。


而针对歼16来说,由于苏30MKK本身提供了很成熟的飞控框架设计;因此改进电传飞控系统主要的风险,就在于换装的新数字飞控计算机里,安装的控制律软件是不是真的靠谱了。


图:控制律设计教学中一个简化的横侧向理想状态方程


控制律的核心是什么呢?说穿了,就是把整个飞机的飞行力学设计,做成一个数学模型,放在飞控计算机里面跑。对于飞机设计单位来说,最核心的飞控设计能力,就是这个做数学模型的本事,也是真正体现是不是吃透了飞机气动设计的地方。


什么是数学模型?以最简单的例子来说,边长 x 边长 = 面积;这就是一个求取面积的最简单数学模型,你输入边长的数据,就能得到长方形面积的数据。


飞行员拉杆蹬舵,而飞控负责计算舵面和喷管怎么动


飞机的控制律要复杂很多,它是大量非常复杂的函数组合。输入的是飞机的高度、速度、飞机的迎角、操纵杆和脚蹬的控制量有多大等大量数字;输出的,是飞机的鸭翼和平尾应该偏转多少度、偏转多快。


数字电传相比模拟电传,最核心的优势就在这里:它运算能力更强,而且修改软件的时候不用连硬件一起改;因此在它的基础上,能设计出、并运行规模大规模的复杂控制律软件。


但要强调的是,数字电传是现代战机实现高性能的必要条件,却绝不是充分条件。比如国内歼11BS在苏27UBK的基础上,把模拟电传计算机换成了数字飞控计算机,但反而多次出现苏27UBK上没有出现的俯仰失控现象。


歼10能发挥矢量推力效果,歼16不一定能


歼16换装矢量推力发动机后,飞行性能上是否可以媲美苏30MKI的问题也在这:它在飞控的控制律软件设计上,是不是真的能突破歼11BS和歼15表现的水平,实现脱胎换骨的提升?现在没有任何人能给出肯定的保证,这还有待于未来的实践去证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