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半个世纪过去了,为什么我们仍在怀念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之美?

2016-09-27 史诗阳 烹小鲜
烹小鲜,让娱乐更鲜活!
导语
在小津电影中,我们看到了日本当年的寻常生活,也看到了我们现在的生活,看到了我们自己。


在刚刚结束不久的丝绸之路电影节上,小津安二郎的六部作品:《晚春》(1949)、《麦秋》(1951)、《东京物语》(1953)、《彼岸花》(1958)、《早安》(1959)以及《秋刀鱼之味》(1962)在西安进行了展映。



 

六部电影中,最晚诞生的影片都已经过去半个世纪。看惯了现代大片的观众或许会觉得小津电影节奏缓慢、剧情不集中,但是这些或黑白或彩色的旧片在今时看来却仍能令人回味无穷。




片中那些生活的悲欢、人伦的温情依旧让半个世纪之后的观众为之动容。只要观众把心情放到安静,细细品味那些看似琐碎的生活化情节,就能体会到小津电影的静谧与哀伤之美。



 

这或许就是小津安二郎电影何以经久不衰的秘辛。大概在将东方美学成功植入电影艺术这一方面,至今尚无几人能出其右。



 

“山谷中春天已至,樱桃花开如云;但是这里,凝滞的目光,秋刀鱼的滋味——花儿也忧郁,清酒的味道也变得苦涩。”这是小津安二郎在59岁撰写的日记中表达的生活感慨。



 

而59岁,正是小津安二郎执导他最后一部电影《秋刀鱼之味》的年龄,年近耳顺的他,保持并发扬了自己一贯的风格。



 

影片大概讲了一个与女儿相依为命的老父嫁女的故事,没有跌宕的剧情,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有平静的生活和细腻的抒情。




男主角山平在丧偶之后,一直生活在女儿的照料下,也很少愿意与他人谈起女儿的婚事。




一日,山平与曾经的同学聚会,看到老师因耽搁青春一直未嫁的女儿已经变成了憔悴衰老的妇人,才忽然意识到自己女儿的终身大事也已变得急迫起来。




他劝女儿考虑婚姻,女儿却觉得父亲要赶走自己。就在山平的反复劝说下,女儿答应下来,山平却觉得惘然若有所失。



 

这就是《秋刀鱼之味》的故事。根据小津安二郎的日记,秋刀鱼的滋味大概就是一种带有一点苦涩和忧郁的感觉,秋刀鱼之所以得名,在于它产季往往是秋天的缘故。




秋,在东方美学里是一个萧索、凄凉的季节,自“千古悲秋之祖”宋玉那里,就已有诗人悲叹秋天的寂寥。




日本也不例外,日本诗人松尾芭蕉曾作俳句说:“昔日雄关今不见,秋风掠过竹桑田”,“炎炎赤日当头照,萧瑟秋风席地梳”。可见秋日之悲为人所共有。


就在片中山平将女儿嫁出之后,他独自一人落寞地来到客厅,窗外月色凄凉,正暗合了山平嫁女后孤寂落寞的心情。也是“秋刀鱼”寓意之所在。



 

季节之秋对应的也是人生之秋,因此,我们在片中也看到了大段的男主角的近景,表现山平渐入晚年之后那种“秋刀鱼”般的人生况味。




片中山平在女儿婚礼之后孤身去酒馆喝酒,老板娘见他穿着正式,表情却严肃不悦,问她说:“您是刚参加完葬礼吗?”山平略显无奈地回答说:“是的,也可以这么说。”




据说,就在《秋刀鱼之味》创作前不久,小津安二郎的母亲去世,而终身未娶的他一直与母亲相依为命,生命中最后一点温情也随母亲一同去了,作品自然带了许多对于生命的思考;




人近晚年,对世事炎凉与人间沧桑也有了丰富的感悟,这也是《秋刀鱼之味》除了“嫁女”之外的另一主题。


影片借着嫁女这个故事,用山平在镜头中的几个平静的神态与动作,就向观众传达了人生到晚年那种寂寞苦涩的心境。



 

也就是这种对于人情的感受和生命的体悟,构成了小津电影深刻的思想内涵。

 

在此次展出的电影《东京物语》中,相似的主题得以延续。而这部电影曾一举打败黑泽明的《七武士》,成为《电影旬报》评选的“最佳日本电影”。



 

故事讲述父亲周吉带着老伴到东京探望自己已经长大的子女,本来满心憧憬的老两口来到东京之后却发现子女并没有时间照顾他们,




并且老人们发现,子女来到东京之后性格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老两口渐渐明白子女的难处,最终只好踏上了返乡之旅。



 

影片借东京与小城的对比和老两口来东京的尴尬,表现了日本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迷惘。




在上世纪中期,东京已经发展为现代化都市,而距离东京不远的周边县市,却还是日本传统乡村的模样。




在小城生活的老人们饱含着对子女的亲情,而在东京谋生的子女们忙碌不停,几乎忘却了父母与亲情。




两相对比,那种为人们所追求的现代生活方式究竟是否真的能给现代人带来幸福呢?东西生活方式的碰撞,究竟谁又会被谁吞没?小津在这里提出疑问。



 

而全片没有猛烈的批判,看似风平浪静,却把深刻的现实问题娓娓道来,老两口凄凉的晚景,子女的麻木,传统家庭的消逝,都让人感到深深的悲哀。




观众在亲情的流失中体味生命中的珍贵,如片中的人物一样,体味到了人生的苦味。

 

而小津影片令人回味之处,除了片中人物的情感,还有频繁出现的相同意象以及没有人物的空镜头。




火车在小津电影中是常见的意象,那种老式的、喷气的小火车,是小津那个年代的人童年时期渴望的现代交通工具。


它出现在小津晚年的电影里,多多少少带着一点悠悠然的回忆意味,又因火车稍纵即逝,就像流走的时间,一去不复返,就像人生的岁月,在我们手上一点一点的流走。



 

在小津电影里,经常出现的还有那些对着花瓶、对着家庭事物的拍摄的空镜头。




用小津的一句话说,他的电影的美学核心就是日本传统文艺的“物哀”精神。日本国学大师本居宣长曾总结“物哀”就是有所见闻,心有所动,即指一种感觉似的,用直觉,用心感受到的美。




在小津安二郎的电影里,他用“榻榻米式的”低矮的仰拍镜头,向我们展现了日本寻常而又富于韵味的生活。




他善用稳定静止的长镜头表现人物的情绪与心理,又用近景去表现日本的居家风物,在长镜中发掘一种寂静从容的美感,




因此小津电影没有复杂的剪辑,丰富的镜头语言,只有一份与剧中人物寂寞心境相配的沉静与舒缓。



 

就像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小津安二郎的电影还有太多丰富的意蕴,他是解读不完的,因此值得观众一次又一次反复观看,这也是此次丝路电影节推出小津安二郎电影展的原因。




我们在小津电影中,看到了日本当年的寻常生活,也看到了我们现在的生活,看到了我们自己。


【来源:小鲜电影】
公众号pengxx01 往期关键词百花奖|樱桃小丸子|曹保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