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双版纳,物种天堂的回归之路有多远?

2017-03-29 大猫 猫盟CFCA


昨天中午,我和巧巧在西双版纳中科院植物园门口不远处吃饭,一个戴着帽子,相貌黑瘦的中年妇女走过来,问要不要打磨好的菩提籽钥匙扣。

 

被兜售的野生动物制品,小方块是大象皮,上面是赤麂角做的钥匙扣。大猫摄


我觉得她这种卖法应该不止是卖卖菩提红豆之类,于是一边还价一边问还有什么。于是她又拿出来一些“好东西”:黄猄(赤麂)角钥匙扣、象皮,并且说:前几天还有几个熊胆,已经卖掉了。我又问还有什么,她说老熊(亚洲黑熊)的东西还有,老挝那边还有虎牙这些,她不敢拿。我问了问价,赤麂的角一个开价160,象皮一小块是300块,并且说都是老挝那边带过来的,这边已经没有了。

 

圈里人都说“版纳早就完了”


这让我想起昨天晚上在版纳植物园附近夜巡时的感受:茂密的热带雨林里,高大的绒毛番龙眼树如同高楼大厦般矗立着,巨大的树冠遮星闭月,树干上长满了一簇簇附生蕨类和兰花;小路边每一片叶子都绿得油润,似乎碰一下就会滴出水来,在北方你很难想象到森林会呈现出如此旺盛的生命力。

 

大树、森林还在,但野生动物不常见了。


然而在这些大树上,我没看到灵猫、没看到鼯鼠、没看到蜂猴。小路上没有粪便、没有足迹,也没有远处豹猫和鼬獾那亮闪闪的眼睛。总之,从观察动物的角度来看,这里一点也不像热带雨林——世界上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环境。这与我在中国一些很棒的森林里的感受大相径庭,即便是在华北的森林里,也不会有如此惨淡的景象。

 

在野生动物保护领域,云南问题很多,而西双版纳似乎是重灾区,常有生态圈的同好对我说:版纳早完了

 

这茂密的雨林,本该是物种的宝库。对野生动物不了解的大众依然认为这里是胜境天堂。


之所以有这个说法,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来版纳的人比较多。西双版纳保护区是国内最早成立的保护区之一,1958年成立,1986年升级为国家级保护区。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于成立早、开放早、拥有中国独一无二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而吸引了大量的科研和旅游资源,社会认知度非常高。换句话说,版纳有啥事儿,外面人都会知道。

 

茶田、橡胶林入侵低地雨林


然而版纳同时也是中国最早开始橡胶种植的地方。上世纪50年代初,拜国际制裁所赐,中国开始自行摸索种植橡胶。气候适宜、交通相对便利的西双版纳就成了第一个试点——甚至早于版纳成立保护区。


橡胶生长需要较高的温度和水分,于是版纳低海拔的雨林就成了橡胶的试验田,大量雨林从那时候起就开始被砍伐。随着中国逐渐成为工业大国,橡胶种植在云南基本成为支柱产业,一度西双版纳州接近一半的财政收入都来自橡胶。代价则是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最好的低地雨林几乎损失殆尽。


天然林只剩下山头的一小片,其余全部换成了茶田。


此后,香蕉、普洱茶也开始逐渐占领高海拔区域,尤其是茶叶。当普洱茶的价格被疯狂炒高,种植量也随之暴增。如今在版纳,保护区之外几乎很难看到大面积的天然林。在过去,州府景洪市几乎被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所包围,而如今从景洪出来沿着随便哪条公路往外开,沿途公路两边看到的都是橡胶林,高处则是茶田。随着栖息地丧失,大量野生动物丢失了栖身之所,种群大幅缩减也在情理之中。

 

严重的盗猎加剧了灭顶之灾


只要保护区还在,栖息地就还能保住一些。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五个子保护区构成,面积达到2400多平方公里。此外还有一些州/县级保护区,都可以成为野生动物的栖身之所。然而这里的野生动物还面临第二个灭顶之灾:盗猎。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1315c6cm1r&width=500&height=375&auto=0
盗猎情况十分严重,红外相机记录下的持枪猎人,三个人三把枪


打猎在云南有着很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这里少数民族众多,其中有很多都以善于打猎而著称;而另一方面,与老挝、缅甸交界使这个地区民情复杂。由于中国在此已无边境争端,边境的经贸文化往来非常频繁,因此边防管理较松。由此带来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枪支泛滥。这些枪支大多是一些自制的土枪,也有高级一些的霰弹枪和军用制式枪支。虽然中国一直实施较为严格的控枪措施,但其实很难制止武器弹药的边境流入,这使得盗猎一直都能以高级的方式存在于中老、中缅边境地带。

 

如果盗猎只是刀耕火种时代那种自给自足或零散的交易方式,那么以雨林的生产力而言,还不会对野生动物造成毁灭性打击。然而现状是野生动物制品贸易的规模惊人,东南亚早已成为全球野生动物盗猎及交易的重灾区,不但如此,该地区还是国际野生动物制品走私的重要渠道节点。

 

新闻图片


中国的穿山甲已经濒临灭绝,而庞大的消费市场也正使得东南亚乃至非洲的穿山甲迅速变少。但穿山甲只是九牛一毛,不知道有多少物种已经被消灭,而我们却可能还没机会认识。我们几乎已经失去了在中国保护野生印支虎的机会;有几种灵猫我们至今都不能确定是否还存在于中国;除去一些明星物种,很多更加普通但意义重大的物种正在令人沮丧地快速消亡,一些过去常见的有蹄类、灵长类动物早已变得稀罕,你能想象一片林子连野猪都没有了吗?

 

据说,版纳植物园建园时,工作人员常能听到长臂猿鸣叫;今天,我们在植物园里走一晚上甚至连一只鼯鼠都看不到,而整个西双版纳都很难再找到一只野生长臂猿了。

 


但是,版纳真的完了吗?


谢天谢地,2015年当我和鹳总、明子一起来到版纳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先在植物园里夜巡,而是直接去了我们的目的地:勐腊县易武乡。这是猫盟在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支持下开展调查的澜沧江项目项目地。我们的工作目的很简单:给易武保护区(州级)的兽类摸底,尤其是猫科动物。

 

易武保护区是连接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腊和勐仑片区的廊道,同时也是老挝丰沙里到中国的栖息地连接带,这一区域对中老边境野生动物的连续分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鹳总走访当地人,收集动物信息


在此之前我们从来没有在云南进行野外调查的经验,而对西双版纳的向往使得我们对此次调查充满期待。当那些郁郁葱葱的森林出现在眼前时,没有任何先入为主观念的我们不禁为之折服。即便在夜巡中我们只看到了一只果子狸和一只小灵猫,但我们依然觉得这样的森林一定充满奇迹。

 

雨林中的艰难前进


按照惯常的办法,我们先是开车把能跑的地方都跑了个遍,挨村挨户地寻找对山里熟悉的人,了解各种动物的俗名、它们现在还有没有、可能在哪里。版纳保护区科研所的郭所和易武保护区的弟兄陪着我们跑,为我们解决语言问题。

 

然后我们挑选了一些区域,装了最初的8台红外触发相机。

 

几个月后,我们去检查相机的成果。令人沮丧的是,8台相机丢了3台,坏了1台,只有4台收到了相对完整的数据;而另人兴奋的是:就是这四台相机,我们拍到了豺、金猫、小鼷鹿、黑熊等物种。

来喝水的亚洲黑熊

 

依然还能看到豺的种群


红外相机记录到的小鼷鹿


亚洲金猫对猫盟而言是个好兆头,而群的出现说明生态系统尚在,猎物的数量仍相对稳定。小鼷鹿更是确定了一个新的分布区——这种耗子般的小鹿如今在中国实在是太过于稀罕,每个新发现都足以令人欢呼雀跃。赤麂和野猪都不算少,这让我对于拍到其他大型食肉动物充满信心。于是我们补了几台相机,开辟了一个新的监测区域。


第二次数据回收后,大家都欢呼雀跃起来。大灵猫出现了,云豹也出现了。这些消失已久的物种忽然间都回到了我们的视野,野生动物用实际的影像向我们说明:生命顽强、雨林仍然充满奇迹。

大灵猫在西双版纳保护区的首次野外影像记录。


在此之前,西双版纳保护区已有十年未见云豹踪迹。

 

第三次数据,出现了,此时距离我们第一次安装相机已经过去一年半。它出现的地方让我们意识到,这只豹子早就应该被拍到,因为我们最初就在同一个地方装过相机,但被盗了。好在我们及时补了相机,换了根很不起眼的树杈,于是,捕捉到了它的光顾。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13152i3at8&width=500&height=375&auto=0
视频版权方: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西双版纳保护区科研所、猫盟CFCA


这是一只漂亮的雄性印支豹,它那细长的尾巴与华北东北的兄弟明显不同。它在地面上用全球豹家族通用的方式来做标记:后腿蹬踏,形成刨坑,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

 

此时我们已经在此地找到了4种猫科动物和4种灵猫科动物(大灵猫、斑灵狸、果子狸和小灵猫)。除此之外,还有小爪水獭、这同样是消失多年的记录。

 

看镜头的小爪水獭


还会有更多物种出现吗?我相信会。


版纳并非动物的地狱,它只是一个被破坏了的动物天堂。毕竟我们只装了十来台相机,也仅跑了易武保护区很小一部分区域,还没摸清楚这些林子到底是什么情况呢。

 


 动物还在,然后呢?



猫盟现在在做两件事:


一、还原真实的版纳面貌:情况是很糟,但远非不可救药。云豹、豹、金猫的出现给了我们充足的希望——也许还能发现更多珍贵的遗存。

 

二、保护。调查若不结合保护,对我们来说就毫无意义。然而在版纳搞保护太难了,难到我们如同天狗吃月亮,根本不知道从哪里着手。一方面盗猎很难控制,我们的红外相机除了拍到动物外,还拍了不少持枪坏蛋,他们进山的目的很简单:打猎。而更重要的一点则是:东南亚野生动物非法贸易最大的市场仍在中国。

 

ATBC会议上,巧巧分享猫盟在版纳开展的工作。


前两天在ATBC会议(热带生物学与保护协会亚太分会2017年年会【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ssociation for Tropical Biology and Conservation, Asia- Pacific Chapter】)的跨境保护讨论中,有一场中国-老挝分会,讨论如何跨境合作搞保护。遗憾的西双版纳保护区和老挝方面没有到会,参加的基本是一群“皇上不急太监急”的人。但大家的观点比较一致:非法贸易是东南亚野生动物保护的一个毒瘤,这个问题不解决,野生动物保护就都是无用功。


豹、云豹、金猫还在,这里仍有更多的物种,这里仍是一个可被恢复的天堂,它们没有退路,我们也不需要有。


眼下,山水、西双版纳保护区和我们将联合起来,继续推进中老边境雨林生物多样性的调查与保护,这一次,我们要把老挝人也拉进来。一个跨境调查与保护的计划正在逐步成型,万难之中,希望它能生出新的希望。


编辑 | 猫盟陈老湿 巧巧

红外图片及视频版权 |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西双版纳保护区 猫盟CFCA


- to be continued -


欢迎扫码投喂猫盟

西双版纳回归的路有多长,我们就走多远


是的,就是他们和他们的小伙伴

第一次到易武的大猫,比了个很二的手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