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付费购买”人脸搜索、比对追踪!谁在卖你的脸?

四川学联 2023-07-30


刷脸支付、刷脸打卡、刷脸门禁……如今人脸识别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很多人几乎每天都会刷脸,然而大家想不到,可能会有人在背后“偷刷”你的脸。


10月15日,安徽合肥警方公布一起非法利用AI人工智能技术,伪造他人人脸动态视频,为黑灰产业链提供注册的虚拟手机卡等技术支撑的案件。



此前,合肥市公安局网安支队在网上巡查时发现了一则可疑的互联网广告,广告发布者声称自己可以通过模拟人脸识别技术,帮“客户”通过虚拟运营商办理手机卡。除此之外,对方还大量有偿收购身份证、人脸等个人信息。通过侦查网警发现,广告发布者马某有重大嫌疑。


顺着马某,警方经过长时间的侦查确认,发现在马某背后还隐藏着一个专门帮助他人违规办理手机卡的犯罪团伙。近日,合肥警方在合肥、青岛同时展开抓捕行动,成功将8名嫌疑人一网打尽,现场缴获用于作案的10台电脑和26部手机。
当警方到达犯罪窝点时,几名工作人员正在操作着电脑上的软件,利用AI人工智能技术将一张张照片制作成人脸动态视频。



在嫌疑人制作的视频中,人物是可以依照输入的指令做出眨眼、张嘴、皱眉等多种精细动作,模仿人物表情变化。同时为了实现以假乱真,人物的刘海还能不时随风飘动来模拟拍摄时的轻微晃动,有的视频背景也是可以动的,画面效果非常逼真。


经过演示,将一张静态的自拍照输入软件后,嫌疑人只需要数十秒,就能够将照片变为相应的动态视频,“可以念数字,而且能做到实时的。”民警表示,看起来难以置信的事情通过软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完成。


马某交代说,由于制作简单,这样的一个视频价格通常也就在2元至10元,不过“客户”往往是成百上千的购买,因此,团伙牟利巨大。


记者发现,如今类似提供人脸搜索、比对、追踪匹配的平台商不少,有需求者可按次、按量等付费使用。专家认为,平台服务商应严把数据的合法正当底线和使用边界。


“主意”不少,服务多样


“支持百万级人脸库管理”“毫秒级识别响应”“准确度高达99.8%”……这是提供人脸搜索和识别类平台服务商宣称的效果。在多家互联网平台,提供的涉人脸识别类服务五花八门。从包含多个面部要素的人脸属性检测,到人脸查找、人脸比对,乃至人脸“追踪”等均有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有所差别。


平台商提供的涉人脸类服务


以人脸检测为例,用户上传图片后,可以通过平台系统检测该图中的人脸,进而获得眼、口、鼻等数十个上百个面部关键点的定位,以及分析图中人物的性别、年龄、情绪等属性。人脸搜索(查找)功能,则通常是通过上传的图片,在数据库的诸多图片中,找出最相似的一张或多张人脸。而人脸比对服务,主要是系统提取人脸特征后,比对两张图片中人脸的相似度,判断是否为同一个人等等。


付费购买,几元钱起


记者调查发现,人脸搜索功能不仅能够实现某个人的搜索,还可以同时搜索多人。例如,要搜索某个人的脸,则主要是“1:N”的方式实现——将一张人脸图片在平台库中进行搜索,返回找出最相似的一张或多张人脸及对应的相似度。


某产品平台神通广大的人脸搜索等服务


而如果一张图片中存在多人,则采用“M:N”的形式。即使图片中有M张人脸,也能支持一次性在人脸库中搜索全部人脸,并返回每个人脸对应的用户和相似度。此外,不少平台商还宣称,可以在给定一张图片后,与人脸库中的多张照片进行对比。


至于价格,平台商往往给出多个付费购买套餐。既有按查询的量收费的形式,也有按次数收费,此外还有包时计费的形式。某知名平台针对新用户给出的价格更低——“新用户特惠,10万次资源包仅需9.9元。”


提防泄露和侵权


网络安全研究专家、北京汉华飞天信安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彭根认为,人脸搜索和匹配类服务的技术是成熟的,但平台服务商不能“任性”。一方面,要确保自身数据库的人脸等数据来源是正当、合法的;另一方面,也应有相关安全技术保障。比如,识别出人脸具体来源和分类、及时消除、过滤相关数据以及防止数据泄露、被攻击。


“私自利用他人照片进行比对、搜索等服务,具体要结合意图和后果来看。”京衡律师上海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余超认为,如果通过比对、搜索等,暴露了个人工作生活轨迹或其他隐私,则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而如果是分析比对后捏造不实信息,则涉嫌诽谤或侵犯他人名誉。



来源 微信公众号江西共青团(ID:gqtjxsw),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燕薛羽

编委 吴林夕

主编 王宏炎  王紫薇  瞿 冰

责编 李 祺  代宇纯

审核 李路桥


四川省学生联合会新媒体中心

出 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