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发会在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呼吁关注南海生物多样性保护
【绿会5月22日讯】今年5月22日是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主流化;维持人类的生存与生计”。
结合眼下国家、人民的焦点以及前期工作积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在5·22当天举行了以“关注南海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题的纪念活动,呼吁社会共同关注并支持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中国绿发会负责人谢博阳、副理事长周建、常务理事张佐双,海洋局生态与环境保护司王孝强副司长、中宣部新闻出版局原副局长张凡、联合国全球契约高级参赞Fred Dubee先生等出席了此次活动。
据了解,4月25-27日,中国绿发会组织了南海生物多样性保护调研考察,并邀请中央电视台、人民网等媒体全程录制、采访。5月18日,经报请外交部批复同意,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朝闻天下》、《晚间新闻》和新闻频道,多次播出“关注南海生态保护”专题节目,对此次活动进行详细报道。
王孝强副司长在当天的纪念活动中说:(要)紧紧抓住“十三五”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以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以实现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改善为目标,以重大项目工程为抓手,坚持点上开发、面上保护、根上治理,将“生态+”思想贯穿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过程,不断完善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综合管理体系,推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十三五”期间建体系、提能力、补短板、破瓶颈、上水平、见成效。
围绕这项要求,中国绿发会已在南海开展相关工作,包括:与厦门大学合作开展中国沿海海洋濒危物种生态调查与数据库建设;组织召开2016“生态系统服务与岛礁保护修复研讨会”;与海南南海热带海洋生物及病害研究所合作,在永乐环礁建设“中国珊瑚保护地”;与三亚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中科院深海所合作建设“中华白海豚保护地”等。这些工作展现了环保NGO在南海生态保护工作中的优秀作用。
Fred Dubee先生在《生物多样性与领导力 》发言中以海马为例,并结合生物多样性教育等方面问题进行主题发言。
会上,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李松海以海洋哺乳动物为例,介绍了南海海洋生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挑战,并详细介绍了中华白海豚的生活习性及生存现状。为进一步推动海洋哺乳动物的保护,尤其是濒危物种的保护,中国绿发会还在会上向三亚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中科院深海所专家授旗。这标志着“中华白海豚保护地”相关建设工作正式启动。
当天活动活动不仅得到国内外相关部门、研究机构、NGO伙伴的支持,还得到了媒体和企业的支持。中国绿发会与新华网公益频道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绿色发展领域进一步加强互动宣传。北京东荣亚泰科技有限公司现场向中国绿发会捐款,用于支持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
地球上的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今天的生物多样性现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而维持全球生物多样性平衡,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生态文明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
中国绿发会始终致力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我国固有领海,对海南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就像外交部发言人洪磊所说:作为南海群岛的主人,中国比其他任何国家、任何机构和任何人都更关心相关岛礁和海域的生态环境保护。
文/卡秋 审阅/乙青 校对/李玲
ღ濒危野生动物是指在其整个分布区或分布区的主要部分中处于有灭绝危险的野生动物。
阅读原文↓:【募捐项目】保卫7普氏原羚遗骸
—环境投诉—
电话:010-68484230
—投稿、建议、项目合作—
邮箱:v1@cbcgdf.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