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宋方金:终其一生都是在「等风来」| 故事人

子路 烹小鲜 2022-08-03




这是鲜喵的第 1849 篇吐血原创


  喵族码字员:子路


2022年国剧市场,《开端》即爆。

宋方金最近很忙。


一方面,他沉浸于创作乡村振兴题材剧本《一生高贵》,想从一个小切口展现中国乡村的伟大变化。为此,他已筹备十年。


另一方面,他接受多家媒体邀约,于年关之际公开探讨2021年度国产影视行业的利与弊,直抒胸臆,输出“金言金语”。 


既是“讲故事的人”,亦是“讲事故的人”,他如何从长发飘逸的文艺男青年,成为今天针砭时弊的宋方金? 对此,烹小鲜(pengxx01对话宋方金,试图一窥其背后所承载的故事。


以下为宋方金的讲述。



小时候,我喜欢闻摩托车尾气味儿。

 

我们村在山东一个偏僻的山坳坳里,靠天吃饭,太阳照到第三根窗棂就是11点半,很少有机动车来。也就镇上派出所所长老冷,会骑一辆三轮摩托车经过,抓人的那种。

 

每次老冷一来,我们这群小孩儿就把鼻子凑到喷气管口,闻那个汽油的味道。当三轮摩托冒着白烟驶远,我们迎着那股白烟,一路跟着摩托车奔跑。

 

后来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喜欢闻汽油味儿?

 

因为汽油就是远方的味道,就是飞翔的味道,它就是一种外来文明的味道。

 

宋方金家乡“抬头村”,图源网络

 

所以后来考上中戏、当上编剧,我特别想切开自己跟故乡的关系。每一个离开家乡、走向远方的人,想来都是对故乡存在一些不满意的。

 

但是当我真的来到远方,我才发现故乡始终在我背后,她是我永远的精神滋养。

 

不管我写农村戏、情感戏还是电影,永远有村头一棵树、后院一头猪,其实这些都是根植在血脉里的情感记忆。为什么我想写《一生高贵》?因为那些生活,我不写出来,总感觉自己愧对了什么。

 

电影《飞》是我写的第一个电影剧本,也是迄今为止我最满意的代表作,就取材于我们村的故事。

 

村儿里有个留守儿童“小潍坊”,他去少林寺练过武、去青岛和南方打过工,以为有一辆摩托车就能娶到心爱的姑娘,可姑娘并不接受他。邻村有个放猪的,想娶当年央视一位主播做太太,最后终身未婚。

 

“小潍坊”的摩托车、放猪的“主播太太”,还有我的摩托尾气,其实都是一种对远方的向往。

 

当然这些是生活,艺术是在生活停止的地方再进一步,那什么既是非生活的、又是从生活出发的?

 

农民,造飞机。

 

宋方金编剧电影《飞》,豆瓣评分8.2

 

我记得我第一次坐飞机,真的眼泪夺眶而出。人类那么多年就是为了摆脱地球引力,这个地球引力有时候是生活的、物理的,有时候是精神的,《飞》就是这样一个作品。

 

当然,这种对远方的向往一直在变。当年我喜欢的汽车尾气,跟我们当下正在谈论的元宇宙、韦伯望远镜,本质上是一样的。

 

也许用不了10年,元宇宙就会变成汽车尾气。


 

刚开始来北京,没想当编剧,我想写小说。

 

上世纪80年代,莫言老师已经靠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成名了。那时候的成名跟现在不一样,莫言、刘心武和后来的顾城、北岛去大学演讲,会被人抬着走。学生们挤到打碎玻璃、从窗户进来听课,极度狂热。

 

那会儿我不到10岁,只听说附近村出了个作家叫莫言,人家靠一支笔就能吃饭。当时我就产生了一个深刻的梦想,这辈子我也要靠一支笔打天下。

 

有意思的是,最开始莫言老师成为作家,也是听说省里有个作家写长篇小说,一天可以吃两顿饺子。

 

有时候成为一种职业,往往来自一个朴素的愿望。

 

电影《红高粱》拍摄现场,图源网络

 

我从写诗开始,算得上“年少成名”。从校园文学来说,我还是韩寒的前辈。

 

那时候我们文艺青年中间有本流行杂志,江苏《少年文艺》,大开本儿的。韩寒发表第一篇作品在《少年文艺》,恰恰是我发最后一篇那期,算是个很有意思的契合。

 

文学中心在北京,哪个搞文学的不想来北京?但写诗在北京很难生活,我就报考了中央戏剧学院的戏剧文学系,总得有地儿落脚。

 

第一年没考上,因为考试前一天我跟莫言老师喝酒去了,确实喝得有些大。

 

当然这个不能怪莫言老师,第一次考中戏肯定紧张。跟考试题材也有关系,那年考题叫《暖冬》,写散文,我不太擅长这类“飘”的,写矫情了。第二年再来考《童年往事》,这种具体的就比较容易把握。

 

宋方金在《吐槽大会》,图源网络

 

可能生活就是这样,有时候你遇见什么,就会成为什么。

 

写小说的多多少少会有交集,莫言和刘震云就成了我的朋友。命运很有意思,我想写小说的时候,写小说的刘震云走进了影视行业。

 

那时候他和王朔共同成立一家影视公司,邀请我加入,从策划做起。

 

我挺幸运,一方面是刚参加工作就遇到电影《天下无贼》这种量级的项目,看到了当时比较专业、比较工业的流程。

 

又看到刘震云电影《1942》、李樯《孔雀》等剧本,这些好作品慢慢打破了我之前囿于小说表达的偏见,艺术的门类不一定是有壁垒的。

 

电影《天下无贼》海报,图源豆瓣

 

另一方面,我赶上了一个非常好的时代。2003年我从中戏毕业,2004年,咱们国家第一次把文化消费指标纳入GDP,广电总局成立电视剧司,开始规划管理全国的电视剧生产。

 

可以说,我所遇见的正好是一个影视界慢慢从“行业”升级为“产业”的时代。

 

也算造化,我曾经写过诗歌、小说、散文,都做不到顶尖那一拨,没想到在编剧行业里最大程度抒发了个人才华,原来我做编剧可以成为顶级。

 

我就这样成了一个以剧作为生的故事人。

 


 

从电影《飞》备受好评开始,我“出道即巅峰”。

 

后面的电视剧《手机》《美丽的契约》《为了一句话》等等,都是挺受欢迎的作品,我在创作上几乎没走过弯路。

 

直到2019年的电视剧《热爱》,播出后不太理想。

 

《热爱》剧照,图源豆瓣

 

《热爱》是我倾注大量心血的一部剧,讲山东男青年和北京姑娘从恋爱到结婚,男青年是社区调解员,“新北京人”跟老北京人处对象,周边这么一圈儿人的故事。

 

这部剧从整体结构到语言特色,都是最能体现我个人风格的一部作品,所有演员到现场都知道,剧本连标点符号都不准改。

 

当时张晨光见到我第一句话就是,宋老师我听说你这部戏一个字也不肯改,我说是的,他说好难哦我争取做到。

 

当然他也确实做到了,演得非常好。

 

《热爱》很生活化,讲究群像戏,是一个典型多声部的、交响乐式的电视剧。当时剧本一出来,所有人都觉得,这太棒了,肯定能成。

 

没想到剧播出后,观众不接受。

 

《热爱》张晨光饰演李双全,图源水印

 

这让我非常错愕。

 

《热爱》怎么会不成呢?我不断地复盘、反思、总结,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我也不断在思考,从作者到读者、从编剧到观众,这中间的转化都流失了什么。

 

可能到现在我会觉得,这部剧问题在于主题的嘈杂,“大珠小珠落玉盘,嘈嘈切切错杂弹”并不符合今天的审美,观众还是更容易接受简单直接短平快的。

 

这算是我从业以来遭遇的最大挫折,但也不算都是坏事,我开始考虑主题的鲜明和集中性在当下影视作品里面的效果。

 

后来创作《功勋》之《袁隆平的梦》,还有今年创作这部话剧《上元灯彩图》,当我把主题集中在一个点上的时候,我确实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力量。

 

《功勋》剧照,图源水印

 

当然,这并不是多声部创作方式有问题,我始终认为,复杂的故事才能真正表现波澜壮阔的人类社会。更多是我自己的技法问题,《热爱》的挫折让我对自身能力、影视创作都有了新的认知。

 

之后我还是会继续探索,试着把多声部创作和集中主题、快节奏合理融合,创作出更符合当下观剧节奏的作品。

 



现在的编剧,好当,也不好当。

 

“好当”,是开机的项目确实比我们那会儿多太多,青年编剧可能也不缺项目。

 

“不好当”,是中国编剧的地位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提升,很多编剧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今年有两个综艺播得特别火,一个是李诞的《脱口秀大会》,另一个是马东的《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共同点是他们都把编剧推到了台前,让观众看到编剧的劳动成果、尊重编剧的付出。

 

为什么说李诞和马东是聪明人?因为他们太了解脱口秀或者喜剧这种内容节目的内核,就是编剧。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年度喜剧编剧六兽

 

我刚当编剧那几年也会懵,很多导演不希望编剧到拍摄现场,我一到现场导演就会很痛苦,甚至当面问我,“方金你为什么在这儿?”

 

那时候我有一些惶惑和无所适从,我心想,咱们不是一个团队吗?我在这儿肯定对你有好处呀。但有些导演不这么认为,他觉得你干扰了他的创作。

 

当然不是所有导演都这样,比如阎建刚导演,他恨不得我每天都到现场,跟他聊聊剧情、现场调整剧本,这是比较有自信的导演。

 

有个困惑是,影视项目拍完了、上映了,海报上没有我们编剧的署名。作为新人编剧,我不知道怎么解决,只能自己猜测为什么,这是行规吗?还是怎么样?

 

现在我知道这是不合理,前段时间《扬名立万》海报把编剧署名搁在最不显眼的地方,我只要发一个朋友圈就能解决问题,而且我能帮别人解决这个问题,但当时没有人帮我解决。

 

所以我一定要为编剧发声,渡人如渡己。

 

图源水印

 

我很喜欢王朔的一句话,他说年少时总觉得前面有很重要的事情,积极地奔过去才发现,所有重要的事情都发生在后边。

 

所以我觉得,对于创作者来说,每写一部作品,都要珍惜写这一部作品的机会。

 

算个账,一个编剧大概从30岁成熟算起,写到70岁,每三年一部,这一生所能创作的有效作品也只不过15部到20部之间。

 

所以对于故事人来说,必须得有一个时间分配的概念,如果你这一生只能创作15部作品,你就知道该把精力、价值搁在哪些作品上。

 

还有灵感,每个创作者终其一生都是在等风来,灵感就是这股“风”。用黄金创作时间孕育绝佳的形象种子,这或许可以称为“创作的秘诀”。

 

图源网络

 

最后,建议故事人们读一读我这本《写给青年编剧的信》,不是打广告,是想尽可能帮青年编剧们绕开入行会遭遇的各种坑,避免走弯路。

 

不要被流行风潮带跑,还是要坚持写自己熟悉的,写自己相信的,写自己一往情深的,写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写能够揭示生活的真相、情感的真相的。

 

纸短意长,见字如面。


- END -





招募令

国内首档明星茶类故事文旅大型纪录片招募令


挖掘真实茶人故事,摒弃传统纪录片乏味,让纪录片真正走近年轻人


明星新老茶客带队,中国网全程报道,铸造高品质纪录片IP系列打造


诚邀有相关需求的品牌、政府、茶商,相关商务团体、个人加入其中!


联系电话:15101064324

微信:1510106432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