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克斯·范梅南的经典之作出版,专家、读者共话“教育的情调”

《教育的情调》是世界著名教育学专家、教育哲学家、教育现象学的重要开创者马克斯·范梅南教授的经典之作,该书英文版于1981年在加拿大出版后便引起了轰动,教育学的人文主义视角由此走近了北美的一线教师。《教育的情调》中文版新书出版之际,教科社举办的新书分享会吸引了大批读者的到来

广大一线教师、教育研究者来到活动现场


许多师范院校的同学们前来参加活动


10月25日,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举办的“关注生活体验,唤醒教育智慧——《教育的情调》新书分享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刘  立

提高学生学术素养,

鼓励广大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党委副书记刘立在致辞中介绍,在教育学部成立十周年之际,在北师大着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和教育学部着力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背景下,本着提高学生学术素养,鼓励广大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目的,教育学部与教育科学出版社合作举办“关注生活体验,唤醒教育智慧——《教育的情调》新书分享会”。教育科学出版社是我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教育学术出版机构,希望双方加强合作,将更多教育精品好书、前沿教育理论传递给同学们,提高专业阅读的品质。

郑豪杰

《教育的情调》启发人们带着敏感、机智和爱走进孩子的世界,也揭示了教育学是一门复杂而细腻的学问。

教育科学出版社总编辑郑豪杰在致辞中说,在教育研究领域,马克斯·范梅南教授是运用现象学理论和方法的先驱,其思想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育科学出版社陆续出版了范梅南教授的《生活体验研究》《儿童的秘密》《教学机智》《实践现象学》等一系列著作,对我国教育现象学研究发挥了有益作用。由马克斯·范梅南教授和李树英教授合著的《教育的情调》,是一部具有独特人文气质的、具有很强的可读性的著作,值得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师和家长认真研读。《教育的情调》启发人们带着敏感、机智和爱走进孩子的世界,也揭示了教育学是一门复杂而细腻的学问,她告诉人们,应当从生活体验出发去把握教育的智慧,对丰富多样的教育情境、意义保持敏锐的触觉。

李树英

这个世界是我们亲身走过的世界,不是我们想的世界。

《教育的情调》作者之一,李树英教授以“重新寻找教育生活的体验:教育的情调与智慧”为主题,向大家介绍了本书的写作背景、教育现象学的人文视角与方法、如何理解教育的情调和意义等内容,并通过对书中案例的分析,为大家进一步解释了教育现象学的内涵。李树英说,教育现象学是教育学中的一个人文科学视角。它关注他人的独特性和生活体验。它是一门探讨教师(成人)如何与学生(孩子)相处的学问。通过对生活体验的研究,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与自我,从而更好地相处。教育现象学的教育视角就是让我们保持一颗好奇心,去探究、去研究(重新寻找 - to “re-search” )我们的生活体验,让我们不断地反思,从而使我们更为敏感、更加智慧得体地行动。


李树英教授的精彩发言赢得了现场读者们的阵阵掌声。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檀传宝教授主持嘉宾对话环节,他和澳门城市大学教务长兼教育学院院长李树英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院长刘慧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三帆中学朝阳学校李建文校长、教育科学出版社学术著作编辑部主任刘明堂副编审等专家,围绕运用教育现象学方法、关注教育生活体验,同与会的教师和学生分享了该书的阅读体会,并回答了现场读者的提问。

檀传宝

阅读《教育的情调》是己亥年(2019年)春节的假期生活中最美好的体验之一。

檀传宝教授说,2004年,当代教育现象学重要代表、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育学教授范梅南应自己之邀来北京师范大学访问并发表演讲。这是范梅南教授对中国的首次访问,也正是这次访问,直接促成或开启了一批中国教育学者对教育现象学的长期关注、集中研究。至今回想起来仍然很骄傲。檀教授说,阅读范梅南、李树英教授合著的这本《教育的情调》,可以说是己亥年(2019年)春节的假期生活中最美好的体验之一,给已作为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孩子们”老师的自己诸多珍贵启发。第一, 教育与教育爱不可有须臾的分离;第二,教育敏感性与教育机智无比重要;第三,好的教育一定离不开教育学反思。希望阅读本书的美好体验能够超越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辐射到更多的人。

刘  慧

《教育的情调》打破了“我为尊”“我为标准”的想当然。

刘慧教授说,“情调”二字很有味道,这就是理解人、理解人的教育的味道所在。我们跟世界的交往具有三种关系:一种是和自己;一种是和人;还有一种是和物。我们最熟悉的是和物的关系,无论是对自然还是人发明的一切,我们都习惯了去单向度地对待——“我说什么就是什么”“我想什么就是什么”,至于对方我们很少去管。但与人的相处不是“我想什么”,而是关心“他人在想什么”,教育学恰恰就是这样。《教育的情调》一书打破了人对物的一种态度,打破了“我为尊”“我为标准”的想当然,让我们找到或接近了去触及孩子真实感受的路径或真实状态。教育之爱不是教师的一厢情愿,而是必须能满足儿童生命成长的需要。教育现象学最大的魅力在于让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对孩子的认识突破了对“物“的视角或立场,回归到“人”。

李建文

《教育的情调》中关于现象描述、案例描述背后的分析,非常有带入感。

李建文校长说,从一线教育工作者的阅读体会来说,《教育的情调》一书中关于现象描述、案例描述背后的分析,让人非常有带入感,很多在教学实践中发生的情况,尤其是那些曾经思考却不得其法的困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在工作中很多老师会问,这种教育机智是怎么来的,是天生禀赋还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其实很难描述清楚,但阅读本书后给了自己很好的启发。拥有教育的机智和敏感性,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先天的素养;另一方面是教师在进入教育现场后,经过反思和不断学习,让自己的外在知识形成一种体知后才可能具备的。

刘明堂

《教育的情调》为教育研究者、教师、父母带来另一个视角。

刘明堂主任说,很多老师对教育现象学可能只有一种模糊的理解,很难将其解释清楚,建议大家通过阅读本书去了解教育现象学。在阅读中,你会被书中的观点所触动,比如书中提到“对孩子教育的过程也是一种自我教育”。书中还强调反思、体验、敏感性、机智等,读后会让人对教育现象学有更直观的体会。从技术的角度去看孩子蕴含着一种危险,而本书为教育研究者、教师、父母带来另一个视角,让我们更加重视每个孩子的独特性。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金美福教授分享了她的阅读体会。


现场读者与嘉宾们积极互动,就各自的思考和疑问与专家们进行了交流。


会上,教育科学出版社向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赠送了《教育的情调》一书,以此表达对广大师范生尤其教育专业学生高品质的专业阅读的支持。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进入“微商城”购买《教育的情调》!


往期文章

新书速递 | 王素 李正福:STEM教育这样做!

新书速递 | 选择适合不同教学场景的“帽子”

新书速递 | “评课”该怎么评?这里大有门道!

新书速递 | 什么是学校生涯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学习和劳动对于学生来说同等重要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本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