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神奇的一天】幕后大揭秘|线上分享
嘉宾介绍
李建兰
生于英雄城南昌,过去十年于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新西兰、南非合作拍摄多个院线电影、纪录电影、美剧项目,如《功夫梦》、《她》、《狼图腾》、《马可波罗》、《攻壳机动队》、《诞生在中国》等。
许倩倩
资深纪录片制作人,专注制作国外各电视台来华拍摄的纪录片接近十年,曾参与《诞生在中国》和BBC《中国新年》等大型纪录片项目。目前在继续一些自然类题材的拍摄,对自然类纪录片研发拍摄有深入洞见。负责《地球:神奇的一天》中国部分所有场地许可、前期调研以及白头叶猴现场拍摄管理。
冯唯一
《地球:神奇的一天》熊猫组风景延时组现场制片,BBC Mountain中方制片人,《地球:神奇的一天》藏羚羊组风景组、金丝猴组部分拍摄负责人,其主要负责片中熊猫拍摄管理。
分享内容以问答模式开展:
1
动物很难拍,如何拍成出有趣而美丽的画面?
许:首先在拍摄之前会做大量的调研,让我们更加深入的去了解我们所拍的动物有哪些习性,有哪些可拍的故事,甚至包括地点和拍摄,从中我们会去设置一些拍摄流程和拍摄手法。因为白头叶猴是第一次以这种方式花这么大的精力去拍摄,我们必须在有限的时间之内能拍到一些有意义的画面,所以运用了无人机加上长焦镜头的这种特殊的拍摄手法,让我们最终捕捉到了比较精美的画面。
2
拍摄过程中有遇到危险吗?
许:拍摄白头叶猴这件事本身是没有太大的危险性,白头叶 40 37656 40 15232 0 0 3529 0 0:00:10 0:00:04 0:00:06 3528之所以会数量比较少,是长时间人类活动的增加和人类的对土地的开发,影响了它们的栖息地,让它们的栖息地现在只能在部分卡斯特的山头。
冯:拍摄过程中在野外的情况下危险肯定会有,所以需要有野外生存的经验,或者说团队里面有非常专业的户外生存的专家,一般碰到危险的时候大家不会慌张,都知道应该怎么处理。
3
拍摄过程中最困难的是哪一部分?是怎样克服的?
许:最困难的可能就是不确定猴子每天走的路线。它每天会选择性的在它的几个洞穴里过夜,每天早上起来,它走的路线都是不一样的。猴子很聪明,因为活动范围有限,所以它们每天走的路线其实都在预算,就说我之前已经这条路线走过很多次了,东西吃得差不多了,所以我今天要换个路线,让那边的植被再生长起来,它永远会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因为它们非常善于攀爬,所以它们的身手非常灵敏,而我们只好跟它呆在下面往上看,希望它能够朝我们的方向来。
冯:拍摄中其它的所有人为造成的因素,团队都能想办法克服,最难的应该是天气,如果天气不符合拍摄要求的话是没有办法的,只能等待,这个是非常考验耐心的事情。
4
拍摄机构有没有采取措施去避免或减小人为因素对动物带来的伤害呢?
许:在用固定机位长焦镜头拍摄白头叶猴的时候对它的干扰应该是最小的,因为它的栖息地比较破碎化,它只生活在一到两百米的卡斯特山头,为了获得更精美的画面,团队尝试利用航拍技术。
在航拍真正开始之前,我们就用比较小型的无人机会去非常远的距离,每天慢慢的一点点的靠近,让猴子去适应这个航拍无人机的声音和它的存在。这样是为了减少对它的恐惧,实际上航拍机离它很远,不会对它造成任何肉体上的伤害,猴子还是会害怕,因为天性和遗传基因等原因让它很警惕地看着天空中“轰轰”的很像猴子天敌的东西,所以我们大概实际花了十天时间每天飞很多次,让它离它们远远的飞,让它适应,以至于我们最后几天正式拍摄的时候可以拍到很精美的画面。
5
拍摄物种是如何选择的?
李:关于甄选物种,事实上,现在大家在荧幕上看到的这些动物远远不代表我们这个曾经调研过,甚至拍摄过的这个物种数,应该说我们在项目的拍出接触过的,以及后面素材拍摄过动物,远远超过了32。物种的选择我们首先会根据预先可供我们参考的这种科研信息,以及这个物种本身的特征,是否符合我们《地球:神奇一天》的主题,还有它是否能够有足够的可行性够我们拍到它足够有电影感的画面。应该说是这些动物选择了这部电影,而不是电影选择了动物,这完全取决于团队在拍摄过程中能否拍到精彩的片段。
6
拍摄团队由几个人组成呢?
许:熊猫组组成人员:导演,摄像师,助理,现场制片,媒体管理,需要的时候有跟焦员,在野生动物拍摄里算人很多的了。一般我们设施组的人都是以比较少的小组的单位来行动,一般的话可能只有2到4个人,四个人是挺多的了,但这次的拍摄跟往常的野生动物拍摄最大的差别就是我们人还是比较多的,因为这次有两个航拍团队要参加拍摄,包括我们的固定机位的这个地面的拍摄。
7
拍摄有怎样的流程?
冯:自然类电影呢,在刚开始这个调研应该是最重要的,它会有类似于剧本的一个脚本,但是大家知道自然界发生的事情不会按照剧本来演,所以我们会根据实际各个组拍到的素材,最后进入后期剪辑的时候去剪成一个故事。那旁白的话也是在后期这个阶段完成,旁白这个写作和创作的阶段也是蛮重要的,这个我们在上面也花了挺多的功夫。
8
蛇和海鬣蜥那段怎么拍的?
冯:事实上这一段不是在国内拍的,是在最近特别火的加拉帕克斯群岛那边拍摄的一个片段,是BBC团队在几年前拍摄到的,是百年难得一遇的一个好片段,这个摄影师当时是蹲拍了好多好多天,然后是多机位,同时拍摄的这个画面。
9
团队拍摄期间的衣食住行是怎样解决的呢?一出去拍摄都得好几个月吧?
许:拍摄大多是季节性的,比如说哪个季节去拍三四周这样子,这个可能性比较大,因为连续拍摄几个月,首先花费会非常大,一般当我们要选择去拍一个物种的时候,它的习性可能只有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它才会展现,所以往往我们会与其说一次性拍很久很久,还不如就是说分几年拍,因为有可能说今年的降雨量不够,或者说今年的一些特殊情况,当地的一些地理因素或者天气因素会造成我们今年可能达不到这种效果。
许:在衣食住行方面,我们一般都会根据每个拍摄点的情况而定,如果有必要的话,我们会搭帐篷,在一个地方露宿过夜,因为要长时间蹲守在一个地方,但是往往在国内,因为特别如果是在东部南部甚至西南部一些地方拍摄,其实那边的人类密度还是城市密度都是比较大的,所以团队也不用离多远可能就会有客栈或者旅店,可以提供吃住,还挺方便。
10
这些动物目前的生存状况如何?我们人类对他们造成了怎么样的危害?
许:人类对动物的伤害很大,因为我们为了不停的消费,这个生产链所需的原材料很多,这个原材料从运输需要的话到我们每天使用的物品里面所含的数量,其实对土壤的破坏,对动物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因为人类不停的去开采和开发这些资源导致动物的栖息地被损坏,占有它的栖息地和它们的一些食物。
李:各种方面其实对她们都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动物跟人不一样,都在它们在这个周围的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的时候,它们可能没有像这样有智慧的去想办法去吃,去抗这个困难,它们可能会在这场竞争中,慢慢的消失而灭绝,所以我们现在所处的阶段可能就是生物灭绝最快的一段时间。
11
会有人偷猎吗?
李:偷猎行为肯定是有的,而且有一个很吊诡的事,就是在李老师最初做调研的时候,跟很多研究动物的学者和专家聊,他们说其实可能有中国一线资料的,最了解这种动物的可能是这些盗猎者,因为有个经济的利益在那驱动,那他们就会常年在野外去找这个动物,而国内的物种大家早年就知道,东北虎以及一些就可能更有价值的一些物种应该是被严重盗猎过。南非的犀牛现在是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当地人说都是盗猎者为了销往中国。
许:因为现在我们国家面临的就是一些知名的明星物种,熊猫之类被保护的特别的好,然后很多资金都会放在保护这种明星物种上面。中国地大物博嘛,所以说物种其实很多,然后我们对其他这种可能没有那么有明星标签的物种,其实大家的认知还非常少,这些数量比熊猫要少得多,也非常特殊的动物,不管是两栖类也好,哺乳类也好,因为对它们的保护和那个关注没有那么大,一直存在被偷猎的情况,而且管理起来比较难,因为关注力度不够大。
12
如何保护濒危动物?
许: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哪怕住在城市里也好,在乡村也好,我们都可以过一个更环保的生活方式,尽量减少我们使用的垃圾和塑料,出行的时候,多选择绿色出行。
现在信息通讯非常发达,我们可以多留意一下就是自然那方面或者环保方面的一些信息,然后可以看一下我们有什么你是自己感兴趣的,可以去做的,哪怕是从一个观众的角度也好,或者去动手,比如说去种树或者去参与一些公益的这种贡献也好,我觉得这些都是我们可以所做的点点滴滴,当然一个人可能量比较少,但如果我们每个人也发动身边的人一起跟我们去做这件事的话,那我相信我们所有人的力量加起来还是很大的。
李:我觉得城市里面的人们,首先可以杜绝消费一些野生动物相关制品,这是我们最起码可以做到的,其次,可以多去关注和了解这些物种,去做一些在身边的宣传,当然看类似我们这样的片子也是另外一种支持,因为如果有越来越多这样的片子出现,那更大范围的这种观众更了解世界、自然,所有一切都是源于先有了解才会有意识保护。
冯老师: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也就是保护动物生存的环境
13
会有第二部么?
李:团队当然希望还会有第二部甚至是第三部这样题材的影片出来。因为从去年的《在中国》到今年的《我们的地球》,我发现国内也还是有相当可观的一批数量观众对这种题材是非常喜爱。而且大都觉得在国产片这种充斥着可能普遍质量不太高的国产片市场下出现这样的片子,大家还是挺眼前一亮。希望以后有更多这样“清流类”的片子,尤其是宣传咱们国家物种和自然风光的片子出来。
总结
许:总之,希望大家能更多的去热爱大自然,热爱这些动物,其实保护它们的方式其实就在我们的生活习惯中,少用一个塑料袋,不观看动物表演,少订外卖,少乱扔垃圾,我们可以尽量去避免,特别是我们在满足我们自己利益的同时,我们可能会伤害到别人的利益,不经意间污染了它们的食物,争夺了它们的食物,剥夺了它们的生存空间。希望大家能够参与进来,保护动物,改变环境,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力量就在你们自己的手中。
李:希望大家能尽自己微薄的一份力量去更关注我们周围的环境,因为我们生存的环境也是动物生存的环境,其实地球都是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物种的家,我们只有这个家,要更好地保护它。同时希望有更多自然题材的影片和纪录片出现,让大家减少一些无知,多一些了解,这样的话,我们会有更好的一个自然环境,还有动物生态链。所以类似这种东西希望以后大家多多走进影院,看一看自然类的纪录片,看看BBC这种题材的片子。
大自然不需要我们,我们需要大自然,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编辑-孔玉洁
排版-吴珊珊
图片-网络
如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谢谢。
点击阅读原文
获得所有线上微课
奖项
· 计划·行动
福特更美好的世界
官方微信:fordbetterworld
官方微博:fordchina(福特中国)
官方网址:http://fordgreen.com.cn
交流平台:http://fordgreen.npi.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