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晋峰应邀参加Phil读书会:谈生态文明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分享中国社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用生动活泼的叙事方式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我国社会组织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为响应号召、做好国际传播工作,发挥高层次专家作用,利用重要国际会议论坛平台和渠道发声,2022年8月20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绿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罗马俱乐部执委周晋峰博士应邀参加了由美国学者Phil Midland组织的周期性读书分享讨论。
会议于北京时间晚八点准时开始,来自十多个国家的20余名意见领袖、学者、科学家、政要和前政要参加。Phil读书会是一个全球智库形式的定期交流机制,该读书会参与者多为各国高层政要、著名科学家和全球影响力人士等,每周周六定期举办读书交流。周晋峰博士受邀进行“生态文明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社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主题报告。
(图源:绿援)
首先,周晋峰博士介绍了绿会的使命。绿会是多个国际组织以及公约的观察员机构、成员单位,如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全球基因组生物多样性网络(GGBN)、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Global Compact)、联合国环境署的认证机构、联合国里约三公约(CBD\UNFCCC\UNCCD)、化学品三公约的观察员机构,以及《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CMS合作伙伴等等。绿会工作范围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地 (CCAfa)、环境治理、促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等等。
周晋峰博士强调,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和普遍规律。生态文明的要义,不但符合、而且超越了当下的联合国可持续议程。现在一些人错误的以为,“生态文明”只是中国的,以为only to China,这是不对的。事实上,人类命运是一个共同体,生态文明超越了国界——不是中国一个国家的事情,世界各国都有责任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努力中来。而且,生态文明也不只是各国政府的使命,社会各界都可以积极参与进来。
随后,周晋峰博士以案说理,介绍中国绿发会在践行生态文明、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绿色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首先,周晋峰博士介绍了中国提出的“双碳”目标(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以及目前中国各地在大力推进的低碳绿色转型政策和实践。他还介绍了中国绿发会提出的“低碳工坊”(Low Carbon Workshop,简称LCW),这是中国绿发会减碳发展系列的具体案例模型。比如,以种水稻的农民为例,在东北有一个农民种植五常大米,就大力在探索低碳的方式来实现环境友好;在新疆,有一位学者长期在推动沙产业、通过发展产业来治理荒漠化;在福建,一些养猪的农民在探索如何在保护遗传资源的同时减少碳排放、同时促进养猪农户的生计;在北京有个“海中市场”,这个菜市场的裁缝,以给邻里周围修改衣物为生计,节省了大量的资源、减少了碳排放……这些“低碳工坊”就是一个个具体的减碳的样板,通过技术、方式、创新等方面的积极举措,来有效的减少碳排放,促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作为绿色发展示范,“低碳工坊”鼓励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未来,将推动低碳工坊形成的碳减排将进入碳交易市场。他提到中国环保部的官员为了减少碳排放、推动绿色生活,骑自行车去上班的出行方式,长沙一家“老刘旧书店”搞了30多年的旧书回收,还有北大的一个修车铺帮师生修理了十六年自行车……这些中国普通公众的努力,都是低碳工坊的一部分。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来自人民的参与是“自下而上”应对当今全世界面临的生物多样性急剧丧失的重要途径。以近日绿会“中华伊犁鼠兔保护地”的最新资料记录为例:继2014年后,志愿者再次拍到了呆萌可爱的天山精灵——伊犁鼠兔(外文名Ili Pika, 学名Ochotona iliensis),为该濒危物种的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这里一直都没有成立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正是通过这种“社区保护地”、OECMs的方式,绿会志愿者们为该濒危物种的保护提供了重要的观测数据,让人们了解到气候变化对于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影响。目前IUCN对于伊犁鼠兔的评级是“濒危”(EN)、中国国家保护动物名录里面列为“二级”,事实上这些数据还是不足的,事实上随着气候变化(如冰川融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伊犁鼠兔已经达到了“极度濒危”(CR)的等级。通过人民的参与、邻里生物多样性保护,我们保护地积累了很重要的证据和数据,准备下一阶段推动物种保护评级的升级。
对于邻里生物多样性保护(BCON),它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从偏远山区和保护区扩展到社区和人口更密集的地区,渗透到日常生产生活中,人人都有可为。社会组织联手私营部门,可以做出重要贡献。举例来说,绿会BCON工作组与电力公司合作推出了“鸟类生命线”的计划,共同保护鸟类,缓解鸟类与基础设施的冲突,创新为野生动物提供新的栖息地。因此BCON可以帮助减少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减缓气候变化,减少自然资源的浪费,同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此外,绿会一直呼吁人民的参与,人本解决方案(HbS)是应对气候变化唯一解决方案。
之后,周晋峰博士介绍了绿会保护地,应对塑料污染以及推动青年参与和应对环境挑战的努力。
周晋峰博士提到,IUCN日前宣布长江白鲟灭绝,十分遗憾,尽管长江开展十年禁渔行动。而濒危物种伊犁鼠兔在八年后再次现身,绿会保护地带来了不同的故事。
另外,周晋峰博士强调,要加强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三大危机(生物多样性危机、气候危机、公共健康危机)的国际合作。他以儒艮为例进行了介绍。在儒艮保护方面,周晋峰博士提到目前尚未在儒艮国家保护区发现,主要原因是其食物来源海草由于污染、轮船、旅游三大活动在急剧减少。鉴于此,首先需要减少污染,其次减少轮船以及捕捞等人类活动,从而恢复自然,恢复儒艮栖息地。他介绍了关于“儒艮重引入”的设想,并强调这些都需要有效的国际合作,并且恢复海岸海草栖息地。
“同一健康”(One Health)也是绿会长期推进的工作,周晋峰博士介绍道。从世界范围看,新冠疫情带来的一些地方的过度消杀也是一大问题。欠妥当的处理方式会给生态环境带来负担,并不是保护人类自身之举,需要充分注意过度消杀对环境健康的严重负面影响。
对于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关系,周晋峰博士提到,生态文明的内涵中,本身就包含了“可持续发展”。首先要保护,然后才有可能进行可持续的利用。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还是利用动物的思维,比如取其肉做食物,做药材,向它们寻欢作乐;而生态文明时代,要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尽管这种转型并不容易,已经真实地在大量涌现,人民群众的意识提升是重要的基础。他介绍了亚洲象莫莉的案例,这其实引发了人类与野生动物关系的思考。生态文明下,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不过,亚洲象返回昆明动物园,与家人团聚,并不是故事的结局;我们提出,希望莫莉的一家子都重返大自然。
另外,外来入侵物种的治理,也需要遵循生态文明的“系统论”思维。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周晋峰博士的主旨报告引发了参会嘉宾的热议。来自新加坡、津巴布韦、日本、美国、巴西、意大利的多位专家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此次分享会上,周晋峰博士还与多国与会者们从如何兼顾清洁能源与生物多样性、结合数字化、做好规划、政策创新、碳信用、碳市场、国际合作等角度就本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进行反思和案例分享。
周晋峰博士在总结辞中提到,期盼未来和大家开展更多交流,携手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
(本文根据参会记录整理,未经本人核实。)
文/Lucy 审核/Ellen 编/angel
往期回顾
◆Phil读书会—绿会代表参与讨论元宇宙及区块链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谈非洲历史以及中国伸出的援手 | 绿会国际部参加Phil读书会
分享是一种美德、关注是一种智慧
了解公益项目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