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会指数》团体标准制修订专家讨论会正式召开,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部署、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关于会展业绿色发展的精神,从完善绿色标准的角度来开展绿色标准体系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2021年3月18日,中国绿发会团体标准研发管理中心于北京正式召开“《绿会指数》团体标准制修订专家讨论会”。
此次会议由中国绿发会副秘书长马勇主持。会议着重针对如何改进2019年发布的首部《绿会指数》(Green Meeting Index)团体标准(以下简称:《绿会指数》),就如何指引会议绿色发展,设立可量化的评价指标等方面进行了研讨。碳阻迹(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欧阳成,南方周末全媒体服务中心资深经理朱奇瑞,美国会展业委员会注册会展师吕雨阳等专家,中国绿发会副秘书长熊昱彤、王豁,绿会专项基金吴道源、王维、苏三等环境从业人士作为嘉宾出席会议,另有数千人线上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上,中国绿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晋峰对新版《绿会指数》修订工作从三方面进行了指导。周晋峰强调,作为中国首部绿色会议方面的全国团体标准,《绿会指数》在碳中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保护、海洋污染和塑料污染减少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们还需要一个详细可量化的指标,将其贯彻在日常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形式中。二是《绿会指数》的升级目标是推动它更广泛的使用,我们要尽快整理清单,扩大自愿承诺参与的机构。三是我们要推动《绿会指数》向国家标准、国际标准迈进,具体来推动环境保护工作。他强调,一则绿会指数要做成一个更加专业的科学的可执行的标准;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更紧密紧紧的扣住工作实践中的需要,紧紧的扣住如何能够最大的改变我们今天的现状,为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系列目标的达成来做出我们的贡献。
会议上,中国绿发会团体标准研发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对前后两版《绿会指数》的制订目标、进展、方向、基础内容、原则等内容进行了介绍。中国绿发会标准中心工作人员在主旨报告表示,根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关于《2020-2026年会议市场深度调查研究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公开资料表示,我国每年举办会议高达几千万场,参加会议人数上亿之多,会议带来的交通、餐饮、住宿等相关行业产值几千亿元,年均增长幅度在20%左右。但会议业蓬勃发展的情形下,带来与之相对应的是严重的资源浪费,例如举办会议或者活动中使用的各种报告材料、交通、食宿、能源等资源,而造成的环境冲击则包括空气污染、温室气体排放、垃圾,以及纸张、塑料、食物等资源的消耗。因此,减少会议和活动带来的环境影响和碳足迹,已经是关乎全球共建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
与会的专家、一线代表一一对第一版《绿会指数》进行了详细点评,并在第二版的《绿会指数》草稿的基础上给出了专业建议。欧阳成表示,从碳排放的角度,交通和住宿可能占到会议的80%以上,因此要加大交通、住宿的权重,同时,建议对绿色会议进行等级化设计,引导更多机构参与绿会指数的评价评级。朱奇瑞则从对社会的影响和传播方面表示,与会者的教育和科普应该不仅仅限于生物多样性,可以扩大科普范围。同时,对会议做到可复制,要跟参评机构建立可沟通的桥梁,提升其办会意识。吕雨阳则从全球绿色会议、会展标准的建设情况,绿色行动的三原则(Reduce, Reuse, Recycle)、绿会指数的流程化管理等方面给予了建议。熊昱彤强调,要把定量和定性有机结合,使得绿会指数实际操作性友好、可复制、可延续,另外还可以打造绿色会议榜单,以鼓励更多的环境友好办会实践。
更值得关注的是,《绿会指数》全国团体标准(GMI)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标准。随着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尤其是在尤其是在“碳中和”目标的历史契机下,《绿会指数》标准也将不断吸纳新的内容,充实、完善自身,也希望有更多关注绿色发展与可持续领域的专家学者、会展组织方、一线从业人员等多利益相关方来共同关注并参与该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为切实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会议会展业的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图片:来源绿会
整理/Talina 审/Linda、MY 编/sakura
分享是一种美德、关注是一种智慧
了解公益项目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