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来谈谈当代艺术 ▏蔡国强

2016-03-05 铁幕 目刻时光



面对当代中国文化对世界没有多大贡献的尴尬,来自社会、制度的原因似乎常给大家台阶下,文化和教育的弊病也成为好借口……当然,社会、教育问题确实严重影响创造力。可是想想几十年来已经有很多人出国,身在不同社会体制、受西方教育,包括艺术学习,但好像了不起的作品和艺术家还是太少!





当代艺术家蔡国强策划的大型群展《艺术怎么样?来自中国的当代艺术》,将于2016年3月14日至7月16日在卡塔尔多哈约3500平米的阿尔里瓦克(Al Riwaq)展览馆举办。此次展览被列为2016卡中文化年的重要活动之一。


三年来蔡国强带领工作人员整理国内外逾250个中国主题相关展览,着重研究其中30个;关注约200位大陆出生在世中国当代艺术家;与20余位来自世界的文化、艺术、思想界专家学者和策展人展开讨论。


蔡国强旨在打造一个学术性展览,强调 “创造力”这千百年来艺术家孜孜以求、而在今天纷繁艺术展览中鲜被触及的根本议题。在回应国际学术界对中国当代艺术家创造力状态的怀疑的同时,展示中国当代艺术家试图面对或超越中国传统美学和西方艺术史纵横纬度的一系列艺术实践。


目前世界当代艺术界也普遍着迷华丽热词和对艺术家及作品背景的文本分析,缺乏对艺术本身更直接的检视。因此,《艺术怎么样?》的问题,在世界当代艺术的今天也有特别意义。


每位参展艺术家将围绕展览议题,在各自独立空间内展示自己对创造力的求索;作品横跨绘画、雕塑、装置、影像、表演、视频游戏等媒材。策展人亦邀请学者王明贤策划“中国当代艺术大事记”展厅:通过文献、图片、数据,为来自世界的观众提供中国艺术文化历史发展的大背景,展示中国社会制度的主流文化和非官方当代艺术间的并行、对比。


展览之外,蔡国强主编同名书籍并撰文《说说艺术怎么样》,从艺术、艺术家、做作品和展览等层面,直率地畅谈当代艺术家包括他本人面临的挑战。尤其是中国当代艺术家,要成为对艺术史有所贡献的一代人,仍道路漫长。


  说说艺术怎么样  




艺术家其实可以闷着不说,就做让人想不通的东西。但我自己是喜欢说的人。既然艺术上主张跟大众对话,怎么可能不说话。我跟大众说,和艺术界大家说,其实是边说边想,自己找话说,有些并没想通。不少是我平时在工作室说、也跟媒体说的,说别人也是说自己。有些可能是听人说,有些是不太应该说,竟然还写出来。


反正我也不是正经策展人或评论家,更不是领导。艺术家嘛,不太负责任地随便说说又怎么样,说艺术、艺术家,说做作品、说展览。因为展览主题说的是创造力,也比较针对中国,讨论起来未免令人感到过时、说教,也不酷……


…………………………

说艺术 


八五运动时期的艺术家,包括我,还是比较带有理想主义色彩,到今天也还有。多多少少幻想自己的艺术能给中国社会和文化带来开放自由,能在艺术史上有贡献。面对社会问题,总想到或许艺术能改变它。


这跟1990年代有些不一样。当知识分子还在努力从挫折的结果中走出时,艺术家们已经很快出来了。他们普遍放弃理想,但用“卡哇伊”(日语“可爱”)面对民族命运。


卡哇伊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受中国明代年画影响的日本浮世绘,包括春宫画,再到后来的卡哇伊日本动画片,甚至动画风AV片。战争的故事以卡哇伊风格表现,容易创作,也易被接受。


中国当代艺术里也有卡哇伊。“文化大革命”的灾难被涂画成卡哇伊;工农兵被卡哇伊,带着西方时尚的商标……90年代开始,卡哇伊更厉害,中国艺术家不正面挫折,而转为卡哇伊式的调侃。这些也就是所谓的中国政治波普。


∧ 江衡作品《 蝴蝶飘》


中国艺术里的卡哇伊风可谓成功。收藏家喜欢卡哇伊艺术,这样的富贵阶层很多人没有太大的政治斗志和目标,不管哪个制度都是他们的“游戏”平台。作品卖天价,因为卡哇伊好玩,这个时代人们不愿收藏沉重和尖锐,艳俗更适合奢华的家庭。政治波普被容忍,因为毕竟是无关痛痒的小资产阶级东西。中国波普的成功,也是世界普遍欣赏卡哇伊文化的反映。


波普风在苏联也出现过。列宁、斯大林形象都成了卡哇伊,海军战士的泪水闪烁着宝石和鲜花。偶尔听到这样的议论,总是令人难过和讽刺: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没了,西方人对俄罗斯艺术家失去兴趣;艺术家和社会,包括曾关注它的西方人都好像失去坐标。但世界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家还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艺术家,包括艺术家自身也是这样认为,他们在制度下努力或抗争,不同于社会主义文艺的主流。苏联、俄罗斯和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关系千丝万缕;老师被消失了,学生受到世界更多的关注。



∧ Alexander Kosolapov,《列宁和可口可乐》,1987年


当代艺术的先辈们是从前卫运动开始接近社会主义的,不管苏联还是西方,都倾向所谓的左翼。左翼反对艺术为一小部分人的资产阶级服务,相信社会关怀和艺术对民众的启蒙意义。


社会主义要求艺术为政治服务,社会写实主义容易教育万千民众。对抽象性艺术形式的探求成了自我精神主张的自由追求,规避了艺术作为政治工具的责任。中国当代艺术和政治的关系除此以外,同时还面临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当代文化的左右牵引。


∧ 卡济米尔·谢韦里诺维奇·马列维奇(Kazimir Malevich)作品《割草的人》,1930年


其实1990年代开始活跃的艺术家其绘画技巧达到西方人能接受的程度,相当程度上要归功于扎实的社会主义学院写实训练。当然他们的画法并不跟全国美展完全一样,因为接受了西方现代绘画的影响。长年累月,很多艺术家都没明白:绘画不是画事,而是画绘画这事,是通过画事而画绘画这事。这就是为何中国画家总是需要争相模仿怀斯、里希特、弗洛伊德、霍克尼、图伊曼斯——还是人家知道绘画的乐趣和难度在哪。前辈赵无极、关良、林风眠、吴冠中也许为当代艺术家们所忽略,但他们致力于中西合璧,正视绘画这事,毕竟形成风格!今天大多艺术家如果把画的内容拿掉,谁是谁?


中国人经常要么认为自己文化太深广,西方人不懂,要么觉得自己文化太落后,没什么可说,总是没法说清自己的真实。相比之下,日本一直以西方为镜,探求什么是日本和东方,什么可以是世界的,或者让西方接受的——在世界语境里对自己如何清晰阐述。



∧ 纽约日本协会室外《Little Boy》展览看板,2005年


村上隆《小男孩》展览的目标就很清楚,认识到并直接讨论:日本文化艺术里右翼、左翼是什么?可以做的和不好做的是什么?对西方普世价值观的认识和接受,对战争的态度,日本和西方的落差何在?如何评价卡哇伊的意义,西方为何喜欢它,而日本当代艺术界相当一部分人为什么质疑它?卡哇伊是日本艺术的世界性影响,还是满足西方美术界的异国情调、回避了日本文化精神在当代艺术的不作为……以上等等问题。


西方的影响不止在日本,对中国,包括我们的展览,也是一个重要参考。西方现代文化的因素对于中国一直存在,来自西方巨大的文化牵引,不仅体现在艺术上,也在追寻社会制度、民主自由等意识形态的历程里,政治因素确实一直影响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


…………………………

说艺术家 


做艺术家,首先要才能,这是天性,比如本身就多愁善感又善于表达。其次要训练,一个观念艺术家,长年在世界南征北战历练让他能点子层出不穷。问题在于,此时此地,应该做什么?


综合性判断社会、人生和自己艺术的这盘棋今天到哪个位置,也考虑合作者的能力等,再界定这次该做哪样的点子。此外还要有破坏、建设艺术史的激情和意志。展厅不是橱窗,展厅和画面是战场,不是市场,要看得到格斗和伤亡。


最近在米兰、佛罗伦萨看作品,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达芬奇,还有波提切利、格列柯等等,都在“白刃战”。其实他们很天才,什么都能干,建筑、科技……但不敢乱来,因为知道画面是他的主战场。 


很多卓有成就的艺术家,都处在一个时代的转折。明清转折时,八大山人作为明代皇族后裔,面对新时代的抵触和失落,用自己的艺术形式建构他的苦难,而不直接画苦难的内容本身。元末明初的倪瓒,随着命运衰败,精神上愈发自我放逐,在山川自然里逍遥,画中人物是空茫宇宙时空里的小小一点……每当在世界上任何美术馆看到他的画,瞬间感觉归去永恒之乡的心境。


∧ 梅原龙三郎,《紫禁城的黄昏》,1939年


现代一些大艺术家,如齐白石、徐悲鸿,他们都是一代才人,历经沧海桑田、世事巨变,在精神和人类艺术史上本可以有更大成就,但似乎被各种事务和理由套住。齐白石画了大半辈子虾,应付各方索画,以他的精力和才华,可以干更多了不起的事。徐悲鸿画很多肖像,在他的不同人生阶段,面对不同对象都一样使用从法国老师学来的半古典技法。而比他早几十年留法的日本画家,如梅原龙三郎等,已经直面西方印象派和表现主义,实践如何拥有东方式的油画风格。


中国艺术大师“工匠”般炉火纯青地画虾画马时,同时代西方艺术家却忙于掀起一个个艺术史的篇章。如毕加索那样忙着开疆破土:蓝色或玫瑰时期、立体主义或重返古典,自由驰骋在无边无界的艺术国度……有些人肯定可以说很多理由为自己辩解,但毕加索作为一个住在法国不说法语的西班牙人,历经两次世界大战,也很不容易!


近代以来,确实中国曾经被迫于救亡救难。很多国家也有程度不一的类似阶段,救亡救难的艺术和文学被需要用浅显易懂的形式调动民众,比如版画、国画、宣传画等容易制作和看得懂的形式。但这并不排斥个人方法论和创造性的艺术形式。


∧ 阿尔伯特·比尔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作品《印第安战队的出行》


一战后,美国国力膨胀,以现代化城市为中心的文化发展,经济和政治力量影响着全球。美国在寻找非欧洲的艺术,包括来自欧洲的传统性画家和像杜尚这样的实验艺术先锋之外,什么是属于自己的文化。他们用欧洲油画风格画美洲自然和人物,比如哈德逊河画派,就像地理教科书或人类学插图,恢宏呆板。

 

美国艺术家,许多跑去巴黎画景色和人,才有成就,如卡萨特、萨金特。后来霍珀画里大地上孤零零的火车站,灯光下移民和新建街道的空茫……用欧洲手法画出的这片土地大变革的严峻现实,画风透出美国油画的寂寞和尴尬。相比之下,美国旁边的墨西哥,结合南欧艺术的豪迈风格和流行的立体派,融汇印第安文化,产生表现激烈动荡而神秘的美洲土地和社会的大型壁画! 


爱德华·霍珀(Edward Hopper),《铁道边的房子》,1925年


这些例子可以很好地对比正在迅速膨胀的中国时代。新旧交替带来的破坏与建设,国内外关系的风风雨雨和复杂……世界等待看到,因此中国艺术创造了什么?面临这个价值观丧失的混乱世界,需要用形式和方法论说事,而不只是新闻报道式的图像。假如我们的艺术要针对今天说事,却找不到创造性的方法去说它,说再多也会被历史遗忘。

 

中国当代艺术走到今天,向西方学习,最没学到的就是个人主义价值观,更多还是集体意识。而艺术的操作形式,如何实现商业化成功,丰富的多媒介表现形式,都学得很好。

 

有人会说,中国怎么没有个人主义?很多中国人自私、炫富、不顾公共利益,不愿承担太多社会责任。但利己主义的自私跟个人主义是两回事。个人主义是关于个人尊严和权利的主张和被尊重,同时对社会负有责任。中国在这两面都缺乏。

 

中国艺术里缺乏普世的人道主义精神。人道主义是对个人的尊敬,创造个人之间平等对话的平台,寻找最大限度的公平。


∧ 迭戈·里维拉(Diego Rivera)作品《新民主》


在今天,几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群展,雕塑、绘画、行为、装置、影像形式多样,但并不等同于个人主义的多元。对艺术的态度和观念、艺术方法的切入点,以及对所表现的问题,有个人的主张;也许一件作品只是谈自己的性经历,或失恋的痛苦,也能是真正的具个人主义的多元。

 

文艺复兴的个人主义这一课没有补,就难以大胆坚持个人的艺术态度,创造个人的艺术观念和形式。艺术态度,可以是社会关怀,也可以是对艺术史的颠覆或玩笑;宏观的态度,明确的观念;承载态度和观念的形式。好的艺术家,态度、观念、形式三位一体。

 

一个艺术家好不好玩,看有否给自己难题,没难题才是最大问题!没难度的创作是在消耗,可是新的地平线在哪?现有的空间所剩无几,这样苦苦挣扎的乐趣是真实而有力量的。

 

艺术系统很热闹,但艺术家要小心变得像动物园的“宠物”,肥壮但不凶猛,容易被系统“吃掉”。应该像山里的野兽,不那么容易被豢养。这样的状况,不仅中国、世界各地都有,做艺术家似乎太容易。当然在这里主要是针对现有艺术界的一些现象说事,还有很多条件困难的艺术家,甚至在为生存奋斗。


…………………………

 说展览


创造力的危机是从信仰、思想哲学的贫乏开始的,因为这些能带动你的时空格局,更深广的思维和想象,不局限于目之所及的世界。而这样的缺失会影响艺术,甚至整个社会的创造力。


对今天的当代艺术、尤其中国的当代艺术,如果办一个展览的话,提什么问题?人们常埋怨,中国有这么多漂亮模特,但画不出魅力;有这么多好故事,但小说、电影都算一般……艺术家应该关心社会,艺术可以表现社会政治等内容,但艺术最终的问题不在内容,而在如何表现。


确实,中国的当代艺术离开政治,不回答社会问题,会使人怀疑是否有价值?可是现有社会问题会过去,新的社会问题还会来,一个个时代留下的是如何解决艺术问题的答卷。


一个展览更多是策展人的艺术观的呈现。他的观点难免偏颇、不太正确,但提出的问题至少可以给人们一次思考机会。艺术怎么样?艺术家怎么样?艺术家常常嘴上不说,自己心里比策展人还知道。

 

挑选展览艺术家,虽会跟西方艺术比较,也会考虑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但更主要是讨论个人艺术语言的特点和探索精神。有的艺术家虽然确实在意艺术形式,也富有成果,但人们尽是追逐他的政治、社会意义。有的其实画得很有高度,但新闻评论里说的都是他作品的天价记录,很少讨论画得怎么样。


许多艺术家都说忙,画不完的订画。其实可惜,艺术家忙着干活,却忽略了艺术重要的“活”。这次展览就是针对“活”来谈谈,提醒“活”的不易。看起来什么都有,其实很可能一无所有。卖画、赚钱、办展、得奖都可以,重要的是面对“活”怎么样?

 

今天中国的艺术评论和策展往往是同一个人。认真诚实的批评是艰苦的,担当责任和风险,最后可能众叛亲离。国内评论家更多是给予表扬鼓励,不太指出作品问题,或拿艺术史和其他艺术家做严肃的比较。策展成为一个商业机制,一种权力,最后很多评论人索性改做策展人。


中国的艺术家常跟策展人、评论家搅得太紧。艺术家在广阔世界里发展,一些策展人评论家却在原地,对艺术家们的理论研究、对整体中国艺术状态分析的能力跟不上。像世界期待中国经济学家提出对中国经济有说服力的分析一样,对艺术状况的分析也同样期待。对海外中国艺术家的研究,更是远远不够。其实真正的海外艺术家已越来越少,基本都回国了……




………………………… 

多余的几句

 

面对当代中国文化对世界没有多大贡献的尴尬,来自社会、制度的原因似乎常给大家台阶下,文化和教育的弊病也成为好借口……当然,社会、教育问题确实严重影响创造力。可是想想几十年来已经有很多人出国,身在不同社会体制、受西方教育,包括艺术学习,但好像了不起的作品和艺术家还是太少!

 

要有志气,才能奋发图强;还要有才气,能把志气实现;有志又有才应该会事业、生活小康;再需要大气,让视野开阔,格局形成;有了所谓的功成名就还要有正气,返璞归真,不忘初心……好的艺术家似大自然,有自己的春夏秋冬和生、长、收、藏。能吸收艰苦,也能淡定富贵。

 

能保持童真、一直热爱艺术,这是恩赐。做一个创造美的天才,将调皮好玩、幻想好奇融入人类的精神长河,可以带给别人、首先是自己无限的意外惊喜!这样的话听起来既说教又普通乏味,可是艺术家还要什么呢?


文章节选自:理想国imaginist







倘若人生匆匆   不妨放慢脚步

刻录美的时光   世界有我精彩



主编微信:mookme_mo

QQ:3180606279  Q群:20970376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