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什么话不能对抑郁症患者说,是这样吗?

社工学生小卡 2020-08-25


今天我写这个文章,或许有朋友会反对。

实际上我的目的也是为了引起讨论。

在打架之前,务必看完全文。

 

这个文章,想写给“不开心”的朋友。

 

知乎上有个问题,有什么话不能对抑郁症患者说?

我把答案浏览了一遍,在某些答案下默默点了赞。

 

说得都很好。

 

这不是我第一次看到类似的问题。很久以前就有人整理出了各种各样版本的“不能说”与“可以说”。在微博上也经常可以看到有人转发着这样的文章,并且附上“对啊,他们多么愚蠢,根本不理解我”这样的话。

 

或许是因为这样的东西看多了,我开始觉得不对劲。结论如下:

 

1、这样的经验共识在知识化以后可能反而会让抑郁者和ta的支持系统越来越远

2、不因为受助群体本身的弱势地位就对其一切发声都奉为圭臬,就事论事不要偷懒

3、这样的倡导当然要做,但是在具体操作上需要谨慎,面对家人和面对普通人的倡导是不同的

4、如果没有真诚、坦诚,说话技巧也只能是说话技巧,未必能打开心门

 

 

处于痛苦状态,在巨大空洞里面,面对强烈绝望,可能小心翼翼对亲朋好友吐露自己的抑郁,而他们嗤之以鼻,非常让人难以接受。明明是最亲近的人却轻而易举地说出“你怎么这么幼稚”这样的话。如果对方表达了自杀的想法或者处于强烈的情绪里面,ta可能对话语十分敏感,所以这个时候的确不适合说无用的劝告之语,除非你很会这一套。在那个时候,沉默,或者抛开自己成见的倾听,十分重要。无可否认。

 

但是,不可能所有情况下所有人都清楚了解对方处境。

对话这种东西,是发生在此时此刻的。

特别是在网络聊天时,完全不知道对方是什么一个状况。

 



情况1: ta发一句心情不好,你不以为然,说,别矫情了可不是都一样吗,ta一转身把你拉黑了,或者ta一转身跳楼了。这种情况不是没有发生过。

 

如果你有一个抑郁的朋友,那么ta和你说话时可能的确需要多留个心眼。

如果你自己抑郁,那么也许需要把需求表达清楚。我是在插科打诨,还是在求助?


 

情况2:你在网络上一边转发不应该对抑郁症患者说的话,一边在控诉父母如何完全踩到了这些雷点。但是有没有可能,父母此刻正在网上搜索着抑郁症,正在和认识的医生朋友打听这种情况,正在无所适从,焦头烂额?听你说话的父母可能是小学文化水平,可能和你分隔很久了,是的,他们无法理解你说的话。

 

当然对于和父母真诚沟通无果的朋友来说,这种情况的确非常无奈。

但是会不会,也有人,是宠坏了的孩子?我瞎说的。  

 






情况3:心理咨询师倾听你的话,向你表达支持,你十分受用。但是他今天工作强度大很累,满脑子想的都是昨天晚上看的电视剧,此刻他只是无意识的恩恩啊啊。你还会觉得被倾听了吗?

 

你是希望形式上被理解,还是希望更深层次的被帮助?

 

 

 

好了。我随手举了这样三个不负责任还有可能伤害到你们中某些人的例子,只是想说明情况非常复杂。我们无法达成全然的沟通。即便没有抑郁症的人之间也是如此。曾经我和我妈大吵过一顿,因为她经常责备我。吵到什么程度呢,在学校门口哭闹了很久,毫不在意路人眼光。结果我哭完我妈也哭了,她说,你看的书多了,我不懂。现在回想起来也有点不是滋味。后来我们再有什么争执,比如类似考公务员或者结婚这样的事情,我一炸毛她就不说话了,直接闭嘴。基本上也不存在什么我说服她的可能了。因为道理总在我这里。但是我觉得这样没意思。如果读书的结果是这样,书就白读了。拿着一条条标签然后说都怪你的教养方式不好,有用吗?

 

同样地,如果你的亲朋好友的一些话冒犯到了你,是否要考虑一下,这样的冒犯是否足以你从此在内心拉黑他们?有没有冒犯的余地?实际上,也许这样的人可以在某天约你出去玩,而你不能保证出去玩那一天遇到的蓝天白云小花猫不会成为你开心的契机。

 


我们交往的人有限。按照苛刻的标准,可能只有抑郁症病友之间不会互相伤害了。但根据目前病友论坛里面观察到的情况来看,也根本不可能。照伤不误。并非得了抑郁症,就突然同理心+1000了。抑郁症的人照样也会对残疾人说伤人的话,对老年人说伤人的话。谁高谁低?

 

抑郁者本来已经感受到孤单,这样的经验标准化以后可能会成为ta自我认同的一个标签,如果亲友踩到了这些文章里提到的雷,ta反而会觉得和网上的这些人更加紧密起来。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不知道。

 

我怕的是一些东西吓跑了可以提供帮助的人,哪怕帮助很少。

我怕的是这些经验标准化以后反而成为利剑,刺伤双方?

 

将心比心,反过来想。如果抑郁症的你,突然听到你的朋友说了一个让你手足无措的话,比如她早早孕,比如他曾经犯罪过。你是不是也会说出什么伤害ta的话?  

 

在一本自救手册里面我看到,“你的家人或亲朋好友不太可能理解此类跌宕起伏的体验,除非他们自己也患有该病。大多数精神病医生对此并不太感兴趣,他们比较在乎你所具有的症状是否符合诊断标准。此类不同的观点或许是你感到沮丧的一个根源,因为你可能会觉得其他人并不了解你或对你的内心世界不感兴趣。同样,如果你不在意或不关心自己的行为对他人所造成的影响,那么你的家人或你的医生也会感到沮丧。”

 


如果你有两全法,既能够使你感到舒心,又不会让其他人极度轻视你的个人体验对你的意义,那可能是非常合适的解决方案。

 

有时候想想,以后个体化程度越来越深。各种群体都会表达“你不懂我”的诉求的。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当这种说法在小范围里面火热起来时,泼泼冷水罢了。

但是在大范围里面,

柴火还是要添啊。

更何况好多话说出来是真特么的伤人。哼。

广大抑郁症患者正在积极地为国人开展普通心理学课程和展示个案咨询技巧。

说起来也挺让人唏嘘的。



最近太忙了,没有认真写。

抱歉,晚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