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晚上好!
夜经济激活新夜态 新消费带来夜生辉
灯火可亲的店铺、热气腾腾的美食、五花八门的商品、熙熙攘攘的街区……蚌埠的夜色里,正是人声鼎沸时,烟火气扑面而来。这是一座在夜色中仍能持续释放魅力的城市,大家在这里社交、娱乐、休闲,构筑了一幅城市夜生活的璀璨图景。
夜间经济被称为“城市消费的新蓝海”。让城市的夜晚“亮”起来、人气“聚”起来、商业“火”起来、财气“旺”起来,这也成了夜经济的时代新使命。如何在丰富人们的夜生活、激发出城市消费新活力的同时,完成新的升级挑战,这是蚌埠必须要作答的考题。
跨越40年,越夜越生活
依托水运和铁路,作为内陆的贸易港口城市,蚌埠在改革开放初期就一马当先发展起了夜经济,算得上是玩转夜经济较早的城市。蚂虾街的迅速崛起更是让蚌埠的夜市成了当时全国瞩目的顶流明星,“出道即巅峰”。蚌埠大戏院、人民电影院、红玫瑰歌舞厅……一个个存在于老蚌埠人脑海中的印记,虽然已是历史,但也见证了蚌埠当年夜经济的繁华绮丽。“小上海”不是浪得虚名。
夏夜的涂山,有蝉虫的鸣叫与徐徐的晚风。开在山间的禹麓民宿,院落里有低声絮语,也有柔情流淌。
晚上十点多,送走了最后一批客人,民宿经营者李秋宇开始收拾场地,准备迎接明天将要到来的下一批客人。“刚开业时,只有周末有人来,歇个脚、吃顿饭就走了,现在都是白天来吃饭,晚上来夜游。来山上看星星、看月亮、谈人生的人也不少。”李秋宇说,虽然民宿开在山里,距离城市繁华的商业中心远了去了,没想到也能在夜经济中分一杯羹。
与涂山遥遥相望的龙子湖西岸,一间名为玛萨拉Tea的网红酒吧里,一群年轻人脸正热、酒正酣,正在享受未醉微醺红尘间的快意。
“晚上来喝一杯,很放松,也是年轻人现在喜欢的社交方式。”酒吧老板刘锋回忆,三年前的夏天他开着自己的休旅车在龙子湖边摆起了地摊,很快在社交媒体上火了起来。去年五月,刘锋的地摊升级成了店铺,很多客人也逐渐成了同行、朋友,店里的客群也不断稳定下来。“地摊做的是朋友圈生意,而店铺则要靠品牌化发展。夜经济在升级,我们也需要不断迭代。”95后的刘锋对于店铺的发展有清晰的规划和想法。用他的话说,“龙子湖的晚风和网红城市的东风把不少客人吹进了玛莎拉Tea,环境吸引人,我们要做的就是服务留情,品质留客。”
40多年如白驹过隙,早已不同于当年的1.0版本,如今的蚌埠夜经济从早期夜市地摊发展为多元夜间消费市场,内容涵盖“食、游、购、娱、体、展、演”等,消费主力、消费类型、消费期待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上世纪80年代卡拉OK、歌舞厅,到当下登山赏夜景、夜间小酒馆、Live演出、剧本杀、深夜食堂……灯红酒绿,形形色色,时代更迭变迁,不断升级的夜生活,反倒演化出了蚌埠这座城市独特的风土人情。
红火的夜生活是面镜子,折射出百姓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如今,与改革开放一起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00后”,正以一种不同于父辈的新的生活方式来享受生活。消费升级甚至进入了审美层次,人们更加追求能够获得审美满足、情感共鸣的消费。
今年五一期间,人山人海,大量游客因电视剧《长月烬明》的热播而涌入蚌埠,甚至造成了部分街区的限流和拥堵,创造了中国文旅的又一个奇迹,从侧面也反映了,经济的迅速回暖和大众消费的热情被激发。
蚌埠紧接着推出首届龙虾啤酒嗨玩节,活动启动当晚,仅蚌埠淮河文化广场主会场,就吸引了超过六万名游客和市民前往打卡。“小龙虾”的美味,俘获了南北食客的味蕾,蚌埠人民的豪爽好客,也感染了往来的游人,让人着实感受到了夜经济“蚌”起来。
夜经济怎样高质量发展?如何搭建出夜间消费的新场景?
相关部门已经画出了“蓝图”。
激发日益壮大的夜间消费市场,让相关部门预见到加快培育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将成为蚌埠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在此背景下,蚌埠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编制了《蚌埠市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策划研究》(以下简称《策划研究》,助推蚌埠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发展。
参与编制《策划研究》的蚌埠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规划设计管理科科长吴鹏生告诉记者,《策划研究》提出蚌埠发展夜经济明确的目标与定位,就是以活化城市文化为出发点,融入本地夜间生活和文化体验场景,打造“夜珠城”文化IP,完善夜间配套支撑,积极践行“商业+文化+网红”的发展理念,试水“网红经济”,培育多个具有标志性的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一批富有特色的夜间文旅消费点,逐步发展包含“夜游、夜食、夜娱、夜购、夜行、夜宿”等的多元化创新性夜间文旅消费市场,形成面向全国、立足长三角、辐射皖北的夜间文旅消费中心。
《策划研究》对“夜游、夜食、夜娱、夜购、夜行、夜宿”每一个体系都做了详细的场景搭建,比如,它提出构建“1+1+4”的夜食体系,1个地方美食集群——淮河路美食群(包括篾匠街小吃群、红旗二路土锅第一街、前进路面条街、南山路蚂虾街);1个市井美食集群——火车站美食群(包括解放一路、解放二路、治淮路、新淮路、老地委美食街、香榭丽舍大道等);4个特色美食点(龙凤街、正街夜市、张公山美食城、安财南门小吃街)。
夜游体系提出以“一湖一河两山”(龙子湖、淮河、涂山、张公山)为核心,群山为背景,融合光影技术,打造山水主题夜游名片。
夜购体系提出打造“2+4+6”购物集群和街区,淮河路商业集群和东海大道商业集群2个综合购物集群;奥莱小镇、国货路步行街、白马生活购物广场、光彩大市场4个特色购物街区,以及吾悦、淮上万达、宝龙等6个购物点。
《策划研究》从整体的空间布局上划分了蚌埠夜经济消费集聚区的范围,构建了“三核三圈一片,一带两环十点”的空间结构,展开了一张蚌埠夜间消费热力图。
淮河路商圈、淮河文化广场区域、古民居博览园三个地标性夜间文旅活动集聚区形成“三核”。
张公山商圈、老虎山商圈、龙子湖西岸商圈形成“三圈”。
靓淮河风情带为“一带”。
魅力水岸夜间活力环,串接淮河两岸、龙子湖两岸、张公湖两岸以及沿岸的各集聚区等;欢乐珠城夜间活力环,串接蚌埠传统文化集聚区、津浦大塘、淮河文化广场商圈、东海大道商圈-张公山商圈、市民广场、吾悦广场等。
蚂虾街、土锅街、面条街、尅街、大学城美食街区等是个特色化的夜间文旅消费点构成“十点”。
由此,整个夜间活动的空间就被串联了起来,形成了“大珠小珠落玉盘,串珠成链夜生辉”的格局。
吴鹏生介绍,夜经济的打造是一个庞大的体系,《策划研究》还构建“保障公共服务、完善夜间交通、夜间灯光亮化、强化宣传营销、探索监管机制”五大支撑体系,提升“夜珠城”温度。
夜经济,如何“蚌”起来
毫无疑问,蚌埠夜经济的活力仍需要创新力量来提升、巩固。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副教授史晓红认为,这股创新力量可以是文化、可以是新物种,或者其他元素,“夜经济”早已由以往单一业态的消费模式,逐渐进阶为产业多元、场景融合式模式,并延伸到实体零售的各个环节。振兴夜经济不是一个环节、一个部门、一个区域能完成的任务,而是需要整体氛围的营造,打造沉浸式城市新场景。夜间经济正不断向产业化、专业化、品质化的方向升级,越来越多的文旅项目点亮了普通百姓的夜间生活,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搭建自己的休闲娱乐文化场所、挖掘本土的丰富多彩的市井文化,不断地丰富着夜经济业态,为城市夜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蚌埠只有用好本土文化IP,搭上现代商业模式的快车,持续打造别具匠心的夜经济文化,才能让夜经济在不断创新中绽放出流光溢彩的勃勃生机。蚌埠有自己的文化基因,值得挖掘的历史、文化典故也非常丰富,具有能让夜间经济瞬间被引爆的潜力,但需要对适合夜间消费的文旅资源的重新挖掘、整合和创新,创造符合现代的商业逻辑和模式的经济行为,对适合当下年轻人生活方式的网红元素的设计、塑造和传播。
“珠城之夜,自我迭代很重要。瞄准百姓美好生活,用改革的办法扩大消费、满足需求。”市委党校市情研究中心副主任刘进认为,夜经济是拉动城市消费的新增长点,但也将对现有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形成新的挑战。当前夜经济的发展速度加快,一方面展现了经济复苏的活力,同时也展现了大众文化消费需求的释放。“夜经济”繁荣背后,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释放活力和动力。刘进认为,发展“夜经济”将成为推动消费的重要力量,一方面让老百姓“钱袋子”鼓起来、消费“跑起来”,另一方面要对“夜经济”企业进行税收扶持、用工扶持、经营场所扶持等。“夜经济”要有活力,就要紧跟百姓夜生活的步伐,从吃喝玩乐购,到创新生活方式、追求生活美,百姓需求倒逼企业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创新产品和服务供给。
经历了白天的繁忙工作,走进夜色中,来一场夜游、一场沙龙、一场电影吧,这都是夜晚给予的独特治愈。
明天安徽正式“入梅”,暴雨、大暴雨来袭!
史上最卷618来了!蚌埠人准备好了吗?
毕业就是事业编!定向培养!怀远、五河、固镇…有名额!
新增4个病种!7月1日起施行
通知:资格复审!
最新!中国蚌埠传感谷公示
蚌埠患癌离世刑警妻子的这条朋友圈,我们看哭了…
来源:蚌埠日报社
融媒体记者:陈瑶 文 陈昂 刘晨 图 通讯员 许斯佳
编辑:侯靖 校检:成凯 审核:朱素贤
监制:王静 总监制:孟儒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