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四川•清明特辑】汪毅 ‖ 清明,缅怀戴碧湘先生——我与戴老28年
汪 毅
戴老是诗人、戏剧家、军旅作家、艺术教育家、革命家、文艺工作组织者与领导者,其经历和贡献便是最好的注释。他曾出席过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三、四次代表大会,创作的经典之作《抓壮丁》(与人合著),曾轰动一时,影响了一个时代。
戴老是我心中的山与海。这座山葱茏、挺拔、风景独秀;这个海澎湃、邃远、湛蓝,给我以辽阔思绪和连绵怀想——
屈指算来,自1986至2014年,我向戴老请益并交谊忽忽已达28年,竟占去了一个世纪的四分之一。
1986年,作为内江市的文化后备干部,我考取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今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成为社会文化管理系的全国第一批学员(仅有83人),从安岳县文化馆馆长任上来到北京就读。那时,我们学习的教材之一便是由戴老主编的《艺术概论》和《文化管理学概论(上下)》。其中,《艺术概论》是“文化大革命”后出版的第一本关于艺术概论的重要教材,风靡全国艺术院校,对那个时段的艺术思潮做了客观的导向。
颇巧的是,给我们上文化管理学概论课的汪建德老师,他系《文化管理学概论》的编者之一,故与戴老常有联系。当汪建德老师得知我来自戴老的桑梓时,十分高兴。就这样,我认识了戴老,并成为他家的常客,亦成为戴老获悉家乡情况的“信息源”。故“说不完”的安岳(特别是安岳石刻)与“讨论不尽”的《艺术概论》和《文化管理学概论》教学实践效果,成为我们见面时摆“龙门阵”的主题。而这时,戴老的夫人周翠翘老师总是会做上可口的菜肴,让我“改善伙食”。
1988年7月毕业后,我调至内江市工作,先后任文联秘书长、张大千纪念馆首任馆长、文化局副局长等职。期间,我与戴老“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或讨论张大千的绘画,或议论公孙长子的双钩书法,其趣悠悠,其乐融融。内江《青年美学》创刊时,我还特请戴老为杂志题词并作顾问。
1996年1月,我调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今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工作。我们除以书信、贺卡、电话交流外,戴老还十分关心由我具体持编(责任人)的《巴蜀史志》,甚至在眼疾白内障十分严重的情况下,坚持写了《忆田家英》《吴雪的戏剧生涯》两篇文章,还口述了《表演艺术家陈戈》《表演艺术家雷平》《记丁洪》文章(周翠翘老师代笔),以写故人情怀,使读者领略到巴蜀先贤的文化表达与理想追求,让刊物熠熠生辉。其中的《表演艺术家陈戈》《表演艺术家高平》《记丁洪》分别刊发于《巴蜀史志》2013年第一、二、三期,这应该是戴老晚年(约95岁)最后的回忆录作品,足可见他人间重晚情之一斑。至于我到北京出差,只要有时间也一定会去看望戴老和周老师。2014年8月,戴老病故于北京,享年96岁。当时公务缠身,我无法前往,只能是“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情难自禁之下,我一气呵成诗10首并发表。尽管如此,至今我仍为当时未能赴京送戴老最后一程而感到遗憾。
戴老对四川文艺的贡献,包括文学和戏剧两个方面。1936年,他在成都创办了《诗风》半月刊、《四川文学》月刊;1937年,他与同人合编了《金箭》文学月刊。1938年,戴老任四川旅外剧人抗敌演剧队党支部书记,系演剧队的灵魂人物,与吴雪组织演出剧队在四川境内流动演出了《放下你的鞭子》《血祭九一八》《抓壮丁》等数十个剧目,鼓舞了四川人民的抗战激情,为抗日救亡贡献了一份力量。
戴老喝过延河水,仰望过宝塔山。1940年1月,戴老到延安,先后任延安青年艺术剧院剧务部主任、设计室室长等职,并有《高原演出六年》等回忆录问世。
戴老的军旅生涯,是他人生中的精彩一笔。他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写过长诗(近500行)《辽沈决战》,记录了辽沈战役惊心动魄的一章。故纵观戴老的文艺(文化)生涯,除戏剧表演、艺术教育、文化工作领导外,一定意义上是“团长生涯”,即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他出任了四个“团长”职位——辽西文工团团长、辽吉军区文工团团长(后改为44军文工团)、总政广州战士话剧团团长(兼政委)、东方歌舞团首任团长。这四个任职,既有军旅的,又有地方的,其经历颇不寻常,注定了戴老对军队和地方文艺事业(特别是舞台艺术)的满腔情愫与特殊贡献。
戴老还出任了中央“五七”艺术大学戏剧学院筹建领导小组组长等职,时间长达四年,为中国戏剧艺术教育做出了积极贡献。此外,他还主持了文化部艺术教育局(司)的工作,时间长达四年多,为中国的艺术教育事业殚精竭虑,影响八方。
戴老德高懿行,一生与人为善,与世无争,实现了他信奉的“唯善、唯真、无悔、无争”准则,完善了他的人格写真(按戴老的资历、能力、贡献,他完全可以走到更高位置,但他曾两次让贤,婉言谢绝了组织上对他更高职务的安排)。
1937年4月,戴碧湘、田家英、蔡衣蕖送章嘉乐、汪大漠、叶兆麒去延安参加红军时留影(前排左起:汪大漠、田家英、章嘉乐,后排左起:叶兆麒、戴碧湘、蔡衣蕖)
戴老称得上读书人的“种子”,他一生读书、惜书、痴书、藏书、写书,编书乐不知疲。书中有他的深深情怀,更有他的灵魂、寄托和遐想。他的读书、惜书、痴书、藏书有若干感人故事,包括在南征北战的年代。如果说“冲天一怒为红颜”是名句,那么对于戴老而言,“冲天一喜只为书”则是他的格言了。故可以说,关于书的林林总总,是戴老大写人生的精彩篇章。
在戴老的身上,既有浓郁的文人特质,又有文化人的松骨品格。他尽管在文化界身居高位,但交友却颇为严谨。这一点,戴老交友资料袋上的记录便是注脚。在戴老的交友圈中,大都是学富五车的鸿儒之士,有的甚至影响了一个时代。从戴老交友的记录来看,他是按时间和区域分类的,特点是早期为川籍人杰居多,中后期为“五湖四海”,共有五部分。第一部分:1931—1939年,在成都,有吴雪、江牧岳等16人;第二部分:1940—1945年,在延安,有贺绿汀等8人;第三部分:1946—1949年,在东北,有丁毅1人;第四部:1949—1963年,在广州、武汉,有柯原、张永枚等8人;第五部分:1963—1988年,在北京,有华君武、余秋雨等19人,其中忝列的竟是我的名字,而且是戴老最后手书增加上去的(其他名字均为打印)。这让我既惶恐,又感动,没有想到戴老竟把我视为隔代友人,甚至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位。
2020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汪毅文献特藏馆”在安岳县图书馆开馆。信息在朋友圈发布后,周翠翘老师不仅点赞,而且说到拟将戴老所藏物品无偿捐赠家乡安岳的事。受周老师委托,为玉成此义举,我曾三度赴安岳,与安岳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县图书馆反复磋商,得到其大力支持。
戴老的阅历、经历、资历、能力、精心和对书的敝帚自珍,决定了他捐赠物品的丰富、珍贵和可遇不可求。其捐赠有:图书5000余册(含古籍、签名本等)、书画作品数十件(含习仲勋、曹禺等书法,含黄胄、晏济元等绘画)、手稿、书法(戴老本人的)、信札、证章(含戴老的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等)、印章、老照片、戏剧人物等若干。这对于书香安岳,促进安岳的精神文明建设将起到积极作用。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戴老的捐赠,体现了一个党龄长达76年(1938—2014年)的共产党人的拳拳之心和赤子之情。
戴老虽然于2014年8月长眠于北京,但如今“戴碧湘文献展藏馆”的开馆却告诉我,戴老捐赠的既是一笔硕大的文化财富,也是他书香安岳的宝贵精神财富,掀开了安岳“世界读书日”的新篇。当这两朵财富之花盛开在普州大地——这方戴老生前深深眷恋的热土和我们的心中时,我有理由相信,家乡人民不会忘记戴老这位卓越的文化人,不会忘记这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共产党人,更不会忘记这两朵“财富之花”绚丽的那一道风景线!
2021年3月写于安岳—成都
附
汪 毅
注:2013年11月,笔者看望戴老时,他发出相约明年四川安岳见的邀请。
感戴老还乡未遂
感当年席间戴老思乡
老少京华见面欢 桌炉话题总故园
停杯驻箸思故土 家乡红苕比蜜甜
感戴老主编《诗风》《四川文学》
写诗编剧本色著 诗刊文刊留巴蜀
纵使时光流逝远 一抹重彩艺坛殊注:20世纪30年代,戴老曾主编《诗风》半月刊、《四川文学》月刊,与人合编《金箭》月刊等。著有剧本《抓壮丁》(与人合作)和诗文集《浅水堂剩稿》《戴碧湘诗文集》。
巡演巴山与蜀水 经典留痕天地间
注:1938年5月,戴老任四川旅外剧人抗敌演剧队支部书记,排演有《抓壮丁》等经典剧目。
青艺激荡延河水 艺术人生劲风吹
从此天地多瑰丽 舞台之花更艳美注:1941年9月,戴老任延安青年艺术剧院剧务部主任。
自谓军中文艺兵 山海关外荆棘行
血与火中铸诗句 《辽沈决战》击鼓鸣
注:1946年7月,戴老任辽吉军区文工团团长。曾著500行诗《辽沈决战》。
挥笔移师看木棉 领衔文艺珠江边
《西沙之战》诗涛涌 兵情犹歌仰止篇注:1956年3月,戴老任广州军区文化部副部长。著名诗人张永枚(曾著长诗《西沙之战》等,影响甚广)在“碧湘老上级仙逝跨鹤云游九霄,俚曲敬悼”中有“兵情山重泪无言”句。
开山建团任在肩 东方歌舞美人间
琵琶犹弹寄意调 共说当年创业艰注:1963年5月,戴老任东方歌舞团首任团长。
概论并蒂两支花 独秀艺坛春发芽
馨香一瓣我曾捧 常忆园丁注芳华注:“文化大革命”后,戴老任文化部艺术教育事业管理局代理局长,主持编教材《艺术概论》《文化管理学概论》(上下),影响甚广。1986年,笔者就读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曾学此教材。
2014年8月于成都END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汪 毅(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原副巡视员,一级文学创作职称)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