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 实习 | 流连纷繁人世间,细品百家烟火味——传媒学子中期实习回顾
我是张清岚,现任浙江电视台钱江频道实习记者、传媒与人文学院记者团团长。在暑假实习的两个月内,我前后参与了杭州失踪女子新闻通气会、杭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杭州长租公寓爆雷等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新闻,参与制作的视频消息共计143条,并在中国蓝新闻客户端、钱江视频微博端发布,累计阅读量3.12亿,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达到1105万次。
1 | 2 |
3 | 4 |
CUT-01
《真诚和主动性是第一要义》
DATE:2020.07.06
重要程度:★★★★★
主题:我的实习启蒙
疫情期间,黄先义老师曾邀请香港大公文汇报的俞昼学姐做过线上讲座,也就是这次讲座,在我心中埋下了一粒种子。讲座中,俞昼学姐提到了一位来自温州的实习生,说他“在来到单位的第二天就带着各式各样的清洗工具,将我们的两个厕所整理地光亮可人。”因此,她对这位实习生的印象很深,觉得他能吃苦,有主动性。
听到这话以后,我很受触动,以至于到钱江频道实习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查看厕所。遗憾的是,由于有专业保洁人员,钱江台的厕所特别干净,所以我每天只能主动请求外出采访的老师们带上我。导师看我这么积极,即使他当天没有外采的任务,也会帮忙联系,让我每天都有机会外出拍摄和采写。
钱江视频
26分钟前
CUT-02
《流量不是新媒体的专利》
DATE:2020.07-至今
重要程度:★★★★
主题:传统媒体也可以非常“不传统”
“新媒体才能赚流量”,“新媒体和互联网产业是如今传媒行业的”等话语一定程度上造成大众对传统媒体的误判,使其抱有“传统媒体等同于报纸和广播”的刻板印象。我也曾是其中一员,直到进入钱江频道实习后,才意识到改革后的传统媒体能做得这么“不传统”,无论在微博、抖音还是B站中,他们都能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不比新媒体差。
上图是我导师制作的热搜,我也有幸参与到了“六旬教授喝完秋天第一杯奶茶进了医院”这条视频的制作,并被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周刊、封面新闻等主流媒体所转发。希望能通过这组图,向大家展现传统媒体在改革中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以一窥全豹。
实习日记
CUT-03
《实践是检验新闻理论的标准》
DATE:2020.07-至今
重要程度:★★★★
主题:勤记笔记、
多练多学
1
选题策划/采访提纲设计
(1)策划每日选题,交由编辑审核。
(2)设置采访提纲,方便第二日出行时对采访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
2
联系/协调等准备工作
(3)联系摄像师傅、出行司机,明确第二天的行程时间、地点,提前做好与采访当事人的联系工作。
第一篇视频文稿(老师版)
3
文稿撰写工作
(4)写稿,做导语、正文、同期声、编后的撰写工作。导语是指主持人口播的内容,作用是吸引观众看下去的兴趣。正文是配音员念的旁白内容,同期声是现场采访的内容,编后是也是写给主持人口播的内容,但跟导语不同的是,它一般是对大家的提醒或者是建议。
4
视频剪辑与包装
(5)剪辑和后期,用索贝系统贴画面、上字幕、做特技。贴画面就是将配音员配音的正文部分用视频画面的形式贴掉,上字幕就是根据同期声的内容打出字幕并用索贝系统按回车键敲入其中,做特技就是将“红圈圈”、“横线”、“打马赛克”等技能运用到视频新闻中。
某个晚上剪完片子后发现已经没有人了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从小就萦绕耳畔的话,的确是实实在在的“大道理”。刚学习视频脚本撰写时,免不了反复修改和“退回编辑”。同时,老师教授的内容比较多,如不多花时间巩固,短期内难以跟上频道的节奏。所以我尽可能地记录老师讲的每句话,并进行思考和总结,最终内化。
记笔记很重要,但却不能因此而忽略更重要的实操能力锻炼。当身处某岗位时,如果没有“产出”就等于失去了“原动力”。因此,我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将采访、写作的文字理论知识转化成了熟练运用剪辑工具的编辑实操技术。
如果用三个形容词概括实习生活,那一定是“苦”“累”和“快乐”。苦在每天的“起早贪黑”,累在每天的“写稿量大,剪片量大”,但快乐的是,每天都很充实,每天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
在两个月的实习过程中,我摈弃了许多“不成熟”的语言表达习惯,学会用最朴素、最通俗、最好理解的文字诠释新闻内容,回到了“自然和本真”的原始状态。就像现在,我也只是站在倾诉者的角度,阐述实习生活,分享实习经验,并希望大家都多多少少能够有点收获:希望大三的大家能够做出符合自己人生规划的最佳选择,希望大一大二的学弟学妹们能够少走一些弯路。希望我们都能有美好的明天。
END
供稿|传媒与人文学院教学办
排版|传媒记者团 张清岚
● 往期推荐