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陶煜:雪舫蒋火腿
一百多年前,金华火腿都会经杭州再依靠江南四通八达的水路流转各地,但只要“雪舫蒋”没到杭州,其他火腿就算上新了也搞不出什么声响。雪舫腿到了,这一年的火腿行情和标准才算定了下来,其他品牌的火腿才按类依次定价。
文|陶煜
插画|郑莉
除了火腿、骨头煲和金华烧饼,我对金华是陌生的。金华不比宁波,也不比温州、台州,甚至不比义乌,它从未有机缘成为江南的经济重镇,所以也很少有人对金华的行政区域、地理方位有清晰的概念。当我们说起金华的时候,对方至多礼貌地点点头:“哦,金华火腿很好吃。”作为一枚吃货,我在心里想,嘿嘿,总算有“火腿”可以让我们亲近。
和金华相比,上蒋更是让人觉得陌生。上蒋村位于东阳江北岸,《泰里蒋氏宗谱》称上蒋“基地平夷,地沃宽广,前有鹿山之秀,后枕西华之荣,曲涧清流,环抱左右”,是农耕时代理想的居住之地。
但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上蒋在吃货中留下了一句话:金华火腿出东阳,东阳火腿出上蒋。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41年),蒋氏第100世孙秀筐在上蒋诞生。秀筐字梦昌,号雪舫,自幼丧母,13岁丧父,跟叔父学腌腿,18岁独立开设制腿作坊,所产火腿以“雪舫蒋”为名号。
蒋雪舫主张“极致单品”,更是营销高人。当年为了向外推出“雪舫蒋”品牌,蒋雪舫选择杭州鼓楼火腿行作为火腿集散地。适逢杭州著名“红顶商人”胡雪岩之母70大寿,蒋雪舫携带精心制作的6件(270只)火腿登门庆贺,高朋贵宾品尝后赞不绝口。次年,胡雪岩购买一批“雪舫蒋”火腿馈赠京都官宦,“蒋腿”一时饮誉京城。后来胡雪岩又把蒋腿呈献皇室,得到慈禧太后的赏识,被列为皇家贡品,从此开创了一个金华火腿的传奇时代,蒋雪舫也捧着火腿登上了人生巅峰。
后人翻看当年“雪舫蒋”制作工艺的史料,确实讲究颇多——腌腿必须用台州粗盐,刀具从临浦采购为佳;改善腿房采光通风条件,准确规划腿床高低间距;建立火腿制作台账,严格按顺序编号登记;洗腿必须用井水,擦腿必须用稻草,增加复洗、复晒、复修次数。放到今天,每一处讲究皆可放大成一揽客噱头。
更玄虚的是制作火腿的天时和地利。
所谓天时,是“雪舫蒋”素来遵循一年一季的时间传统,也就是说,一年只在冬季这一个季节腌制火腿,冬至前后就是火腿制作最忙碌的时候。传统金华火腿经大半年的发酵过后,只完成了一半,之后还要经历八九月份酷暑之际的晾晒,以及最后修型才能上市。天时决定了外部环境的湿度与温度,生腿在腌制后才能避开虫蝇的侵袭,同时也能在理想的湿度与阳光下进行发酵与熟成。
所谓地利,是金华“三面环山夹一川,盆地错落涵三江”的浙中丘陵盆地地貌,成就了金华火腿理想的发酵小环境。老火腿厂年代久远的火腿间里斑驳发霉的墙壁,使得室内的空气满布了让火腿熟成最好的菌,是簇新的现代化车间难以模仿的,离开金华更难以复制。
火腿制作的学问也是一门抹盐和堆叠的学问。整只猪腿先用粗盐涂满,再细细搓擦,遇到瘦肉部位,更要加盐多揉。该抹多少盐、哪里需要多抹、哪里需要少抹、以怎么样的力度和方向……手艺人手传心到,大脑和身体同步反应。抹盐的步骤刚结束,静候在一旁的堆叠师傅马上把火腿一只只靠墙堆叠整齐。每只火腿大小、形状、凸起都不一样,需要在肉与肉之间寻找重力平衡点。从正冬至日开始,到立春前就结束,这两个月中,火腿手艺人一刻不停。
书上写的“雪舫蒋”每只火腿都能做到“形如琵琶,红似玫瑰,亮若水晶,皮薄骨细,腿心丰满,不咸不淡,香气氤氲”,我想是夸张了。但民间一代代传下来的故事是不会错的,一百多年前,金华火腿都会经杭州再依靠江南四通八达的水路流转各地,但只要“雪舫蒋”没到杭州,其他火腿就算上新了也搞不出什么声响。雪舫腿到了,这一年的火腿行情和标准才算定了下来,其他品牌的火腿才按类依次定价。
从前的金华火腿界有个规矩,加工火腿的手艺人到了杭州的吃喝拉撒都需要火腿的经销商买单,所以,雪舫腿要是到得晚,各家经销商承担的接待费就高。各位经销商盼星星盼月亮地盼来了雪舫腿,总算是把七上八下的心塞回到肚子里,这一年的火腿生意正式开张了。
从产品的生产者上升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确实是民间艺人无上的光荣。
延伸阅读
(点击标题或图片即可阅读精彩内容)
中国烹饪杂志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餐饮杂志,创刊于1980年,发行遍及海内外。
微信号:ChineseCuisine1980
新浪微博:@中国烹饪杂志
点击以下图片,即可进入《中国烹饪》发行部官方微店订阅本期杂志。
本微信号所有内容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提前沟通,获得授权后方可转载。转载时请在显著位置注明来源及作者署名。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