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科普标准和科普基地建设需加强 | 2024两会建议
编者按: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绿会)“两会”建议工作组于2024年2月1日召开了“2024‘两会’议/提案建议会”。本次会议在中国小康网、绿会融媒等平台同步直播,在线参会人数达15.7万人次。欢迎社会各界积极建言,提供更多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绿色发展的优质建议。现将中国绿发会宣传部提交的两会建议整理分享如下:
两会建议接收邮箱:v35@cbcgdf.org
推荐阅读:15.7万人参会!2024“两会”议/提案建议交流会圆满召开
按/Cherry 审/阿西叶 编/angel
1
案由
科普工作是国家和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的活动,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到2025年,科普服务创新发展的作用显著提升,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基本形成。《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提出,要搭建各类科普工作平台,建立科普工作与组织建设融通贯通机制,加强科普队伍建设,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基因、生态系统三个层次,涉及生态学、环境学、遗传学、生物资源等多学科领域。地球自有生命出现以来,生物多样性就是影响地球大气演化、海陆变迁和自然环境构成的重要因素。时至今日,生物多样性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生物多样性科普是科学普及工作的重要组成。然而,由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科普的相对薄弱,使得当前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了解和认知略显不足,生物多样性主流化推进面临阻碍。
2
案据
生物多样性科普服务,对于厘清和把握当前科普工作的方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响应生态文明建设主基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尤为重要。
首先,建立生物多样性标准体系,能够使我国科普标准工作涉及领域和覆盖面更加丰富多元和日趋完善,有效支撑科普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以生物多样性基础研究、国家标准预研和相关标准性文件的编制,填补领域空白,适用于社会公众及生态环境、绿色发展、双碳领域的所有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上市公司、中小企业和团体组织等全面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核心内涵,指导日常工作开展。
其次,探索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生物多样性科普基地,发掘不同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资源禀赋和优势条件,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生物多样性科普工作的积极性,面向公众开展生物多样性科普教育活动,推进生物多样性科普工作的社会化、群众化、普遍化。
3
建议
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牵头,试点开展生物多样性科普标准体系和生物多样性科普基地建设,并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