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胡孔武、杨传胜、张青……你们都是好样的!

蚌埠日报融媒体 蚌埠发布 2023-09-17



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昔日一身戎装保家卫国,如今卸下戎装,为民服务是他们永远不变的底色。在新时代新征程新战场,我市广大退役军人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着初心与担当,扎根基层成为社区居民的“医”靠、创业带领乡亲们致富增收、服务基层助推乡村振兴……他们用一个个坚实的脚步,谱写出一曲曲奋斗赞歌,闪耀在珠城大地,续写着红色华章。



胡孔武:脱下军装仍奋战在救死扶伤战场

“别急着走,过来给您量个血压。”诊疗室内,胡孔武连忙叫住吊水结束准备离去的老人,麻利地拿出血压计,为其测量血压,结束后又叮咛几句注意事项,才肯放人离去。“胡医生一直都是这样,热心肠。”老人感动地说道。


这样的一幕发生在蚌埠市兴光社区卫生站。诊疗室内的医生胡孔武今年57岁,曾经他是保家卫国的战士;脱下军装后,他仍奋战在救死扶伤的战场上。二十多年来,他不忘军人本色,继续发扬部队的优良作风,以一个军人的模范行为彰显医德,获得了病人和同行的广泛赞誉。


扎根基层成社区居民“医”靠


医学技术日新月异,需要不断地学习。胡孔武深刻明白这一点,退伍后,他不断进修、学习,致力于提升自己的医术。1999年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2020年,他拿到了全科医生证。


“救人如救火,情意重如山。”“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在兴光社区卫生站一面不起眼的墙上,挂满了群众赠送的锦旗。


“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这是胡孔武一直以来坚守的理念,在不断提升医术的同时,他以一颗仁心对待每一位患者,渐渐地,胡孔武便成了这一片社区居民的“医”靠。


胡孔武正在为居民检查身体。


“我从小就在这里看(病),普通感冒,胡医生看过,有时候不用吃药,有时候几粒药就能见效。”前来看病的杨女士说。


在兴光社区卫生站,胡孔武每天要接待几十位病人。大部分的病人,胡医生都能叫得上名字,多是信任他的街坊邻居。


仁心仁术做群众身边的“120”


凭着精湛的医术,上门找胡孔武看病的患者也很多,他们都知道兴光社区卫生站有位“好”医生。


7月25日,市民张云安因基础病影响,身体不舒服,在家人的陪伴下驱车来到兴光社区卫生站。他说:“20多年了,我信胡医生!如今,孙子、孙女有点头痛脑热,我也带他们来找胡医生。”


一年中除了春节,胡孔武大多时间都是在卫生站忙碌着,是对工作的尽职尽责,更是放不下信赖他的病患,社区“120”随时待命。


兴光社区一位老人在医院做完腰部手术后,联系胡医生上门帮助换药。胡孔武顶着烈日,提着药箱连续6天上门为其换药,不收取上门费;社区居民凌晨打来电话,小孩关节脱位,在家痛得哇哇大哭。胡医生赶紧出门,深夜为孩子接骨。当家长要付费时,他说,几秒钟的事,一拧就好了,不收钱。


今年春节,胡孔武和家人外出旅游,突然接到社区居民的电话,小孩突发高烧,正在送往医院的路上,但小孩体质弱,父亲对于小孩病史说不清,想到小孩从小在胡医生这里看病,对他的情况比较熟悉,所以立即打电话求助胡孔武。胡孔武了解后,叮嘱这位父亲“小孩对退烧针过敏”。


每一面锦旗都有一个故事


“救人如救火,情意重如山”“医术精湛品德优,服务热忱如亲人”……墙壁上一面面的锦旗都载满了信任,写满了对胡医生和兴光社区卫生站的感激,也诉说着一件件救人于水火的故事。


“做我们全科医生的,在给老年人看病的时候,一定要全面综合地给患者检查,通过一些蛛丝马迹判断病人还有哪些潜在的风险”。曾有一位来兴光社区卫生站看牙的病人,胡医生看他很瘦就和他聊起天来,问他吃饭怎么样,患者说自己只吃面食,吃米饭会很难受。这样的回答当时就引起胡孔武的注意,所以在给他治疗的时候仔细地检查了他的食管,怀疑其食管有病变,便让他去医院做个相关检查,结果正如胡医生所料。“治疗及时,那名患者做完手术后,恢复得不错。”胡孔武欣慰地笑着说。


在新冠疫情期间,兴光社区卫生站成了临时核酸采样点,给社区及周围民众进行核酸采样。当时有一个人突发晕厥,胡医生隔着玻璃看见后,立即跑过去查看,发现其心脏骤停,胡医生抓住救治“黄金时间”,进行复苏除颤,将人从鬼门关拉了回来。这个人刚初愈,就拄着拐杖来到卫生站,送来了那面锦旗。“当时来的时候,我们也很感动。”胡孔武如是说。


每一位患者痊愈,胡孔武都由衷地高兴,有些经过长期精心治疗出院的病患,胡孔武都会发一条祝贺的信息。“每次看着这些出院的患者,我都感到特别欣慰。”胡孔武笑着说。


从军医到社区医生,不变的是治病救人的初心和担当。胡孔武说,在部队学习和锻炼,让自己受益终生,也让他牢牢地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一辈子的思想。今后,将继续发扬军人精神,带好团队,将自己的知识和医技,造福于人民健康的崇高事业。


杨传胜:一个人带动一个村

穿上军装,他是保卫国家的优秀士兵;脱下军装,他是一心为民的基层工作者。退伍不褪色,他换了战场,投身家乡,致力于基层治理,他就是禹会区长青乡宗洼村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传胜。


盛夏时节,走进宗洼村,村路两旁绿树成荫、农家庭院干净整洁、房前屋后绿植辉映……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映入眼帘。在杨传胜的带领下,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曾经的乱村、穷村,建设成了远近闻名的富村、强村、和谐村、文明村、幸福村。


勇当基层组织“排头兵”


“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宗洼村人,小时候我们村是个出了名的乱村,酗酒闹事、邻里不和睦、打架斗殴事件时有发生。”杨传胜回忆,2011年,退伍后经商小有成就的自己返乡“临危受命”,被推选为村委会主任,此后又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村民的一致信任,给了杨传胜坚定的信心和无穷的动力。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宗洼村树立好风气,甩掉坏名声。一上任,杨传胜便一头扎入村民当中,了解村民思想,寻找问题根源。经过入户走访调查,杨传胜发现,村庄风气不正与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相对匮乏有很大关系。


杨传胜(右)在入户走访。(受访者供图)


他建议,让村民成为文化生活的主角,过年过节,村民自发编排内容积极向上的文艺节目,给大伙儿带来丰富的文艺活动。“村民的空余时间忙起来了,精神世界丰富了,打牌、赌博及邻里纠纷现象越来越少了,家庭成员之间、邻里之间也越来越和谐了。”杨传胜说。


针对治安薄弱的问题,村党支部经研究决定成立安全巡逻队,因为有着退伍军人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杨传胜主动要求带队在村内各街巷进行安全巡逻,一边巡逻,一边宣传积极向上的文明理念,村民更是主动参与其中,巡逻队伍不断壮大。此外,加大监控设备等安全设施的投入,村民安全感指数明显提升。一年多后,宗洼村就由一个乱村,一跃变成了治安整治的标杆村。


村子治安是迫在眉睫的问题,环境治理更关系着村民的生活质量。杨传胜带领村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启动道路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净化工程,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在村民广场建有木桥、乡村大舞台、文化长廊和凉亭,空地上建起停车场、健身器材和儿童娱乐设施。如今,全村绿化面积达50%以上,种下绿植十余种,成了村民家门口的“大氧吧”。


做好乡村振兴“领跑员”


杨传胜敏锐地意识到,宗洼村内有不少闲置资产资源,“盘活了”将会是值钱的东西,他决心在此做些文章。近年来,依靠“企业+支部+合作社”的运营模式,杨传胜带领村两委整合村内闲置资产资源,通过各种形式对外进行招商:把闲置幼儿园承租给五合艺术学校;要回敬老院主权,签订承租合同;追溯回宗洼公益公墓3年委托经营费;将西湾400余亩土地承租出去;将1500亩土地承租给花博园、禹王农业……成功带动了100多位村民就业,解放劳动力到城市就业400余人,2022年促进全村集体经济增收达150余万元。


“我们尝试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计划与邦妮教育、五合书法培训联合,利用村委会现有房屋进行整合,打造宗洼艺术小镇——宗洼文化产业园。方案一旦落地实施,将有效激发村民参与村庄治理的内生动力,扩大宗洼村的知名度。”提起宗洼村的发展规划,杨传胜目光炯炯,对未来充满了坚定信心和无限期待。


吃水不忘挖井人。作为退伍军人的杨传胜从来没有忘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始终牢记自己基层工作者的身份,带着梦想、带着热情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来,在实现自身价值与推动家乡发展中寻找契合点,为宗洼村的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张 青:养殖黑毛猪创业的退役军人

张青在给黑毛猪喂食。


下个月,随着张青的食品加工厂正式投产,他也将迈出从肉猪养殖到深加工的第一步。


“创业不容易,跟着我一路走来的员工们总说我有一股不服输的劲,我想这和我长达5年的当兵经历有很大的关系。”张青是一名退役军人,同时也是固镇县丰安生物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开创自己的事业是张青一直以来的梦想,2008年他退役回家便立刻奔赴温州,投资办企业、做餐饮……“我那时候一心想创业,但是又缺少经验,几次创业经历全部以失败告终。”用张青自己的话说就是:亏得连孩子的奶粉钱都没有了。


那年,张青的孩子大的4岁,小的1岁。张青想,还是先填饱肚子再谈理想吧。


养殖知识的启蒙是从2014年开始的。“那时候正大集团招聘业务员,退伍军人优先录取,几年时间,我在正大集团做到了区域主管,也慢慢接触到了一些饲料配比、生猪养殖等知识。”有了技术和资金的张青又开始琢磨创业了。“只等一个契机。”张青说。


2019年,非洲猪瘟疫情暴发,猪肉价格高涨,张青看见了等待已久的契机。“当时我手上有20万的存款,又向亲戚朋友借了60多万,孤注一掷地在连城镇开办了一家养猪场,在杨庙镇建设了饲料加工厂。”张青运筹帷幄,“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命运再次和张青开了个玩笑。奔着“非洲猪瘟疫情导致猪肉涨价”的契机进驻猪肉市场的张青,自己的猪也得了猪瘟……“我们一开始预计的收入在2000万左右,因为猪瘟,利润直接缩水了1700万,好在没把本亏掉。”张青欣慰地说:“2020年,我赚到了创业的第一桶金——300万!”


成都、南京、天津、北京、上海……这之后,张青几乎跑遍了国内的一线城市做市场调研。“大城市的黑猪肉价格特别高,老家这边又担心黑猪没销路,不敢养。”再次看到商机的张青,准备探索黑毛猪的养殖。


从猪种的选择到饲料的调配,张青可谓是下足了功夫。“我们养殖场的猪种,是安庆六白猪和辽宁松辽黑猪杂交的品种,具有抗病力强、耐青粗饲料等特性,当然它更大的优点是肉质细腻口感好。”张青向记者介绍。


在张青的饲料加工厂,同样藏着美味黑毛猪的独家秘方。“我的饲料里不含一点儿抗生素和添加剂,全部是花生秧、山芋藤、豆秸等农作物秸秆和象草、中药按一定比例加工而成的生物发酵饲料。”张青说,这些纯天然“绿色食品”,黑毛猪要整整吃上11个月,经历四季的轮转才能具备出栏的品质售往市场。目前,丰安生物有限公司每年可出栏黑毛猪约12000头,销售额可达4000万左右。


在黑毛猪身上淘到金的张青,开始思考如何带着周边的群众一同走上致富路。


“我与周边30多名农户建立合作,为农户提供猪仔、饲料和养殖技术,待猪仔长大后再以当年的市场价格进行回购。”张青告诉记者,这样一来不仅能直接提高农户收入,还能间接提高他们的养殖技术。去年,张青以2800元左右一头的价格,回购了农户们养殖的3000多头黑毛猪,通过黑毛猪养殖平均每户可年入28多万元。


此外,张青还以150元一吨的价格,购买种植户的红薯秧。“看见农户们浪费在地里的红薯秧真的很惋惜,去年,我就收了160多吨的红薯秧给黑毛猪‘加餐’。”张青在饲料加工厂安装了地磅,农户即卖即走,红薯秧饲料可当天加工装袋。“现在我打算把玉米秸秆也利用起来。”善于发现商机的张青又把目光瞄准了水分含量更少、成本更低的玉米秸秆饲料。


“我打算从每年的利润里拿出一部分,以基金的形式为退役军人提供更加规范、更可持续的关心关爱服务保障。”张青说:“那时候我进入正大集团,就是以退伍军人的身份优先录取的,现在我也想为退伍军人做些事。”


在蚌埠市第三届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中,张青的“丰安生物”创业项目获得了一等奖,他的黑毛猪也“跃”向了蚌埠市的各大商超和餐厅。


“有人说当兵后悔几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张青告诉记者:“我两个都没后悔。”


更多信息请下载“蚌埠发布”APP


往期精彩回顾



招聘:33名!奋力夺取全国“八连冠”!今天,市里召开重要会议…致敬!跨越96年的热血与荣光
更名公示!涉及蚌埠这所学校
事业编制!拟聘用公示
全国表彰!最高荣誉!蚌埠百里有一
明确!个人缴费每人每年380元
蚌埠拟推荐候选人公示


来源:蚌埠日报社

融媒体记者:周芳林 阎然 尤靖文 实习生 吴海旭 文/图

编辑:侯靖 校检:成凯  审核:朱素贤

监制:王静 总监制:孟儒存


今日推荐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