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这些相见恨晚的道理,年轻人应该早点知道

2017-09-12 谈心社 每日读报


本文经授权转自公众号谈心社(ID:txs163)


毕业三四年之后,在二十五六岁的年纪里,一些人能够在北上广拿到月薪上万甚至更多的薪水。


而更多的人却还在抱怨:“为何我也是工作了三四年,怎么月薪只有三四千?”


这些抱怨的人,并不是不努力的人,这些人往往大多超出常人的勤奋:


合租室友就是一个很努力的人,大学考四六级的时候,天天背单词;


期末考试的时候,每天背书看笔记;


工作后,没有哪个晚上是12点之前回来的,没日没夜地加班熬夜。


结果却是她四级没过,期末挂了好几门,现在都还没找到工作。


她说:“我明明努力了,也花了大把时间,可是为什么还是一件事都做不成?”


很多励志大师会一本正经地告诉你,你要认真,你要努力,你要坚持到底。 


你工作的好坏与成功总有标准可以评判,不是几篇鸡汤文和几句努力座右铭就可以改变的。


少数人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大部分人的失败肯定是必然的。


因为那些一番努力却一事无成的人,他们总的希望于别人能提供一条可以直接复制模仿的成长道理。就像巨婴一样,无法独立地思考决定人生走向的问题,无法在风险和机会面前做出清晰的评估,无法在诱惑面前坚定地做选择。


其实,我们的人生是由认知决定的,早点明白这五件事,比月薪3万更重要。



当能力撑不起野心的时候,所有的路都是弯路


很多年轻人都特别关注一类话题;“如何能在30岁之前年入百万?”、“如何能够不走弯路,快速成功?”


而这个问题,本质上就是在问:“如何能付出最少的代价,从此平步青云。”


但时至今日,我都没有找到这样的捷径。


这个时代风云变幻,此时的风口行业说不定下一刻就变成让你不能挣脱的漩涡。


多年前生物科技很火,填志愿一窝蜂去报考,现在“生物技术”却成最难找工作的十大专业之一;曾经高盛交易员是最风光的职业之一,如今也面临着被人工智能取代的风险。


年轻的时候,与其绞尽脑汁找捷径,不如花点时间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比什么都重要。


大都市的年轻人,或多或少都被“焦虑”和“痛苦”笼罩着。而痛苦的根源,大概可以用这个公式解释“人的痛苦程度=野心-能力”。


正如杨绛所说:“大多数人的问题都在于读书不多而想的太多。”


年轻人的痛苦,绝大多数来源于野心勃勃,能力却跟不上。


“能干常人不肯干的活,能吃常人不肯吃的苦,能赚别人看不起的钱”是很多成功者创业伊始的写照。


李嘉诚从当茶馆跑堂开始;娃哈哈创始人王永庆16岁以卖米为生;香港传奇商人霍英东20岁还在南沙群岛冒险采海草;印度尼西亚富商林绍良也从“单车跑街的小贩”开始干起。


马云1995年创办中国黄页,一台电脑一间屋,钱都是一块一块数着花,还被人骂是骗子。


这些所谓的人生赢家、成功人士,都是把别人眼里的弯路,一步步走成了直路。


每个人都在渴求快速成功,可是当能力还不够时,给你CEO的职位又如何?


直路,并不是没有任何荆棘的坦途,只是选对了适合自己的方向。而之后需要付出的心血和努力,一点都不会少。


况且年轻时候的选择,本身没有什么对与错。通常都是在做出选择后所做的事,得到的回报,让你回过头来才觉得选的对。


这世上没有白走的弯路,每一步都算数。


在不适合自己的道路上的那些经历,并不是在浪费时间。那些血淋淋的教训,苦痛中积累的经验,都让你更加认清自己的局限,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如电影《教父》中所说:“每个人都不是生而伟大,而是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变得伟大。”


康庄大道,不好好走,也会穷途末路;反之,羊肠小道,也能遍地鲜花。


不要总想着何处有亮光,有时候跑着跑着,天就亮了。埋头苦干,等有一天抬起头来发现,成功已经在你的身后。 




不要试图借助工具来改变自己,真正的改变应该是发自内心


上大学的时候,室友总是调早上6点的闹钟,每次闹铃都把我闹醒,她自己却还在呼呼大睡。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四年,她依然是那个晚睡晚起的人,我倒是被训练出来早起的习惯。


很多人都像我这位室友,想要借助工具,帮助自己改掉缺点,培养技能。


于是有人花了上万元办健身卡,逼着自己去运动;有人入手了kindle,企图以此督促自己多读书;有人报名了英语晨读班,一天不学英语,就要在群里发红包。


通过五花八门的方式,给自己套上枷锁,以此来约束自己。但大多数时候,这样的方式,都是三分钟热度,根本无法改变自己。


他们中的大多数,并不清楚本质上自己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改变。


懒惰是人的天性。单靠意志力是很难长期坚持一件事的,更何况去坚持一件你自己都说不上来有什么意义的事。


所以,在想要改变自己某一方面之前,首先就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脑海中需要先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是否对目前的人生模式感到满意。


如果满意,就不要随波逐流地去改变,所有人都去健身并不意味着你一定要去健身,跟风式的改变无益且没有必要,还会给自己增加不必要的负累。


如果对自己的生活状况不满意,那就改变最需要改变的部分。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明确自己最需要做什么,怎么做可以带来最大收益,找准方向才去改变,有动机有目的有热情的改变才有可能实现。


确定了目标后,我们要学的第一课,就是先接受自己的缺点和不完美,因为你的那些睡懒觉玩手机的毛病是过去几年甚至十几年间养成的,不可能某天睁开眼,自己就成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人。


人短期内并不能适应巨大的变化,与其说是改变,不如说是改善。借助工具,可以让你瞬间跳出深井,却也可能随时再掉下去;而自己慢慢搭好梯子爬上来,才是从心念上真正成熟。




不要为了省点小钱,而降低自己的生活品质


关于生活品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有的人认为只要满足温饱即可;有的人则认为奢侈品傍身,才能显出自己过得好。


对年轻人来说,没有多少财富积累的情况下,大钱不能乱花,但也不要在一些该花钱的地方太过小气。


几年前,南京大学历史系研三学生刘某在校园BBS上发帖,自爆在南大3年存了5万元。“没有去过肯德基麦当劳、没有去过电影院、没出去旅游过。”一时引起热议。


有网友表示在大学期间也有相似的经历,但如今成了“最后悔的事情”。因为工作后发现,“在学校里趁着有点钱又有时间的时候没有把想去的地方去一遍,现在没机会了。”


钱是赚不完的,再多不嫌多,可是人生最美好的几年拿来攒钱而不是花钱,确实有些舍本求末,大学本应该有的丰富多彩却失去再也回不来。


人的谈吐与气质一部分需要建立在金钱培养的基础上。


为了省钱,不看电影不旅游,没有和别人交流的谈资,也失去了在最好年纪看看外面世界的机会。


况且有些东西并不能省,比如说门面。着装不用多贵,但至少要干净整洁,大方得体。


因为省一点小钱,在重要的场合,给重要的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人靠衣装马靠鞍,这个时代,人才最贵,包装次之。


我们不需要买20000元一个的包包,戴天价的百达翡丽手表。不到1000块的精致配饰,如果在能力范围内,就不要为了省点小钱买一个高仿。


为了省小钱降低生活品质不可取,因而付出的时间代价更加无法挽回。


经济学中有一个概念叫“机会成本”。也就是说,当你把大量时间花在做一件事情上,势必就要放弃做另外一件事的机会,而你放弃的另外一个机会,就是你要付出的“机会成本”。


很多人为了省一些钱,货比三家,花费很多精力去寻找更便宜的东西,大量时间投入在没有多大收益的事情上。而这些时间,他们本可以多看一本书,多学习一些技能,寻到更优的发展机会。


钱永远不是靠省出来的,而是靠挣出来的。


为了省钱,降低了生活水准,浪费大量时间,错过了喜欢的东西,视野和能力长期得不到提高,无法挣更多钱,从而陷入“越穷越省,越省越穷”的恶性循环中。



△ 


拼事业拼到最后,拼的都是体力,身体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前几天《德勤患癌姑娘被离职:凌晨4点的朋友圈值不值得炫耀?》刷爆朋友圈,近年来,都市年轻人过劳猝死的新闻层出不穷。


这些猝然而逝的年轻生命,让依然挣扎在一线的同龄人惶恐焦虑,明知道一次次熬夜、高强度的工作是在透支自己的生命,又不得不为着各自的理由继续拼杀。


根据林克艾普舆情监测抽样数据显示,白领阶层中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的高达60%,10小时以上的占25%,超过12小时的占15%,而他们的每周平均锻炼时间不超过3小时。这样的数据背后反映的是极大的健康隐患。


生活的压力,对事业的追求,总让很多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处于高速运转状态。欲求不满,总想着要做更多的事,学更多的知识,认识更多的人,完成一个目标后,还要挑战更大的目标。


很多人彻夜不眠的努力,他们痴痴地坚信“没有经历过48小时不合眼的奋斗不是人生。”,以“见过洛杉矶凌晨四点的太阳”为荣,日复一日疏于锻炼,吃着外卖和冷冻食品。


对于世俗中成功的追求,和人的天性中的好胜心,如果不是经历过什么生死的重大变故,通常是不能轻易放弃和改变的。


爱惜身体,并不是说要放弃一切,选择淡泊。而是说,让自己的生活节奏在可控制的范围内。


我并不反对短期内为了一个项目付出高强度的体力和脑力,比如说新项目要上,熬几天夜可以理解。但是要懂得及时止损,熬夜之后,通过恰当的休息、良好的饮食和锻炼,进行调整,恢复元气。 


在西方关于成功的价值观里,第一条就是有强健的体魄,而清华大学也推崇“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的理念,因为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只有较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更好地为祖国服务。


拼事业拼到最后,就是在拼体力,事业到达一定高度时,每天的工作强度非常大。


身体不行的人,是走不到最后的。




勇敢做你害怕做的事情,然后你会发现,不过如此


德国心理学家弗里兹·李曼在《直面内心的恐惧》一书中,谈到了人的恐惧心理的来源,一是害怕失去自我,二是害怕与依赖的对象分离,三是害怕改变,四是害怕理想无法实现。


大导演李安小时候溺过水,这场噩梦让他从此对水敬而远之。后来为了拍电影,他从睡水床开始练起,经过长时间的训练,鼓足勇气尝试浮潜。


透过潜水镜,第一次看到海底世界的他,被海底流光溢彩的美妙生命图景震惊了。


纠缠他多年的关于水的梦魇从此退散,转而成为对大自然的惊叹敬畏,与对生命的永恒思索。


正如美国总统罗斯福所说:“我们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很多事情,克服内心的恐惧,其实真的没有那么难。


感情上缺乏勇气,更容易造成一生的遗憾。


大学的时候,好哥们暗恋了他的女神4年。偷偷给女神打水、占座、签到,考试的时候把自己的卷子给女神抄,毕业论文也帮着写,一直都在默默付出着。可是他一直都觉得自己个子不高,又有点胖,配不上人家,所以直到大学毕业也不敢表白。


多年后同学聚会,他才知道,当年的女神其实早已经被他的行为打动,却迟迟没有等来告白。


因为怕拒绝,选择沉默,错过了佳人。怕背叛,选择孤僻,错过了朋友。怕丢人,选择退缩,错过了经历。怕失败,选择安稳,错过了一切。


汪涵中专毕业后,换过很多行业,做过很多岗位。但他一直活得不开心,经过一番思考后,他发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是——播音主持。


于是,他勇敢地选择突破自己,去系统地学习了播音主持的知识。


终于,他进了湖南电视台,成了一名小剧务。


从“天天就是搬椅子、买盒饭”的小剧务到现场导演,再到名嘴。中间艰辛被别人一句带过,我们自己知道里面有多难。


在《开讲了》结束时,汪涵用自己的经历告诫大家说:


“年轻人应该勇敢一些,去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只有你找到了真正喜欢的事情,才能摆脱随波逐流带来的焦虑与迷茫。只要你有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感到充实和踏实。”


人到老时回顾一生,很少会后悔自己做过什么,反而总会后悔自己没有做过什么。


勇敢去做你害怕做的事情,然后你会发现,不过如此。


年轻的你也许还是会问:“到底要怎样努力,才能成为很厉害的人?”


“如果你注定要成为厉害的人,


那问题的答案就深藏在你的血脉里;


如果你注定不是厉害的人,


那你便只需要做好你自己。”



- END -


本文转自公众号 谈心社(txs163),这是20岁年轻人聊人生的地方,我们为你提供一个交换心情的空间,为你呈现年轻人的有趣生活方式,也抚慰你的情感忧伤,我们倡导年轻人应该在追求物质基础的同时也要重视精神生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