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WeChat ID FM956XNDJ Intro 以宣传党建工作,传递正能量,教育党员干部,服务人民群众为宗旨。 目前26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今天是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是腊月的第一个节日。一岁之末为“腊”,意为新旧交替,辞旧迎新。 过了腊八就是年   古时候,人们常在十二月初八这天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渐渐形成传统的节日。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今天的腊八节,更多意味着春节序幕已经拉开,年味儿一天比一天浓了。     腊八一过,家家户户洒扫庭院、杀猪宰羊。在外漂泊的游子归乡,与倚闾而望的亲人团聚,共话家常,句句都是乡音。这是团聚的时光,是安详的季节。   过完腊八,就等于开始准备过年了。我们来和下面的童谣一起倒数吧~~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炸豆腐。 二十六煮煮肉, 二十七杀年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闹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腊八节习俗 — 关于腊八 — 腊祭 《祀记》上面解释:“蜡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腊”与“蜡”相似,祭祀祖先称为“腊”,祭祀百神称为“蜡”。“腊”与“蜡”都是一种祭祀活动,而多在农历十二月进行 ,人们便把十二月称为腊月了。 腊月是年岁之终,古代农闲的人们无事可干,便出去打猎。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弥补粮食的不足,二是用打来的野兽祭祖敬神,祈福求寿,避灾迎祥。 节日传说 1、佛成道日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又称“佛成道节”。 2、教育子女勤俭持家的故事 早先有户农家,就老两口守着一个儿子。老头是个勤快人,整天泡在地里,早出晚归,精耕细作,调理的几亩农田年年五谷丰登。老婆是个勤俭人,院子里修整的瓜棚遮天,园菜铺地,一日三餐,精打细算,家境虽不富裕,但一年四季吃穿不愁。老两口不但勤劳节俭,还心地善良,碰上谁家揭不开锅,常常拿些米粮接济人家,度过难关。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他们的儿子已经十七八了。虽说大小伙子长的五大三粗,身强力壮,可是跟他爹娘不一样,懒得出奇。这也是从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娇惯坏了。长大了还是胡吃闷睡,游游逛逛,什么活也不干。 一天,老汉摸摸花白胡子,感到自己老了,对儿子说:“爹娘只能养你小,不能养你老。要吃饭,得流汗。你往后学学种庄稼过日子吧。”儿子哼哼两声,这耳朵进,那耳朵出,照旧溜溜达达,胡吃闷睡。 不久,老两口给儿子娶了媳妇。原想儿子成了家,小两口该合计怎么干活过日子了。哪知这个媳妇跟儿子一样,也是好吃懒做,横草不拿,日头不落睡,日出三竿起,不动针线,不进灶房,倒了油瓶也不扶。 一天,老汉梳着满头白发,自知土已埋到了脖子,就把满心的话说给媳妇:“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要想日子过得好,勤俭是个宝。”儿媳妇把这话当成耳边风,一句也不往心里放。 过了几年,老俩两口身患重病,卧床不起,把小两口叫到床前,嘱咐再三:“要想日子过的富,鸡叫三遍离床铺。男当勤耕作,女应多织布...”话没说完,老两口一起去世了。 小两口托乡亲埋葬了两位老人,看看囤里粮缸米、柜里棉花箱里衣。男人说:“有吃有喝不用愁,何必下地晒日头。”女人说:“夏有单衣冬有棉,何必纺织到日偏。”小两口一唱一和,早把两位老人的遗嘱忘到脑后了。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几亩田地成了荒草园。家里柴米油盐、衣被鞋袜,一天少似一天。小两口还不着急。只要有口吃的,就懒的动手。又是花开花落,秋去冬来。地里颗粒无 收,家里吃穿已尽。小两口断顿了,邻居们看在去世的老人面上,东家给块馍,西家端碗汤。小两口还在想:“讨饭也能度时光。” 进了腊月,天越来越冷。到了初八这天,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死‘叫花’。”小两口屋里没火,身上衣单,肚里没食,蜷缩在凉炕席上“筛糠”。可四只眼睛还满屋搜寻着。突然发现炕缝里有几粒米豆子,就用手一粒粒扣出来;又发现地缝里还有米粒,也都挖出来。这可是救命稻草啊,他俩东捡西凑的弄了一把,放进锅里。把炕上的铺草塞进灶膛,就这样熬了一锅杂七烩八的粥。有小米、玉米、黄豆、小豆、高粱、干菜叶...凡能充饥的都放了进去。煮熟后一人一碗,悲悲切切地吃起来了。这时两人想起二位老人的教诲,后悔没有早听进去,此时已经晚了。 正在小两口悲切之时,一阵大风刮来,由于这房子年久失修,早已破烂不堪,被风一吹,“呼啦”一声,房倒屋塌,小两口被压在底下。等邻居赶来挖出来时,都已经死了,身边还放着半碗杂豆粥。从此以后,乡亲们每到腊月初八这天,家家熬一锅杂米粥让孩子们吃,并给孩子讲这杂米粥的故事,来教育他们。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远;父传子,子传孙,代代相传。一直传到现代。形成了腊月初八吃“杂米粥”的习俗。因这粥是腊月初八吃,所以就叫“腊八粥”。    腊八粥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宝五味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 古时每逢农历十二月初八,中国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有的地方是“腊八饭”)的风俗。在河南,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 《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开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腊八粥和腊八饭一样,是古代蜡祭的遗存。 《祀记·郊特牲》说蜡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腊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块,和米共煮一锅,是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 青海人的腊八 在北方,腊八节是一个重要的时节,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庆祝方式,青海人腊八就吃麦仁饭。   1、吃麦仁饭 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麦仁饭异香扑鼻,十分可口。    2、西宁在腊八节这天,还有一个重要的仪式——树“腊八冰”。 在青海,腊八节时有献冰、吃冰的习俗。 腊月初八,正当三九,天寒地冻,河床坚冰如铁,天亮前人们便到河床取来如白玉水晶似的冰块,供献在粪堆、地头、庭院中心、槽头棚圈中、果树枝杈上,以示来年雨水充足,风调雨顺。 青海谚语云:来年测丰收,先看腊八冰。男女老少不怕牙冷舌冻,如吃冰糖一样,“嘎巴嘎巴”嚼食几块冰下肚,寓意消病除灾。 过了腊八就是年,一年一岁一团圆。 收拾心情,准备过年吧! (来源:人民日报、西宁旅游) 我快和我的手机融为一体了… 【实用】食物分寒热,根据体质吃最养生!三句话就能分辨食物寒热,一看就懂! 别拿养病当养生!毁掉你健康的,正是这些“好习惯”,第一个你就常做! “西宁党建”邀请您共同关注 投稿邮箱: 3052942664@qq.com Author requires users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before leaving a comment Write a comment Write a comment Loading Most upvoted comments above Learn about writing a valuable comment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