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导演汪俊:现实剧已走向绝望的路,《小别离》或是最后一部现实剧?

2016-08-17 张赫 烹小鲜
烹小鲜,让娱乐更鲜活!

导语
“他俩配合得特默契,他们第一次演吻戏的时候,我看着监视器,想着老师跟学生……哈哈,多少有点污。”谈及黄磊与海清师生的首度合作,《小别离》导演汪俊频曝段子。聊起自己与黄磊的七度合作,也笑称的确“有点痒”。这就是汪俊,聊行业、聊作品、聊幕后,没有矫揉造作,却也酣畅淋漓。


《小别离》对《夫妻那些事儿》是延续


从《夫妻那些事儿》、《我爱男闺蜜》到《小别离》,汪俊成为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御用导演。他扼住现实的命门,对敏感问题回答的没有丝毫遮遮掩掩。剧中不仅涉及孩子,更将夫妻相处之道的细节诠释的淋漓尽致。他将《小别离》作为最后一部现实戏来拍摄,对于现实剧的未来,他更直言:解决不了,只能妥协。


《小别离》是汪俊第一次将目光聚焦于孩子这一群体,而他离异,没有孩子。


“没孩子”这三个字他从不避讳,坦诚谈及自己是一位离婚多年,膝下无子,又已知天命的人,“ 一开始我没想拍,是黄磊找到我说,有一个小说叫《小别离》。这个名字还挺好玩的,什么‘别离'还有大和小?然后我就看了小说,蛮打动我的,你知道我一直对现实题材非常感兴趣。”



其实《小别离》在某种层面上,是满足了他一直想要拍《夫妻那些事儿2》的夙愿。《夫妻那些事儿》在内容上讲的是社会上的丁克现象,但实质还是暗指夫妻之间在没有孩子和想要孩子的矛盾中,如何和睦相处的题。而在他心里,《小别离》像《夫妻那些事儿》的续集,虽然这部剧以孩子作为剧的核心,但实则讲的仍是不同教育观念下夫妻的相处之道。


孩子在身边,为其担忧焦虑,倾尽家财把似锦的前程奉上,但孩子如愿与他们别离了,夫妻的生活其实就像是失去了最重要的主题,当作为生活重心的孩子离开父母身边,身处异国,夫妻二人在空巢时期会有怎样的心理变化?“包括我们好多身边的朋友买房子,我听来听去全都是学区房。孩子走了,俩人躺床上忽然就觉得这个家里的向心力没有了。一旦这个支点没了之后呢?我特别感兴趣是这个。”




所以在《小别离》的大体部分都结束了之后,夫妻随之而产生的心理变化描写,其实是汪俊私心的加叙。作为曾有过婚姻体验的男人,他自诩自己对婚姻关系还是有些许发言权的。孩子作为夫妻关系中的客观存在,它只是其中一个“因”,最终留下来的,其实仍是夫妻相处之道的“果”。“等到这个孩子走了以后的那种失落,他会面临这个人生的一个新的阶段。再生一个?还有激情么?这个问题并不是尴尬,这都是欲说还休的现实,仔细研究是非常有意思的。”


创作,站在中产阶级的维度以小见大

和其他导演不同,汪俊拍摄电视剧题材广泛,在做电视剧前,他有十年戏剧导演的经历,自诩“戏剧”才是真正有价值去拍的剧种,直到被赵宝刚、郑晓龙等好友“误导”去拍现代戏;从与赵宝刚联合执导《像雾像雨又像风》、《别了,温哥华》,到独自一人单枪匹马拍摄出《四世同堂》、《苍穹之昴》等脍炙人口的经典剧目,汪俊在“导演”这个身份之上,开始从“初学乍练”到“游刃有余”。



他逐渐发现,电视剧在创作上需要的更多是才气与想象力。当然,最重要的要聚集社会话题,这一点才是最令汪俊乐在其中的。“衡量一个作品的价值,是它对社会热点话题有所反映和揭示,作品中有自己的思考,是我努力做好每一部作品的原因。”


虽然近些年,汪俊的代表作都是以爱情、夫妻、闺蜜等社会上的两性关系为主要焦点。但随着社会上对孩子成长不利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加之国内中高考,乃至就业的形式愈加严峻,望子成龙的父母呕心沥血将儿女送到国外,成为了一类社会广泛探讨的现象。


虽然自己对于拍孩子的兴趣不及拍夫妻,但汪俊对于用孩子衬托夫妻关系这个题材早就饶有兴致。早在《夫妻那些事儿》之后,汪俊就设想能够拍摄一部讲述夫妻在育儿阶段的电视剧。虽然当时也有一些剧本找来,但汪俊更希望能够寻到一部戏,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按住时代的命门,来向大众传递震慑人心的人情冷暖。


《小别离》的出现,正是弥补了这个遗憾。



读《小别离》是一气呵成的,如此真实的故事仍让汪俊不禁反复发问自己,假如自己有孩子,是否也会做出送孩子出国的选择?他给的答案是肯定的。“《小别离》让我感动的是一种觉醒,如果没有一个好的靠山,我的孩子只能凭本事?这个社会是个公平社会吗?这可能跟教育制度甚至体制有关。父母为了送孩子出国,甚至把孩子过继给别人。这些良苦用心其实挺打动我。”


《小别离》中,汪俊也跳脱了以往关于小家庭小社会的探讨,开始在根本层面见微知著,从草根阶层、中产阶级到资本阶级三个不同层次家庭的故事分别进行叙述。但其实无论是《小别离》中黄磊海清“夫妇”组成的家庭,还是《夫妻那些事儿》、《男人帮》,汪俊最终都是站在中产阶级的维度以小见大。他钟爱于知识分子般的自嘲,他沉浸于黑色幽默所带给他的思考。“中产他们受到的教育,包括他们的经济的地位,可能让他们会有更多对人生的思考。他们的价值观跟我是相对吻合的,这或许是根据我的趣味来的一种戏剧的样式吧。”汪俊告诉记者。


《小别离》或是市场中最后一部现实剧

今年年初,《后宫如懿传》即将开拍的而消息甚嚣尘上,但导演的人选却迟迟悬而未决。从郑晓龙到姚晓峰,最终这个“热门IP”落在了汪俊手中。作为长年投身于现实题材的汪俊,如今也开始被IP和商业大潮冲得转了向。“我妥协了”他轻描淡写的说。


“实在是因为现实戏不知道该拍什么了,真的,我觉得挺悲哀的。”汪俊告诉记者。作为热衷于呈现现实题材的导演,汪俊在拍了夫妻、闺蜜、男人、女人、父母、儿女之后,他好像暂时找不到可以再有意愿去倾诉的社会现象和题材。或许是因为他对于现实剧的定义十分严格,在他看来,现实剧就应该像《小别离》一样,提出一个现象,呈现其中的过程,再由此反思中间的问题。



在汪俊的意识里,现实剧反应社会问题,戳中社会痛点之时,也应当为完善社会制度变革,触动百姓价值观上做出些许贡献。《小别离》,我们对教育体制有考量,我们对升学问题,学区房问题,应试教育有思索,我们对此也提出一些我们的看法,这才是现实剧的意义。但如果仅仅是将社会问题平铺直叙于荧幕,那现实剧的意义也会慢慢消逝,作为信息传播渠道的电视剧所具备的更深层的意义,也会逐渐被观众遗忘。


“接下来我不知道还有什么现实戏,是跟现实问题挂钩的,能让观众有所共鸣。“作为深谙现实题材脉络的导演,汪俊甚至认为,现实剧将在市场中走向一条绝望的路。


虽然认为现实题材的前景或面临衰落,但作为擅长题材较为丰富的汪俊,接下长达约九十集的《后宫如懿传》,也算是给自己一个缓冲的过渡期。除了古装剧,随后汪俊还设想拍一部情感剧《前任后遗症》,如果有可能还希望接一部谍战戏。“但是我觉得我坚持的一个底线,就是不拍太虚太狗血的东西。到了这岁数了,我不可能再拍那种东西了。”
文:张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