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20天拍摄,演员提前进组、一律不准串戏,《那年花开月正圆》挽回丢失已久的影视创作尊严

2017-08-30 酸酸酱 烹小鲜

- 烹小鲜,发现娱乐新鲜价值! -

discover the new value of entertainment 


导语

一个作品出来后,难免被市场进行这样或那样的划分,如果真要把《那年花开月正圆》划入“大女主”戏的话,它和同类型作品最大的不同,便是现实主义精神的体现。


文:酸酸酱


今晚开播的《那年花开月正圆》,从某方面看是非主流的。光剧本创作就用了四年,辗转五个拍摄地点取景,搭了五万平米的影棚,长达220天的拍摄周期,用耿直boy陈晓的一句话说,就是“为了这部戏,一群人像疯了一样”。



从制作方法上来说,它和当下流行的快餐式无疑是相悖的;加之剧本是以真实人物原型改编的原创剧本,不是市场推崇的大IP,在普遍追求浅层感官娱乐的今天,观众会喜欢这种偏厚重的题材吗?难免会让人存疑。

 


但另一方面,《那年花开月正圆》又是主流的,因为它遵循了最通识的影视艺术创作规律。编剧经过了多番采风考证,才开始动笔创作,剧本成型之后又经过了多次地推翻、重建;在选择演员层面,以与角色合适与否为最高标准,而不是寻找所谓的“流量”担当;拍摄前,所有的主要演员都要提前进组,提前一周和导演、同组演员进行剧本围读,拍摄期间绝不允许串戏,在剧组期间,无论拍戏不拍戏,一律以剧中角色名称相称;演员表演请了中戏专门的台词课老师现场把关,实行现场收音……



这是历史上所有的经典影视作品,普遍采用的艺术创作模式和态度。可在野蛮生长的当下,这又算不算一次冒险呢?而所有的疑问,最终将在今晚剧集播出后,被观众亲自揭晓。

 

现实主义——和“大女主戏”起点上的不同


在《那年花开月正圆》整个宣传期,无论是媒体还是影视行业的同行,见到华视娱乐总裁暨《那年花开月正圆》总制片人赵毅和导演丁黑,总是会问上那么一句:现在的大女主戏这么多,你们的戏和别的有什么区别?

 


问题虽然尖锐,却能够理解。自从宫斗戏烧火了大女主题材,市场上的所谓的“大女主戏”层出不穷。据烹小鲜调查,自2017年下半年开始,将有10部以上的“大女主戏”接连开播,年代从秦朝跨至清朝,题材涉及古代宫斗、玄幻不等。加上因为《甄嬛传》《芈月传》奠定了“剧后”位置的孙俪,一直被视为“大女主戏女王”般的存在,因此,看到《那年花开月正圆》的故事梗概:讲述了清末出身民间的陕西女首富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难免自动把《那年花开月正圆》划入这一列。

 

对于这个划分,作为《那年花开月正圆》总制片人赵毅虽然不尽认同,但也表示尊重。因为五年前在策划剧本的时候,“大女主戏”的概念还未流行。之所以做这部戏,完全是被当时不到两页纸,关于周莹的人物介绍打动。

 

“在清末那个保守的年代,一个十八、九岁的小姑娘成了寡妇后,不仅撑起了一个家族,还成为了当地的女首富。这个女人,她发生了什么,经历了什么?这个特别让我好奇。我觉得作为制片人,一个故事首先要打动我,不然不足以支撑我坚持这个项目五年的时间。”

 

一个作品出来后,难免被市场进行这样那样的划分,按照总制片赵毅的话说,如果真要把《那年花开月正圆》划入“大女主”题材的话,它和同类型作品最大的不同,便是现实主义精神的体现。

 


《那年花开月正圆》的“现实主义”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它的剧本基础是有真实人物原型的,历史上的周莹便是清末陕西有名的女首富,而剧中所有重要节点的故事也是编剧进行采访、查找地方志等各种历史材料后,按照真实历史事件展开的;第二,从创作手法上来说,它体现了浓厚的现实主义精神。而这方面考量标准是,观众跳脱出故事,把事件放在当时当地中,看看这件事情,是否有可能发生?作为艺术作品,《那年花开月正圆》虽然采用浪漫主义手法,但是剧中体现的无论是时代细节还是桥段设计,都经得起推敲,和当下的戏说和偶像悬浮剧有本质上的区别。第三,便是剧中的人物命运对当下观众,有现实的观照。

 

编剧苏晓苑在发布会上说,当下的每一个女生都是周莹,因为周莹的肉身是近代的,但是她的灵魂是现代的。



在剧本创作前期,《那年花开月正圆》的出品方华视娱乐就做了大量的调研,“现在80后,90后,70后,不管是单身、恋爱还是结婚生子,都有共同的感受,就是困惑感。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赋予女性的责任其实比男性多,就像剧中的周莹一样,她面临着来自自身和外界各种各样的压力,她也是一边选择,一边失去,所以我们叫《那年花开月正圆》。”


总制片赵毅在解释剧名时说,“我不叫花开月正圆,叫那年花开月正圆,nothing gold can stay ,意思就是岁月流金,人一定是在成长中失去,而周莹在成长中面临的困惑,我相信和当下的女性是有共鸣的。”

 


在现场,掉链子是一件丢人的事情


一直以话少在媒体圈著称的陈晓在整个宣传期,莫名地活泼,足见他对《那年花开月正圆》的偏爱,在采访中,他提起当时剧组的创作氛围“闲扯也有,不多,真的不多,大家都是一种在琢磨、互相出主意的状态。”

 

陈晓把整个剧组比作一个班级的同学,大家一起排一个作业,共同期待一个叫做丁黑导演的班主任检验。为了取得这个要求一贯严厉的班主任的认可,私下里还不能松懈,要不断地给自己开小灶,才能够在班主任、同学面前不露怯。

 

陈晓描述他们平时的拍戏流程,“演员私下先对遍台词,再找台词老师过来帮忙调整你的发音、情绪后,互相之间排过一遍后,第二天正式开拍才算交作业,到时候再让班主任帮你提意见。”

 


执导过《大秦帝国》《玉观音》等口碑佳作的丁黑导演,在圈内是出了名的严谨又不爱夸人,检验作业的时候,自然也不会松懈。即便经验丰富如孙俪,每次交作业时,都是她一个坎儿。为了知道导演对自己表演的态度,孙俪还以“贿赂”小零食的方式,收买导演身边的工作人员,每次演完一场戏,就偷偷问问对方“刚才那场戏,导儿什么反应啊?”

 

总制片赵毅在谈到《那年花开月正圆》演员和剧组的关系时说,“演员和剧组或者跟制片方的关系其实是,你够好,我一定表现得更好。丁黑导演是做到了他该做的,作为一个导演,他不是完成自己的镜头就算了,他会通过自己的方式,帮助演员成长,所以他才会被尊敬。”

 

“注重口碑的演员,一旦进入这个氛围,待一天就知道是怎么回事,这个是互相影响,互相感染的。”赵毅说。

 


因为丁黑导演此次的拍摄采用了大量的长镜头,从第一句台词开始到整场戏结束,会像一幕话剧一样连贯下来,这就对演员有两个最基本的要求,一是:情绪要十分连贯;二是,不能忘词儿。因为但凡你或对手演员中间一卡壳、一秃噜嘴,一场五、六分钟的戏,都要推翻重来,这就给演员造成的压力十分大。

 

除了导演带来的压力,剧中的一众老戏骨也是年轻演员的压力来源。剧中分别饰演周家、沈家、吴家掌门人的刘佩琦、谢君豪、张晨光三位老戏骨,都是金马奖、金鸡奖、金钟奖、圣塞巴斯蒂安等国内外演艺大奖的影帝、视帝级的人物,在圈内都是出了名对戏讲究的手艺人,因此,他们对年轻演员的感染和刺激不仅展现在表演技巧上,更体现在敬业态度上。

 


陈晓谈到和这些老戏骨合作的感受,“他们不仅是会完成自己的部分,还会给你一个反应的余地”,比如,他和剧中饰演他父亲沈四海的谢君豪对戏时,他的情绪很饱满,眼神会像一束光一样向你打过来,如果你稍微地晃神或不在状态,你就会接不住,而在所有的一切都会被坐在监视器前的导演捕捉到。

 


而在现场一贯生龙活虎的刘佩琦老师,经常会“自找罪受”,比如为了某场戏的效果,和导演商量,临时给自己加一场跳水或跳窗户的戏,而且坚持不用替身;在私下,和年轻演员交流时,不止一次感慨一个好剧本对演员的意义“一个好本子,对演员来说,是一件特别可遇不可求的事情。没有多少机会让你遇到那么好的本子,既然遇到了,就是一个福分,一定要珍惜它。”

 


前辈无意间流露出的一些情绪和感悟,对年轻演员无疑是一种鼓舞,陈晓谈到听到这些话的感受时说“我们大家都会觉得有一种使命感,有一种责任在身上。人家这么经验丰富的前辈,都觉得这是一个好本子,那如果说我们去掉链子,给人家演砸了,是不是就太对不起人家了。”

 

五万平米置景、辗转五地取景

搭出了一条清末商业街


《那年花开月正圆》在制作上的严谨,不仅体现在在剧组,无论拍戏不拍戏,演员之间一律以剧中角色名称相称诸如此类的小细节上,还体现在包括服装造型、美术置景、道具等前、后期制作等方面的“大费周章”上。

 


拍摄期间,邓超有一次来探班,看到整个吴家大院的置景,不敢相信地说“电视剧没你们这么干的。”《那年花开月正圆》辗转无锡、横店、上海、陕西、山西五地拍摄,搭建了五万多平米的内外景。光一个吴家大院,就搭了八、九千平米,总制片赵毅谈到之所以这样大手笔,出于现实和创作定位两方面的考量。

 

首先,说到清朝戏,市场上95%的都是宫廷戏,像《那年花开月正圆》这样鲜活的民间戏,很难找到合适的取景地;其次,当年可能留下来的宅院,一是数量少,且被当做文物保护了起来;二是,剧组想在整体的色感、质感给观众一些新鲜感,所以就干脆全部重新搭。

 

而从作品的定位考虑,《那年花开月正圆》虽然涉及了几大家族争斗的问题,但并不想把它做成一个宅斗戏。在赵毅看来,宅门戏和宫斗戏实质上是一样的,在有限的空间、环境、时间里面,让人和人斗起来,以产生戏剧效果。

 

《那年花开月正圆》要做的是,一定要把宅门打开,让周莹走出去。看她所带领的吴家在经商、为人处事方面,是如何与周遭、陕西,甚至与朝廷发生联系的。其在立意上的格局,也就必须要求它把空间尽量撑大。因此剧组不仅大费周折搭出了几大家族的宅院、搭出了一整条泾阳街道,还要辗转多地取景,把周莹的经商上的所有活动轨迹、商业版图都展现出来。

 

负责《那年花开月正圆》此次服装造型的,是几乎毋许再多加介绍的美学大师叶锦添,服装作为辅助演员进入角色的重要工具,叶锦添很注重通过服装的差异来凸显人物性格。以周莹生命中两个重要,但性格迥异的男人为例,混世魔王沈星移(陈晓饰)的服装多以饱和度较高的绿色为主,上面还点缀着各种各样的小花儿;而温润如玉的吴聘(何润东饰)服装多素雅,以白色作为主基调。这些细节,不仅能增强演员角色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尽快进入角色,还能帮助观众直观地认识人物。


 

除了服装和置景,现场的各种道具也暗藏玄机,比如,陈晓饰演的沈星移刚开始时,房间里就有洋枪、自行车、轮船等西洋物件的模型,暗示他先锋的性格,为他最终出走陕西,到上海成为一名具有进步思想的青年经营家做了铺垫。

 


另外,剧中展现陕西地方特色的食品,都是专门邀请陕西的民俗和美食专家现场烹制,所有镜头前冒烟的食物都是真实的蒸汽,而不是干冰造成的效果。之所以采用这种方式,一是为了道具不穿帮;二是,帮助演员改善伙食,同时通过吃当地的特色食物的方式,能让演员熟悉当地的文化,尽快进入角色。

 


总制片人赵毅把《那年花开月正圆》整个创作过程比作一次马拉松,尽管时间不那么充裕,但是包括制片、导演、编剧、演员等所有的选手都尽了最大的努力,“我们有优质的内容,有做精品的态度,也付出了能力范围内最大的努力”,而接下来的分数,观众一定有个客观评价。

 

1

END

1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


网剧进入“不差钱”时代,但是钱来了爆款却为何没了?


周一围 | 一个好演员在流量时代的“求生”术


【烹小鲜】现已入驻

今日头条|百度百家|一点资讯

新浪看点|网易号|凤凰网

新浪微博|企鹅号|UC头条



请猛戳右边二维码





公众号ID

pengxx0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