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人一故事剧场教学笔记01

ka233 社工学生小卡 2022-07-17

前言:这是我参与的一个应用戏剧赋能社工学生的项目,不算公演,一共只有四天的全天培训,安排得比较紧。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及时写出来。,方便想行动的人们参考。这次教的主要是一人一故事剧场(playback theatre)。



活动流程

今天是第一次见面。

上午是侧重肢体放松的暖身游戏,然后讨论团体共识,接着是理论部分,应用戏剧的概念导入,简单梳理一下脉络。短形式流动塑像(fluid sculpture)的教学。临时得知时长要比计划的延长半小时,加入了短形式一对对(pairs)的学。

下午做了一个无实物表演练习和即兴戏剧游戏。就开始了一对对的强化复习,在这次的教学里面,我在前期做文献回顾后丰富了一对对的表演形式。接着开始转型塑像的教学和练习。最后,针对大家的肢体表达能力,进行了即兴表演和身体雕塑的专项训练。和以前不太一样的是今天第一次训练就鼓励大家都来试一试领航员,把领航员的功课先带起来。这样后面做领航员专题训练的时候要好得多。

项目受众全部是社工学生,全部是女性,除了几个研究生大多为本科二年级的学生,还没有个案和团体的实操经验,这也意味着后面要针对倾听同理等基本的社工技巧做一些专项练习,这也是演好一人一故事的核心技能。

我看到项目的主要负责同学有做活动的评估表。关于以社工赋能为目标的应用戏剧培训如何评估,我觉得其实可以好好聊一聊。但是这个项目我的任务主要在教学,这里先按住不表。


整体感受

因为前一天住处隔音太差,一宿没睡,其实是非常疲惫的。但是作为活动带领者,尤其是这种戏剧活动,没有太多偷懒的机会。有点透支。这是身体上的感受。本月原本还有药玩展览积累的大量事情需要处理,但是觉得能给社工学生做一点事情,还是挺难得的,所以也就放弃了休息。

在教学内容和流程设计上,这一次比去年做日常剧社又更有优化。提前两周在重新阅读文献和重新备课。时间卡点,大家的接受程度,现场互动,都还是不错的。这一次一开始制定团体共识时,我提出了一个我的期待,就是希望她们后面能积极组织和参与公演,这在以前的培训里面不会特地提。整体大家还处于一个接触新形式的兴奋当中,在讲故事和听故事上才刚刚开始进入一点状态,后面会希望团体建立更多信任,大家多分享一些自己的生命故事。

表演方面,所有会出现的状况都会出现,比如忘记一些基本要求,比如放不开,这些通过练习都能够克服。但这些不是问题。实际上给我更多的还是惊喜,大家会开始有一些自发的动力,不管在参与的主动性上,还是在对伙伴的回应上都是一个非常积极的状态。表演时在我还没有给到更多技巧的时候大家已经能够自己发挥想象力,比如演一些物体,彼此借用身体进行互动,很棒。同时她们也会结合社会工作对所学有一些思考,比如下面要讨论的群体想象。


对特定群体的想象

雕塑训练的时候我让大家雕塑出老人群体的样貌,不出意料地,大家开始佝偻背,开始演比较病弱和能力退化的老人样子。于是我决定加个题目,让她们演”干部疗养院“的老人,大家一下子精神了起来,看报的看报,锻炼的锻炼。这很有意思,大家对老人群体的潜在认知就这样通过表演呈现了,我把这个观察告诉大家,请大家回去再思考思考,学生们也表示有察觉。

并不都是我出题目,更多的时候是让她们彼此出题目。一组同学让另外一组演”精神病人“。我有点担心,因为很容易演得太刻板。而且通常这种表演里面也会暗含较多的偏见。这个题目一出,立刻就有学生嘀咕“精神病人要怎么演才能看得出来呢。” 时代在变化,精神卫生概念普及以后,精神病这个词的视觉想象也在变。对于有的人来说可能先想到失控的形象,对于有的人来说可能想到的就是身边很寻常的抑郁了的同学。实际演的时候会有同学演相对来说看起来更”傻“的,也有同学演比较沉默的,还是有一个多面向的呈现,比我想象的要好一些。接着我让大家演一下"精神病院"这个空间场景。很高兴的看到了更丰富的表达,比如有人就会去演维持秩序的医护人员。演这个是比较欢脱的,我不会去苛责这种欢脱,在当下的培训场景里也没有必要即刻纠偏,但这里需要记下,后面可以单独就精神健康主题的表演做一个更集中的阐释,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去年的剧社里面大家也是演到边缘群体就会比较兴奋。这里一方面当然有对特定群体窄化的想象,但乐观一点来说,我倒是觉得可以把“演”当成很好的起点,后面慢慢给东西。当然不能仅限于演,演只是走近和认识的第一步。

感谢上师大老师同学们的积极支持,明天继续!


E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