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网红博主穿便服“打卡”切尔诺贝利?网友吵翻......

四川学联 2023-07-30

近日,某博主在社交平台分享的一组切尔诺贝利“打卡”照,引发关注。


该博主称其来到“世界上最危险的旅行地之一”,“徒步三天两夜,穿越普里皮亚季小镇”期间“盖格探测仪的警报声此起彼伏,几处辐射量高达30+μSv(微希沃特)”。



照片中,该博主穿着便服在几处废弃建筑物前留影,包括著名的核“石棺”。



对此,有网友质疑博主不穿防护服的行为,并认为其可能造成误解、吸引更多人无防护前往;



也有人称,博主拍摄的照片增加了网友对切尔诺贝利的了解。



该博主则回复称,大部分时间自己穿着防护服,会找辐射量数值低的地方穿便服拍照。进去之前,也协议告知如何穿衣,需要带什么。


昔日核禁区成“官宣”景点


1986年4月26日,位于乌克兰北部、距基辅140公里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世界上最严重的核事故,是首例被国际核事件分级表评为第七级事件的特大事故。


普里皮亚季城因此被废弃。发生爆炸的电站第4号机组完全被毁,后被水泥封死,称为“石棺”。


爆炸发生后,当时的苏联政府以4号反应堆为中心,将30公里半径内多数区域划为禁区,撤走居民,用铁丝网围了起来。


但从2011年起,根据乌克兰政府的决定,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地区对普通游客开放。



据《中国青年报》2019年报道,乌克兰当地旅行社推出了切尔诺贝利一日游或两日游套餐,只有成年人可以报名参团。游客需要签署一份声明,承诺会身着长衣长裤,不触碰隔离区里的任何物品,皮肤不与地面、草木、建筑有任何接触。


有些游客会花上10美元,买一个计数器,随时测试辐射值。越接近隔离区的核心,计数器的数值越大。个别地点,数值会激增到几百微希沃特/小时。


游客回忆,在巨大的“石棺”面前,他们中的每一位都会被向导反复提醒,再往里靠近,辐射将增强。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介绍称,少量的辐射照射不会危及人类的健康,过量的放射性射线照射对人体会产生伤害,使人致病、致死。



在灾难地“凹造型”引争议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切尔诺贝利已成为“黑暗旅游”现象(不少人热衷于访问与死亡和痛苦有关的地点,比如纳粹集中营或者9·11事件纪念馆)之一。


除了游客的自身安全问题,“黑暗旅游”从最初就充满矛盾,这种参观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在这些地方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答案从不明朗。


在《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报道中,曾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据英国《卫报》报道,切尔诺贝利成为热门景点,令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一些当地人深感痛心,其中很多人是昔日悲剧的幸存者。事故已过去30多年,他们伤痛依旧。


美国责任旅行研究中心的负责人吕贝卡·斯图尔特表示,“访问与死亡等悲剧有关的地方之前,重要的是扪心自问,你的意图是什么”“你想去那里加深理解并表达敬意,还是打算看热闹、拍照片?”


21岁的英国大学生亚历克斯·戴维森去了趟切尔诺贝利。她表示,“自拍要找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在明知有人遇害或受到严重影响的地方自拍,会让别人悲伤。”


此外,有专家建议人们在进行“黑暗旅游”前做足功课,“深入了解当地历史、当地人,了解那里发生过的悲剧故事”。也有人认为不必大费周章,只要做好心理准备,并表现出适当的尊重就可以了。


学联菌有话说
不管是出于“想红”,还是出于所谓“艺术”追求,这样的“打卡”都是对自己和他人生命安全极不负责的行为,若引起粉丝的不理智跟风,则后果不堪设想。


来源 江西共青团(ID:gqtjxsw)综合整理自观察者网、中国青年报客户端、网友评论等,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 邓远航  

编委 米 亚

主编 王宏炎  王紫薇  瞿 冰

责编 李 祺  代宇纯

审核 李路桥


四川省学生联合会新媒体中心出 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