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灰腹角雉,一只传说中的大野鸡

2017-02-23 大猫 猫盟CFCA

今天的主角:一只不明觉厉的灰腹角雉。


这只灰腹角雉是被忽略了好几次以后才被发现的。因为此前看数据的时候,大家都把它当红腹角雉而忽略了。红腹角雉,大家都知道,没啥稀奇的。


所以当喜欢鸟的鹳总再一次梳理红外相机监测数据并发现这只野鸡和红腹角雉有所不同时,我们的微信群里还是引发了一阵小小的骚动。


“黑头角雉?”

“不,灰腹角雉。”


不过当时即便确认了鸟种,我心里对这只鸟还是没什么特别的感觉——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所有雉类在我个人的物种分类里都统称:野鸡。但查阅资料后,我才发现:乖乖,貌似这只野鸡还挺了不起,至少在中国是这样。


中国的灰腹角雉

在中国,灰腹角雉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角雉,因为它在中国属边缘分布,理论上仅分布在藏南、藏东南、滇西北、滇西的森林里。它的主要分布区在不丹、印度东北部以及缅甸北部,栖息地看上去十分零散。中国过去仅有一次实体记录——上世纪80年代采于云南高黎贡山保护区的一个标本。


2017年1月2日,一条新闻提及,云南高黎贡山保护区再次发现灰腹角雉。


这几乎就是灰腹角雉在中国的所有公开信息了。


另一个相邻的监测点还拍到了两只雌性角雉。

供图:自然影像中国&猫盟CFCA


去年11月,“自然影像中国·美丽生态德宏”摄影年项目组猫盟CFCA团队在位于云南西部边陲的德宏州进行红外相机野外监测作业。于2016年11月19日上午7点44分拍摄到雄性灰腹角雉照片。谢天谢地,这只雄性野鸡慢悠悠地来到红外相机前,并留下了清晰的可供我们识别的照片。此前11月14日,另外一个相邻的监测点还拍到了两只雌性角雉。但雌性灰腹角雉和雌性红腹角雉差异比较小,通过红外照片我们还不能确认。


认识一下这只“不明觉厉”的大野鸡

灰腹角雉(Tragopan blythii),英文名叫做grey-bellied tragopan或者Blyth’s tragopan(这个名字是为了纪念Edward Blyth(1810-1873)——英国动物学家,亚洲孟加拉学会博物馆馆长。

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它是世界上五种角雉中体型最大的一种,雄鸡体长达65-70厘米,体重达到1930克(《Handbook of the Bird of the world》);同时或许也是数量最少的一种。

图片来自网络


灰腹角雉共有两个亚种:T.b.blythii指名亚种,主要分布在从印度东北部到中国西南(滇西北到藏东南)以及缅甸北部;T.b.molesworthi不丹亚种,主要分布在不丹东部。这两个亚种数量都不多,IUCN认为整个灰腹角雉的野外种群数量为2,500-9,999只之间(2013),其濒危等级为易危(VU);在中国,灰腹角雉因其数量稀少而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虽然我们在同样的地点也拍到了红腹角雉,但相比同域分布的红腹角雉,灰腹角雉更适应海拔较高的环境,其主要栖息高度为海拔1800-3300米。


关于灰腹角雉的野外生态史,世人知之甚少,目前看来,它与其他角雉类在很多习性上有共同之处。灰腹角雉喜欢在植被茂盛的山谷地带、山坡上的杜鹃林及灌丛中活动。据记载,它们也会像其他角雉那样偶尔结成小群活动。在野外,灰腹角雉主要以植物的种子、浆果、花蕾等为食,也会吃昆虫等食物。


每年四月到五月中旬,灰腹角雉发情交配,求偶时的雄鸡会像红腹角雉那样跳起求爱的舞蹈。雌性灰腹角雉一次产卵2-5枚,孵化约28天后小角雉出世。虽然从来没有在野外发现过灰腹角雉的窝,但据一些村民说,灰腹角雉不会在地面筑巢,而是在树上、树桩或者灌丛上筑巢。这一点很好理解,在雨林地带,地面的鸟巢很容易会被雨水破坏冲走。


发现之后要做什么?

这次拍到灰腹角雉纯属运气,安装这几台相机的明子在此之前根本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一种鸟。他选点的理由很纯粹,“那里肯定会有猫科和灵猫科动物”。我们也确实拍到了,并因为这些美丽的猫,差点错过灰腹角雉的存在纪录。

装机人:明子,懂猫也懂鸡,但灰腹角雉也是他的盲点。


我们看到在铜壁关保护区利用红外相机拍摄到的大量精彩影像时,不约而同的想法是:中国居然还有这么棒的地方!


优雅的大型猫科动物、夜幕下神秘的灵猫科动物漫步经过我们布设的相机;几十年来传说中的灰腹角雉就那么真实地出现在屏幕上;“天行者”长臂猿、菲氏叶猴的鸣叫声响彻森林,这一切都是仅剩的为数不多的热带森林完整栖息地给予我们的最后珍藏。


近几十年来,从滇西到缅北、印度,灰腹角雉连同几种犀鸟、云豹、老虎、黑熊、马来熊、长臂猿、穿山甲等一系列野生动物均受到了史无前例的栖息地缩减、盗猎等威胁影响,许多动物在我们尚未来得及了解之前就已悄悄消失。


拍到是发现,发现之后,是毋庸置疑的保护。


请关注这只大野鸡,它与你们喜欢的云豹和豹,共享着同一片美好世界。


背景介绍

“自然影响中国·美丽生态德宏”摄影年项目由德宏州委、州政府,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国生态摄影协会、“自然影像中国”团队联合开展。项目为期一年,旨在挖掘和打造德宏生物多样性名片,向世人展示德宏的生态魅力。


新华社新闻链接请点击阅读原文跳转


欢迎扫码赞赏

请打赏猫盟云南小分队:

差点摔下山沟的鹳总和战斗机明子:)


不赞我一下再走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