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这所高校能入选“三全育人”典型学校?

融媒体中心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2023-02-27



近日,浙江省教育厅公布《省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部分项目认定名单,杭职院成功入选省职业教育“三全育人”典型学校。下面让小编带您看看入选的理由吧!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德技并修”,始终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摆在首位,系统构建“党建引领、思政筑基、实践贯通、文化浸润、队伍护航、研究支撑”“六位一体”的“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和推进机制,打造工匠摇篮,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工匠人才,为全国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贡献了极具辨识度的“杭职方案”。


一、党建引领,唱响主旋律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并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全校协同配合”的大党建工作格局。出台《推进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全面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等 21 项文件,通过实施党建“铸魂工程、领航工程、固本工程、头雁工程”等四大工程,将党的领导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充分融入学校各项重大工作之中。通过创新党建“四大融合”,不断深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育人机制创新改革,持续强化党建与思政工作同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工作的同向发力,将党建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将党建活力转化为育人动力,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明显提升。学校入选全国高职院校学生发展指数百强院校,近三年,获评全国样板支部 1 个,全省标杆院系 2个,学生获全国技能大赛奖项 25 项,1 人荣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1 人跻身“第 46 届世界技能大赛”十进五种子选手。


二、思政筑基,抢占主阵地
推动思政理论课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全新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教学改革创新为重点,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抓手,发挥思政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坚持将思政课的学习过程体验化、教学手段信息化、考核评价多元化,将传统文化学习、红色文化传承、工匠精神弘扬、先进文化体验融入课堂教学,让思政理论课活起来、实起来、强起来。纵深推进课程思政,将思政元素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教学过程、课程教学设计和课程教学评价,精准把握了专业群课程思政“八步”机理,创新实施了专业群课程思政的“四析”方法和“三点”路径,形成了系统优化、校本特色鲜明的专业群课程思政方法体系,开发了“一册两本三要素”的专业群课程思政内容体系,形成了“一体两翼、六统引领”组织保障体系,推动了专业群课程思政主体“全员化”,载体“全课程化”,实施“全过程化”,实现了课程思政螺旋进阶、循序提升。学校荣获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2 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 13 人,《四融八步﹒四析三点:高职专业群课程思政特色模式创新与实践》获得浙江省高职教育类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三、实践贯通,畅通主动脉
推进“一核四进八类型”实践育人模式改革,发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协同作用。“一核”培元聚神。以学校“融”文化理念为核心,以“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德技并修”为原则,构筑工匠人才培养新生态。“四进”提质聚力。一进教材,结合专业特色,开发基于实践育人的活页、工作手册、新形态教材,先后获得国家规划教材4本。二进课堂,通过优化“三大载体”,推出职业素养进专业课堂系列“方法指南”,发挥课堂教学的引领示范作用。三进基地,建设浙乡非遗馆、友嘉机床博物馆等文化实践场馆8个,共建思政实践教学基地3个,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平台。四进网络,累计建设“传统手工业(非遗)技艺传习传承与创新”等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4个,数字博物馆2个,不断丰富网络育人资源。“八类型”培养聚合。深入推进“融﹒善”工匠成长计划,将育人指向细分为思想成长类、技能竞赛类、技术研发类、创新创业类、文体健康类、公益服务类、劳动实践类、工作履历类等八种通用类型,通过实践学分固化,工作内容细化,评价方式优化,提升实践育人质量。学校获评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中国职业院校智慧校园50强,全国职业院校非遗教育传承示范基地,浙江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践育人试点高校。


四、文化浸润,激活主引擎
从工匠人才培养的需求出发,针对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普遍存在的培养体系不完善、培养路径不通畅、培养方法不健全、培养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在“融惟职道,善举业德”校训精神指引下,大力倡导“学校融入区域、专业融入产业、教师融入学校、学生融入职业”,从理念引领、制度规范、行为塑造、环境熏陶等四个维度将“三大精神”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和“三类素养”(学生素养、职业素养、公民素养)融入了产、学、研、创、用五个环节。通过建设工匠学院、工匠书院、工匠研究院,完善“产教训”融合、“政企社” 协同、“育选用”贯通的工匠型人才培育体系,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全链条、全生命周期服务,全新构筑了“融入区域文化、融合大学文化、融通企业文化”的文化育人体系,打造工匠摇篮、塑造工匠之师、培养工匠人才,实现“建善校、出善师、育善生”目标,学生技能与素养得到双提升,显著增强了毕业生综合竞争力。近三年,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均超 98%,累计孵化大学生创业企业 97 家(杭州市高新技术企业 8 家)。学校工匠人才培养、工匠精神养成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得到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国教育报等媒体报道 200 多篇(次)。学校获评全国高校官方视频号百强,荣获非遗技艺大师展示项目全国一等奖 1 项。

五、队伍护航,锻造主力军
持续深化“人才强校战略”,按照“弘扬师德、分类施策、专兼职教师两手抓”的建设思路,“固本”和“借智”双轮驱动,统筹规划专业教师、思政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建设,既培养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的中青年教师,更注重塑造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大先生。破除“五唯”弊病,建立以贡献、能力与实绩为导向的教师评价标准,完善由年度考核、岗位聘任、职称评聘三种综合评价的教师 5 考核体系和配套制度。重视师资团队建设,给予每个立项团队 10 万 元的首期支持经费,以“教学名师”为核心,打造教学创新团队 15 个;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打造科研创新团队 20 个;以“技能大师”为核心,打造技术技能竞赛指导团队 15 个;以“专家型辅导员”为核心,打造人生导师团队 10 个。近三年,新增正高职称教师 33 人,副高 59 人,博士研究生教师 31 人,新增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2 个,获得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省部级人才项目、荣誉称号 23 人次,学校成功入选入选国家级双师培育基地。


六、研究支撑,打好主动

完善“金字塔式”技术技能创新平台体系,让所有人都有适合自己的研究平台。与行业企业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研发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推进与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开发、科研攻关、项目转化等方面合作,鼓励教师和学生进企业找项目、立课题、做研究。发挥专家智库优势,建设国家级企命运共同体研究院,打造国内具有相当影响力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合作交流中心和决策咨询研究中心。以学校牵头立项的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项目《浙江工匠精神研 究》为抓手,系统开展工匠、工匠精神和工匠文化研究。校内发布党建、思政、三全育人等专项课题,产出一批高质量论文、专著、咨政报告成果。近三年,编写《融以至善》等系列文化读本 12 本,立项纵向科研项目 295 项,其中国家级 2 项、省部级 34 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 2 项。  


END

素材来源:学工部

编审:杨文琦

责编:周梦圆

终审:江   平 | 伏志强


稿

xcb@hzvtc.edu.cn





猜你喜欢

杭职院2022年“十件大事”,来啦!

匠心育人代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三十二)

快收下这份《新冠疫情防疫手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