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平:从“双循环”的几个切入点谈经济发展格局 | “第二届G50中美科技高峰会”发言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百年耀邦 Author 胡德平
去年,针对全球疫情和国内外经济情况的剧烈变局,党中央提出了我国以内循环为主,与国外大循环互相促进的经济发展格局,这种发展格局即肯定了国内需求为主的新战略发展方向,又体现了我国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两种经济管理经验的全球视野。我想就双循环经济的几个切入点与大家讨论。
一、满足中低收入者消费需求的切入点
与一位陈姓企业家聊天。他问我日本的首富是谁?我脱口而出:孙正义。我想孙正义投资了阿里巴巴等800多家企业,舍他其谁?他告诉我:不!日本有一人与孙正义的财富不相上下,近两年还超越了孙正义。此人叫柳井正,做服装业务,在中国各大城市的商场都可见到他的快时尚优衣库品牌的服装。优衣库品牌的服装定位在海量的中低收入者消费群体。此话一讲,让我非常吃惊,以往企业都是在高端客户身上赚了大钱,怎么可能在中低收入人群中赚钱呢?市场经济固然满足高端客户的高消费需求,但其人群毕竟有限。优衣库客户的切入点是中低档消费群体,物美价廉,销售总量、利润总量,远远大于高档的服装产品。
还有一个例子也有说服力。有一位段姓朋友告诉我,他以前创办了一家互联网增值企业,做手机短信业务。与国家的互联网基础运营公司进行合作。这家国家互联网运营公司主营业务是电话通讯,认为短信是价格低廉的文本信息服务业务,只赚些蝇头小利,无需和民企锱铢必较,风格很高,所以就定下了二八分成的合同,国企占两成。谁知很快时间,短信的营业收入竟然超过了电话通讯业务的收入。为何?这位朋友讲这是满足了近两亿农民工的低档需求。农民工认为发手机短信成本低廉,比按分钟收费的通话更省钱。段姓朋友讲,其实我们是赚了广大农民工的钱。从针尖削铁的切入点出发却赢得了收入颇丰的大市场,也催生了流量经济的概念。
我国物美价廉的服装产品大量出口美国,为国家赚取了大量外汇,让人感动。但拿物美价廉的服装在美国赊本摆地摊就不值得了,反而造成一种不必要的恶性竞争,赢了一笔不必要的外汇占款,还影响了国内人民的生活。我想即便是赊本的地摊货、大陆货也是享受了国家的退税、补贴政策。两头在外的政策,固然给国家积累了大量的硬通货,但同时也要用于自己经济的发展,否则改革开放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二、“三农”市场的切入点
“三农”即指农业、农民、农村,先说农村吧。改革以来,就有城市化和城镇化的讨论。三十多年来城市化的意见似乎在执行中占了上风,无形中扩大了城市占用耕地,扩大了城乡差别,加快了土地财政的膨胀,地方政府又背上了大量的债务,最后造成了农村留守人员有伤人伦的社会现象。利弊如何算账,确实值得回顾。近几年,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美丽乡村,发展小城镇的政策思路。现在有些乡镇、小城镇还是省级领导亲自抓的。只要这几万个乡镇发展起来,就会像繁星一样灿烂,照亮夜空,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山河,就会更加恢宏美丽。这应是国家动员社会大量投资的富民强国之道。
再说农业,中美贸易战,全球疫情肆虐,让我们更加认识到农业的“非农化”、“非粮化”情况的可怕,“种业”还需打翻身仗的迫切性。有人说,如果我国不进口大豆,中国就要有8—9亿土地要改种大豆。可是在第一线的生产者却说,江南长江沿岸只要冬季种上油菜,冬闲地也种上油菜,国家就可以节约一半的大豆进口。德国人的主要食用油就是菜籽油。我国的食品从粮、菜、瓜、豆,到果、蛋、糖、油,再到肉、鱼、奶、酒。其发展是有无限前程的。当前和美国的粮食大豆买卖应该继续做下去,同时也应该有长远的调整规划。切勿认为,只要国外的农产品价格低廉,按照市场的比较优势出发,我们就可以把自己的饭碗交给外人。进口大豆不但影响了我国大豆种植面积的大量缩减,而且大豆加工企业绝大部分被外国收购,断了大豆的种源。再往后呢……春秋时期就有这样的商业贸易战。
最后说农民。传统的农民将会消失,农民工有其诞生的光荣历史,终究农民工不是长久的职业,传统的农民还要向职业化方向转变。在我国的平原区,土地应连片,规模耕种,同时各种服务公司为农业服务配套,这符合合作经济的发展方向,但这样一来,作为一个单纯的土地确权的农民,是不是就会变成一个纯粹的收租核算者呢?有鉴于此,国家还需对传统农民如何转化为更为职业的身份,多出国策。
另一方面,我国的丘陵地、浅山区的土地面积几乎占全国耕地的一半,但不能连片耕作,不能使用大型机械,这该怎么办呢?我的老家湖南浏阳就是一片浅山区。有的农户说,这里的山地分散,无法大规模集中农田,但有劳力的农户集中30—50亩的山地,种植水果、茶油等经济作物,并不是难事。农忙时雇些短工,一年赚八万、十万没问题。我问为什么?他说大片土地的租金付不起,常年的工人请不起,平时闲余的时间尽可以工作,进行田间管理,家庭的劳力都不算成本,所以算起账来并不吃亏。我认为这种园艺性的小农庄再加上庭院经济,这些都是农民实打实的财产性的收入呀。国家如果再给他们提供大量的小型机械和精细农业的科学技术培训,这也是我国农业差异化发展的方向。
总之,国内经济的大循环,主要是城市向农村,工业向农业的大循环,而“三农”便是国内大循环最大的切入点。
三、培植新的民用产品的切入点
我国的民用产品,由改革初期的自行车、手表、缝纫机“老三件”被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新三件”替代后,又逐渐被手机、汽车、住房所替代。消费对生产的促进力量是多大呀!现在燃油汽车又会逐渐被电动车、智能车替代。就是移动终端的手机,也从完全的生活资源变成为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服务的工具了,手机、移动终端不但为人们的生活服务,也成为一种生产工具为经济就业服务了。今天在城镇化中,过去离乡又离土的农民,现在又大量离乡又返乡,他们的房子是否又面临着一次新的调整组合,一次新原材料的使用,新的环保建造样式呢?这些都需要社会和政府的大量投资。现在,新的三大件,或几大件又出现了,在数字经济时代,新的经济切入点,多而又多,值得人们细心寻找。
历史唯物主义讲人类最基本的经济生活就是衣食住用行。这种人民生活需要的民生产品,不胜其数,真如江河之波,后浪推前浪地不断更新换代。在民生制品中,日本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一个榜样。日本最好的生活用品和医疗用品是不出口的,专为日本国民所用。2019年我国前去日本的旅游人口就达千万人左右,同时人们花钱买回大量的日用消费品。现在,我国是否应根据目前的消费水平、结构和国民对美好生活的预期,鼓励社会的企业在民用产品上加大创新力度呢!
四、我国机械装备业在全球生产链上的切入点
我国的机械加工装备产业尽管还处于中低水平,但高档精密机械装备产品在机电、航天、高铁、石化、航海、军工方面早已超越世界上的中等水平。在这方面,我国已有完备的行业分工,门类齐全的产品配套。近日,工信部介绍的一种微型钻头,只有头发丝的1/8直径,用于电路板钻孔之用,这就是机械工业产品中的一款精品。从一颗螺丝钉到一款大型配件都应循此质量发展,不断提高。机械装备产业不但是支撑我国经济的坚实骨架,也应不断起到为世界机械产业的生产链条做好增补缺环、延长链环的作用,这就是机械工业新的切入点。并应大步迈进数字化、智能化、电动化的领域。这种产品不管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是需要的,这也是需要我国持续投资和从培养新一代的技工开始。现在强调的大国工匠精神,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五、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一个敏感问题
去年年末,我国签署了“东盟十五国的自贸协议”,年底又和欧盟达成了投资协议,也有强烈的意愿加入CPTPP组织,此时这是完全正确的,而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往来是割断不了的,此事似需认真对待。国际上一切打压我国发展的力量和企图,都是反全球化,逆历史而动的潮流。但也有一个和经济伙伴如何竞争又如何合作的敏感问题,因为我国的经济体量已是世界第二大国,国内的人力资源又如此丰富。
我国政府、人民经常喜欢提到“丝绸之路”,它有一个深刻的道理,就是这条贸易之路之所以有生命力,沿途国民、商人均持欢迎态度,就是因为这种丝、茶产品为沿途所需,物有所值,其价格档次适应不同的消费群体,丝、茶产品就是丝绸之路最好的切入点。当时,商人进行丝、茶贸易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当然是赚钱,但如果只是重商主义者一味赚钱,那么西汉引进的棉花、葡萄、西瓜、胡萝卜等水果和苜蓿、乐曲又做何解释?明清时期引进的番薯、玉米又是为了什么?
为研究经济全球化的问题,容我引用一段中日甲午战争时期,大清国战败的同年,恩格斯对中国历史的走向和忠告作一介绍: 我认为,中日战争[注:即甲午战争。——译者注]是把日本作为工具的俄国政府挑拨起来的。但是,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那里,同家庭工业结合在一起的过时的农业体系,是通过严格排斥一切对抗成分而人为地维持下来的。这种全盘排外的状况,已由同英国人和法国人的战争而部分地打破了;这种状况将由目前这场同亚洲人、即中国人最邻近的敌手的战争来结束。
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从而把那种可以养活这亿万人口的旧体系完全摧毁。过剩人口将迅速、不断地增长——从土地上被赶走的农民奔向沿海到别的国家谋生。现在是成千成千地外流,到那时就会成百万地出走。那时,中国苦力将比比皆是——欧洲、美洲和澳大利亚都有。他们将试图把我们工人的工资和生活水平降到中国的水平。
(《马恩全集》第三十九卷《致劳拉·拉法格 1894年9月》)
2021年1月9日
分享是一种美德、关注是一种智慧
了解公益项目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