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栏|陶煜:亲切的芋艿

2016-10-15 陶煜 郑莉 中国烹饪杂志

芋艿并不是只生在江南,但江南人说起芋艿,总觉得有莫名的亲切。在中秋前后吃一吃鲜肉月饼,再尝尝甜的糖芋头、咸的芋艿老鸭汤。此时的芋艿又酥又糯,须有《江南好》的乐声响起。




文|陶煜 

插画|郑莉


一个异乡人走过江南,爱上江南,继而想融入江南。旁人会教他100种方式,比如爱上一个人,或者举债购入一套房,但吃货的方式可能是在中秋前后吃一吃鲜肉月饼,再尝尝甜的糖芋头、咸的芋艿老鸭汤。此时的芋艿又酥又糯,须有《江南好》的乐声响起。


芋艿并不是只生在江南,但江南人说起芋艿,总觉得有莫名的亲切。对乡下长大的江南小朋友来说,芋艿田是操场,芋艿叶子是玩具。盛夏的时候,芋田绿浪翻涌,孩子们挥着芋艿叶子当大旗,顶着芋艿叶子当大伞。芋艿苗大大的叶片向下倾斜,叶面上有蜡质,水滴上去会自动滚落。每个人的衣服上都沾满了芋艿的汁液和水珠,就这样走过了童年。


芋艿长得快,从种植到收获不过半年。小朋友开了学,芋艿就到了收获的时节。第一批摘下的芋艿会被送上中秋的餐桌。芋艿刨出土时,中间的芋艿头被众多芋艿仔围着,老百姓图个吉利,把这当作多子多孙、阖家团圆的象征,中秋时吃最为应景。


芋艿简单煮来吃就已经是美味。煮熟后,趁着芋肉黏滑之时,将其整个儿捏出,手感与口感皆是一流,如果蘸糖,更是绝妙。据说宋代有一首这样的民谣:“深夜一炉火,浑家团栾坐。煨得芋头熟,天子不如我。”大意就是一家人团圆,吃了“煨芋艿”,皇帝都不如我。老百姓没啥见识,盼的无非就是有吃有喝,天伦之乐。


整个江南地区都嗜甜,但南京人凭着一道点心糖芋苗夺走了甜汤界的金牌。旧时,南京糖芋苗一般是选用南京地产的新鲜上等芋头的芋苗,蒸熟后剥皮,放在锅里慢慢煨煲,煮的时候还要放一点碱,直至紫红烂漫、软酥糯滑。芋苗比小圆子大不了多少,粉白玲珑,浸在糖水里,表面软烂化开,里头细致。一口咬半个,这甜味就灵动得很,薄薄一层糖水福泽内外,唇齿留甘。清早吃到这个,起床气自动驱散,人心也变得温柔起来。


到了宁波,就到了芋艿头的地盘,这糯米般柔软的吃食与“蒋光头、和尚头、北仑码头”并称为四个头。当地还有句俗语:“走过三关六码头,吃过奉化芋艿头”,可见芋艿在宁波人心中的地位。这里的土壤属江河冲积土,地下水位十分适度,奉化芋艿便能轻易地吸收地下水,个个都长得豪放辽阔。


中秋前后,菜市场里买芋头总会送一点葱,这是卖家和买家之间的一点约定俗成。大个芋头蒸来吃不免愚笨,须得配上油荤一起。猪油渣省略不得,除此之外,大可把一切交给火候。有葱油芋艿的夜里,是不需要别的菜的。而芋艿粗长的枝梗则是另一道好菜,洗净抽掉外茎,切成十厘米长的小段,然后蒸一下放在臭卤甏里,就成了宁波三臭之一的“臭芋艿蓊”,吃时浇上一些麻油,那种软塌塌、带有股异香的味道,就可以干掉好几碗白饭。


在中秋月圆夜,上海人家的屋里如果没有一缕芋艿老鸭汤的味道,这节就缺了点什么。去了皮的芋艿粉糯却寡淡,老鸭鲜美但油腻,芋艿配老鸭,粉糯和着油脂变得华丽,淀粉的甜香点化鸭子的腥味,实是天作之合。游子浪荡的心,味蕾安处是故乡。


延伸阅读


专栏|陶煜:加料干丝堆细缕

(点击标题或图片即可阅读精彩内容)


中国烹饪杂志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餐饮杂志,创刊于1980年,发行遍及海内外。

微信号:ChineseCuisine1980

新浪微博:@中国烹饪杂志


点击以下图片,即可进入《中国烹饪》发行部官方微店订阅本期杂志。


本微信号所有内容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提前沟通,获得授权后方可转载。转载时请在显著位置注明来源及作者署名。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