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踢馆 | 美军三代机不用鸭翼是技术不成熟,为啥到F35还不用?

2018-02-02 讲武堂 讲武堂

怎样天天看《踢馆》?只要打开微信,进入添加朋友界面,在公众号搜索里输入“讲武堂”,就可以关注我们公号啦,第一个结果就是我们哟。


又到周末了,大家都盼着这天呢吧?


和大家分享个前两天堂主和哥们儿聊天时他和我说的小段子当成个余兴节目吧。


夜里12点半,值班电话响起,赶紧抓起听筒,特急。


拿起纸笔准备好抄录,对面清清嗓子,开始传达《军人遇三种情况,必须请假回家》的文章精神……


类似的事情估计体制内的朋友深有体会,堂主觉得在真正解放思想上,我们要走的路还有很长呐。


FBI WARNING:欢迎大家关注腾讯军事讲武堂微信公众号,更欢迎各位以留言的方式向我们提问题,只要是有关军事领域的,在我们《讲武堂》微信公众号的最下面留言栏中先输入 #踢馆# 标签,然后写下您的问题,通过后台筛选后(在不违背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讲武堂就会解答您的疑惑,我们的口号是无所不知,欢迎踢馆!




追求学♂问的分割线


问:上次问鸭翼被塘主采纳,万谢!但这次还想接着追问鸭翼。美帝三代机没采用鸭翼可以说是当时鸭翼技术没成熟,或者F-18技术定型早思路固定了,那同为要上舰的F-35为什么没有采用?鸭翼机动性和增升上的效用已经在三代机上很好验证了,而F-35机动性简直让师兄F-22蒙羞,F-35在设计的时候为什么对鸭翼布局设计视而不见呢?


这个问题你首先得从F-35的源流说起。F-35并不是一个海军或者空军战斗机,他基础是海军陆战队的垂直起降战斗机,整个设计基础是要维持这个垂直起降构型,然后再在垂直起降构型基础上开发出来海军和空军战斗机。


也就是说,最优先点是解决怎么垂直起降的问题,其他都放后面。


像X-32就采用了无尾三角翼布局,结果因为发动机必须靠近重心的问题,所以只能依靠发动机自身的推力来做垂直起降(垂直起降不能开加力,只能靠军推),所以导致X-32起飞推力很小。


图:X-32验证机,其动力系统模式与鹞式相近,都是用推力转向喷口实现垂直起降。


图:X-32也有过鸭翼方案,就在验证机方案之前,看样子还特别想兼顾航程和机动性。但是对美国而言,JSF项目就是一个攻击机项目,机动性什么的不重要,能和F-16持平就可以了,后掠翼带来的结构脆弱会影响寿命,导致使用成本升高,这才是最不能忍的。


而对应的F-35,采用一台齿轮传动风扇,等于起飞时候变成一台超大涵道比涡扇,这样起飞推力很大,才能满足需求。


但是加上这样的风扇,等于发动机要后移,发动机后移以后为了保持重心配平,那得用很长的尾撑伸出去舵面才行,这方面常规布局天生有优势,可以不影响机身布局的情况下把平尾伸出去很远。


图:垂直起降飞机为了解决重心问题,机身就没有长的,哪怕是雅克43(雅克41隐身改型)的机身也很短,全靠尾撑拉长度,F-35也一样。


图:F-35全机很短,只有15.7米长,驾驶舱后方的机身全被动力系统占了。


问:堂主,冷战时期美国军费开支那么大,但感觉为什么并未影响到正常的经济增长?


实际上冷战后期,美国经济状况也不咋样。里根上台以后,81年经济很困难,当然后面里根经济学靠着搞量化宽松撑起来了,维持了80年代长期繁荣,但是到87年又开始出现经济危机,也相对艰难。当然美国的艰难其实是经济周期的一种体现,并不是那种活不下去要垮台的艰难。


图:美国GDP增速,1980年代初是负的,这就是经济危机。


不过美国艰难那意味着苏联更艰难,苏联经济体系中最有质量的部分恰好也是国际化的,对国家市场依赖很大。没错,堂主说的就是卖石油天然气。


欧美经济不好过,苏联那只有更不好过。海湾国家的石油比你苏联的生产成本低的多,全世界需求下降的时候,那必然是海湾还能顶得住,苏联就一定不行了,近年的油价大跌已经再次证明了这一事实。所以80年代的经济波动,美国是有困难,失业率上升,苏联就是得完蛋了。


军费来说,80年代军费主要都是用在采购和国内训练上了,等于大规模政府采购,能刺激国内就业和消费,而现在的问题是军费主要是被拿去做战争费用,都烧在海外了。


图:美国贸易逆差,从80年代初开始迅速增加。


图:1994年后的美国资本净流入,美国就靠这个平衡贸易逆差,确保自己有钱付款买东西。


图:美国从里根上台推行凯恩斯主义,拼命借债,从债务总额表上就看得出。这样做虽然一时维持住了经济形势,福利也不错,但只是把问题从当前推到以后,不过那时候反正里根早下台了,他不用负责。凯恩斯说,长期看我们都死了。路易十五说,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路易十五的儿子就是路易十六,法国大革命中被砍头的那个国王。美国人当年玩虚拟资本主义,现在就得承担后果。


问:堂主,在古代,我兔军队的战斗能力、战术战法,甚至武器装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领先西方的,那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兔的军事被西方慢慢赶超的?


差不多就是明朝初期被反超的吧。


欧洲主要是文艺复兴带来的社会组织形态进步,加上蒙古西征、奥斯曼崛起带来的东西方之间剧烈的军事交流,让欧洲军事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古代走向了近代。而中国反而还在不断倒退,那这就相当于一个踩油门,一个挂倒档,自然被超越了。


图:宋代发明了火箭溜,就是在这图基础上加一个木制凹槽,以提高火箭的准确度,这是火箭炮的最早起源。


图:火龙出水,这是海战用的武器,点然后可低空飞行直到撞击目标点火。1241年4月9日,蒙古大军与3万波兰人和日尔曼人的联军在东欧华尔斯塔德大平原上展开了激战。根据火药史学家盖斯勒的描绘,蒙古人从一种木筒中成束地发射火箭,因为在木筒上绘有龙头,因此被波兰人称作“中国喷火龙”。欧洲人从这开始接触黑火药,然后发展出管式武器火枪、火炮,从此进入热兵器时代。


欧洲形成了大规模常备军制度、训练体制,还有随着科学不断发展的工程学和武器技术进步,在14世纪后期到18世纪,基本上每二、三十年军事体制和技术就得来一次大变革。


图:16-17世纪,荷兰-瑞典军事改革是近代军队发展的重要篇章,拿骚的莫里斯和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是改革的领导者,他们改变了军队组织结构、方阵结构、兵种搭配、作战样式……从他们开始,游牧民族的军队就再也不是致命威胁了。图为长枪和火枪混编方阵。


明朝的军户和匠户制度是很要命的,军户制度彻底摧毁了军队的组织力,要打仗只能依靠将领的少数家丁,普通军户那就是武装甚至非武装的饿殍农奴,只能做炮灰,而家丁那等于就是倒退回了骑士封建体制。匠户体制下,技术的进步不要说了,哪怕生产老式武器质量都极惨。


图:戚家军鸳鸯阵,所有人都是无甲的,全靠盾牌、狼宪提供防护。而且戚家军是新招的矿工,原有军户一概不要,反而能成当时最强军,这就说明其它军户连仓促训练的矿工都不如,可想而知有多差。


既无武器,又无人力,那打啥啊……


问:有个问题请教糖煮,记得你说过蜀国掌握的人力资源远比魏国少的多,所以注定失败。但同样是以蜀地为根据地,为什么刘邦能成功夺得天下,诸葛亮就做不到?


因为刘邦根据地就不是蜀地……


汉元年四月,刘邦才进入汉中,同年11月他就杀入关中灭掉项羽立的三个秦王了(章邯、司马欣、董翳)。之后他和项羽的对峙,其实是以关中为根据地,也就是秦国的基本盘,而不是靠蜀地。


图:刘邦从四川暗度陈仓路线图。陈仓在陕西宝鸡,一路向东就是咸阳,进攻毫无阻碍。


因为本身诸侯约定就是刘邦拿关中,而且刘邦在关中管理得也不错,约法三章下来很有人望。三个秦王又是带兵在巨鹿投降项羽,害得关中子弟被项羽活埋了二十几万,整个关中的老百姓都恨这仨牙痒痒。而且这仨也没啥兵力,等于被刘邦瞬间秒杀,夺取了最富庶的秦关中故地,这样才能出函谷关对抗项羽。


图:刘邦入关中路线图,从南面抢先占了便宜,约法三章使得自己名声很好,大家愿意跟他走。


项羽没有整合关东力量,各个诸侯还在各自为战,既挡不住分兵掠地的韩信,也没法支援项羽,反而还拖后腿。


图:楚汉争霸过程,刘邦与韩信兵分两路进攻,项羽打得过但消灭不了刘邦,韩信则能消灭其他人,于是韩信军越战越强,项羽的总体实力越来越弱。


而诸葛亮面对的是一个统一的魏国,他是要强攻魏国主力固守的关中,难度就大多了。


图:诸葛亮北伐和刘邦一样,也是从南郑出发,但他连五丈原都过不去,也就是进不了陈仓,连刘邦的第一步都走不过去,更不要说后面占关中抢天下。


问:昨天重温《大明劫》里面有说到,“纸浆甲做的好比铁甲防护里都要强,还轻一些”。是真的吗?


对于电影工作者的军事和科学素养,你不要抱有太高的期望吧……


纸甲其实不是拿纸浆来造甲,而是废纸造甲。古代地方上和民间基本上都是严禁持有铠甲的,刀剑之类无所谓,铠甲谁碰谁杀头。但是平时又有很多需要铠甲的时候,比如说流寇攻击县城,这时候县里的民壮衙役就只有刀枪剑戟,却没有铠甲,打起来损失率会很高,那怎么解决问题?


棉被是一个办法,但是在明朝以前实际上我们只有绵被,也就是用丝绵絮的被子,而没棉花絮的被子,因此棉被大部分时候是指望不上的。


这时候衙门里面的废纸,还有城里面的书籍就可以派上用场了,厚厚的叠起来拿绳子穿了挂在身上那就是当铠甲用了,防一些民用弓箭还是可以的,至少可以提高生存力。


图:纸甲只能做成这种样式,对劈砍类武器和猎弓还是有效的。明代杨国桢在《涌幢小品》中记载:“纸甲,用无性极柔之纸,加工捶软,迭厚三寸,方寸四钉,如遇水雨浸湿,铳箭难透。


图:流言终结者测试的纸甲,认为效果还是可以的,只是非常容易损坏,远不如铁甲耐用。


图:彝族牛皮铠甲。平时我们穿的皮衣也很软,但皮甲还是很常见。纸质书籍真做的特别厚,比如说古书中记载的10厘米,那要捅穿也是非常困难的。要知道,我们常见的书籍才2-5厘米厚。


图:有大神测试了书对子弹的防护效果,用的是这么厚的法学书,大概一本4、5厘米的样子。


图:下方是被9毫米手枪弹击穿的第一本书,中间是命中的第二本书,但没有击穿。连9毫米手枪弹都挡得住,那冷兵器当然也没问题。


问:堂主,一说到59就让人想起五对轮,那么59真正的设计优点在哪里,在同代坦克里又是什么水准?


59本身其实是苏联的T-54坦克交给我国生产,主要特点那自然就是T-54的。


T-54主要优点是体积控制得小,在36吨范围内就实现了50年代主力坦克标准水平的防护和火力,比如说100毫米/60度的首上装甲,折合等效厚度差不多相当于230,炮塔采用半球形铸造,最后也有200毫米以上。


图:T-54总体结构。防护能力提高主要依靠总体设计的改进,比如降低车辆高度,缩短车体长度,改变炮塔形状。


图:T-54/55三视图,这种半球形炮塔结构一直使用到T-90,据称对各个方向的威胁有最好的效果。


对比同时期的M48是48吨以上,防护跟T-54差不多,也就是百夫长有113毫米/60度装甲,防护更强,但是人已经到50吨以上了。


T-54的火力是100炮,跟美国的90炮也差不多。


而且M48之类是豪华车,有光学测距仪、机械计算机、综合变速箱,吨位又大,那价格自然就高得多了。


当然战斗力来说,T-54系列火力防护还行,但是火控和机动性就差了,除了公路跑的速度以外机动性都不行。


图:T-54/55在苏联一直生产到1981年,比其之后的T-62停产还晚,说明生命力相当顽强。他最大优点还是各项指标均衡,简单易用,因此能在第三世界国家长期服役。


图:国外大量59改型车之所以长期存在并不断改进,则是因为现货存量太大,又没有动力和资金买新装备,于是就总是改进现有车辆。



迷你踢馆



问:请问堂师傅,GPS信号是军民两用,如果意外得到美军武器上的GPS定位器,能否破解GPS的军用编码?


自然是可以的,实际上军码保密性并不高,用起来不复杂,只是说内部加密经常会变,这样干扰比较麻烦。


问:潜射反舰导弹是怎样通过鱼雷管发射的,是不是有一个类似鱼雷的导弹载具,弹射到水面再点火?


有这样的设计,比如飞鱼就是这么打的,当然也有直接打出去的,比如毛子那些大导弹。


图:中间是法国飞鱼的潜射发射箱。


图:飞鱼的发射箱是有动力的,出水后和导弹分离,右上方是分离后的头罩。


图:国产潜射鹰击8是无动力发射箱,刚刚能浮出水面,于是导弹分离是个难点,容易被海浪干扰。


问:汉武帝对匈奴的战术和之前的打击战术对比,我觉得是把杀伤人员为目标转换成了以深入敌境以摧毁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为主、杀伤人员为辅,以此恶化了匈奴人的生存环境迫使人口减少。是不是这种情况?


汉武帝主要是把匈奴人赶出了漠南,所以之后只能去漠北搜索了。打游牧民族战术其实一以贯之都没啥变化,一个是夺取漠南,一个是切断漠北和西域的联系,都是摧毁游牧民族经济。你说的方法类似于给草场撒盐,确实一劳永逸,就是没那么多盐和运力。


问:反正堂主不回,我言简意赅:在两个大国的战场上,双方都有末敏弹,那么步兵如何完成堂主老说的油霸国们无法完成的步坦协同呢?


末敏弹是打坦克,不是打步兵的啊……


而且本身就是一个对抗体系,二战没末敏弹也有飞机扔子母弹,也有反坦克炮。


图:末敏弹母弹抛出子弹药后,子弹药先要减速,然后旋转下降扫描,这需要时间。而探测器扫描距离只有百来米,并不算大。所以小车群保持高速机动,是能够跑出打击范围的,大车群就不行了,所以现在要缩小战斗群规模。最重要的是,自己停下来修整时别被发现。


问:堂主,我有个疑问请解答:核武器销毁的成本也很高,而且很费劲,能不能搞一个火箭把核武器打包发到太阳那里,省的地球被污染。


想多了……能发射到太阳,那这发射距离多大了,比发射登月需要的运力还大,贵得要命。况且核武器里的材料还可以拿来发电啊,你这太浪费了。


问:堂主。看网上的资料说道尼尔335这种前拉后推式设计有问题,美国和日本也试过,根本研制成功不了,是这样吗?


主要是后面一台发动机的散热问题,是比较难以解决的,而且螺旋桨的气流之间也存在干扰问题。


图:德国二战末期研制的道尼尔335战斗机,后机身下方的进气道就是给后部发动机用的。只要多开些冷却空气进口,散热问题不是不能解决,但是这样做阻力就会增大,需要仔细设计,而当时缺乏这样的经验。


图:使用两部螺旋桨的活塞发动机动力飞机,但不是很成功,所以推广不开


问:毛子核动力侦察卫星为何寿命只有半个月呢,核动力系统就那么短命吗?


核反应堆只管给雷达发电,不能管给卫星维持轨道啊。雷达卫星走极轨,要比较短的重访周期,就是牺牲轨道维持能力为代价换来的。


图:神话-A雷达卫星轨道高度200-260公里,虽然一般认为天-空分界线是100公里高度,但大气层实际延伸到近500公里高度,高度越低密度越大。200公里的高度,呆半个月就因为大气层阻力而损失速度,继而无法维持轨道坠入稠密大气层烧毁。


问:昌平王,当年萨苏关于SU-27起落架在海南岛漏油那个梗,说适应寒带的SU-27到了热带怎么搞都漏液压油,最后是德国专家指点,把镀的光亮的起落架换成铸造的就解决了问题,这是真的吗?难道歼-6、歼-7那些旧货反而不漏?


因为油是会热胀冷缩的。我们玩山地车的对这个会比较有体会,现在高档自行车常用油碟刹车系统,冬天打满油,到了夏天就会出现“涨油”,膨胀出来的油就会跑出油路。但是起落架不可能用铸造的,强度完全不够,萨苏这就是小说家言了。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军事微信公众号《讲武堂》独家稿件,禁止商业转载,欢迎朋友圈分享。 




欢迎搜索ID:qqmiljwt
或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
腾讯军事讲武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