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性侵|为什么会是我?

小卡 社工学生小卡 2021-05-02


在豆瓣和亚马逊上面搜“性侵”,能够找到的书籍很少。龙迪的那本博士论文是写得不错,但如果让我写书评,更多的会从研究方法上来评述。

或许论文这种写作方式本身就限制了表达。

关于性侵这样特殊的话题,我总觉得自传类的文字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量。

 

《为什么会是我》就是这样自传性质的一本书。

作者小林美佳在24岁时遭遇两个陌生男人的强暴。

这本书赤裸展现了她在此事之后的人生轨迹。

 

我是被书的名字吸引的。

为什么会是我。

为什么会是我?

这句话对于一个社工的学生并不陌生,太多陷入困境的人会提到这句话。

这是最无解的一个问题,我把这种问题当做是“天问”。

 

书有日版和台版,除非从网上买,不然能看到的机会不多。

我把本书中最让我有感触的几点做一个呈现,让没有读此书的朋友也可以有个印象。

前面几点带了很多情感,想看干货的,直接跳到最后社工启示录即可。

 

 

大爆炸:宇宙向哪里膨胀  

 

根据大爆炸理论,时间本身存在于大爆炸的那一瞬间,此前不存在时间的概念。

众多意义在那时候消解,众多意义在那时候诞生。

 

此后,一个人走路会怕,和男人有亲密接触会呕吐,独处时无法停止哭泣……

只是发了一会儿愣就过去了几个小时。和家人朋友的互动不再是从前的感觉。

 

事件发生时候感受到的东西尘封在身体里,死命压抑。余烬漂浮。

事情发生之后带来的变化却搅乱了生活,无法控制。微波辐射。

 

“那天晚上,我的人生整个改变了,宛如一支失控的箭,朝着一个不知名的方向飞去。”


宇宙往哪里膨胀,宇宙只要膨胀到它自己里面就可以了。

 

独角戏:日常如何日常

 

一个朋友曾对我说,有的东西可以在风口浪尖屹立不倒,却在平淡的流年里轰然倒塌。

对于性侵的受害者来说,熬过性侵发生的那段日子,只不过是生存游戏的第一关罢了。接下来的每一天,都可能是hard模式。

 

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美佳用自己的生活轨迹给我们展现了她的日常。

这样的日常里面,哭虽多,笑也不少。豺狼虎豹多,花花草草也不少。

 

大量的内心独白,和众多的互动场景,丰富了关于日常的描述。

公司里和同事的对话,

枕头边和母亲的聊天,

信件里和学者的交谈,

网络上对网友的回复……

各种各样的日常生活场景,使得一切变得都生动起来。

对话重现场景,独白则展现社交舞台背后的心迹。

 

有点像什么呢?

有点像美佳一边看着自己主演的戏,

一边在旁边同步解说。

还有点像,一束灯光打在美佳的头上,

台下都是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人,

她对着他们,娓娓道来。

 

 

走马灯:n+1个过客

 

本来,我想写n+1种支持,后来想想,改成了过客。

报案、咨询、发帖、换工作……

警察、医生、男友、父母、兄弟、朋友、丈夫、咨询师、学者、网友……

 

在警察手册上贴了出演刑警的演员照片,哄美佳开心的警察;

随叫随到,任由美佳吵闹,疲惫不堪的男友;

觉得女儿丢脸,恶语相向的父母;

能够认真倾听并且点出问题的咨询师;

自以为是,只顾着炫耀知识的心理培训师……

 

可以给予支持的,反而中伤得更厉害。比如父母。

应该给予支持的,反而冷漠客套。比如互助组织。

 

可能受到其他自传书籍的影响,我总想着,这些人中的某一个,会不会是美佳的“贵人”,带着她走出泥沼。但是直到看完,我也没有发现这样的人。不管是一直陪伴身边的人,还是中途就被吓跑的人,没有一个人能够扮演拯救者的角色。

 

但是这不打紧。

尽管找不到宝石,

光线合适,角度巧妙的时候,

手上的玻璃、塑料也能发出夺目的光彩。

 

 

 

两条路:提笔或从戎   

 

在美佳遇到的各种人当中,我尤其想提一个人。

小凉。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遭遇同样事情,

从来不在留言板上写自己多么无助,

总是给出建设性建议的,

最终加入司法程序的,

遇害者。

 

对于美佳来说,根本都不想再看到加害者的脸,

对于小凉,则需要作为证人看到不肯认罪的犯人,并接受对方律师过分的询问。

美佳常常陷入情绪的牢笼,并且非常依赖身边的人。

小凉则在事情发生后就四处奔走,把情绪束之高阁。

 

用时间来养伤,还是带伤上战场。

哪一种比较辛苦呢?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美佳最后也走上了战场,

否则,怎么会有这本书的诞生?

 

纪录片《猎场》,

两个大学生为全美高校的性侵受害者维权;



台湾电影《寒蝉》,

女孩在老师和律师的帮助下选择起诉加害者;



韩国电影《熔炉》,

教师和人权运动者力图揭开真相;



美国电影《北方风云》,

女矿工发起集体诉讼。


 

发声也好,沉默也好。

写书也好,上诉也好。

我不认为不同的道路有高下之分。

外人无权评判。

 

只是对于行动者,我始终是佩服的。

 

 

受害者的嘴脸:自觉与自省

 

“不要老是摆出一副受害者的嘴脸!”

一个高中生在地铁上所说的话被美佳听到了,尽管不知道前后文,却也让美佳的心里一惊。

“搞不好我也有这样的嘴脸也说不定。”

 

这本书之所以让我喜欢,在于其真诚和坦然。

写痛苦,却不过度渲染。尽管我认为这本书里描述的痛苦不及真实生活的百分之一。

 

写自己,并不只为自己说话。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美佳无时不刻的反身自省。

 

能够做到描述就已经很好了。

但这本书里还有许许多多自我审视和激烈的思考。

 

许许多多的作品都只是试图呈现,“你们根本就不懂我”,这样的心情。

这部作品却在表达,受害者的心情固然重要,但周遭的人也因为此事面对着不同的痛苦。只要能够达到某种程度的和解也非常伟大。

 

这话可是从受害者嘴里说出来的。

 

对于那些造成二次伤害的人,也能够坦然。

对于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当做一个事实去面对。

尽管是旧事重提,却有崭新的发现。

 

不仅如此,美佳还说:

“就算摆出受害者的嘴脸也没有关系,像我和小凉这样可以客观审视摆出被害者嘴脸的自己的那一天,迟早会到来的。”

 

我想美佳已经做到了她自己所期待的那样,“自然而然地在传达一些东西”。

 

 



社工启示录

(比较乱,不一定对,只提供一个思考的角度)


1、所有的帮助需要从受害者(以下称TA)本人的角度去考虑

2、帮助受害者和惩罚加害者同样重要

3、性侵对生活带来的影响是持续发酵的,不要轻轻松松觉得事情已经过去了,始终需要和TA保持沟通

4、在倾听时不要炫技,不要喧宾夺主,真诚是第一原则

5、一般来说,把这样的事情说出来,并不容易。对于生活中的重要他者,或者是自己想进一步加强关系的人,TA会更想说出这件事。因为这是TA的一部分。

6、一定要给TA面对自己的时间

7、内疚感、耻辱感、羞愧感、罪恶感可能是TA心中比较强烈的感觉

 

 

8、社会资源的链接并没有打通,理想状况,TA 在报案或就医的时候,警察和医生就可以提供互助中心或者辅导机构的联系方式

9、助人者可以做的是打辅助,帮助TA链接资源。如果TA要去起诉,要去发声,那么法律上的事情、媒体上的事情社工是不是可以提供渠道?社工扮演的是陪跑的角色

 

10、尽可能收集相关的信息(下到网络论坛,上到学术研究)

11、通常,互助组织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到TA

 

 

12、对于受害者本人来说,有一点,周围的人可能并没有那么冷漠,可能比法律或者制度更设身处地为你照想。或许可以试着相信,依赖一次也说不定。可以去试着和身边人谈一谈,无论得到什么回答,演变成什么样的结果,都不要太紧张。




最后,我说三个关于书本身的细节。

其一,书的封面上,有一段字是浅浅浮雕设计的,光下才能看到;



其二,书的序言,除了作者自序,还有台湾做这方面实务的一线工作者写的序;


其三,书的封底处,是一个帮助受性儿童基金会的募款宣传。



想做事情的话,总能做起来。

 

以上。

 

  

 

 

参考:

,知乎,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445840

小林美佳,《为什么会是我》


备注:

《寒蝉》,又名《寒蝉效应》,《不能说的夏天》

《北国风云》,又名《决不让步》,《北国性骚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